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长城是七大奇迹之一,关于它的传说有哪些呢?

关于长城的民间故事传说有许许多多,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孟姜女的故事。当然,除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神奇的传说。

1、《冰道运石》

当初,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工匠们在黑山将石条凿好后,却人抬不起,车拉不动,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大伙儿边凿石条边发愁,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若要耽误工期,没有工钱是小,这脑袋可就难保了。大家正在长嘘短叹,这时,忽然山顶一声闷雷,从白云中飘下一幅锦绸,众工匠赶紧接住,只见上面若隐若现有几行字,大家看后恍然大悟,按其行事。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让其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运输,结果非常顺利的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不但没有延误工期,反而节省了不少工期。众工匠为了感谢上苍的护佑,在关城附近修建庙宇,供奉神位,并成为工匠出师后必须参拜的地方。

2、《老子采药摘药山》

安丘县柘山乡与召忽乡交界处有一座海拔495.1米的摘药山,长城自东北方的城顶山而来,经过摘药山顶向西南李家顶而去,城墙遗迹高大。

传说春秋时期楚国道家创始人李耳(俗称老子)曾在此山采过药,故名“摘药山”。山的西北侧有一硕大山洞,相传为老子炼丹处,名为“老子洞”。

摘药山顶原有近百间古建筑群,规模可观,可惜现在多已坍塌,但古建基础如数尚存。唯有一座全部用块石砌筑、拱顶结构、上下两层的“金阙云宫”却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此宫上层奉祀老子,下层供奉玉皇大帝。这种安排不免使人费解,难道老子的地位比玉皇大帝还高?据传说,这是因为“先有老子,后有天”,故而如此。

3、《定城砖的传说》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4、《山羊驮砖》

嘉峪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施工条件很差,没有吊运设备,全靠人工搬运。而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

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个个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一个放羊的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这个情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

5、《龙凤雕》

长城上的一对龙凤石雕,承受风吹雨打与守城将士血汗渗透,最终幻化为一男一女:龙和凤。凤告诉龙,因为不在一界,他们难续情缘,须经过数次生死轮回,直到龙在长城上找到象征金、木、水、火、土的五种颜色的玉佩,他们才能真正相聚。

悠悠岁月,漫漫征程。长城崛起于烽火狼烟、地方割据的春秋时代,伴随着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而兴衰演变,龙化身为兼并六国、统一华夏的秦始皇。为北御匈奴,永保大秦帝国的万世基业,秦始皇下令修建万里长城,运用了全国大部分的青壮男丁。大量的劳工冻饿累死。秦始皇与凤化身而成的孟姜女在长城相遇,孟姜女诘问秦始皇:“你修了长城,可失了民心,谁来保护你的王朝千秋万代?”。秦始皇察觉她就是凤,但孟姜女已跳海殉夫;秦始皇痛悔莫及,只从海水中找到了凤留下的象征水的玉佩。

长城起伏盘旋,纵横飞舞,延绵万里,它的一砖一石一关一城都是古代人民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结晶,是血汗与智慧的凝结。龙化身为的长城督造,在修建最险要的“鹰飞倒仰十八蹬”时,屡建屡塌。百般无奈,寻找童贞女子祭城。凤化身为村姑九莲自愿献身。为建长城,龙与凤再次生离死别。龙在九莲献祭的长城墙基下得到了象征土的玉佩。

之后,龙化身为边关守将,统率部下浴血奋战,击退了匈奴的一次次进攻;又化身为波斯商人,风尘仆仆,沿丝绸之路前往中原经商。但每一次都与凤生离死别,或擦肩而过,演绎了一部发生在长城上的“人鬼情未了”的爱情故事。

6、《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华文明让人自豪

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并且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不曾断代的。这种文化历史上的厚重与悠久,足以支撑起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因为在文化上,中国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顶级豪门。

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播和民族发展中,我们也提炼出了很多民族文化的符号。比如汉字、丝绸、四大发明、儒家学说等等,当然,这一连串的民族符号中还有一个叫做“长城”的名字,世世代代印刻在中华人民的骨子里,永永远远流淌在中华文明的基因里。这种文化自信让中国人无比自豪地喊出那句让人震耳发聩的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

但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仅仅是一个文化符号,甚至只是一个旅游景点。对长城的来龙去脉和历史功能却知之甚少,这就显得有点舍本逐末了。深入骨髓的爱一定是源自深入骨髓的了解,只有真正地了解长城的前世今生,我们因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才会更加的浓郁和真切。

01、为什么会产生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原始社会,人都是靠天地生存的

众所周知,人类伊始,所有的民族都是依靠大自然的恩赐而生存的。生活方式既简单又直接。说白了,都是直接从大自然去获取食物,都是靠原始的狩猎采集为生的。

但是,中原大地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却率先发现了文明之光,也就是我们聪明的老祖先发明了农业技术。这种建立在土地和气候优势上的技术,迅速让农耕民族的生存优势体现出来了。

第一、 掌握农业技术的人依赖于自然的程度降低了,因此足以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模式。

第二、农作物产品相对于狩猎产品更耐储存,使得农耕民族逐渐摆脱狩猎民族“过一天算一天”的制约。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农耕文明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另外,大家也可以对比一下,养活一个农耕家庭需要多少土地,养活一个游牧家庭又需要多少土地?

所以,农业技术对人类生存条件的提升是可想而知的,既提高了自由空间,又提升了保障空间。有了这样的生存空间优势,农耕民族因为单位面积能养活的人口越来越多,所以人口数目也是迅速增长。而且,生活环境越来越稳定,也就让人们更有基础去探寻新的技术和文明。

我们常说“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这句话在人类发展的基础阶段是诚然不欺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农耕技术促进了文明的新陈代谢

农耕民族的人口越来越昌盛,他们的社会分工条件就基本具备了;他们有了“手有余粮”的条件,他们就能抵御天灾了,就敢尝试去开拓创新了。 这样,他们便摸到了文明的门槛,并走向了正循环。

也因此,最原始的农耕部落,成为了当时的先进文明,周围的狩猎部落都纷纷去拥抱他们的农耕生活。在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下,这不是你想不想的问题,而是你不得不的问题。因为你不去拥抱农耕文明,要么你会被自然界慢慢淘汰,要么你会被“吃饱了没事干”的农耕部落吞并。

农耕文明在人口和资源上的优势,在那个主要靠数量取胜的时代,是足以吊打势单力薄、靠天吃饭的狩猎部落的。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狩猎部落开始落入下风

也许有人会说,狩猎部落长期狩猎,战斗力应该更高,所以,农耕部落应该不是他们的对手。但是,几何级别的数量差距下,个人能力会被冲淡得无足轻重的。

所以,在农耕部落的逐步蚕食之下,越来越多的狩猎部落在农耕文明的发展与推广过程中选择了妥协、拥抱和同化,农耕文明开始在中原大地普及。

那么,有人又会有疑问了,按照这一普遍规律,农耕文明在当时所向披靡,早就应该统一全中国了,为何后来还会被游牧民族逼得修长城呢?

学过中学数学的朋友都知道,函数之中有一个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其实,所谓的文明也是如此。

农耕文明的定义域就是合适的土地和气候,在这个基础上,当时的中原大地就是它的值域。

当农耕文明由中原辐射到了北疆时,它就遇到了自然的抗拒——400毫米等降雨线。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神奇的400毫米等降雨线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旦越过这条等降雨线,再往北,气候条件就不适合种植了,农耕文明那套经验值函数对应法则就不管用了。因为降水和温度达不到作物生长的要求,尤其是降雨,是决定农耕能否进行的唯一硬性标准。

因此,在大自然的选择下,400毫米等降雨线也就成了游牧和农耕的天然分界线。后来的长城也就恰巧建在400毫米等降雨线上。

所以,我们为什么老是说要对大自然、对老祖宗保持敬畏,这就是原因。通过老祖宗的智慧识别和自然条件的筛选,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在岁月和文化的积淀下,越来越明显。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逐渐导致文化差异和军事差距。

总体来说,农耕民族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富,也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生活、去拥抱文明了。而游牧民族基本上是“过完今年等明年”,年年一个样,原地打转,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动物斗,其乐无穷。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长城恰巧就是建在400毫米等降雨线上

差异化,是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对于两个民族来说,也是一样的。

最开始的时候,你走你的阳关大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两者之间还能偶尔互通有无,并没有什么大的冲突,看上去挺和和美美的。

但是,调皮的老天爷却不会总有“成人之美”的好心情。老天爷一生气,天底下的老百姓就要遭殃,所谓天灾引发人祸就是这个道理。

天灾对游牧民族来说,就是一把悬在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天灾一起,他们就没法向大自然讨生活,家里又没有余粮,只得南下讨生活了。

但是这种群体性的讨生活,南方的农耕民族就算再有善心,也施舍不起呀。但是要说公平的物质交换,游牧民族连本钱也没有。所以,在生存压力的挤压下,彪悍的套马的汉子只能铤而走险开始抢劫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武力侵犯最根本目的是解决生产需要

最开始,由于农耕民族防范意识也不强,而且游牧民族不光体格强壮,还骑着马,跑得快。基本上是一抢一个准。

没办法,这就是最原始的“更高、更强、更快”的压倒性优势。

关键是人家抢完了,从容地和你说声“拜拜”,你也不一定撵得上人家。

造成农耕民族被抢了还这么憋屈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咱没有马!那么,咱们为什么不养马呢?咱们中原大地,地大物博,啥都能养,还养不了几匹吗?

但是,我们可以看看,中国历史上产马的地方也就一个西北和一个东北,这其中自然是原因的。因为北方的苦寒之地,要驱狼逐虎,他们对马屁有刚性需求。而南方丰衣足食的,对马这种不受待见的动物没什么饲养意愿。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马为什么能改变历史呢?

那么,马究竟有多不受待见呢?它是一个纯败家玩意!光吃入,不产出。

论口感、出肉率、产仔率以及毛皮的商品属性比不上牛羊。论运输能力以及动能转化到庄稼上的力量更是被牛拉下好远。关键还特么脾气暴躁,不好伺候。耍起脾气来,连狼都不敢惹,何况人?

它唯一的一个优势就是军事上的,人家跑得快。典型的一招鲜,吃遍天。

如果说仅仅这样,每家养匹这种奢侈性的宠物当代步车使,其实也是可以承受的,最早中原大地上在狩猎采集时代也是都有马的。

但时代一旦变了,马这种生物就不能忍了!因为马还有一个最不能被农耕文明忍的巨大缺点。就是这货是个直肠子,能吃,能拉,粪还添乱!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养马就是典型的费力不讨好

一般我们养牛羊,白天放牧几个小时后就可以圈回来了,人家不用晚上加餐就能贴膘,自己好几个胃,能反刍进行食物再吸收,拉出来的粪便还是好燃料和好肥料。所以养牛羊在农耕文明这还是被普及的,只不过是圈养而且数量没有游牧民族那么大。

但马这货就不一样了,这货一直吃,一直拉,一头一尾从来不闲着!有句话叫做“马不吃夜草不肥”,就是说马这货得特么连轴转地吃才能胖。你能吃就算了,更可恨的是,马粪酸性还大,不仅不能起到好肥料的作用,还祸害地!还特么随时随地的各种拉!

一句话来形容,这货的能量转化水平极低还特么糟蹋土地!养活一匹马的草场大约能养活几十只羊,看看人家喜羊羊多么可爱!而且马如果你想骑的话,是需要煽的(宫刑),不然马爷那脾气您根本上不去,轻轻松松踢死你。必须要在小马两岁的早春左右实施宫刑,随后还要有专业的遛马等一系列恢复手段。这就意味着为了让你能被骑我还得专门派个劳力去伺候你,我那土地咋办!再说田间地头就那么两步道,谁家特么骑马下地干活啊!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所以不是说中原不能大规模养马,而是谁家也不至于败家到用大好的土地和人力去养这么一帮败家玩意!

道理换算到游牧民族那其实也一样,他们也不愿意养这货,只是没办法呀!因为他们有打狼和迁徙以及放牧的刚性要求。

游牧民族养马群时也是由马倌将马群赶到草场不好的地方去单独管理的。好草地要给牛羊吃,不能便宜这帮赔钱货!

一个刚需,一个非刚需,也就导致了在中原,马开始渐渐绝迹,而草原却仍然“套马的汉子你威武雄壮”。

马,也因此成为了农耕民族和草原民族的最关键军事不平等资源。这种资源上的不平等关系一定会造成某种行为特征背后的成本不对等。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马匹,为游牧民族的侵犯提供了便利性,同时增加了农耕民族的防御成本。犹如早些年西方的“飞车党”抢劫行人一样,反应速度上的不对等,使得行人防不胜防!

那么,农耕民族应该如何应对游牧民族出其不意的抢劫呢?从直观的思维来说,自然是消除不对等,我也找块地,养上马,组建骑兵,跟你对打。

但是,这又牵扯到一个成本的问题。组建骑兵来防御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是一笔怎么算怎么亏的账:1、养马糟蹋地,养骑兵糟蹋钱。2、组建对应规模的骑兵更加糟蹋钱。人家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人人都是天生的战士。你若训练小规模的部队根本不管用,但是规模大了,成本就更高了。

但是,你不养马也不行啊!人家三天两头跑过来“帮”你收庄稼、抢你财物、抢你女人,想想这事心里就够窝囊的。关键你逮不到人家。若是硬怼,你得多少个步兵才能防住一个骑兵呢?你又知道人家什么时候来?从哪个方向来呢?来多少人呢?难道你们所有人天天都不干活,就拿着刀枪站在那里等着?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最早的土长城

为了解决这个让人头痛,智慧的华夏民族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总结,慢慢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你牛得不行了,不就是因为你们有吗?我要是让你的马过不来,看你能怎么办?

思路决定出路,想通了这个环节,农耕民族就开始在农耕游牧分界线上的必经之地上依托地形修建一些高墙,为了完善其军事功能,还设立了警戒烽火台、驿站等“雷达”系统。这就是后来不断被发展、完善的万里长城。

02、长城有什么具体的功能?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基本上都是明长城,所以我们很多人对于长城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印象,以为长城生来就是现在青砖砌墙的样子。

但是,通常地,我们眼见的并不一定为实。最开始的长城还真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的长城其实就是一面土墙,至于用青砖砌成的只能是极少数的重点部位。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和成本跟不上,长城在初秋战国时候就出现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条件下,青砖算得上绝对的奢侈品。能在关键部位用上青砖就相当于以前的老百姓过年才能吃饺子一样,全部使用青砖来修建长城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最开始的长城其实都是这种土长城

最开始的长城,基本上都是在平地上起来的墙。一般是就地取材,直到北魏之前,长城基本上都是版筑夯土墙为主。

大家可能会疑问,这种矮墙有啥用?一个成年男人三下五除二就爬过来了。没错,你游牧民族的人是可以过来,但是只要你的马过不来,你进来多少人都是一个渣。

又有人说,不就是一堆土墙吗?游牧民族可以毁掉它,再大摇大摆地进来呀!这个也没毛病,但是一个成本问题。

首先介绍这种土墙,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朋友可能是了解一点。别以为土墙就好欺负,其实它的牢固程度不见得比砖头差,它是用黏土、米汤等混合而成,并经过反复夯实而成的。

要破坏这种土墙,必须要有一些大型的、坚硬的工具,如后来攻城用的撞击工具等。但是,这些玩意体积庞大且十分沉重,你骑马出来抢劫根本就携带不方便。

这就是长城的第一个功能——阻拦,只要你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就让你直接进不来。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土长城也有妙用

那么,游牧民族要是老是南下抢劫却抢不到东西,在巨大生存压力下,即使再麻烦,他们也会携带一些重型攻城设备来撞倒这堵让人讨厌的墙的。

那么,长城的第二个功能又出来了,那就是迟滞。首先,你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撞倒它。其次,你弄开了也只能鱼贯而入。这就使得防守方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并缩小了防守面积。人家可以设伏阻击你,也可以坚壁清野让你空手而归。想当年,李牧就是这么对付匈奴的。

明白这两点之后,我们基本上可以明白,历史上的匈奴人对我们伟大的长城是多么恨之入骨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只能到处去寻找没有修建长城的地方,类似于今天找还没有海关的地方去武装偷渡一样。

这也就使得边境线上,那些没有修建长城的地方成了匈奴铁蹄下的重灾区。也因此,所有边境沿线的政权与文明都开始与时间赛跑,军备竞赛般的修建长城。日积月累之下,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万里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宁夏的土长城

但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再见到巍峨雄奇的长城后,会感觉这玩意就是看着让人震撼,但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特别是太特么劳民伤财了。

那么,我们就再来探讨一下长城的经济属性吧,一句话:长城看上去特别费钱, 实际上太特么省钱了!因为它在中国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极大地降低并摊薄(多个政权的情况下)了中原政权的军备开支。

长城的出现使得游牧民族没办法像以前那样随心所欲了,哪怕你再牛,你进入中原大地,你都必须要毁边墙或者攻要塞,而且这些还不是你擅长的。这就意味着,游牧民族的战争成本成几何级别地增加了,以前你短时间、高效率就能实现你们的抢劫目的,但是现在你得付出数倍的时间、甚至更多的生命才能进得来,还不一定抢得到,甚至还不一定回得去。

游牧民族抢劫行为是深受时间和效率的制约的。你冬天出来抢劫,不管抢没抢到,春天你都得给我回到大草原去,否则,你第二年的生活没法活了。所以,长城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就是一个“吸金兽”,只要你们敢越过它来抢劫,你就得内心颤抖一阵子。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另外,长城的存在改变了战场双方的投入需求,以前“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游牧民族踏马中原的时候,农耕民族依靠步兵去堵骑兵,往往需要十数倍的兵力投入才行。但是,依托于长城,步兵在同等兵力之下对骑兵的防御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即便被你攻破了一个缺口,也不需要太多人就足以堵住这个缺口,把你包饺子。

一句话,有了长城,游牧民族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攻得进来,农耕民族则只需要更少的人数就能守得住。

这样,两个文明之间的战争成本开始慢慢地倾向于对等。也就是说,大家才有得玩,不至于一边倒。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土长城也有大玩法

怎么玩呢?首先,长城让你无法随便闯进我家里来。其次,我只要少数人就能守住大大的家,几个放哨的人就可以通过烽火台这样的雷达系统让大后方提前做好准备;然后,要是长城挡不住你,中原的人早已经知道消息了,可以让你空手而归;最后,你摧毁不了所有的长城,你还得担心我堵死你的归路。

举个例子,过去没有长城,人家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随意穿插,冲进来之后,可以抢你任何一个地方。你要想防,你哪个方向、哪个地点都得准备一支强大的力量去进行警戒。有人说,我集中调动不行吗?不行,因为你没有马,你的反应速度跟不上。你要想快速反应,就得建立一支庞大的骑兵,你的成本又吃不消。

这就相当于,你有100个城市要守,你就得派100支部队去守,而且你还不确定人家什么时候来?从哪个方向来?来多少人?

这个成本有多大,大家可想而知!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山西大同的古长城

但长城建立起来后,就完全不一样了,根本没必要每个地方都派一支大部队守着了,也不需要依靠骑兵来调动兵力了。

第一、你来了,要弄出很大动静才进得来。我完全可以对你进行针对性防守;

第二、我如果死守长城,你还不一定进得来;

第三、你也可以钻空子从防守不强或者没有长城的地方攻打进来,但是,这样我最起码知道了你的行军方向和人数。

第四、我既可以让你抢不到东西,还可以堵死你的退路。

如此以来,一支游走在长城边境的强大正规军就能满足保境的要求了。为什么呢?因为长城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运输功能,它是一条高速公路。同时,这也可以解释很多人不明白很多崇山峻岭上为什么也要修建长城的疑惑。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以前,西边山头发现军情了,东边山头的军队如果想要过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你得蜿蜿蜒蜒的下山,再曲曲折折的从山下穿行,然后等你气喘吁吁赶到目的地时,敌人早就不见踪影了。

但是,有了长城就不一样了,边防军可以通过这条高速公路快速行军支援,这就可以对冲掉敌人的速度优势,你要想进来,你就得和我硬碰硬,你没有偏门可走。

长城这个快速运兵的功能,同时也是保证烽火台效果的主要通道,能保证中原政权最大程度、最快速度集中边防力量。

更绝的是,长城上只能走步兵,没法跑马,天生就是“只能我使用、你看着我用。”

了解到长城的功能,相信大家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古人的智慧了,这对游牧民族来说,简直就是一道无法跨越的防线。

03、长城的历史意义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伟大的长城

相信所有的朋友都会有终极一问:“长城的军事设计这么完美无缺,那它为什么最终会被攻破呢?”这也是本文的最后一答——长城的历史意义。

长城把中原政权的边防工程连成了一个整体,一条密不可破的线,确实让原始的游牧民族束手无策。但是,世界上原本就没有毫无缺点的事物,而且长城这道防线也是游牧民族必须要破的。所以,长城,“逼”出了新的历史局面,这就是它最大的历史意义。

怎么逼出来的呢?且往下看!

由于长城的存在,游牧民族的小规模入侵对于中原政权来说,都是天空那五个字“这都不是事”。所以,小规模的游牧部落开始在草原上慢慢失去生存空间。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游牧民族被长城逼得喘不过气来

濒临绝境的游牧部落们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他们只能抱团取暖。不抱团就得死,抱团还有一线生机。因为你抱成一团,形成了和中原政权对等的军事力量,偷袭不成,还可以明火执仗地抢。你一万人,我一万人,我也不怕被你包饺子。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长城的出现,开始倒逼草原民族抱团成一个大的“邦国”性质的政权。

比如,战国时期,中原政权就出现秦长城、赵长城、燕长城,与此同时,草原上也变成了几个较大规模的草原种族了——匈奴、东胡、楼烦、月氏等等。

楚汉争霸时期,草原上著名的猛男冒顿统一了草原,建立了一个“邦国制”的统一政体。从常识上来看,这种联盟性质的“邦国”是非常不稳定的,但大家发现没有,草原上的邦国却很难散摊子。为什么?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千古一帝秦始皇

因为伟大的秦始皇早已经统一了中原,并整合了整个万里长城,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的静卧在北疆的蜿蜒巨龙彻底地变成了一个整体!你们连钻空子的机会都没有了,以前你还可以从秦、赵、燕之间的三不管地带溜进来,现在哪哪都是咱们老秦家的了,彻底把你拦在外面了。

总之,游牧民族再想南下打劫,必须靠硬拳头,以前纯粹靠马的那一套行不通了。

同时,长城对游牧民族的制约也不仅仅是体现在军事上,它还有恐怖的经济封锁功能。这简直是对游牧民族雪上加霜的打击。

因为草原部落慢慢发现,以前只要他们老老实实做个好人,中原政权和人民还是愿意和他们友好贸易、互通有无的。可是,在长城修建以后,他们再去跟中原人说:“我现在只想做个好人,咱们做生意吧!”结果,中原人基本不爱搭理他们。

这一方面让游牧部落度日如年、濒临绝境,另一方面也更加加剧了草原上抱团趋势。除了前面的军事原因,正常的经济因素也至关重要。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长城,逼得战争升级

因为长城的存在,中原政权再也不怕你了,也不需要哄着你了,他们彻底掌握了贸易主动权,想不想和你做贸易全凭心情。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商业垄断。

当然,资本在任何时候都是逐利的。长城的出现使得南北的贸易出现了巨大的利差,也因此催生了很多走私商团。

但长城间的边防军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有两个至关重要的任务:一个是巡视长城的工程质量和敌情;另一个就是打击本国打算走私的商人!

长城不仅防外,也防内。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很多战争都是逼出来的

事情越来越有趣了,游牧民族的生死似乎全凭中原政权的心情来决定了。

于是,两个文明之间慢慢出现了外交手段——谈判。你们长城建起来了,干不过你们,咱们好好做生意行不行?我们出牛羊和你们稀缺的马,来换你们的盐铁手工业产品。

行肯定是行,因为中原政权也需要一些游牧民族的产品。但是,交易规则却完全由中原政权说了算!量小了,我没兴趣!你们爱讨价还价,我也没兴趣……

总之,草原上除了政权之间的大宗贸易,小部落的自主贸易基本上被弄得死死的了。他们必须要形成一个联盟,把自己的商品集中到盟主那里,这样才能有和中原政府对话的资格。

第一你的经济体量决定了对方愿不愿意接受你;第二你的军事体量决定你能不能拿到合理的价格。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长城内外都要绑成一团

如果说,中原大地还没有统一,游牧民族还是有生存余地的。至少他们还可以利用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去夹缝里求生存。比如联合秦国打赵国、赵国不和他们做贸易,他们去找燕国等。因为利益矛盾永远都不可能是严丝合缝的。

但随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游牧民族彻底绝望了。啥都姓秦了,一个强大的、统一的、集权的、超级庞大的中原政权对很多草原民族来说,就是一个生存噩梦。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长城使得中原政权占据了主动权

打又打不赢,老老实实做贸易还要取决于对方的心情。更为关键的是,没有对方的盐和铁,自己能活多久还真没把握。

所以说,就像后世欧洲国家对抗美帝国主义的货币战一样,草原民族面对中原民族的统一,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联盟,也变成一个对等体量的对手。

在长城的制约下,他们别无选择,军事上如此,经济上也是如此!“团结就是力量”成了草原上的生命之歌。

我得组织几十万铁骑才敢南下,我得变成一个卖方,才能和中原政权这个唯一买方进行博弈。

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大家真的明白长城的伟大历史意义?

长城,超乎我们想象的伟大

长城的伟大作用终于说完了,简单地归纳总结一下,主要是以下几点:

1、在陆地作战时期,它几乎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了中原政权对北疆的安防任务。而且它的一次性投入使得它的军事成本其实相当低。

2、它极大的降低了游牧民族的战争优势,极大的提高了中原政权的战争力量。

3、它成为了中原政权对草原民族的经济封锁线,也因此有机会成为了在草原民族衰落后趁他病要他命的最关键战略性武器。

但也因此,草原上本来实行“邦国制”的松散游牧民族无可奈何地绑定成了一个整体。

长城的出现,为两个民族的都起到了降本的作用。对中原政权,长城降低了政权的运营成本。对草原政权,长城减轻了各部落间的内耗拼斗。

归根到底,长城的历史意义就是一句话:它是一个无解的升级器,迫使两个文明的自动升级,也将两个文明之间的战争抬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