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直「置」117

古代民间故事之赵旭迷仙,关于赵旭迷仙有什么记载?

不知在哪个朝代,天水有个叫赵旭的人,他年轻时耿直讲正义,爱好学习,而且相貌出众。他习惯生活清谈,熟习黄老之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赵家传到他
的时候,他就把家搬到了广陵,并单独修缮了一处隐密的居室,只留两个仆人在身边服侍。有一天晚上,他梦见到一个女子,穿着青缕衣裳,在窗前与他调笑,好像
对他很留恋的样子。待到第二天醒来,他一整天都在想这个梦,觉得这个梦很稀奇,于是他就在心底默默祷告说:“您究竟是什么灵异呀?愿一睹仙姿,了却此生之
憾,希望恩赐神约。”

这天半夜的时候,忽然又听到窗外有细声细气的笑声,好似前夜那个女子的声音。赵旭心里寻思,感觉到她一定是神
人,于是就又祷告。女子见他如此,才说道:“我是上界的仙女!早听说你道德清雅,便有幸在梦寐中相识,我愿将终身托付给品行如同清风一般高雅的您,不知您
意下如何呢?”

赵旭又惊又喜,赶忙整理一下衣服,恭恭敬敬地站起起身来说:“往昔楚襄王在巫山有幽会神女之梦,萧史与弄玉有洞箫之
约,我今天才算真正懂得了。仙驾忽然光临,小生欢欣交集,三生有幸。”于是他就把灯点亮,拂拭干净床席来延请仙女。忽然,赵旭闻到清香满室,只见一个玉
女,年约十四五岁,容颜举世无双,穿着又轻又薄的六铢雾纱衣服,脚着五色花纹的鞋子,掀开门帘,款款地走了进来。赵旭拜了又拜。玉女笑着说:“我是天上的
玉女,久居上界的清禁宫,情思阻绝,位居最末品级,因而时常有世俗之念。我的凡心被天帝知道了,于是罚我到人间随我的心愿婚配。恰巧就碰到了赵君,因为你
气质清爽,熟知玄默,如今有幸托身于你,愿与你这位知音神韵和谐,过上一辈子。”

赵旭说:“我只不过是蜉蝣之质,借刻漏的间隙在喘息,没料到高仙俯垂下界救度我,哪敢妄自兴起世俗的情怀?”玉女就笑着说:“你前世有道,骨法应当成仙的,并且已经名在金格,小女适合与您吹洞箫于红楼之上,抚云璈于碧落之中,您就已经领悟了。”

赵旭于是随同赵旭一起坐下,跟他叙说玉皇宫内的一些事情。不觉夜鼓已报了三更了,赵旭就忙着铺设就寝用具。可是,赵旭贫穷没有什么可以铺垫。玉女笑着
说:“不必麻烦夫君了。”顷刻间,随身的仙仆准备好了寝室内的一切用具,室内雾气迷迷,所以室内的摆设都是些珍奇之物,赵旭一点都不知是些什么。玉女身姿
绰约,稀世罕见。夜深了,忽然听到窗外一个女子呼唤:“青夫人!”赵旭惊骇地问身边的仙女是怎么回事,仙女回答说:“这是我同宫的女子在寻找我,我们不要
答应她。”

这时,外面的仙女敲着柱子唱道:“月露飘遥星汉斜,独行窈窕浮云车。仙郎独邀玉女,结情罗帐连心花……”歌词很长,赵旭只
记住了前边这些。赵旭对玉女说:“可以请她进来吗?”玉女回答说:“这个女子多言多语,我担心她把我们的事泄露到上界去呀。”赵旭说:“摆设琴瑟,由人拨
动它。担忧什么呢?”于是就起身出去迎接她。但见一位神女飘在空中,侍女六七个人,树起九明蟠龙的伞盖,戴着金精舞凤冠,长长的衣裙在风中摇曳,使人心觉
得十分光彩鲜明。赵旭拱手拜了又拜,诚挚地邀请她,她才从空中下来,说:“我是嫦娥呀,听说你和玉女聚会,我特意来捕捉逃犯的。”说着就进了屋。

玉女笑着说:“你怎么知道我的去处呢?”嫦娥女回答说:“这么好的日子不告诉我,这可是谁的过错呀?”说完,她们便一起有说有笑。赵旭也高兴得忘乎所以,尽情地同她们玩乐亲近。

天快亮的时候,侍女进来说:“鸡叫了,再不走的话,巡逻的人就会发觉我们了。”玉女说:“备车!”侍女回答说:“早已经准备好了。”赵旭要玉女约定后会之期,玉女回答说:“你千万不要向世上的人说起这件事,我不会离开你的。”

等到玉女出了门,已有两辆五彩的云车浮在空中,于是两个仙女各自登车告别。她们仙姿飒爽,凌空径直向天上飞去,一下就远去了。赵旭放眼望去,一直望到没有影子了,才回过身来。

赵旭自己没有料到会有如此的好事,心中高兴得无法形容。玉女走后,赵旭只管洒扫庭室、焚烧名香,同时断绝与别人往来,只等待仙女的再次到来。

隔了几个夜晚,仙女又来了,这次来的时候先有清风吹来,接着飘来奇异的香气。这次,她所带领的仙女更多了。他们在一起玩乐,一天比一天更亲近融洽。玉女
又为赵旭带来厨师做出珍奇的饭菜,赵旭都叫不出什么名字来,但是第一样菜味道甘美异常。赵旭每吃一顿都能够几十天不饿,而且还觉得身体充实,精神异常清
爽。赵旭又请求长生不老之道,玉女就偷偷地教给他一些秘诀,其方法大体上如《抱朴子·内篇》所讲的那样,赵旭也就很快感悟了。玉女又招来天乐、仙姬在房屋
的檐柱间飘飞演奏而不会掉下来,她对赵旭说:“您还没有列入仙人的名册,不适合正式享用天乐,所以就不能下来。”

她们的乐器,惟有笙
箫琴瑟略微与人间的相同,其余的乐器赵旭从未见过。乐曲的声韵清晰而有节奏,像云雾一样飘扬。玉女又为赵旭弄来珍宝奇物,对他说:“这些东西本不应该让世
俗人看的,我因为你前世该当成仙,所以我能尽量满足你的欲望。然而仙道神秘绝妙,与世俗途径很不同。你如果把它泄露了,我就再也不能来了。”赵旭再三地发
了许多誓,绝不告诉任何人。

可是,后来,赵旭的仆人盗了赵旭的琉璃珠拿到集市去卖,又恰好遇到一个胡人,这个胡人捧着琉璃珠向赵旭的仆人行礼,并愿以一百万的价钱来购买。那个仆人听了这话,很惊讶,便知道琉璃珠是奇宝,便不同意这个价钱。胡人强行逼迫他,到最后竟为此互相打起来了。

官府知道后,审问赵旭的仆人,这个仆人就只得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供述出来了。然而赵旭却一点也不知道。等到玉女来时,凄凄惨惨的,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笑容,她说:“你的仆人把我们的事情泄露出去了,我不得不走了,你自己多保重。”

赵旭这才知道家里跑了一个仆人。玉女要走了,赵旭悲痛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几欲寻死。玉女对他说:我很了解您的心情,然而从事理上来讲,我也不适合跟您
永远来往,这是天数如此而已。诀别之后,您要努力修行持道,这样,我们很快就可以相见的。修行的最大要领是心死可以身生,保精可以致神。于是给他留下《仙
枢龙席隐诀》五篇,可是篇中隐语较多,于是玉女又对赵旭详加指点,赵旭很快就完全明白了。

快到天亮的时候,玉女要走了,赵旭哽咽着抓住玉女的手,悲切地哭了起来。玉女问他:“你悲从何来?”赵旭说:“在我心里的牵挂啊!”玉女说:身被心牵,与仙有间。说完,耸身而去,忽地,就不见了。玉女去后,赵旭屋里的神界器具也在一眨眼间,全都没有了。

赵旭不觉精神恍惚,倍感失落。后来在迷迷糊糊之中,仿佛还在与玉女往来。赵旭在唐代大历初年还在淮泗一带,偶尔有人在益州也见到他,只是身材矮小,经常在集市店铺中卖货,所以也没有谁能认出他来。

后人在《仙枢》五篇中也记录了有关于赵旭的这些事,记叙得很详细全面。

直「置」117

作置,◆設置,建立。○《史記‧蒙恬列傳》:“[秦莊襄王]元年,[蒙驁]為[秦]將,伐[韓],取[成皋]、[滎陽],作置[三川郡]。”

自置,◆1.自行設置。○《史記‧齊悼惠王世家》:“始,[悼惠王]得自置二千石。”◆2.猶自居。○《後漢書‧符融傳》:“二子行業無聞,以豪桀自置,遂使公卿問疾,王臣坐門。”◆3.謂自置其身。○[宋][蘇轍]《過韓許州石淙莊》詩:“將追[赤松]遊,自置青雲外。”

轉置(转置),◆調換安置。○《漢書‧武帝紀》:“衛士轉置送迎二萬人,其省萬人。”○[顏師古]注引[鄭氏]曰:“去故置新,常二萬人。”○[唐][白居易]《李演除左衛上將軍制》:“王者法鉤陳,設環列;非勳勤之將,信近之臣,則何以久張爪牙,轉置肘腋者也?”

主置,◆立下主意。○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一折:“那厮主置定亂宫心,醖釀着謾天謊。”

周置,◆1.猶密布。○《墨子‧備城門》:“槍二十枚,周置二步中。”◆2.安置。○《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個應捕,假做好人道:‘且寬了縛,等他去周置,這裡不怕他走了去。’”

中置,◆1.謂上菜至半。○《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饋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歎。中置,自咎曰:‘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是以再歎。”○[楊伯峻]注:“中置,上菜之半也。”◆2.中途擱置。○[清][周亮工]《書影》卷六:“惜乎書而未及序次,輒被人言,遂復中置。”

置諸高閣(置诸高阁),◆見“置之高閣”。

置諸度外(置诸度外),◆見“置之度外”。

置重,◆側重;着重。○[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陳天華投海》:“革命之中,有置重於民族主義者,有置重於政治問題者。”○[魯迅]《花邊文學‧論重譯》:“最要緊的是要看譯文的佳良與否,直接譯或間接譯,是不必置重的。”

置質(置质),◆1.猶委質。謂臣下向君主呈獻禮物,以示獻身。質,通“贄”。○《呂氏春秋‧執一》:“今日置質為臣,其主安重?今日釋璽辭官,其主安輕?”[高誘]注:“置,猶委也。”○《荀子‧大略》“錯質之臣”[唐][楊倞]注:“置質,猶言委質也。”◆2.派遣人質作擔保,以示信守盟約或臣服。○《史記‧六國年表》:“矯稱蜂出,誓盟不信,雖置質剖符猶不能約束也。”○《漢書‧西域傳贊》:“其大國[莎車]、[于闐]之屬,數遣使置質於[漢],願請屬都護。”

置之死地而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謂置於不戰則死的境地,然後方能奮勇戰鬥,取勝得生。語本《孫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北史‧僭偽附庸傳‧劉武》:“軍士去家二千里,後有[黃河]之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也。”

置之高閣(置之高阁),◆比喻棄置一旁,不睬不用。○[清][黃宗羲]《蔣萬為墓志銘》:“二場三場,置之高閣,去取止在頭場。”○[鄭觀應]《盛世危言‧練兵》:“縱有[黃帝]握奇、[太公]陰符、[孫吳]心法,[諸葛]八陣,或置之高閣,或視為陳言。”亦作“置諸高閣”。○[廖仲愷]《作事必須有恒心》:“當時兄弟以為這種書乾燥無味,太沒意趣,所以不甚當心,遂置諸高閣。”

置之度外,◆擱在忖度之外。即不放在心上。語出《後漢書‧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北齊書‧神武帝紀下》:“東南不賓,為日已久,先朝已來,置之度外。”○[清][李漁]《憐香伴‧香泳》:“就是功名也聽其有無,壽也任其修短,一切置之度外。”亦作“置諸度外”。○[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我考慮得很純熟。我是早把生死置諸度外的。”

置之不問(置之不问),◆擱在一邊,不予過問。○[清][袁枚]《新齊諧‧抬轎郎君》:“乃閉鎖書舍中,未幾逃出,又為人抬轎矣。如是者再三,祖父無如何,置之不問。”○[巴金]《秋》一:“[鄭]家至今尚無安葬的意思,大舅也置之不問。”◆补证条目■搁在一起,不予过问。○宋欧阳修《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已而縣籍强壯爲兵,有告訟田之民隱丁以規避者,君笑曰:‘是嘗訴我者……’因置之不問,縣民繇是知君爲愛我。”○宋洪迈《夷坚支志戊·许子交》:“僧云:‘此乃寺後山下一巨石,每出現光怪,爲人害,無有宿客得安枕者。以其質幹頑重,未易除徙,故置之不問。’”

置之不聞,◆(聞wèn)■同“置之不問”。聞,通“問”。○明张瀚《松窗梦语·北虏纪》:“次年,吉囊、俺答分道入塞,獨大同軍與虜私約,嚙指折箭去。乃抵雁門,度寧武,入交城,殺掠人畜萬計。大同軍反得虜輜重,名買路錢。時當事者苟幸無事,置之不聞。”

置之不論(置之不论),◆擱在一旁,不予理論。○[魯迅]《而已集‧文藝和革命》:“這之前,有時恐怕也有青年潛入宣傳,工人起來暗助,但這些人們大抵已經死掉,或則無從查考了,置之不論。”亦作“置之弗論”。○[魯迅]《朝花夕拾‧無常》:“鬼神之事,難言之矣,這也只得姑且置之弗論了。”

置之不理,◆擱之一旁,不加理睬。○[清][顧炎武]《華陰王氏宗祠記》:“人主之於民,賦歛之而已爾,役使之而已爾,凡所以為厚生正德之事,一切置之不理。”○[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現代書局的稿子,函索數次,他們均置之不理。”○[毛澤東]《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那種獨斷專行,把同盟者置之不理的態度,是不對的。”◆补证条目■搁在一旁,不加理睬。○明海瑞《示府县状不受理》:“照得刁訟惟江南爲甚。畧無上事百端架誣,蓋不啻十狀而九也。本院已諭令各府縣官,始無憚煩,終無姑息,痛之使畏……始不免于多,終當享其逸。若置之不理,年年月月,止是如此多而已矣。”

置之不顧(置之不顾),◆擱在一旁,不予理會。○《紅樓夢》第八十回:“那[薛蟠]得了[寶蟾],如獲珍寶,一概都置之不顧。”○[魯迅]《<熱風>題記》:“所以我的應時的淺薄的文字,也應該置之不顧,一任其消滅的。”○[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三節:“這些條件不具備時,雖有優良陣地,也只得置之不顧,繼續退卻,以就自己所欲的條件。”

置造,◆建造。○[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苟不志道而遊藝,卻如無狀小子,不先去置造區宅,只管要去買畫掛做門面,不知將掛在何處。”

置議(置议),◆議論,評論。○[宋][王溥]《五代會要‧王府官》“[後唐][長興]四年四月,以祕書監[劉贊]為[秦王]傅”原注:“時言事者,請為[秦王]置師傅。上顧問近臣,皆以[秦王]名勢隆盛,不敢置議。”

置疑,◆表示懷疑。多用於否定。如:不容置疑;無可置疑。

置言,◆1.猶進諫。○[南朝][齊][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漢文]缺三推之義,[賈生]置言。”◆2.立言。○[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立行可模,置言成範。”◆3.埋怨。○《敦煌變文集‧不知名變文》:“娘子今日何置言?貧富多(前)生惡業牽。”

置信,◆相信。○[歐陽山]《三家巷》一:“那輪回報應的迷信傳說,畢竟是虛妄無稽,不足置信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那時他便更陰狠毒辣,想出令人不能置信的荒唐方式,來實現他主子的陰謀。”

置想,◆設想,想象。○[林紓]《譯<孝女耐兒傳>序》:“奸獪駔酷,至於人意所未嘗置想之局,幻為空中樓閣,使觀者或笑或怒,一時顛倒,至於不能自已。”

置問(置问),◆猶過問,究問。○《金史‧方伎傳‧胡德新》:“君此去事業甚遠,不必置問。”◆补证条目■犹过问;究问。○《祖堂集·沩山和尚》:“有京中大師到潙山參和尚後對坐喫茶次置問:‘當院有多少人?’”○又《径山和尚》:“恰遇上堂日便置問。”

置水之情,◆《後漢書‧龐參傳》:“[參]為[漢陽]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節,隱居教授。○[參]到,先候之。○[棠]不與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戶屏前,自抱孫兒伏於戶下。主簿白以為倨。○[參]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曉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後以“置水之情”表示人民對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南朝][梁][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盡[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伋]待期之信。”亦作“置水之清”。○[唐][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置水之清必勵,則人知敬。”

置水之清,◆見“置水之情”。

置手,◆猶插手。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歐報之觀察中國時局》:“[日本]窺竊[長江]利權,乘我之危,置手於漢陽鐵廠、漢冶萍煤礦及招商局航船,其心至不可測。”

置身無地,◆无地容身。常形容处境尴尬。○《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船家下得艙來,唐卿面挣得通紅,冷汗直淋,好生置身無地。”○《水浒后传》第三回:“你當日到祝家莊假説助我,裏應外合,破了祝家莊,使我置身無地。”○《红楼梦》第三十回:“襲人從來不曾受過一句大話兒的,今忽見寳玉生氣踢了他一下子,又當着許多人,又是羞,又是氣,又是疼,真一時置身無地。”○《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一句話,又把個王慕善弄得置身無地。”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對事情漠不關心或推卸責任。○[清][王夫之]《讀通鑒論‧晉康帝》:“雖然,胡不若[徐庶]之置身事外而不與共功名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七回:“此刻兄弟已經死了,又沒留下一男半女,弟婦將來的事,我做大伯子的,自然不能置身事外。”○[魯迅]《准風月談‧中國文壇的悲觀》:“悲觀的由來,是在置身事外不辨是非,而偏要關心於文壇。”

置身,◆存身。謂自己處於某種環境或場合。○[宋][陸游]《攜癭樽醉梅花下》詩:“肯從[放翁]來住山,誰云置身不得所?”[清][曾國藩]《復劉霞仙中丞書》:“所居疑在[蓬島]之間,置身若在[周][秦]以前。”○[陳毅]《陪巴西朋友訪杭州》詩:“置身如在畫屏中,景色[錢塘]傲太空。”

置設(置设),◆猶設置,安放。○[宋][司馬光]《招子駿范堯夫》詩:“楸枰頗光潔,置設儼相待。”

置社,◆古時大夫、士庶共同設置的供奉社神之所。○《禮記‧祭法》:“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鄭玄]注:“大夫不得特立社,與民族居,百家以上,則共立一社,今時里社是也。”○[孔穎達]疏:“大夫以下,謂包士庶,成群聚而居,其群眾滿百家以上得立社。為眾特置,故曰置社。”

置散,◆安置在閑散的職業。多指任為散官。○[唐][韓愈]《進學解》:“投閑置散,乃分之宜。”○[宋][陸游]《霜草》詩:“微官雖置散,束帶終自憫。”○[宋][岳珂]《吁天辯誣通敘》:“[李綱]虜所惡,置散可也。”

置念,◆放在心裡。○[清][蒲松齡]《聊齋志异‧甄后》:“妾偶從遊嬉富貴者數載,過即不復置念。”

置買(置买),◆購置。○《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萬延之]﹞自此營建第宅,置買田園,扳結婚姻。”○《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四回:“儜才說的一百銀子,不知算功德錢呢?還是給他置買衣服同那動用器皿呢?”[王汶石]《大木匠》:“票子花夠一河灘,啥也沒置買個啥,就收了那些破銅爛鐵。”◆补证条目■购置。○《太平广记》卷七七引唐柳珵《常侍言旨·泓师》:“泓復與張燕公説置買永樂東南第一宅。有求土者,戒之曰:‘此宅西北隅最是王地,慎勿於此取土。’”

置論(置论),◆進行評論。○[宋][陸游]《跋柳書蘇夫人墓志》:“書家以[鍾][王]為宗,亦須升[鍾][王]之堂,乃可置論耳。”○[郭小川]《學習筆記》:“‘十大罪狀’,是否有言外之意?不大瞭解,故不置論。”

置立,◆設立。○《墨子‧尚同上》:“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墨子‧天志下》:“故[子墨子]置立天志以為儀法。”○[明][張居正]《陳六事疏》:“該部置立號簿,發記註銷。”

置局,◆1.設置官署。○《宋史‧司馬光傳》:“[光]常患歷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覽,遂為《通志》八卷以獻。○[英宗]悅之,命置局祕閣,續其書。”○[宋]徐度《卻掃編》卷下:“[宣和]中,御前置局求書。”◆2.設置騙局。○[宋][周密]《齊東野語‧趙伯美》:“﹝[吳蒙]﹞輒敢倚同氣以置局於輦下,植死黨而為阱於國中。”

置酒,◆陳設酒宴。○《戰國策‧趙策三》:“[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晉][左思]《蜀都賦》:“吉日良辰,置酒高堂。”○《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莊紹光]晚間置酒與娘子作別。”

置家,◆成家。○[歐陽山]《三家巷》一:“[阿金]也大了,還沒有置家,老這麼下去也不是法子。”

置籍,◆載列簿籍。○《漢書‧外戚傳上‧孝文竇皇后》:“﹝[竇姬]﹞家在[清河],願如[趙],近家,請其主遣宦者吏‘必置我籍[趙]之伍中’。宦者忘之,誤置籍[代]伍中。”○《宋史‧食貨志上一》:“又令縣具歸業民數及墾田多寡,月上之州……戶部置籍以攷之。”○《明史‧詹仰庇傳》:“內官監歲入租稅至多,而歲出不置籍。”

置後(置后),◆古時大夫死後無子,為死者別置後嗣、暫為喪主之稱。○《禮記‧雜記上》:“士之子為大夫,則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無子,則為之置後。”○[孔穎達]疏:“無子則為之置後者,若死者無子,則為死者別置其後;其所置之後,即大夫適子,同得行大夫之禮。此所置之後,謂暫為喪主,假用大夫之禮。”○[清][袁枚]《隨園隨筆‧繼嗣非古而禮有可通》:“[孔]疏‘置後’者,謂借他大夫之子暫為喪主,一若為之後者;而喪畢即撤,仍不立後也。故曰‘為之置後’。若宗子則直為之立後矣。”

置法,◆立法;執法。○《禮記‧表記》:“君子議道自己,而置法以民。”○《管子‧八觀》:“置法出令,臨眾用民。”○[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魏武]置法,案以從事。”

置對(置对),◆對問;答辯。○《漢書‧劉向傳》:“[望之]亦坐使子上書自冤前事,[恭][顯]白令詣獄置對。”○[顏師古]注:“置對者,立為對辭。”○《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哀帝]令[歆]與五經博士講論其議,諸儒博士或不肯置對。”○[李善]注:“言諸博士既不肯立[左氏],而又不肯與[歆]論議相對也。”○《金史‧韓昉傳》:“[昉]復至[高麗],移督再三。○[高麗]徵國中讀書知古今者,商榷辭旨,使酬答專對。凡涉旬乃始置對。”○[魯迅]《墳‧科學史教篇》:“質學生學地學之進步,燦然可觀,惟所以福社會者若何,則論者尚難於置對。”

置都,◆建都。○[清][惲敬]《西楚都彭城論》:“天下大器,置都大事,曾是[項王]而漫付之。”

置辭(置辞),◆亦作“置詞”。◆1.措詞。○《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長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南史‧焦度傳》:“為人樸澀,欲就[高帝]……求[竟陵郡],不知所以置辭。”○[清][惲敬]《與李汀州書》:“前書止言其讀[宋]儒書,並涉釋典,不及其他,可知[敬]之置辭矣。”◆2.指申辯。○[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小翠》:“夫人怒奔女室,詬讓之。女惟憨笑,並不一置詞。”◆3.指修辭技巧。○[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是以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

置詞(置词),◆見“置辭”。

置傳(置传),◆[漢]代駕以四匹良馬的驛車。○《漢書‧高帝紀下》“[橫]懼,乘傳詣[雒陽]”[顏師古]注引[三國][魏][如淳]曰:“律,四馬高足為置傳,四馬中足為馳傳,四馬下足為乘傳。”○[明][楊慎]《升庵經說‧置郵傳命》:“[漢]制,四馬高足為置傳,皆君與大夫所乘。其行安舒,故不得不遲。”

置產(置产),◆購置產業。亦指所購置的產業。○《宋史‧食貨志上六》:“女適人,以奩錢置產,仍以夫為戶。”○《紅樓夢》第一○七回:“願將祖宗遺受重祿,積餘置產,一併交官。”

置辯(置辩),◆申辯;反駁。○《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君家不信,難以置辯。”○[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三》:“婦猝為所中,無可置辯,亦受污。”○[魯迅]《吶喊‧孔乙己》:“[孔乙己]看着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

置備(置备),◆謂准備下某物;購置。○《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海馬][周三]﹞又置備了一份香燭紙錁,着人先送到前途等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四回:“那邊房子收拾好了,我便置備了些木器,搬了過去。”

制置使,◆官名。○[唐][大中]五年設置,經劃邊防軍務,控制地方秩序。○[宋]初不常置。南渡後,因與[金]作戰,設置漸多,多以安撫大使兼任。其秩高者稱為“制置大使”。制置使往往轄治數路軍務,類似[明][清]的總督。○《宋史‧寧宗紀三》:“[成都府路]安撫使[董居誼]為[四川]制置使。”○[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四:“祖宗朝,制置使多用名將。”參閱《文獻通考‧職官》。

制置,◆1.規劃;處理。○[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丞相初營[建康],無所因承,而制置紆曲,方此為劣。”○《舊唐書‧裴度傳》:“時驕主荒僻,輔相庸才,制置非宜,致其復亂。”○[宋][蘇轍]《三論渠陽邊事札子》:“此可使智者臨事制置,難以遙度也。”◆2.制置使的簡稱。○《宣和遺事》前集:“恰去的那箇人,也不是制置并安撫,也不是御史與平章。那人眉勢教大!”○《古今小說‧趙伯昇茶肆愚仁宗》:“[趙旭]謝恩,叩首拜敕,授[西川]五十四州都制置。”參見“制置使”。

直置,◆1.直書胸臆,置於文中。謂不用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孫楚]綴思,每直置以疏通;[摯虞]述懷,必循規以溫雅。”○[周振甫]注:“直置疏通,蓋即[沈約]所謂‘直舉胸臆,非傍詩史’也。”◆2.只如此;只是。○《宋書‧謝方明傳》:“[謝方明]可謂名家駒。直置便自是臺鼎人,無論復有才用。”○[唐][楊炯]《和劉長史答十九兄》詩:“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唐][韓愈]《寒食日出游》詩:“各言生死兩追隨,直置心親無貌敬。”

招置,◆招募設置。○《舊五代史‧晉書‧楊思權傳》:“﹝[楊思權]﹞乃勸[從榮]招置部曲,調弓礪矢,陰為之備。”

運置(运置),◆猶言運輸存放。○《宋書‧孔琳之傳》:“故聖王制無用之貨,以通有用之財,既無毀敗之費,又省運置之苦,此錢所以嗣功龜貝,歷代不廢者也。”

營置(营置),◆1.建造。○《魏書‧釋老志》:“自今已後,欲造寺者,限僧五十以上……若有輒營置者,依俗違敕之罪。”◆2.購置。○[清][劉大櫆]《方府君寄巢墓志銘》:“不敢自以為老,而盡其心力于先人邱墓,營置祀田,廣植松楸。”◆3.謀劃安排。○《晉書‧荀勖傳》:“其婿[武統]亦說[勖]‘宜有所營置,令有歸戴者’。”

易置,◆改設;更換;改變位置。○《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晉][潘岳]《西征賦》:“故社易置,枌榆遷立。”○[金][王若虛]《<新唐書>辨》:“[子京]於文字,其實處不及古人,而專以易置字語為新,徒勞甚矣。”○[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上下兩句易置例》:“古書凡三四句平列者,其先後本無深義,傳寫或從而易置之。”

遺置(遗置),◆猶棄置。○《南史‧劉之遴傳》:“昔在弱年,久經研味,一從遺置,迄將五紀。”○[明][張居正]《答石麓李相公書》:“顧值休明之會,俾耆德碩望,遺置在野,不能引薦。”

移置,◆1.轉移建置;移動放置。○[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又東逕[宣陽門]南,故苑門也,皇都遷[洛],移置於此。”◆2.調動安置。○[宋][歐陽修]《論臺諫官唐介等宜早牽復札子》:“[唐介]前因言[文彥博]遠竄[廣西]煙瘴之地,賴陛下仁恕哀憐,移置[湖南]。”

一笑置之,◆輕蔑地一笑,把它擱在一邊。表示不予理會。語出[宋][陸游]《書夢》詩:“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難。”○《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漕臺見他如此說法,曉得他牛性發作,也只好一笑置之。”○[魯迅]《書信集‧致鄭振鐸》:“《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如童子初着皮鞋,必故意放重腳步,令其橐橐作聲而后快,然亦無大惡意,可以一笑置之。”◆补证条目■轻蔑地一笑,把它搁在一边。表示不予理会。○语出宋惠洪《题所录诗》:“欲焚去之,又念英之好學,爲一笑而置之。”○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二·大臣被论》:“如丁未戊申間,李九我之爲宗伯,次揆趙南渚世卿之爲大司農,真是兩袖清風,而言者至以簠簋衊之。主上素重二人冰蘖,簡注最久,見此等疏,直一笑置之耳。”

選置(选置),◆1.選擇安排。○《漢書‧金日磾傳》:“﹝[平帝]﹞年幼,選置師友。”○《後漢書‧朱穆傳》:“人君不可不學……宜為皇帝選置師傅及侍講者。”◆2.指選擇處置官吏的文稿。○《梁書‧沈約傳》:“[高祖]命草其事。○[約]乃出懷中詔書並諸選置,[高祖]初無所改。”

閒置(闲置),◆空放着;擱在一邊不用。○[宋][惠洪]《冷齋夜話‧詩誤字》:“[老杜]詩曰:‘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今誤作‘波浩蕩’,非惟無氣味,亦分外閒置‘波’字。”

先置,◆古代禮制,天子出行,先置供具於前。○《文選‧揚雄<羽獵賦>》:“營合圍會,然後先置乎[白楊]之南。”○[李善]注引[張晏]曰:“先置供具於前也。”○《後漢書‧張禹傳》:“臣聞王者動設先置,止則交戟,清道而後行,清室而後御。”○《宋書‧禮志五》:“春秋上陵,尤省於小駕。直事尚書一人從,其餘令史以下皆從行,所謂先置也。”

無可置疑(无可置疑),◆確鑿不容懷疑。○[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二節:“[戰國]時某些地區已能製鋼,無可置疑。”◆补证条目■确凿不容怀疑。夏衍《从“辛亥”到“五四”》:“指导刊物的是十月革命的影响,而不是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这已经是无可置疑的事了。”

無可置辯(无可置辩),◆沒有什麼可以爭辯的。○[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此譬至明,以詰形家,亦無可置辯。”○[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後記》:“我的只能令青年失望,是無可置辯的。”

位置,◆1.謂品評人稱,分別高下。○《魏書‧穆子弼傳》:“﹝[子弼]﹞有風格,善自位置。”◆2.布置;安排;處置。○[宋][陳鵠]《耆舊續聞》卷三:“[晁無咎]閒居[濟州][金鄉],葺東皋[歸去來堂],樓觀堂亭,位置極瀟灑。”○[明][沈德符]《野獲編‧內閣一‧閣部列銜》:“至[成化]五年己丑科讀卷,則兵部尚書兼翰林學士直內閣[商輅]居吏部尚書[崔恭]之前……而位置如此,則以閣體重也。”○[李大釗]《五一紀念日於現在中國勞動界的意義》:“我們試想那是怎樣的痛苦,與位置罪人的囚獄有沒有兩樣的地方?”◆3.所處地位或地方。○[清][孫枝蔚]《題方爾止四壬子圖》詩:“位置不敢亂後先,列坐宛如師弟子。”○[柯岩]《船長》:“[貝漢廷]一躍而起,到海圖室查明難船失事位置。”◆4.特指職位。○[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小學教員的位置。”

投閒置散(投閒置散),◆見“投閑置散”。

私置,◆私自設置。○《荀子‧賦》:“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者與。”○[楊倞]注:“天下同被其功,曾無所私置,又言無偏頗。”○《漢書‧東方朔傳》:“後乃私置更衣。”○《新唐書‧叛臣傳下‧高駢》:“[高駢]自[乾符]以來,貢獻不入天子,貲貨山積,私置郊祀、元會供帳什器,殫極功巧,至是為亂兵所剽略盡。”

樹置(树置),◆1.扶植。○《晉書‧殷顗傳》:“[顗]見[江績]亦以正直為[仲堪]所斥,知[仲堪]當逐異己,樹置所親,因出行散,託疾不還。”○《資治通鑒‧梁武帝中大通二年》:“[魏][爾朱榮]雖居外藩,遙制朝政,樹置親黨,布列[魏]主左右,伺察動靜,大小必知。”○《初刻拍案驚奇》卷四:“世間有做宰相,樹置心腹,專害異己,使賢奸倒置的。”◆2.樹立,建樹。○[唐][白居易]《<唐故博陵崔府君神道碑銘>序》:“大丈夫貯蓄材術,樹置功利,鎡基富貴,焯燿家邦,不當其身,而得於後:父析子荷,相去幾何?”◆补证条目■树立;建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大將軍始欲下都處分樹置,先遣參軍告朝廷,諷旨時賢。”

束置高閣(束置高阁),◆同“束之高閣”。◆[清][江藩]《<漢學師承記>序》:“至於[濂]、[洛]、[關]、[閩]之學,不究禮樂之源,獨標性命之旨,義疏諸書,束置高閣,視如糟粕。”

束置,◆纏縛。○[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青桐》:“﹝青桐﹞當歲即高一丈,至冬,豎草於樹間,令滿;外復以草圍之,以葛十道束置。”

收置,◆1.安置,安頓。○《新唐書‧叛臣傳下‧高駢》:“[駢]恐[用之]屠其家,乃收置署中。”◆2.收藏。○《水滸傳》第九四回:“[宋江]又取前日教[蕭讓]照依[許貫忠]圖畫,另寫成一軸,付與[盧俊義]收置備用。”參見“收藏”。

施置,◆處置;安排。○[宋][王安石]《省兵》詩:“省兵豈無時,施置有後前。”○[宋][葉適]《鄭仲酉墓志銘》:“[新淦]素大縣,誅責厚,往往失施置,累令坐不良去。”○[宋]程大昌《考古編‧三宅三俊》:“三代本末有序。凡其施置,率常先德後刑,安有未及用賢而遽飾刑罰,恐非聖人彝序,亦非立政任人本指也。”

設置(设置),◆1.設立。○[漢][王充]《論衡‧程材》:“[東海]相[宗叔庠],廣召幽隱,春秋會饗,設置三科,以第補吏。”○[宋][劉安世]《論胡宗愈除右丞不當》:“國家設置御史六察,本以彈劾有罪,今御史舉職事而不得行,臣等各論列而不蒙聽,如此,則諫官御史遂可廢矣。”◆2.布置,陳列。○[宋][蘇軾]《跋文與可墨竹》:“昔時[與可]墨竹,見精縑良紙,輒憤筆揮灑,不能自己,坐客爭奪持去,[與可]亦不甚惜。”。後來見人設置筆研,即逡巡避去。○[元][黃溍]《聖壽院記》:“器物之須,設置如式。”

散置,◆分散放置。○[漢][王充]《論衡‧書虛》:“豈分橐中之體,散置三江中乎?”○《晉書‧藝術傳‧麻襦》:“乞得米穀不食,輒散置大路,云飴天馬。”

容置,◆謂容納不問。○[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謝公]時,兵廝逋亡,多近竄[南塘]下諸舫中。或欲求一時搜索,[謝公]不許云:‘若不容置此輩,何以為京都?’”

輕重倒置(轻重倒置),◆謂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弄顛倒了。○[宋][劉安世]《論韓玠差除不當第三》:“輕重倒置,有害政體。”○《明史‧孫磐傳》:“夫女誣母僅擬杖,[哲]等無罪反加以徒,輕重倒置如此,皆東廠威劫所致也。”◆补证条目■谓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弄颠倒了。○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写文章做演说就不同了,这是专为影响人的,我们的同志反而随随便便,这就叫做轻重倒置。”

棄置(弃置),◆1.拋棄,扔在一邊。○[南朝][梁][丘遲]《答徐侍中為人贈婦》詩:“糟糠且棄置,蓬首亂如麻。”○[宋][陸游]《讀書未終卷而睡有感》詩:“暮年緣一懶,百事俱棄置。”○[明][高啟]《寓感》詩之十六:“棄置久不調,流塵被朱絲。”○[清][陳夢雷]《擬古詩青青河畔草》:“結髮與君知,相要以終老,何堪一分手,棄置在遠道。”○[毛澤東]《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一切守備薄弱之據點和城市則堅決攻取之……一切守備強固之據點和城市則暫時棄置之。”◆2.謂不被任用。○[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唐][王維]《老將行》:“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明][高叔嗣]《送別德兆武選放歸》詩:“罷歸時共惜,棄置古常聞。”○[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獻三‧李忠定公》:“[孝宗]賢君,[忠定]名臣,同時而不相知如此。則[忠定]在[紹興]中,其棄置屏斥,不亦宜乎!”

騎置(骑置),◆驛馬。借指乘馬傳送公文的人。○《漢書‧李陵傳》:“抵[受降城]休士,因騎置以聞。”○[顏師古]注:“騎置,謂驛騎也。”○《宋史‧刑法志一》:“群臣受詔鞫獄,獄既具,騎置來上,有司斷已,復騎置下之州。”

辟置,◆謂徵聘人才,置為僚屬。○《新五代史‧南漢世家‧劉隱》:“[定保],[容管]巡官;[曙],[唐]太學博士……﹝[隱]﹞皆辟置幕府,待以賓客。”○[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記詩》:“自此辟置,又薦館職,遂躋侍從矣。”○[清][顧炎武]《菰中隨筆》:“蓋必許其辟置,則可破拘攣,以得度外之士。”參見“辟除”。

沒張倒置(没张倒置),◆猶言沒規矩,不成體統。○《金瓶梅詞話》第七五回:“他不唱便罷了,這丫頭恁慣的沒張倒置的,平白罵他怎麼的。”

留置,◆猶放置,布置。○[唐][李華]《杭州餘姚縣龍泉寺大律師碑》:“惟銅瓶錫杖留置左右。”○[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第四章:“集中兵力並不是說絕對的集中,集中主力使用於某一重要方面,對其他方面則留置或派出部分兵力,為箝制、擾亂、破壞等用,或作民眾運動。”

列置,◆安置;放置;設置。○《後漢書‧傅燮傳》:“[燮]善恤人,叛羌懷其恩化,並來降附,乃廣開屯田,列置四十餘營。”○[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棺外列置瓦器,皆極淳古。”○[清][顧炎武]《與盧某書》:“歷代相承未之有改……非若鄉賢祠之列置前獻可以遞增也。”

量置,◆酌量安置。○《北史‧隋房陵王勇傳》:“於[玄武門]達[至德門]量置人候,以伺動靜。”

開置(开置),◆設置。○《後漢書‧徐防傳》:“收拾缺遺,建立明經,博徵儒術,開置太學。”

計置(计置),◆籌畫措辦。○[宋][尹洙]《乞計置邊事特出睿斷札子》:“方今虜氣驕盛,雖未來寇境,料其侵軼之勢,不越秋冬,正是朝廷計置之時。”○[宋][劉摯]《論陝西河東儲糴奏》:“伏乞速降指揮,逐路轉運司廣作計置,乘時貯糴。”○[元][王惲]《中堂事記》卷中:“據年例合用藤花,仰所屬地面官司,從長計置,趁時採摘,依數送納。”

疾置,◆古時為供緊急傳遞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換乘馬匹等而設置的驛站。○《漢書‧劉屈氂傳》:“其秋,[戾太子]為[江充]所譖,殺[充],發兵入丞相府,[屈氂]挺身逃,亡其印綬。是時上避暑在[甘泉宮],丞相長史乘疾置以聞。”○[顏師古]注:“置,謂所置驛也。”○[明][王志堅]《表异錄‧宮室二》:“急遞曰疾置。”

積置(积置),◆纍積擱置。○[吳其敏]《海上文情點滴》:“一半是生性疏懶,一半是年事老大,力不從心,案頭積置着大量的來信。”

荒置,◆弃置;闲置。○海岩《便衣警察》第二二章:“他又搬回了机关西院的小工具房。用了一个晚上和一个白天,收拾了这间荒置的‘旧居’。”○《证券时报》2008.4.30:“一方面耕地紧张,18亿亩红线难守,另一方面却出现了耕地荒置的现象。”

候置,◆驛站。○[宋][范成大]《荔枝賦》:“走候置其萬里,上玉宸與金鑾。”

歸置(归置),◆收拾,整理。○《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二回:“我可誤了差使了,怎麼儜已經歸置好了嗎?”[趙樹理]《三里灣‧惹不起遇一陣風》:“這些情況,給一個做不慣或是手腳慢的人做起來,歸置歸置總得誤個一朝半日。”○[王願堅]《三張紙條》:“傍晚時分,[程元吉]把屋裏東西歸置了一下。”

冠履倒置,◆見“冠履倒易”。

館置(馆置),◆驛站的館舍。○[唐][韓愈]《招揚之罘》詩:“[之罘]南山來,文字得我驚。館置使讀書,日有求歸聲。”

更置,◆1.重新設立。○《韓非子‧亡徵》:“出君在外而國更置,質太子未反而君易子,如是則國攜,國攜者,可亡也。”◆2.變動;變換。○[明][張居正]《答薊遼總督》:“本兵新任,頗惑於昔年南兵坐食之言,傳聞洶洶,遂謂將有所更置,僕知而譬曉之。”○[明][沈德符]《野獲編‧科場‧讀卷官取狀元》:“若狀元卷,則必出揆地所讀,方得居首,間有出上意更置前後者,十不一二也。”

閣置(阁置),◆放置;放在一邊。○[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養羊》:“入五月中,羅灰遍著氈上,厚五寸許;卷束於風涼之處閣置,蟲亦不生。”○[朱自清]《雜詩三首》序:“從前讀[周啟明]先生《日本的詩歌》一文,便已羡慕[日本]底短歌;當時頗想仿作一回,卻因人事牽率,將那心思閣置了。”

高自位置,◆同“高自標置”。◆[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狂生某者,性悖妄,詆訾今古,高自位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一回:“但是他又高自位置,目空一切,自以為他的學問,誰都及不了他。”○[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蓋此公誇而懶,又高自位置,托以小事,能拖延至一年半載不報。”

高自標置(高自标置),◆謂自我推許很高。○《晉書‧劉惔傳》:“[桓溫]嘗問[惔]:‘[會稽王]談更進邪?’[惔]曰:‘極進,然故第二流耳。’[溫]曰:‘第一復誰?’曰:‘故在我輩。’其高自標置如此。”亦作“高自標樹”、“高自標譽”。○《新唐書‧王義方傳》:“淹究經術,性謇特,高自標樹。”○[明][袁宏道]《敘姜陸二公同適稿》:“[元美]兄弟繼作,高自標譽,大聲壯語,[吳中]綺靡之習,因之一變。”

改置,◆1.謂改立國君。○《國語‧晉語三》:“[秦]將歸寡人,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韋昭]注:“欲令更命立他公子以代[子圉],言父子避位以感群下。”◆2.另行設置。○《周書‧武帝紀下》:“﹝[建德]四年﹞十一月己亥,改置司內官員。”◆补证条目■另行设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玄既篡位,將改置直館,問左右:‘虎賁中郎省,應在何處?’”

分置,◆1.分別設置。○《漢書‧西域傳序》:“初置[酒泉郡],後稍發徙民充實之,分置[武威]、[張掖]、[敦煌],列四郡,據兩關焉。”○《後漢書‧西南夷傳‧莋都》:“於是分置[蜀郡]屬國都尉,領四縣如太守。”◆2.分別安置。○[清][昭槤]《嘯亭雜錄‧朱文端公救舒文襄》:“請將其家屬分置[蘇尼特]等近地,以為羈質。”

放置,◆擱置;安放。○[魯迅]《書信集‧致王志之》:“我的意見,以為還是放置一時,不要去督促。”徐遲《財神和觀音》:“每一條扁擔挑起四隻花籃,前後面各放置兩隻。”◆补证条目■搁置;安放。○《尔雅·释诂下》:“廢、税、赦,舍也”晋郭璞注:○“《詩》曰:‘召伯所税。’舍,放置。”○《朱子语类》卷一一五:“而今且放置閑事,不要閑思量,只專心去玩味義理,便會心精,心精,便會熟。”

廢置(废置),◆1.指官吏的任免或帝王的廢立。○《周禮‧天官‧大宰》:“三曰廢置,以馭其吏。”○[鄭玄]注:“廢猶退也,退其不能者,舉賢而置之。”○《韓非子‧內儲說下》:“參疑廢置之事,明主絕之於內,而施之於外。”○《漢書‧霍光傳論》:“處廢置之際,臨大節而不可奪。”○《東周列國志》第三四回:“汝伐[齊]之喪,擅行廢置,一罪也。”◆2.猶興革。○《後漢書‧卓茂傳》:“初,[茂]到縣,有所廢置,吏人笑之,鄰城聞者皆蚩其不能。”◆3.廢滅和建立;撤消和設立。○[唐][劉知幾]《史通‧書志》:“夫兩曜百星,麗於玄象,非如九州萬國,廢置無恆。”○《宋史‧兵志三》:“厥後廢置損益,隨時不同。”◆4.猶廢棄。○[明][沈德符]《野獲編‧詞林‧勝國詞臣出使》:“[太祖]定天下,以[元]故詞臣[危素]、[周伯琦]輩不能殉節,薄之,俱廢置不終,所以勸事君也。”◆5.擱置。○[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宋][陳亮]《與韓無咎尚書書》:“不幸三四十年之間,廢置不講。”

斷置(断置),◆處置。○《朱子語類》卷十八:“閒時看得道理分曉,則事來時斷置自易。”○[宋][朱熹]《答劉仲升書》:“凡一念慮、一動作,便須著實體認此是天理耶?是人欲耶?子細辨別,勇猛斷置,勿令差誤。”

等置,◆置於同等地位。○[夏衍]《“死而不已”的一個適例》:“[聶耳]夭折對於[中華]民族的損失,無法可以形容,也沒有適當的物質損失的數量可以和它等置。”

倒置,◆亦作“倒寘”。◆1.顛倒過來。指事物所處的狀況與正常的相反,如事物在順序、方位、道理等方面的顛倒。○《莊子‧繕性》:“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使眾理雖繁,而無倒置之乖;群言雖多,而無棼絲之亂。”○[明][朱鼎]《玉鏡臺記‧聞雞起舞》:“更籌尚未換,怎的雞鳴了……此乃乾坤倒寘,萬物失序之象也。”○[毛澤東]《蔣介石在挑動內戰》:“這樣的敵我倒置,真是由[蔣介石]自己招供,活畫出他一貫勾結敵偽、消除异己的全部心理了。”◆2.猶言倒映。○[陳毅]《游柏林失不雷河》詩:“河岸松林,影似長城。倒置水中,隨波盈盈。”

錯置(错置),◆I雜然羅列。○《楚辭‧九章‧惜往日》:“情冤見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錯置。”○[洪興祖]補注:“錯,倉各切。”○[唐][柳宗元]《愚溪詩序》:“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II處置;安排。錯,通“措”。○《三國志‧魏志‧袁紹傳》:“黃門聞之,皆詣[進]謝,唯所錯置。”○《三國志‧魏志‧傅嘏傳》“斯必然之數也”[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戰略》:“可詔[昶][遵]等擇地居險,審所錯置,及令三方一時前守。”◆2.棄置。錯,通“措”。[五代][丘光庭]《兼明書‧錯陶唐之像》:“[張景陽]《七命》云:‘錯[陶唐]之象’……[陶唐]之代,人有犯罪者,畫其衣冠,謂之象刑。言今[晉]德之盛,人犯罪者,其[陶唐]之象刑亦錯置而不用也。”

傳置(传置),◆1.驛站。◆2.指驛站轉運。○[唐][元稹]《李立則知鹽鐵東都留後》:“敕[李立則]:國有移用之職曰轉運使,每歲傳置貨賄於京師。”○[清][錢謙益]《明故光祿大夫成公神道碑》:“自時厥後,國勢日蹙,上心益困,登拜如踐更,罷免如傳置。”

處置(处置),◆1.安排;處理。○《漢書‧薛宣傳》:“[宣]知[惠]不能,留[彭城]數日,案行舍中,處置什器,觀視園菜,終不問[惠]以吏事。”○[宋][蘇軾]《與王敏仲書》之十六:“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昨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後事矣。”○[清][惲敬]《與姚來卿書》:“惟官帑私債,累累相附,不知何如處置?”[魯迅]《書信集‧致王育和》:“[平復]兄捐款,我不擬收回,希寄其夫人,聽其自由處置。”◆2.處罰;懲治。○[唐][元稹]《招討鎮州制》:“如[王庭湊]能執首謀為亂、扇動三軍者,送付鄰道,或就[鎮州]處置。”○[宋][孔平仲]《續世說‧直諫》:“今日中宮有罪,未聞處置,御史無過,卻先貶官,遠近聞之,實損聖德。”○《儒林外史》第一回:“且忍口氣回去,慢慢向老師說明此人不中抬舉,再處置他也不遲。”○[浩然]《艷陽天》第四八章:“支書,[彎彎繞]他們搗鬼的事兒,全都确確實實的了,怎麼處置他們哪?”◆3.對付;應付。○[宋][龔昱]《樂庵語錄》卷三:“今人或當煩劇,或於文字疑難,更無個道理處置。”○[魯迅]《書信集‧致曹白》:“兩肺都有病,普通的人,早已應該死掉,而他竟沒有死。醫生都非常驚异,以為大約是:非常善於處置他的毛病,或身體別的部分非常堅實的原故。”○[魏巍]《東方》第六部第九章:“留下一個組在外面作預備隊,處置意外情況。”◆4.決斷。○[宋][馬永卿]《元城語錄》卷中:“[高帝]、[太宗]所立皆其子,多少時處置不下。○[高帝]即悲歌泣下,[太宗]不獨泣,欲引刀自刺,無處置如此。”◆5.辦法。○《西游記》第六七回:“[行者]笑道:‘呆子,放他進去,自有處置,不要這等倒扯蛇。’”○《二刻拍案驚奇》卷十:“[莫翁]只得寬慰他道:‘且莫着急,我自有個處置在那裏。’”

布置(\\佈置),◆1.分布陳列;分布安置。○《北史‧宇文深傳》:“年數歲,便累石為營,折草作旌旗,布置行伍,皆有軍陣之勢。”○《左傳‧昭公元年》“為五陳以相離”[唐][孔穎達]疏:“相離者,布置使相遠也。”○《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凡門客都布置顯要,或為大郡,掌握兵權。”◆2.猶措置,安排。○《周書‧韋孝寬傳》:“所有經略,布置之初,人莫之解;見其成事,方乃驚服。”○《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七回:“[理之]述完了這件事,我從頭仔細一想,這[李壯]布置的實在周密很毒。”○[趙樹理]《三里灣‧拆不拆》:“這樣一直辯論下去,咱們的工作也沒法布置。”◆3.指進行文學藝術創作時的構思布局。○[南朝][陳][姚最]《續畫品》:“﹝[毛稜]﹞便捷有餘,真巧不足;善於布置,略不煩草。”○《朱子語類》卷六五:“大抵此圖布置,皆出乎自然。”○[明][宋濂]《評浦陽人物‧元處士吳萊》:“問其作賦之法,則謂有音法,欲其倡和闔闢……有章法,欲其布置謹嚴。”○《隨園詩話補遺》卷五引[清][慶桂]《聽泉圖》詩:“寫來奈筆拙,布置慚周全。”◆4.根據某種需要,對環境加以裝飾。○[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九章:“這舊式的小屋經他們這麼一布置,溫暖、淡雅,仿佛有了春天的氣息。”○[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四章:“會議室新打掃過,並且特別布置了一番。”

不置,◆1.不安放。○《史記‧周勃世家》:“上居禁中,召[亞夫]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箸,[亞夫]心不平。”◆2.不捨;不止。○[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足下若嬲之不置,不過欲為官得人,以益時用耳。”○《新唐書‧狄仁杰傳》:“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辨對,[仁傑]誦書不置。”○《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侍郎一一奏知,[孝宗]稱嘆不置。”○[沙汀]《淘金記》第九章:“大家都在羡慕不置的時候,[么長子]站起來了。”◆3.猶不德。謂不自以為有德。○《大戴禮記‧文王官人》:“有知而不伐,有施而不置。”○[汪照]注補:“置,當讀如德。”

不容置疑,◆不容許有什麼懷疑。○[柯雲路]《三千萬》四:“[錢二]以不容置疑與反駁的口氣繼續講。”◆补证条目■不容许有什么怀疑。○宋陆游《严州乌龙广济庙碑》:“蓋其靈響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標置(标置),◆1.猶品評。謂標舉品第,評定位置。多指自高位置。○《晉書‧劉惔傳》:“[桓溫]嘗問[惔]:‘[會稽王]談更進邪?’[惔]曰:‘極進,然故第二流耳。’[溫]曰:‘第一復誰?’[惔]曰:‘故在我輩。’其高自標置如此。”○[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中:“雖平日談仁義,識禮法,高自標置,以儒者自處,亦不能稍異流輩。”○[清][李業嗣]《集<世說>詩》:“今人但揉雜,不識自標置,譬如明光錦,裁為負版褲。”◆2.引申為自負。○《新唐書‧楊慎矜傳》:“儀幹皆秀偉,愛賓客,標置不凡,著稱於時。”○[王闓運]《蔡夫人墓志銘》:“父友[丁取忠]方善[闓運],譝而媒之。○[闓運]少喜標置,不樂土風,未之許也。”

變置(变置),◆改立,另行設立。○《孟子‧盡心下》:“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趙岐]注:“諸侯為危社稷之行,則變更立賢諸侯也。犧牲已成肥腯……然而其國有旱乾水溢之災,則毀社稷而更置之。”○[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當是之時,變置社稷,蓋甚於弈碁之易,而元元肝腦塗地,幸而不轉死於溝壑者無幾耳!”

本末倒置,◆比喻顛倒了事物的主次輕重。○[金][無名氏]《綏德州新學記》:“而牧之者當奉教化宣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審,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梁啟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第三章第二節:“今本末倒置若此,其危及國家統一之基礎,又何怪焉。”○[曹玉林]《祠堂裏的學校》:“我覺得本職工作和業餘愛好并不矛盾,只要不是本末倒置,能夠擺正兩者之間的關係,那麼業餘愛好有時對本職工作反而能有所裨益。”◆补证条目■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宋朱熹《答吕伯恭》:“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

備置(备置),◆1.設置。○《後漢書‧班彪傳上》:“宜博選名儒有威重明通政事者,以為太子太傅,東宮及諸王國,備置官屬。”◆2.置辦;購買。○[阿英]《<敵後日記>摘抄》:“﹝[北蔣莊]市鎮﹞物價太昂,購買力更顯衰弱,而時時恐敵偽下鄉,不敢備置應客。”

安置,◆1.安放;安排。謂使人或事物有着落。○《穀梁傳‧哀公元年》:“‘卜之不吉,則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繫而待。’”[晉][干寶]《搜神記》卷三:“男子[張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懷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唐][杜甫]《簡吳郎司法》詩:“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騎安置[瀼西]頭。”○《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待要起行時,在下安置動身,管取安心無慮。”○[老舍]《月牙兒》十二:“可是我已經是個大姑娘了,不像小時候那樣容易跟在媽媽轎後走過去了。我得打主意安置自己。”◆2.就寢;安歇。○[唐][張鷟]《游仙窟》:“時既曛黃,且還房室,庶[張郎]共娘子安置。”○[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五:“﹝[陸象山]﹞每晨興,家長率眾子弟致恭于祖禰祠堂,聚揖于廳,婦女道萬福于堂;暮安置,亦如之。”◆3.用作稱別人就寢的敬詞。○《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鋪了床,伸開被,點上燈,請婆睡,叫聲安置進房內。如此伏侍二公婆,他家有甚不歡喜!”○《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送出[周進]的飯來,一碟老菜葉,一壺熱水。○[周進]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息。”○[李劼人]《死水微瀾》第五部分七:“打三更了,大少爺、大小姐向老爺、太太道了安置,才各自進房去睡。”◆4.[宋]時官吏被貶謫,輕者稱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稱安置,更重者稱編管。○[宋][蘇軾]《到惠州謝表》:“續奉告命,責授臣[寧遠軍]節度副使,[惠州]安置,已於今月二日到[惠州]。”○[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七:“﹝[東坡]﹞門人[張耒]時知[潁州],聞[坡]卒,出己俸於[薦福禪寺]脩供,以致師尊之哀。乃遭論列,責受[房州]別駕、[黃州]安置。雖名竄責,馨香多矣。”○《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天子聽信了,即命翰林草制,貶[吳潛][循州]安置,弟兄都削去官職。”○《英烈傳》第三回:“[脫脫]單馬竟赴[淮安]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