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历史爱心的故事(关于三年与三天的历史故事)

历史爱心的故事

  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历史课堂更有趣味性,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还具有实用性。 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历史爱心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历史爱心的故事篇一:东方朔智帮元宵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三个经典历史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 心存善念,胸怀天下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历史爱心的故事篇二:心地善良的甘地

  印度圣雄甘地有一次乘火车,上车时由于过于拥挤,他的一只鞋子掉到了铁轨旁,此时火车已经开动,鞋子无法再捡回来。

  于是甘地急忙把穿在脚上的另一只鞋子也脱下来扔到第一只的旁边。一位乘客不解地问甘地为什么这样做,甘地笑着说:“这样一来,看到铁轨旁的鞋子的穷人就能得到一双鞋子。”

历史爱心的故事篇三:有爱心的小屈原

  “知道吗?村口的大石洞里能流出米来?那天我亲眼看见的。”村子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村民们跑来跑去,互相转告着。

  屈原的爸爸皱着眉头,在厨房里走来走去,“奇怪!米怎么会少了?”

  他把两件事想到一起,“嗯,肯定是他!”

  天黑了,月亮升到了树梢上,屈原的爸爸躲在村口的一棵大树后面,他要干什么呢?

  来了,通往村口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人,个子不高,怀里抱着东西,越走越近,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孩子。“唉!”屈原的爸爸叹了口气,从树的后面走了出来。

  “屈原!”他叫道。

  “啊,爸爸,你怎么在这儿呀?”屈原吓了一大跳。

  “回家再说,咱们先把东西放过去。”屈原的爸爸已经想到,大石洞里的米是儿子放的。

  “嗯,嗯,谢谢爸爸。”小屈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善良的小屈原看到村子里很多人家穷得没有饭吃,就想出了这个为大家送米的办法。

  他的爱心得到了爸爸的表扬,但是爸爸说了另一些话,让他明白了更深的道理。

  “你这样能让所有的穷人吃饱饭吗?

  现在你还小,应该好好读书,长大了,真正地为大家做些事情。”

  “哈哈,我明白了。”小屈原笑了。

历史爱心的故事篇四:丛飞的爱心故事

  丛飞(1969.10.29~20xx.04.20)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是深圳著名男歌手。1994年起,他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受他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

  丛飞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但20xx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就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当时为了及时给一百多个孩子交上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他们就这样无私地奉献,为了让更多的人活得快乐,他们牺牲得太多,但他们无怨无悔。这就是高正荣和丛飞,两名普通的深圳五星级义工,他们不求回报地奉献出了自己的爱……

钻木取火的来源典故

  1993年重阳节,世界华侨华人龙舟赛,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轩辕黄帝陵前,举行了5000余人参加的钻木取火仪式。事后,很多地方青少年来信来访说,他们仿照这一办法,用木柴怎么也钻不出火来,奥妙究竟在那里呢?

  大约在6000千余年前,燧人氏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於虫钻得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好用尖硬的嘴去钻,不料却钻出浓烟火种。燧人氏受到这个启发后,人类钻木取火就从此开始了。

  可是,不是所有的木头(木柴)都能钻出火种,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木柴要选择品种,还要随着季节变换而变换木柴品种,才能钻出火种。如果随便捡一根木柴去钻,那是钻不出火种的。轩辕黄帝时期,各地都设有专门管理钻火的官员。他们负责常年选用能钻出火的木柴。如春季钻木取火必须选用干榆木、干柳木;夏天必须选用干枣木、杏木、桑木;秋季选用柞木、樽木;冬天选用干槐木、檀木。这些木柴都能钻出火种来。古人把这种取火方法叫“燧”。

  黄帝以后,到西周时期人类就掌握了人工制火技术。人们用铜制作成圆形镜,中间制成凹形,取火时对着太阳,物体立即燃烧。古人把这叫“阳燧”取火。这已经从出土的文物中得到证实,现代人根据古人取火原理,除过用凹凸镜取火外;冰块也能取火。我国40年前曾有一批勘探队员困在遥远的冰天雪地里,无火烧水作饭,勘探队员们急中生智,取来大冰块,经过打磨,制成一个圆形凹凸状的“冰镜”,对着太阳,照样取来了火种,使勘探队化险为夷。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又发明了“击石取火”。人人都可能随身携带,这就是乡间农民常用的“火链”。尽管今天人类发展到电子时代,“火链”仍然没有被淘汰。因为它不用火石,不用汽油,把旧棉絮用草汁一染,捡一块花岗岩石,垫上染过的旧棉絮,用月牙铁条一击,火星就燃着了棉絮。随用随击,从某种意义上讲,比现代人使用打火机优越得多。火链在我国沿用了1500多年,至今,偏辟山区农民仍然没有抛弃它。

关于三年与三天的历史故事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他听说这位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米芾学字的历史故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年与三天

  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fú],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

  一天,有一位进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位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教。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一沓子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米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成心难为人吗?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我还急着赶路呢!”米芾求学心切,一咬牙借来五两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来的那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想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把字一个一个印在心里。这样横琢磨竖琢磨,竟入了迷。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纸上却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一惊,如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道:“我,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道劲潇洒,大有长进,便故意问道:“为什么三年学不成,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对!”秀才打断他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窍门了,我该走啦。”说着,挥笔在“永”字后面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纹银还给米芾,头也不回地上路去了。

  米芾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启蒙老师的苦心教诲。

  李斯的“如鼠人生”

  两千多年前的楚国上蔡郡府内,有一个年轻的小吏,怀抱雄心壮志,梦想着有一天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可在八年的时间内,他一直得不到上司的赏识重用,仅在郡府的粮仓里做文书,每天也就是在竹简上记录几笔粮谷的进出。

  平淡的差事,乏味的日子,狭小的生存环境,何谈大展鸿图?

  这个小吏到粮仓外的一个茅房如厕,看见有老鼠不时地蹿动,在粪坑内寻找着食物。这些老鼠缩头探脑,毛发湿乱,饥瘦如柴,肮脏不堪。这时,他想到了自己粮仓里的那些老鼠,一个个吃得肥大壮硕,毛皮油亮,神气活现。心中不免感叹,这和在粮仓的老鼠就是不一样啊。

  由老鼠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境地,这位年轻的小吏幡然醒悟。人生如鼠,位置不同,命运不也就不同了吗?于是,他立即辞去了那份粮仓文书的差事,离开家乡上蔡郡,历经周折,拜到一代宗师荀子的门下。后来,这个年轻人辗转来到秦国,将家安在了都城咸阳,并住进了气势恢弘的丞相府。

  这个人就是最后辅助秦始皇灭六国、统天下的李斯。

  环境对人的影响实在不可低估,但环境的改变需要人们自觉地去拼搏、奋斗。

  历史上能亡国的“小动物”

  晋国白目狗

  春秋时期,晋灵公亲政以后,根本不理政事,整天就只知道吃喝嫖赌,但没钱怎么办呢?好办!向人民要!土地税、房屋税什么都来钱,难怪早朝都喊:“灵公万税万税万万税!”无聊怎么办?晋灵公还有一个嗜好,就是爬上高台用弹弓射行人,看他们躲来躲去的样子,不就不无聊了。

  老臣赵盾看不下去进行了多次劝谏。赵盾在当时也颇有势力。晋灵公也要忌他三分,第一次先派人刺杀失败,第二次只好请赵盾喝酒,事前埋伏下武士,打算伺机杀掉赵盾,谁知被人发现,人还没出来,晋灵公就先把狗给找来,说声:“关门!放狗!”门没关好,赵盾逃了出来。没多久,晋灵公也被杀了!至今,民间歇后语中还有这样的说法:“狗咬赵盾,不识好歹。”

  唐朝神鸡

  其实斗鸡这一习俗早已有之,唐玄宗吃饱太闲,安排了一官位给贾昌这位斗鸡少年,任命他担任五百驯鸡少年的首领。当时他才7岁,世人称他“神鸡童”!还有诗人为他作诗“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也因为唐玄宗醉心于此,把政事全交由李林甫打理,纵情享乐,埋下衰败的地雷。

  卫国仙鹊

  这卫懿公好养鹤,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自古以来鹤都算是一种吉祥物,但如果鹤还有品位俸禄,加官封爵这就太雷人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之”,当时每个想要邀官争宠的,无不千方百计送鹤给卫懿公。公元前660年,北方狄人知道后便挥军南下攻卫,卫懿公急忙要人民“受甲”准备打仗。这时候百姓哪吃这套,便说:“叫鹤去打吧!鹤有高官俸禄,还会鹤拳呢!”卫懿公只好亲自上战场,结果兵败被杀。真的“驾鹤西归”了!

  唐朝舞马

  相传唐玄宗驯养了四百匹舞马,每匹都取了名,还分成了若干部。在重大节日,舞马必定粉墨登场,“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饰以鬃鬣,间杂珠玉”,打扮得可花俏。曲毕这马还要衔酒杯、旋转如飞,跪拜向唐玄宗祝寿。现在实在很难想象,这马跳舞能好看吗?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的爪牙将舞马充当成军马。一次军队举行宴会,这马还跳起舞来,养马人不知道这些马的来历,还以为是闹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