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兰陵王的历史故事_历史上的兰陵王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历史中的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晚清的时候为何中国丧权辱国,通过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读者就能知晓一二了。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曹操缘何处死名士孔融

  恃才傲物惹怒曹操

历史上的张无忌原型是谁,最后是死于朱元璋之手吗

  孔融4岁时,就知道把大个的梨子让给哥哥,客人笑称他为神童。这就是著名典故“孔融让梨”。

  孔融确实有才,但又有些恃才傲物,常常写文章批评时政。实际上,孔融还是个义士。他16岁的时候,为了挽救被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相牺牲生命。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闻名。

  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次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后来,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

  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他知道孔融有才,于是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主管工程、建设)。

  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可是,公元197年发生的一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曹操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疏请求将其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这事,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

  孔融的话合情合理,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便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后来,在孔融和满宠的暗中帮助下,杨彪逃出了曹操的魔掌。孔融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

  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但从此对孔融记恨在心。

  两项罪证计除孔融

  公元220xx年,秋7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备。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不会背叛自己。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

  但孔融是一个名士,不能说杀就杀,最妥当的方式是谋杀。谋杀的要领在于周密、严谨的部署和策划。于是,曹操精细盘算,认为必须给孔融罗织多项罪名。

  曹操的谋杀行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这年8月24日,曹操派山阳人郗虑出任御史大夫。为什么要让郗虑做御史大夫呢?因为曹操清楚此人素与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虑一上任,曹操就马上指使他搜罗孔融的过错。很快,郗虑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曾毁谤朝廷。

  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不够猛,便命郗虑继续秘密调查搜罗。于是,郗虑又收集到了孔融两大不孝的言论。

  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东汉另一位名士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仲尼即孔子);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另一个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曾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

  曹操的高明之处

  实际上,一条谋反言论就足以干掉孔融了。为什么曹操偏偏要罗织两项罪名呢?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汉朝是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诈就在于,以不孝为罪名强加于孔融,不仅杀了心头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维护汉室。可谓一箭双雕。

  另外,将“不孝罪”放在“谋反罪”前面,作为“主罪”,也可以显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敌刘备,可以不杀你,但你不孝,就必须处死。

  曹操以言论治罪杀孔融,也给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钓誉者们一个警示,属于杀鸡吓猴。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就这样,此时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处以死刑,其妻儿一道被诛杀。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慈禧太后 请外国人看军演

  军事演习在当今世界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不过,120xx年前的中国清政府搞了一次名叫“彰德会操”的大规模军演。在当时却很轰动。四五百名外国武官和记者还云集现场,观摩和报道演习盛况。

  炫耀武力搞大演习

  1920xx年,袁世凯在直隶河间举行了一次北洋军内部的大会操。事后袁世凯还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进行了汇报,并提出一个建议,想在全国搞新式陆军大演习,目的是展示陆军改革的成果;同时邀请各国列强前来观看,炫耀武力,扫一扫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带来的晦气。

  慈禧听后很高兴,任命袁世凯、铁良为阅兵大臣,决定在河南彰德(今河南安阳)举行大会操。

  阅兵处研制“方便米”

  由于目的明确,清政府开始积极邀请外国军事人员和新闻记者前来观摩,并要求各省派要员观摩,且充当评判员。

  由于人员太多,彰德府人满为患,一些人只好住在满是虱子跳蚤的小客栈。

  会操指挥部对洋人和国内要员的安全保卫,丝毫不敢怠慢。他们专程从天津派来了400名得力巡捕,并特别抽调军人,日夜巡逻保障安全。

  另外,为使军人吃上方便可口的食品,阅兵处还研制了一种行军蒸米。他们用上等大米淘净,以水浸泡50分钟,干湿相宜后再用蒸笼蒸熟后阴干。需要时用水泡20分钟后即可食用,被称为“方便米”。

  南军北军较劲五天

  参加彰德会操的军队有北洋新军、湖北新军和河南新军。北洋新军各军1镇1混成协16172人组成北军,以段祺瑞为总统官;湖北新军1镇和河南新军1混成协共17786人合编成南军,张彪为总统官。

  湖广总督张之洞十分看重会操的胜负,作为清朝元老重臣的他编练新军很早,对于袁世凯这样的新贵有些看不上眼,自然想通过此次会操,见识一下对方实力。为了此次会操的成功,张之洞在一个月前就将湖北新军派往河南新乡与河南新军合练。不肯服输的袁世凯准备更充分,此次演习前几天,他的部队还一边行军一边演习。

  1920xx年10月22日,会操开始。第一天的内容是南北两军骑兵冲击战。早上8时,南军马队北上,10时,前锋马队看到远方出现了一拨人马,十分兴奋,很快将其包抄起来。然而走近时,他们才发现自己错将阅兵大臣卫队误认为北军马队,结果领队被骂了个狗血喷头。如此一折腾,到了将近11时,南军马队绕了一大圈才发现北军。在以逸待劳的北军面前,南军马队疲惫不堪,结果首日演习北军占优。

  第二天的内容是两军主力的遭遇战,这回双方互有得失。第三天演练攻防大战。两军全部出动,战斗激烈,北军最后略占优势。

  演习完毕,袁世凯和铁良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南北两军穿着军礼服,军容壮盛,很是吸引洋人的眼球。

  慈禧要打压袁世凯

  彰德会操达到了清政府的预期目的。尽管欧美观摩者指出演习存在一些问题,但对这次会操基本上满意。俄国和德国的武官甚至还认为,中国陆军现在已经可以与日本匹敌。

  对此,日本一些报刊有些心怀嫉妒地批评说:“形式虽然可观,精神却未足,因为没有国民教育的缘故。”

  这时,慈禧太后也在总结经验,但得出的结论却是,必须打击袁世凯,以防备汉族大臣控制军权。

  演习结束后,袁世凯一直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直到一个月后,看到朝廷公布了酝酿已久的官制改革方案,才知道形势不妙。这个方案不仅否定了袁世凯提出的方案,还将所有军事方面的事务,收归陆军部3个满族大臣办理。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慈禧太后反腐

  晚清的时候。整个官场腐败,清政府丧权辱国,而政府官员更是贪赃枉法、鱼肉人民,整个大清国已经是摇摇欲坠了。而就在这时,反映清政府官员贪赃枉法的一部官场小说则在下层百姓甚至一部分官员中广为流传,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部小说就是晚清著名的《官场现形记》。

  《官场现形记》写于20世纪初,作者李宝嘉在动笔写这部小说后,就开始在他自己创办的《世界繁华报》上连载。这部小说的连载很快引起了轰动,《官场现形记》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连缀起来,涉及清政府中上自皇帝、太后、军机、中堂,下至衙役、狱头等一百多个大小官吏,李宝嘉将这些形形色色官僚们的各种恶行、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或侵吞公款,贪赃枉法;或卖官鬻爵,大发横财;或名“剿匪”,实害民;或冒名得官,寡廉鲜耻;或媚外惧洋,奴性十足。《官场现形记》犹如一幅封建社会末期官场的百丑图长卷。

  在《世界繁华报》连载时,人们都在找小说里影射的是当朝的哪些官员。因为在《官场现形记》里,写的大多是清朝的真人真事,只是名字换了而已,而且涉及的好多情节都是清朝的秘密。《世界繁华报》的发行量很快由几千份上升到几万份,甚至出现了洛阳纸贵、供不应求、报贩加价出售的现象。

  很快,《世界繁华报》传到了慈禧太后的手里,慈禧太后看过后很是生气。当时,清朝已经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慈禧太后把清朝的衰落、受列强欺负的罪都算到了这些政府官员的头上,于是开始了一场大的“反腐败”行动,而这场“反腐败”行动的主要对象就是《官场现形记》中所影射的官员。

  慈禧“反腐败”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按图索骥,照着《官场现形记》里影射的名单抓人,很快,就有一大批官员被抓起来,以谋反罪斩立决。

  摄政王载沣下令通缉此小说的作者。并令两广总督端方派人刺杀这个胆大妄为、扰乱社会的李宝嘉,查封连载此作品的《世界繁华报》报社。

  可是,李宝嘉却一点也不担心,他把《世界繁华报》化整为零,搬到了当时的英租界,继续连载《官场现形记》。很快《官场现形记》连载完了。但让慈禧太后没有想到的是,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很快就在一些列强中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有的外国人甚至把这本书带到了国外。

  而慈禧太后则让人把《官场现形记》中的一些行贿、受贿以及官员的腐败行为整理出来,下令全国官员凡有此行为者,皆为重罪。而当时《官场现形记》里所涉及的大部分官员都被慈禧太后以谋反罪处决了。

  虽然这本书没有改变清朝的命运,可是当时的官员也因为《官场现形记》而收敛了很多。一本小说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反腐指南”,这恐怕也算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奇迹吧!

上下五千年神话故事

  故事可以用来普及历史知识,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历史也是故事取材的重要来源。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上下五千年神话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上下五千年神话故事篇一:嫘祖养蚕

  夏县尉郭乡西阴村是嫘祖的故乡,也是嫘祖养蚕的地方。

  相传远古的时候,中条山的西面有一片桑林,桑林边座落着一个村庄,每当太阳出山,整个村庄都被茂密的桑林所遮掩,人们就习惯地称它为西阴村。

  西阴村里住着一位姑娘,名叫嫘祖,长得非常好看。嫘祖的妈妈早年病亡,爹爹是黄帝手下的一员大将,常年出征在外,家里只剩下她和一匹心爱的小白马。

  嫘祖常常想念爹爹,每逢过年过节,她都要抚摸着小白马诉说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这年中秋节的晚上,听着邻居家传来阵阵团圆笑声,嫘祖鼻子一酸,流出伤心的眼泪。这时,站在身旁的小白马突然掉过头来,轻轻地舔着她脸上的泪水,嫘祖心里一动,忙用双手托住马头说:“马儿啊马儿,你要是真懂人情,就到军中接回我的爹爹,到那时我就和你成亲。”嫘祖话音刚落,小白马一声嘶叫,就冲出门去。

  小白马像长了翅膀一样跑到军中,跑到嫘祖爹爹的面前,它又蹦又跳,又踹又叫,闹得嫘祖爹爹摸不着头脑。嫘祖爹爹只得问它:“家中出了啥事?”只见小白马扭过头朝着来路叫了几声,一声比一声悲切,爹爹觉得不妙,赶忙跨上小白马,连夜朝家赶去。第二天天亮时,小白马驮着将军回到西阴家中。父女相见,十分欢喜,却把小白马忘在一边。这时,小白马突然嘶叫起来,意思是说:“嫘祖啊嫘祖,你说的事情该怎么办呢?”嫘祖急忙跑回屋里拿出最好的饲料添在槽中,小白马却不吃,只是冲着嫘祖不停地叫,爹爹觉得奇怪,就问女儿:“小白马到底怎么啦?”嫘祖被问红了脸,只是不说话。爹爹再三问,她才道出对小白马说过的戏言。爹爹十分生气,当下拉弓搭箭,“嗖”的一声射死小白马,然后气狠狠地剥下马皮扔到屋前。

  爹爹走后,嫘祖又羞又悔,急忙跪在马皮跟前,伤心地说:“马儿啊马儿,我做错了事,害了你的性命,今天不能如愿,来世一定报答你的恩情。”正在这时,邻居的姑娘雪花来找嫘祖玩耍,见她跪在马皮跟前,觉得十分奇怪,一定要追问根底。嫘祖拗不过她,只好说了实话。谁知雪花听了以后,用脚踏着马皮说:“好你个畜牲,真不知羞耻,还想和我嫘祖姐姐成亲……”雪花的话音未落,就见平地掀起一股狂风,马皮腾空而起,紧紧地裹着雪花翻卷着去了。

  嫘祖一阵惊慌,赶忙朝着马皮追去。追啊,追啊,她一边追,一边喊:“雪花,雪花……”追出村庄,追进桑林,可是桑林中只有她的喊声,根本听不到雪花姑娘的回音。

  嫘祖整整追了一天,累得浑身酸痛,实在没有力气再往前追了,就倒在一棵桑树下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突然耳旁响起“嘻嘻”的逗乐声。嫘祖睁眼一看,啊,那裹着雪花的马皮竟夹在身边一棵桑树的树叉里,嫘祖慌忙喊道:“雪花!雪花!”谁知这张马皮却在她的喊声中渐渐缩小了。喊得越紧,马皮缩得越快,最后竟缩成大拇指般的一个小白团。小白团紧紧地粘在桑树上,嫘祖取不下来,只好天天来看望。

  几天以后,小白团里飞出一个美丽的小白蛾。它的两条眉毛,一双眼睛都和雪花姑娘的眉眼一模一样。嫘祖觉得新奇,还是照常天天来看望。

  又过了几天,小白蛾突然死了掉落在地上,嫘祖十分伤心。她想,肯定是害虫伤害了它。就在桑树上找起来,可是找呀,找呀,什么害虫也没有找到,只是看到桑叶上粘着许多小黑粒。这些小黑粒又渐渐地变成许多小黑虫,小黑虫整天啃吃着桑叶,爬满了周围的桑树。几天以后,小黑虫又变成了小白虫,一个个出落得十分漂亮。它们的头酷像小白马的头,只是少了两个耳朵。它们抬头站在桑叶上的姿态也和小白马一模一样,只是洁白发亮的身体酷像雪花姑娘俊美的身材。

  “啊,是她,是它,是他们的后代!”嫘祖姑娘终于发现了秘密。为了报答小白马和雪花姑娘的恩情,嫘祖就把这些小白虫一条条收回家中,放在屋里的筐篮中,每天都要到桑林中采摘最好的桑叶喂养它们。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白虫渐渐长大,最后吐出缕缕银丝。嫘祖觉得小白马和雪花姑娘,都是替己身亡,而且死得很惨,就给小白虫起了个名字——“蚕”。它们吐出的白丝也就叫做“蚕丝”。

  第二年,黄帝打败了蚩尤,便在帐前大摆宴席,犒劳三军,许多将领和百姓都送来各式各样的宝物,嫘祖和她进献的蚕丝一下吸引住了黄帝。他望着这洁白的蚕丝,看着如花似玉的嫘祖,心中十分爱慕,就向嫘祖的爹爹求婚。嫘祖爹爹十分高兴,当场就答应了他们的婚事。

  从此,中国养蚕事业就在黄帝的旨意下推广到了全国。嫘祖的故乡——今山西省夏县西阴村,也就成了中国植桑养蚕的发源地、丝绸之路的源头。

上下五千年神话故事篇二:女娲补天

  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比如说她曾教给人们婚姻,还给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而使人们最为动容的,是女娲补天的故事。

  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二神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失败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支撑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在水中作乱的大龟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

  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但是这场特大的灾祸毕竟留下了痕迹。从此天还是有些向西北倾斜,因此太阳、月亮和众星辰都很自然地归向西方,又因为地向东南塌陷,所以一切江河都往那里汇流。

上下五千年神话故事篇三:夸父逐日

  远古时代,在我国北部,有一座巍峨雄伟的成都载天山,山上住着一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领叫做夸父,他身高无比,力大无穷,意志坚强,气概非凡。那时候,世界上荒凉落后,毒蛇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了本部落的人产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引以为荣。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样的太阳烤焦了地上的庄稼,晒干了河里的流水。人们热得难受,实在无法生活。夸父见到这种情景,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一天,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就从东海边上迈开大步开始了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盹。他心里一直在鼓励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他追了九天九夜,离太阳越来越近,红彤彤、热辣辣的太阳就在他自己的头上啦。

  夸父又跨过了一座座高山,穿过了一条条大河,终于在禺谷就要追上太阳了。这时,夸父心里兴奋极了。可就在他伸手要捉住太阳的时候,由于过度激动,身心憔悴,突然,夸父感到头昏眼花,竟晕过去了。他醒来时,太阳早已不见了。

  夸父依然不气馁,他鼓足全身的力气,又准备出发了。可是离太阳越近,太阳光就越强烈,夸父越来越感到焦躁难耐,他觉得他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当务之急,他需要喝大量的水。于是,夸父站起来走到东南方的黄河边,伏下身子,猛喝黄河里的水,黄河水被他喝干了,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谁知道,他喝干了渭河水,还是不解渴。于是,他打算向北走,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可是,夸父实在太累太渴了,当他走到中途时,身体就再也支持不住了,慢慢地倒下去,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这就是“夸父山”,据说,位于现在河南省灵宝县西三十五里灵湖峪和池峪中间。夸父死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桃林的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的牺牲、勇敢的英雄精神所感动,惩罚了太阳。从此,他的部族年年风调雨顺,万物兴盛。夸父的后代子孙居住在夸父山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生活是非常幸福。

  传说河南、陕西两省交界处的灵宝县东南,有一座夸父山,是夸父留在人间的遗迹,山的北面,有一座好几百里的宽的桃树林。还传说湖南也有一座夸父山,上面还有夸父架锅的三块巨石。

兰陵王的历史故事_历史上的兰陵王是怎么死的

  兰陵王名为高长恭(约541年―573年),一名高孝瓘,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兰陵王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兰陵王的历史故事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朝代,它被夹在三国两晋和隋唐的中间,本该是收这些朝代的影响而被人孰知,然而它却因此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那个时代烽火连天,英雄辈出,充满了诗意和悲情,他就是——南北朝。

  而在这个时代中,将星云集,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人,便是这个朝代中的一个人物——北齐兰陵王高长恭!

  高长恭(公元?~573年),姓高,名肃,字长恭。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算是皇室宗亲,用现代惯用的称呼就是王爷。他本该被人们记住,但是却并没有,20xx年中国台湾曾拍摄出了一个电视剧《兰陵王》,这才使得他这样一个美丽的人儿,出现在了人们视线中。

  现代的社会,有一个词叫颜值,而兰陵王在当时,乃至在整个古代都是一个颜值超高的人,他与潘安、宋玉、卫玠同为古代四大美男,同时,兰陵王虽然没有画像,但对于他的美貌,在史书上是有迹可循的,《北齐书》上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旧唐书.音乐志》上说他“才武而面美”;《隋唐佳话》上说他长得如白得想美妇人一样……其实,总体来讲,兰陵王的美丽是一种阴柔的美,而并非那种崇尚武力的美。

  当然,他一生的传奇,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相貌,还有他的武艺,在一点上,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他因为长得太过柔美,不足以震慑敌人,因而每次出站都要戴上一副狰狞的面具,不过至于兰陵王到底戴不戴面具,专家学者有很多说法,比较常见的就是说他并不戴面具,因为《北齐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长恭免胄示之面”,而这里的胄值得是头盔,而当时的头盔是可以遮住脸的,所以很多学者认为民间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说,是因为受《兰陵王入阵曲》舞者脸上所佩戴面具的影响。

  而提到《兰陵王入阵曲》,就不得不提到他最著名的一场战役——邙山大捷,公元564年十二月,周军起兵二十万,大举攻齐。这次的战役焦点在洛阳---周军以全军围攻洛阳将近两个月而不克。北齐以段韶、斛律光、高长恭为帅领兵救洛阳。总兵力大约八万。齐军从晋阳疾驰而来,很快就到了洛阳城下,两军在洛阳的邙山遭遇并就此开始战斗。当时齐军抢占了山坡的高处,段韶在左,斛律光在右,兰陵王领中军。战役开始,周军以步军为前锋,向前猛攻,齐军步步收缩,向山上退去。等周军的战线逐渐拉长,势头开始衰退的时候,齐军阵后的精锐从两翼开始了猛烈的反攻,周军顿时支持不住,溃败下来。这时兰陵王独领五百精骑杀入敌阵,穿透重重敌军,直抵洛阳城下。洛阳城中守军不知来者为谁,不敢开城,兰陵王脱下头盔(即兜鍪),仰面示之。城中认出是兰陵王,欢呼声震天,遂开城与城外的援军共击周军。在内外夹击下,周军十几万大军全部崩溃,不可收拾。洛阳邙山之战,以北齐的大胜而告终。兰陵王一战成名,威名远扬。《北齐书》记载:“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之曲》。”

  世传《兰陵王入阵曲》,与后世的《秦王破阵乐》并称。其面具据考证为唐代歌舞戏乃至后世京剧脸谱的源流。

  而他的光辉不光是在武艺上,兰陵王最让人尊敬的是他爱兵如子,《北齐书》上记载:“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享之”,同时史书上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高长恭入朝,仆人们都走散了,只有一个人跟在身边。高长恭回来后,谁也没有责罚;史书上,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兰陵王初到瀛州时,行参军阳士深上表告发高长恭贪赃枉法,高长恭因此被免官,等到进攻定阳时,阳士深也在高长恭的军营中,他很害怕高长恭会借机杀了自己。高长恭听说此事后道:“我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便找一个小过失,打了阳士深二十板子,让他安下心来。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不管是在正史还是野史,同时,在南北朝那个所有人都放纵情欲的年代,兰陵王却很专情,她一生只有郑妃一个妃子,后来虽然史书上说,皇帝赐给他二十个妾,他为了不抗旨不遵,只收了一个,但是至于她到底是否纳了妾,这还是有争议的。

  兰陵王貌美、勇猛、爱兵如子、私生活严谨,近乎完美,很多人也不禁好奇他的结局,然而如果我告诉你他的结局,你一定会惊讶,他和岳飞的结局有几分相似,都是冤死的。一次,皇帝召见兰陵王。皇帝关切地对他说,你作战的时候太勇猛,往往深入敌阵,很危险。(史书上为“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兰陵王一时口误回答说,这是我的家事。(史书上为“家事亲切,不觉逐然”)听了这话皇帝就睡不着觉了,你和我还想分家不成?这不是要篡位夺权吗?一般人说错这话倒也未必会怎么样,但兰陵王是战将又有 地位 ,皇帝是怎么也不能放过他的。于是皇帝就赐了毒酒送到他家。兰陵王拿到毒酒非常悲愤。他说我一生为国,现在干错了什么,老天要这样对我?(史书上为“吾忠心以上,何辜于天”)原本为了自保,他连英雄都不做了,故意给自己身上抹黑,显示自己贪财,可是到头来还是难逃一死。

  其实,现在有人说要怪他自己说错话,但是其实这和明显皇上是故意的,问他那句话的是高纬,其实算是兰陵王的侄子,而高纬说的是邙山大捷,而邙山大捷的事是在高湛在位时期也就是高纬的父亲还在位的时候发生的,结果他这明显是翻旧账,而且,那个时代,为了权财叔叔杀侄子,儿子杀父亲,都是正常的,结果兰陵王这个皇叔看到他侄子,也就是皇上如此关心的话,他能不激动吗?因为兰陵王本身没有心机,自然不知这里面有诈,他很单纯,这也就是他喜欢和武将结交的缘故,但是他并不粗鲁,反倒给人有些文人墨客的感觉,这从故事里,你们应该能体会到,诚如诗云,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兰陵王死时的年龄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估计是正当英年。

  在他临死之前,他依旧干了一件让所有人敬佩的事情,他焚烧了所有人欠他的债卷,点燃的债卷扬起飞尘,飞舞在他俊美绝伦的脸前,横绝了千年的时空,如同它们为他跳的最后一支舞。

  其实,当时北齐有三个厉害的武将,段孝先、斛律明月和兰陵王,兰陵王逝世前,段孝先病逝,而后来斛律明月也是被冤死,可以说,当时的整个北齐全靠兰陵王一个人支撑,很多人叫他北齐最后的支柱,而在兰陵王逝世的四年后,高纬自毁长城的结果就出现了,北周攻下北齐都城邺城,北齐王室成员几乎全被屠杀。乱世的杀戮之中,人心如火海,兰陵王的美,如血中飘荡的一缕白梅香,令人肠断神伤 。

  秦朝丞相李斯临刑前,想的是做一个匹夫,和儿子牵着黄狗自在逍遥地走出上蔡东门;东晋名士陆机被杀前,想的是年轻时在松江华亭临风举杯,听天上飞鹤清远的叫声。而兰陵王在走向他生命终点的最后时刻,不知在想些什么?是不是那在邙山下领着五百铁骑跃马冲向敌人如林般枪尖时的刹那?

  《兰陵王》那部电视剧,虽然让人们看到了他的光辉和情意,却始终没有让人们看到他的悲伤,他的心其实早已千疮百孔,有人说他的忠心,是愚忠,因为当时其实他早已知道皇帝猜忌与他,而且他也有那个势力和人心,可以成为皇帝,保全性命,但他宁可用给自己脸上抹黑的方式,希望借此可以消除皇上的猜忌,但是很明显,这没有用,为什么?因为他姓高!

  北宋最有才华的文人苏轼在晚年写诗道:人生忧患识字始。对于兰陵王高长恭---这天生的武士来说,也许从他驰骋在疾风鼓荡的晋阳城郊的那一天,就是他人生忧患的开始吧。

历史上的兰陵王是怎么死的

  北齐后主高纬性格懦弱,与他的列祖列宗相比,荒淫有余,残暴稍次之,不过杀起自己的亲人来,却毫不手软。公元565年长恭邙山之战胜利(此后就有了《兰陵王入阵曲》)后,高纬开庆功宴,宴席上高纬说:“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兰陵王听到自己的皇弟如此心疼自己,内心不免激动、热乎,深情地回了一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正是这句表亲近、表忠心的话为他招致了杀身之祸。史载:“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因为在小心眼的后主高纬看来,家事是我高纬的,不是你高肃可以随便说的。开始猜忌拥有兵权的兰陵王是否想取而代之,想把“国事”变成“家事”。

  兰陵王说错话后,深感大难将至,整日惶恐不安,尽管一再低调行事,刻意淡化自己,但终是躲不过“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悲剧宿命。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五月的一天,后主高纬派使者看望兰陵王,送来的礼物竟是一杯毒酒。

  兰陵王悲愤至极,对自己的爱妃郑氏说:“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郑妃劝他说:“何不求见天颜?”天真的郑妃以为可能只是兄弟之间的一场误会,只要高肃向皇帝求情,就可能讨回性命。而兰陵王自己心里明白,向后主高纬讨个说法根本没有用。一年前,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重臣老将斛律光,不也是无辜被引诱入宫、用弓弦残忍勒死的吗。万念俱灰的兰陵王,扔下一句“天颜何由可见”,遂将鸩酒一饮而尽,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这个乱糟糟的世界。死前烧掉所有债券。

  死后被安葬在都城邺(今邯郸临漳县境内)以西。重要军事统领兰陵王的遇害,预示着北齐王朝的行将终结。四年后,失去了军事支柱的北齐王朝被北周皇帝宇文邕灭掉,高氏子孙几乎全遭屠戮。

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