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百家经典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关键词:中庸

  现在是二十六章的开始第一句话:“至诚无息。”真正到达诚的那个境界,没有间歇性,没有断过。什么叫无息呢?不休息,没有停止。那么也可以拿佛学中的道理来解释,至诚无息是不生不灭的境界。它没有停止的时候,是永恒,所以“至诚无息”。那么,讲修养的功夫,可以拿禅宗的道理来解释: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就是一念一定下去,超越了时间、空间的影响。一念可以过了万年。一万年时间在那个至诚也就是定的境界里头,弹指之间就过了一万年。一下,自己出定不晓得已经过了一万年。所以一念万年,万年就是这一念,等于是这个道理。所以“至诚无息”。为什么刚才我们首先提出来诚的这个道理?儒家究竟的修养。然后我们可以看到东方文化的比较,儒释道到了最高形而上道理所讲都是相同的。也可以由此发挥,看到人类的文化不限制于东西南北地区,更不限制于古今中外。因为真理只有一个,表达的方法不同。

  所以下面你看,他说:“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因为你到达了真正内养到至诚的境界,“不息则久”,永恒。也就是后世秦、汉以后的道家所谓讲修养修身、天之道,长生不老之术,就是一句话来解释:长生久视之道。“视”怎么可以长久?这是一个问题,这是个科学上的问题。譬如我们的眼睛看东西,你没有办法永远久视,盯在那个地方永远不动,做不到的。第一个眼睛的生理机能做不到,它一定要转动,眼睛的神经维持不住。第二个你的思想心念也不会定在一点上。但是真到了定境啊,那个久视,不是用眼睛看,所谓“内视”,内视之道。内视也等于佛学里头所说的“观照”,心观、心照的境界。所以能够久视,自然可以长生。观照不息,永远不断,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所以上古的中国,这个时候佛学还没有来。长生久视之道,就是观照、内照方法,最高了。假定说我们人,你看怎么样叫做死亡?首先眼睛看不见了,不能久视。所说久视,永远是清醒的、清明的、明白的,那到了不死、不息的境界。所以他《中庸》上提出来:唯有至诚之道,可以到达不息。因为“不息”、不停止,“则久”。

  “久则徵”,定久了以后一切效果才出来。等于我们佛家道家的修定,大家所谓学佛修道,基本上没有定力,一切都是空言,自欺欺人之谈。有了定力,定久了才“徵”,的确的效果、气质的变化、身心的转变,自然的征验就起来了。那么这个并不说做功夫另外做出一个道理,因为我们“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就用第一句话、第一点。自己的本性具备了这些功能,所以要定久了它的徵验才出来,所以“久则徵”。有了徵验,效果出来以后——悠久的;悠久是永远永远,是无穷的,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所以“悠远则博厚”,包含一切,比方像大地一样,厚道而载物,装载一切、生长万物,像大地这样。“博厚则高明”,我们晓得《中庸》曾经讲过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中心,用功的方法、修养,就是一个“诚”。但是有两点,要达到诚境界,一个是博厚宽礼,通了以后起修、明诚,“自明诚谓之教”。一个是所谓至诚、一念至诚。譬如我们许多宗教徒,不管佛教、道教还是天主教、耶稣教,什么教都一样,一念信教的那个时候,那是的确,可是不要轻视了那一念的东西,那个时候他是至诚的。第二念就不行了,第二念就要考虑考虑;第三念更不像了。

  当我们……,讲一个故事,有一位朋友,现在台湾过世的,现在讲一、二十年了。大概在座的有的老宪兵界都应该知道他,湖南人,叫欧阳向,宪兵里头的老人,也是老长官。这个人很了不起的。他在大陆逃难到台湾基隆,跟我讲,他说**党要是抓住他的话……,他怎么跑出来的很奇怪,**党如果抓住你的话,他说:对了!抓了我啊,一定是扒了皮以后再来问其他的!那么惨。他从来不信宗教。他说到了这种遭遇,他说我现在啊,天天都念观音。我说:奇怪啊!你这是怎么搞的?他说:哎呀!我亲身的经历。我在重庆啊,**党到处抓我,到处来抓我,他说我还带着太太,还抱着一个小孩在手里刚出生,他说我还能够逃?回头看看太太、小孩,我也不能死啊!我可以死,她们……。他逃了一路,怎么逃法,想逃到台湾,一路走也走不出来,一下逃到四川,越逃越远,逃不了坐监狱。他说一逃肯定瞒不了。他说有一天住到旅馆去,**党都要检查,他也没有证件,这一下他说完了!结果**党要来查旅馆了,这一下完了!这一下我一定完了!他说我看看太太,看看这个孩子,他说这一下**,**看看太太孩子,他自己的心情,个人我就自杀,很简单*,孩子怎么办?他说我只有床前一跪:“观世音菩萨!上帝啊!关公啊!阎王啊!玉皇大帝啊!”反正我年轻时听到过的一概都请哦!“你要保佑我啊!要救我啊!”那个小孩**。他说那个小孩在床上蹦蹦,也不哭。他说要是我一个人、我自己,跑得不晓得多远了。有人敲门敲房间就要进来。他说我这么样一跪,祷告了站起来不晓得我自己怎么样了。这个孩子也不哭了,还笑了。**党开门一看,忽然看到那个孩子那么玩,笑笑,直接过去逗那个孩子玩,玩了半天就走了。他觉得很奇怪。这一下**,他说我也不晓得观音菩萨跟玉皇大帝跟上帝俩什么关系,好像什么亲戚啊,他说我都不懂!(众笑)他说反正听到人家说阎王爷关公啊什么都请,想得到都请完了。后来又有两次,然后又跑,跑了到后来快到广州了,又碰到一起,也很严重。他说结果赶快找那个老板:你厕所在哪里?“厕所在……”“哎哟!不得了,肚子疼了,上大号!”一进去了以后在厕所想办法。后来,到了香港以后,这一下我相信了:世界上真有灵啊!我说是怎么一回事?一问啊,哦,原来上帝是上帝,耶稣是耶稣,玉皇大帝、观音菩萨他们户口都不一样的!(众笑)总要查查户口的,究竟是做什么的,学佛啊,他说一直香港念到这里,我现在怎么样念观音菩萨怎么不灵,那么翻过来求求上帝也不灵,他反正一样都不灵。抓的时候,怎么那么灵啊!他说是不是我要念还是照老办法“南无啊,上帝啊!观世音菩萨!佛啊!关公啊!阎王爷啊!”是不是一气连到念?不合道理。当然他道理都懂,他说自己这个经历。就是说一念的至诚。

  一念至诚,你念泥巴,你成天就念泥巴,泥巴都有灵。所以至诚的力量。但是这个至诚还不是真正的至诚,是一念专一,所以专一就到达了近于至诚的那个静定的境界。此心散乱,受环境一点影响、一点声音听到要害怕,这个样子听到又动念,永远也搞不清楚。所以“至诚无息”,就是至诚。大家尽管学许多宗教,真的说是达到至诚的境界了?没有。至诚是“无息”,千万记住!

  因“至诚无息”产生几种层次、功夫的层次,“至诚无息(对不对?一个啊!把至诚也算上);不息则久(久是一个层次);久则徵(又是一个层次);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你像我们几个层次啊?我不大会算账,掐指一算,七个层次。他怎么不达到八个呢?第八个啊?那是中庸,那就是中庸。所以你看东方文化,易经讲八卦,后来佛家、后期的佛学讲八识,都是七七八八里头在打滚,起用都在六上头,六根啊、六尘啊、六道轮回啊,都是一样。所以易经用的只有六爻,八卦用的是六爻。这个都是数字的问题,就是数理的使用。

  现在,我们晓得他讲出来,修养到达至诚的境界有七个层次的作用不同。这七个层次就是境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