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宋朝的历史故事(宗泽死前三呼“过河”-宗泽的故事3个)

宋朝的历史故事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古国,在历史长河中,历时故事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诸多启发,只有深刻理解,才能体会到历史故事的现实意义,并从中有所收获。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宋朝的历史故事,希望能够帮到你!

宋朝的历史故事篇一: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来喝酒,当酒兴正浓的时候,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叹了一口气,给他们讲了一番自己的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念及你们的功德。但做皇帝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宋朝抗金第一人,金军对他又敬又怕,临死大呼 过河,过河 宗泽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想要富贵,一旦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也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

  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释去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的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让他们罢去禁军职务,到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禁军分别由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都指挥司和侍卫步军都指挥司,即所谓三衙统领。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禁军领兵权析而为三,以名位较低的将领掌握三衙,这就意味着皇权对军队控制的加强,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张令铎的女儿则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杯酒释兵权”。

  此番任免后,宋太祖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从此也不再授人。石守信虽然保留着“侍卫都指挥使”的头衔,却已没有任何实权。[18]另一方面宋太祖又派李汉超镇守关南、马仁瑀镇守瀛州、韩令坤镇守常山、贺惟忠镇守易州、何继筠镇守棣州、郭进镇守西山、武守琪镇守晋阳、李谦溥镇守隰州、李继勋镇守昭义、赵赞镇守延州、姚内斌镇守庆州、董遵诲镇守环州、王彦升镇守原州、冯继业镇守灵武,“管榷之利,悉以与之,其贸易则免征税。故边臣皆富于财,以养死士,以募谍者,敌人情状,山川道路,罔不睹而周知之。故十余年无西、北之尤也”。

宋朝的历史故事篇二:宋孝宗为岳飞平反的真正目的

  岳飞的冤死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影响重大的冤案了,其罪名更是令人惊诧的“莫须有”,“莫须有”意思即“也许有”,其罪名为凭空捏造也。

  先介绍一下岳飞冤案的大致过程。

  南宋绍兴十一年,宋高宗赵构召三大将韩世忠、张俊和岳飞入朝,打算论功行赏,韩张二人被任命枢密使,岳飞为副使,明着是升官,实际是削其兵权,与此同时,赵构还撤销了专门对金作战的三个宣抚司。

  同年九月,秦桧按照赵构和金人的授意,大兴岳飞之狱。他派爪牙收集证据,串通张俊,收买和勾结岳家军的重要将领张宪(岳飞女婿)的部将王贵、王俊等人,诬告张宪想要在襄阳叛变,以便岳飞能够恢复军权。之后张宪、岳飞和岳云父子被送往大理寺审问,经过两个月的审问,秦桧没什么收获,又不知该如何处置岳飞,这时他老婆说“捉虎容易放虎难”,秦桧一想是这道理,便决定杀死岳飞。

  十二月底,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父子以及张宪绞死(另说是毒死)在风波亭,《宋史》对岳飞之死连写两遍“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其中所含情感应是极为沉痛。

  岳飞可以说是肩负保卫南宋半壁江山重任的不可或缺的人物,宋高宗赵构为何要将其冤杀呢?

  首先,金朝指明要杀死岳飞才同意议和,而赵构只想着偏安一隅。其次,岳飞一直想收复中原,迎回旧主,而万一徽钦二帝回来,赵构该如何自处?到时皇位一定难保。深为恐惧的赵构只能杀掉岳飞,秦桧只不过是体察到了赵构的心思而制此冤案以讨好赵构。

  这桩千古冤案,包括实施者在内世人皆知其冤,但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岳飞被冤死也有一定必然性。

  岳飞死后二十年,宋高宗下诏释放岳飞和张宪的家属,准许他们随意定居。

  1162年,赵构传位给宋孝宗。

  宋孝宗是南宋唯一还算有些建树的皇帝,继位后主张北伐对金作战。为了平息民愤,鼓励将士抗敌,宋孝宗以赵构的名义,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岳飞原有的官职,并将岳飞遗体依礼改葬。后来又为其建造“忠烈庙”,以示纪念,追封为鄂王。此时,对于岳飞的罪名彻底推翻,终于恢复了他抗金名将的名誉。

  其实,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有着迫不得已的原因。

  岳飞死后,宋金和议达成。南宋向金奉表称臣,每年向金进贡25万两金银,绢25万匹,双方东以淮河、西到大散关为界。但金朝使臣每次来宋,对赵构任意谩骂,使赵构尽失帝王尊严,又无可奈何。再说,岳飞之死,已经引得天下不满。知识分子和广大百姓对岳飞的死始终愤愤不平,随时都会发现不满言论。如岳飞被杀三年后,有内侍右武大夫白锷馆客张伯麟在太学壁上题字:“夫差,尔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当时徽宗已经死在金国,所以大家都明白这话是讽刺赵构的。

  赵构心里明白,不为岳飞平反,难以收揽民心,难以激励将士抗敌,对宋王朝统治不利。

  当时,秦桧已死,赵构仍活着,是太上皇。于是,宋孝宗将冤杀岳飞的责任,一股脑儿全都推到秦桧头上,想造成这样一个假象:冤杀岳飞的罪魁祸首不是宋高宗赵构,而是奸相秦桧。

  虽然岳飞的冤案被平反,但真正的责任人宋高宗并没有被追究,也很难被追究,当政者为岳飞平反,也只是迫于群众呼声的压力,以及时局的要求。

宋朝的历史故事篇三:宋钦宗拒当皇帝

  能继承皇位的人大都是拼命争取的,宋朝3位皇帝却拼死拒绝登基。

  宋英宗赵曙英宗赵曙是宋朝第五帝,是宋仁宗弟弟濮王的儿子。仁宗久未得子,后得二子又相继夭折,赵曙因此两次被立为皇储,又两次被废储,对皇权的残酷性多少有些了解。仁宗病逝后遗命赵曙登基。已被闲置20xx年的赵曙生怕成为皇位更替斗争的牺牲品,遂称病坚辞。大臣们只好用担架将赵曙抬出,将其推坐龙椅之上,跪拜山呼万岁,才完成登基大典。

  宋钦宗赵桓钦宗赵桓是宋朝第九帝,徽宗长子。金军南下河北沦丧后,徽宗为避免成为“亡国之君”,赶紧下诏令赵桓嗣位。赵桓深知自己替罪羊的角色,不肯从命。后徽宗设计假命赵桓前往探病,等他到来时让宦官给他穿戴龙袍,赵桓拼命挣扎以致昏厥。赵桓继位两年后,金军攻陷汴京,父子二人皆被俘虏,死在异域。

  宋宁宗赵扩宁宗赵扩是宋朝第十三帝,光宗次子。光宗父亲病逝时,光宗拒绝亲自主持丧礼,因带头不孝被群臣废弃,众人决定拥立赵扩登基。然而赵扩唯恐步其父不孝后尘,为天下唾骂,极力推辞,最后被太皇太后逼着登基,痛哭流涕。

宋朝历史故事

  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那么关于宋朝历史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宋朝历史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朝历史故事篇一:宋恭帝赵显

  后世传说宋恭帝为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之生父。元文宗曾布告中外,引元惠宗乳母夫之言,称元明宗在漠北时,素谓太子(妥懽帖睦尔)非己子,遂徙于高丽,后迁静江。元末明初人权衡撰《庚申外史》,谓瀛国公驻锡甘州山寺(元时称十字寺,即张掖大佛寺)时,封地位于汪古部旧地及居延一带的赵王曾以一回回女子与之(即顺帝生母迈来迪)。

  延佑七年四月,回回女生一男子。时值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即位后为元明宗)流亡西北,过甘州山寺,见瀛国公幼子,“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明代以后,此说遂成确论。至清代,四库提要认为此说乃宋遗民伪造,明人“附会而盛传之”,“核以事实,渺无可据,实为荒诞之尤,非信史也”。

  近时学者有谓瀛国公在移驻甘州之前,可能居于谦州吉利吉思地界(今叶尼塞河上游)。当时周王和世琜自陕西至岭北过金山(阿尔泰山),流亡于察合台后王封地,地理上与谦州接近。

宋朝历史故事篇二:赵匡胤发明长翅帽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

  一天,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帽,打扮成书生模样,在京都东京(河南开封市)私访。当他和一个老头子谈话时,老头子对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现出异乎异常的恭谦。

  寇准感到奇怪,故意发问:“老先生,鄙人乃一介书生,请你随便些吧。”老头子笑着说:“相公莫非隐瞒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准一听更加疑惑,“我和你老素不相识,怎么说我是朝廷命官呢?”老头子说:“相公,刚才你通过狭巷时侧身左顾右盼,生怕有东西碰着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长翅帽,哪会有这样的习惯动作?”

  长翅帽的发明人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坐上龙椅后很不放心当年一起闯天下的同僚。尤其讨厌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头接耳,评论朝政。一天,赵匡胤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章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赵匡胤心里有点恼火,但不露声色。

  退朝后,他想出个办法,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谈就困难了。

  从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难排列在一起交头接耳,影响朝堂严肃性了。

宋朝历史故事篇三:宋孝宗为岳飞平反的真正目的

  岳飞的冤死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影响重大的冤案了,其罪名更是令人惊诧的“莫须有”,“莫须有”意思即“也许有”,其罪名为凭空捏造也。

  先介绍一下岳飞冤案的大致过程。

  南宋绍兴十一年,宋高宗赵构召三大将韩世忠、张俊和岳飞入朝,打算论功行赏,韩张二人被任命枢密使,岳飞为副使,明着是升官,实际是削其兵权,与此同时,赵构还撤销了专门对金作战的三个宣抚司。

  同年九月,秦桧按照赵构和金人的授意,大兴岳飞之狱。他派爪牙收集证据,串通张俊,收买和勾结岳家军的重要将领张宪(岳飞女婿)的部将王贵、王俊等人,诬告张宪想要在襄阳叛变,以便岳飞能够恢复军权。之后张宪、岳飞和岳云父子被送往大理寺审问,经过两个月的审问,秦桧没什么收获,又不知该如何处置岳飞,这时他老婆说“捉虎容易放虎难”,秦桧一想是这道理,便决定杀死岳飞。

  十二月底,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将岳飞父子以及张宪绞死(另说是毒死)在风波亭,《宋史》对岳飞之死连写两遍“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其中所含情感应是极为沉痛。

  岳飞可以说是肩负保卫南宋半壁江山重任的不可或缺的人物,宋高宗赵构为何要将其冤杀呢?

  首先,金朝指明要杀死岳飞才同意议和,而赵构只想着偏安一隅。其次,岳飞一直想收复中原,迎回旧主,而万一徽钦二帝回来,赵构该如何自处?到时皇位一定难保。深为恐惧的赵构只能杀掉岳飞,秦桧只不过是体察到了赵构的心思而制此冤案以讨好赵构。

  这桩千古冤案,包括实施者在内世人皆知其冤,但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岳飞被冤死也有一定必然性。

  岳飞死后二十年,宋高宗下诏释放岳飞和张宪的家属,准许他们随意定居。

  1162年,赵构传位给宋孝宗。

  宋孝宗是南宋唯一还算有些建树的皇帝,继位后主张北伐对金作战。为了平息民愤,鼓励将士抗敌,宋孝宗以赵构的名义,下诏为岳飞平反昭雪,追复岳飞原有的官职,并将岳飞遗体依礼改葬。后来又为其建造“忠烈庙”,以示纪念,追封为鄂王。此时,对于岳飞的罪名彻底推翻,终于恢复了他抗金名将的名誉。

  其实,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有着迫不得已的原因。

  岳飞死后,宋金和议达成。南宋向金奉表称臣,每年向金进贡25万两金银,绢25万匹,双方东以淮河、西到大散关为界。但金朝使臣每次来宋,对赵构任意谩骂,使赵构尽失帝王尊严,又无可奈何。再说,岳飞之死,已经引得天下不满。知识分子和广大百姓对岳飞的死始终愤愤不平,随时都会发现不满言论。如岳飞被杀三年后,有内侍右武大夫白锷馆客张伯麟在太学壁上题字:“夫差,尔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当时徽宗已经死在金国,所以大家都明白这话是讽刺赵构的。

  赵构心里明白,不为岳飞平反,难以收揽民心,难以激励将士抗敌,对宋王朝统治不利。

  当时,秦桧已死,赵构仍活着,是太上皇。于是,宋孝宗将冤杀岳飞的责任,一股脑儿全都推到秦桧头上,想造成这样一个假象:冤杀岳飞的罪魁祸首不是宋高宗赵构,而是奸相秦桧。

  虽然岳飞的冤案被平反,但真正的责任人宋高宗并没有被追究,也很难被追究,当政者为岳飞平反,也只是迫于群众呼声的压力,以及时局的要求。

宗泽死前三呼“过河”-宗泽的故事3个

  宗泽,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关于宗泽的故事吧!

宗泽的故事:死前三呼“过河”

  北宋灭亡以后,原来留在相州的康王赵构逃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公元1120xx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即位,这就是宋高宗。这个偏安的宋王朝,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历史上称做南宋。

  宋高宗即位以后,在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把李纲召回朝廷,担任宰相。但是实际上他信任的却是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个亲信。

  李纲提出许多抗金的主张。他还跟宋高宗说:“要收复东京,非用宗泽不可。”

  宗泽是一位坚决抗金的将领,北宋灭亡之前,宋钦宗曾经派他当和议使,到金京议和。宗泽跟人说:“我这次出使,不打算活着回来。如果金人肯退兵就好;要不然,我就跟他们争到底。宁肯丢脑袋,也不让国家蒙受耻辱。”

  宋钦宗一听宗泽口气那么硬,怕他妨碍和谈,就撤了他和议使的职务,派他到磁州去当地方官。

  金兵第二次攻打东京的时候,宗泽领兵打击金兵,一连打了十三次胜仗,形势很好。他写信给当时的康王赵构,要求他召集各路将领,会师东京;又写信给三个将领,要他们联合行动,救援京城。哪知道那些将领不但不愿出兵,反嘲笑宗泽在说疯话。宗泽没办法,只好单独带兵作战。有一次,他率领的宋军遭到金军的包围,金军的兵力比宋军大十倍。宗泽对将士说:“今天进也是死,退也是死,我们一定要从死里杀出一条生路来。”将士们受到他的激励,以一当百,英勇作战,果然杀退了金军。

  宋高宗早就了解宗泽的勇敢,这次听了李纲的推荐,就派宗泽为开封府知府。

  这时候,金兵虽然已经撤出开封,但是开封城经过两次大战,城墙全部被破坏了。百姓和兵士混杂居住;再加上靠近黄河,金兵经常在北岸活动。开封城里人心惶惶,社会秩序很乱。

  宗泽在军民中有很大的威望。他一到开封,先下了一道命令:“凡是抢劫居民财物的,一律按军法严办。”命令一下去,城里仍旧发生了几起抢劫案件。宗泽杀了几个抢劫犯,秩序就渐渐安定了下来。

  河北人民忍受不了金兵的掠夺烧杀,纷纷组织义军,打击金军。李纲竭力主张依靠义军力量,组织新的抗金队伍。宗泽到了开封之后,积极联络义军。河北各地义军听到宗泽的威名,自愿接受他的指挥。

  河东有个义军首领王善,聚集了七十万人马,想袭击开封。宗泽得知这个消息,单身骑马去见王善。他流着眼泪对王善说:“现在正是国家危急的时候,如果有像您这样的几个英雄,同心协力抗战,金人还敢侵犯我们吗?”

  王善被他说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说:“愿听宗公指挥。”

  其他义军像杨进、王再兴、李贵、王大郎,都有人马几万到几十万。宗泽也派人去联络,说服他们团结一致,共同抗金。这样一来,开封城的外围防御巩固了,城里人心安定,存粮充足,物价稳定,恢复了大乱前的局面。

  但是,就在宗泽准备北上恢复中原的时刻,宋高宗和黄潜善、汪伯彦却嫌南京不安全,准备继续南逃。李纲因反对南逃,被宋高宗撤了职。

  宗泽十分焦急,亲自渡过黄河,约河北各路义军将领共同抗击金兵。他在开封周围,修筑二十四座堡垒,沿着黄河设立营寨,互相连接,密集得像鱼鳞一样,叫做“连珠寨”,加上河东、河北各地义军民兵互相呼应,宋军的防御力量,越来越强了。

  宗泽一再上奏章,要求高宗回到开封,主持抗金。但是奏章到了黄潜善等手里,这批奸人竟取笑宗泽是个狂人,把他的奏章扣了下来。过了不久,宋高宗就从南京逃到扬州去了。

  没有多久,金兵果然又分路大举进攻。金太宗派大将兀术(音wùzhú,又叫宗弼)进攻开封,宗泽事先派部将分别驻守洛阳和郑州。兀术带兵接近开封的时候,宗泽派出几千精兵,绕到敌人后方,截断敌人退路,然后又和伏兵前后夹击,把兀术打得狼狈逃走。

  又有一次,金将宗翰率领金兵攻占洛阳,宗泽派部将郭振民、李景良带兵袭击宗翰,打了败仗。郭振民向金军投降,李景良畏罪逃走。

  宗泽派兵捉拿到李景良,责备他说:“打仗失败,本来可以原谅;现在你私自逃走,就是目中没有主将了。”说完,下令把李景良推出斩首。

  郭振民向金军投降之后,宗翰派了一名金将跟郭振民一起到开封,劝宗泽投降。宗泽在开封府大堂接见他们,对郭振民说:“你如果在阵上战死,算得上一个忠义的鬼。现在你投降做了叛徒,居然还有什么脸来见我!”说着,喝令兵士把郭振民也斩了。

  宗泽又回过头对劝降的金将冷笑一声,说:“我守住这座城,早准备跟你们拼命。你是金朝将领,没能耐在战场上打仗,却想用花言巧语来诱骗我!”

  金将吓得面无人色,只听得宗泽吆喝一声,几个兵士上来,把金将也拉下去杀了。

  宗泽一连杀了三人,表示了抗金的坚定决心,大大激励了宋军士气。他号令严明,指挥灵活,接连多次打败金兵,威名越来越大。金军将士对宗泽又害怕,又钦佩,提到宗泽,都把他称做宗爷爷。

  宗泽依靠河北义军,聚兵积粮,认为完全有力量收复中原,接连写了二十几道奏章,请高宗回到开封。不用说,那些奏章都被黄潜善他们搁了起来。

  这时候,宗泽已经是快七十岁的老人了,他受不了这个气,背上发毒疮病倒了。部下一些将领去问候他,宗泽病已经很重。他张开眼睛激动地说:“我因为国仇不能报,心里忧愤,才得了这个病。只要你们努力杀敌,我死了也没有遗憾了。”

  将领们听了,个个感动得掉下热泪。大伙离开的时候,只听得宗泽念着唐朝诗人杜甫的两句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接着,又用足力气,呼喊:“过河!过河!过河!”才阖上眼睛。

  开封军民听到宗泽去世的消息,没有一个不伤心得痛哭流涕。

  宗泽去世后,宋朝派杜充做东京留守。杜充是个昏庸残暴的人,一到开封,把宗泽的一切防守措施都废除了。没多久,中原地区又全都落在金军手里。

宗泽的故事:开封尹宗泽去世,诏令赠谥号忠简

  宗泽,宋名将,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元祐进士。公元1120xx年知磁州,募集义勇,抗击金兵。康王赵构(即高宗)出使金营,当赵构行至磁州,宗泽阻赵构使金,使他得以免被金兵所俘。旋任副元帅,南下救援京师。次年任东京留守,招集王善、杨进等义军协助防守,联络两河八字军等部,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兵。他多次上书力请高宗还都,收复失地,都被投降派所阻,忧愤成疾,临死时连呼三声“过河”,可见对宋朝的一片忠心。

  公元1120xx年七月初一,资政殿学士、东京留守、开封尹宗泽去世。

  宗泽为黄潜善等所诋毁,忧愤成疾,背上生了毒疮,病得特别厉害。各将领杨进等推门入室问候,宗泽慌忙起来说:“我本来没有病,正因为二位皇帝出奔流落太久,忧愤成疾罢了。你们能为我歼灭强敌,以成就皇上恢复大志,虽死没有遗恨!”大家都流泪说:“愿尽死力。”各将领出去,宗泽又说:“我揣度这病不会好了,古语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一天,刮风下雨天昏地暗,与一般的天气不一样。宗泽将要去世,没有一句谈及家里的话,只是连呼了三声“过河”。去世时七十岁。宗泽的遗表仍然主张高宗回京师,其表开头说:“已选定了日期渡河而得了病。”其结尾说:“属望臣的儿子,记住臣的话,极力请求皇帝,赶快回到宫阙,大震雷霆之怒,救民众于水火之中。臣素来蒙受皇帝的恩惠,哪里敢于忘掉尸谏!”

  宗泽日常的自我供养十分微薄,正贬官居住时,稠的粥和稀的粥都不能相继,吟诵打口哨则一如平时。晚年,所得俸禄稍多,也没有和过去有什么区别。他曾经说:“皇上正当侧身尝胆,作臣子的却安居美食吗!”所得的俸禄和赏赐财物,遇到贫寒之士和亲戚中穷困的人,总是分给他们,养育父母双亡的孤儿几乎有二百多人。宗泽去世的那天,都城中的人为他哀号大哭,在朝与不在朝的人不分贤才愚钝,都吊唁流泪。

  当初,宗泽已经拘留了金使,高宗屡次命令放了他们,宗泽不奉行诏旨。等到资政殿大学士充祈请使宇文虚中来到东京,而宗泽已经生病,宇文虚中代行留守事,才放他们回去。

  当时高宗已升任宗泽为门下侍郎兼御营副使、东京留守,命令未下达而死讯已到,诏赠宗泽为观文殿学士。后来谥号忠简。

2页,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