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民间故事

古代真实恐怖鬼故事(关于周恩来的历史故事)

古代真实恐怖鬼故事

  鬼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真实恐怖鬼故事。

古代真实恐怖鬼故事1:古尸惊魂

  胡远厚通过后视镜发现古尸动了一下,他回头一看,古尸竟然真地坐了起来,一双恐怖的黑眼睛死死地盯着他……

精品国画古代人物画,画家李志远老师国画历史故事画八幅图作品展

  单独行动

  秦一青和胡远厚喜欢偷盗文物,他们互相合作,屡屡得手。这天,他们装扮成学生混进了一所医学院。这所百年老校的实验楼内有很多价值不菲的文物,他们很快把目标锁定为一口玻璃棺内的黑色尸体。这是一具古尸,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保存得相当完好,据资料介绍古尸肌肉还有弹性,部分关节甚至还能活动自如,因此具有很高的史料和科研价值。

  他们很快就想出了一套偷盗古尸的行动方案,他们约定在午夜一点开始行动。行动之前,秦一青照例去找他的女朋友,每次重大行动之前,秦一青都会这样做。胡远厚则不同,他总是要充分休息,以确保精力充沛。

  午夜12点,胡远厚准时醒来,他打开手机,刚准备给秦一青打电话,忽然看见一条短信,是秦一青发来的,他说今天是女朋友的生日,女朋友不让自己走,所以取消今晚的行动。胡远厚给秦一青打电话,关机,胡远厚非常生气。

  胡远厚再次躺下,翻来覆去睡不着,眼看就要到手的东西却不去偷,他心里感到怪痒痒的,他的脑中忽然蹦出一个想法:单独行动。古尸的价值那么高,盗取的难度却不大,这样的肥肉为何还非得两个人分享呢?想到这,他兴奋不已!

  他穿好衣服,带上工具,开着轿车,不一会就来到了医学院,他把轿车停在医学院墙外的一条黑胡同里,进了校园之内。校园内灯光昏暗,非常寂静。他顺着墙根,很快就来到了实验楼下,看看周围没有异常,他就开始正式行动了。

  有惊无险

  实验楼的大门对他来说形同虚设,弄开里面的前两层门也没有多大的难度,因为开锁撬门是他的专长。他只是对最后一层门有些担心,他知道这层门肯定会与报警系统连在一起,弄不好就会前功尽弃,而避开或弄毁报警系统是秦一青的专长。他正在为怎么做而发愁,忽然发现一扇很低的窗户没有关严,胡远厚一阵狂喜:看来真是上天助我!

  他推开窗户,爬上去,轻轻地跳了进去。可是脚刚一着地,实验室里的灯就突然全部亮了起来,接着刺耳的警报声也响了起来。胡远厚想抓紧逃跑,可是古尸已经近在咫尺,他实在不忍心放弃,他冲向棺材,拉开棺盖,抱起古尸,扛到肩上,爬出窗户,飞快地向外跑去。

  他刚刚跑出实验楼,学校的保安就追了上来。平日里,胡远厚的奔跑速度非常快,今天虽然扛着一具尸体,速度也慢不了多少。可是毕竟保安人多,他们很快就从三面对他形成了包围之势,而另一面就是高高的院墙,看来无论如何他也逃脱不了了,保安们甚至已经放慢了追赶的速度,他们显然不相信他能把一具死尸迅速弄到墙外去。

  胡远厚心中窃喜,他装做异常慌张的样子朝墙边跑着,等他跑到墙根附近,扔下古尸,一个箭步就窜上了墙头,然后用一根绳子把古尸快速提到了墙头上。原来他早已准备好了一根设计很精巧的绳子,绳子能快速而牢固的套住尸体。不过,他感到尸体太沉了,差点就提不起来。好在翻下墙头就是他早已停放好的轿车,他打开车门,把尸体扔到后坐上,发动了车。到这时,保安们才笨乎乎地爬上院墙,他非常潇洒地向保安们招了招手,一踏油门,轿车就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古尸复活

  不久,他就听到了从远处传来的警报声。他加足马力,在空旷的大街上风驰电掣地跑着,不过他没有急于出城,他知道学校报警后,警察肯定会在出城的主要路口设置关卡,所以现在出城是最为危险的选择。他在城内的几条偏僻街道转了几圈,确信没有警察跟踪他,便朝自己租住的民房开去,他打算把古尸暂时藏在民房,然后另想办法转移到别处去。

  忽然,他听到车后传来一种异样的声音,声音不大,但异常古怪。接着又传来一声,这一声要比前一声大了许多,他仿佛听到声音是古尸发出来的,他吓得毛骨悚然。胡远厚虽然心狠手辣,但还是非常怕鬼的,这不仅是因为他迷信,还因为在几年前的一次入室偷盗中,他们曾经杀害过一位与他们搏斗的男主人,这之后,胡远厚就感到不时有怪异的事情发生。

  他一边开车,一边不时回头看古尸,并没发觉有什么异常,看来是虚惊一场,或许是自己听错了。但他还是时刻注意着车内的情况。忽然,他看见一道黑影在车内一闪,他立刻吓出了一身冷汗。待他壮着胆子回头看时,古尸依旧在那儿好好地躺着。这时,天已微明,再过一道护城的长堤就到家了,他的情绪稍稍放松了一些。

  汽车刚刚开上大堤,胡远厚通过后视镜发现古尸动了一下,他回头一看,古尸竟然真地坐了起来,一双恐怖的黑眼睛死死地盯着他,他“啊”地惊叫一声,轿车也随之滚下大堤。胡远厚死死地抱住轿车的方向盘,把头努力地龟缩着,等轿车停下来,他也失去了知觉。不过,很快他就醒过来了,他试着活动了一下上身,并没有受伤,只是下身异常疼痛,他试了试,一条腿伸缩自如,另一条腿却不听使唤了。

  原来如此

  他艰难地从轿车里向外爬着,当他终于爬出来,正好和古尸滚在了一起,原来,古尸早就被甩出了车外。古尸被他撞了一下后,仿佛活了一般,一把搂住胡远厚的脖子。胡远厚被古尸的异常之举吓得魂不附体,随手抓起身边的一块石头,不停地朝古尸头部砸去。古尸剧烈地抽搐着,并发出凄厉的惨叫声,当古尸终于停止了动弹,他看见一股鲜血从古尸头部慢慢流出来。

  古尸怎么会流血呢?他怎么也想不通,他猛然想起也许古尸有问题,他快速扯掉古尸的黑色头套,啊!他一下晕了过去,这哪里是什么古尸?分明是自己的同伙秦一青,当然,他早已断气了。

  原来,秦一青也想单独盗取这具古尸,所以就故意骗胡远厚说取消行动。他是从楼顶的天窗爬进医学院的实验楼的,当胡远厚打开实验室的大门时,秦一青早就破坏了盛放古尸的玻璃棺的报警系统并打开了玻璃棺,当他听到胡远厚的开门声时认为是学校的保卫人员,他知道不能随便乱动,否则,很容易弄响实验室其它地方的报警系统,于是快速躺进了棺材,并盖上了棺盖。

  他为自己这个独特的躲避方法高兴不已,因为他今晚正好穿了一件和古尸同样颜色的衣服,不认真观察肯定发现不了。他听到有一层门被打开了,接着又听到有人在实验室外徘徊,他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声响。过了一会,他感到一种奇异的气味钻进鼻孔,使他感到浑身舒畅,接着就昏昏沉沉地睡去了。当他被胡远厚误作古尸扛出实验室时,早已失去了知觉,经过一路颠簸,他才渐渐地醒了过来,于是胡远厚认为古尸复活了。

  当然,这一切胡远厚不会知道,古尸怎么会变成自己的同伙呢?他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天渐渐亮了,远处传来熟悉而又陌生的警报声……

古代真实恐怖鬼故事2:给鬼划地界

  清明。郑铎去墓地给他爷爷祭扫。这些年来,坟墓一个比一个修建得气派。今天郑铎来的目的,也是准备大修墓地。

  郑铎在众多的豪华墓地旁边,最终找到了写有他爷爷名字的那块碑。

  “是时候把这个墓给修一修了,”郑铎这些年发了大财,富贵逼人。一支20余人的建筑工队伍很快也跟上山来。

  “就是这里。”郑铎指了指墓地,向包工头说道。

  包工头拿出郑铎交给他的施工图纸,招呼着手下这帮农民工准备施工。

  这时,一个冷幽幽的声音在郑铎耳畔响起,“规划得很气派呀。”

  郑铎抬眼一看,只见紧挨着他爷爷墓地的一个荒草冢边,有个老人坐在那里,头发脏乱一团。

  郑铎哼了一声,没有理他。

  谁知那个老头却专注地看着郑铎这边祭拜、烧纸钱、燃鞭炮,他甚至忘了手里正在吃的东西。

  郑铎祭扫完毕,想了想,给他抛了支烟,老头咧开嘴乐了,从地上捡起烟,正要衔在嘴里,却又停住了,摇起了头。“不,谢谢。来不及了,我得走了,要带着她一起走。”

  “带谁走?去哪里?”郑铎忍不住好奇,问了句。

  “我老婆,我搬家前,要把她带走,找个不被挤占的地方。这些,得在这水泥墓地建好前做好。”说着,老头又把手里的东西往嘴里塞。

  那是一把灰。

  郑铎仔细地看那老头的脚下,赫然有只骨灰盒,只是被打开了,里面的灰已经快被吃空了。

  那老头吃完手里的灰后,又向盒子里伸出手去。

  郑铎吃了一惊,正要说什么,那个老头又在地上划了一道线,说道:“我和你爷爷的家分界线在这里,你记好了。”

  郑铎跌跌撞撞地向山下走去,施工队正在那里和水泥沙浆。人多的地方总会安全些。

  等郑铎再次上山时,那个老头已经不见了,地上只留着一个空空的骨灰盒。

  “施工时,记得别越过这道线。”郑铎往那道线上放了根柳枝,向包工头叮嘱道。

  那个农民工包头工迟疑着答道:“这,这可要改变规划图上的设计呀。”

  郑铎咬了咬牙答道:“这,不管了。反正你不要越线就成。”

  包工头很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其实他是很开心的,郑铎家祖坟旁边就是包工头爷爷的坟,郑家一给祖坟施工,势必影响他家的祖坟。

  郑铎把修祖坟的活给包工头做的时候,包工头就已经认出了郑铎。为了活,他不能拒绝郑铎,可他在挣钱的同时,也要保住自己家的祖坟。

  于是,包工头让自己的父亲在郑铎上山时出现,故意装做吃骨灰的样子(其实那是锅巴磨成的粉),来吓唬郑铎,达到给双方祖坟划地界的目的。

  郑家的祖坟修好了,天色也渐黑了。郑铎邀请着这帮泥瓦匠去饭店吃饭,大伙儿都高高兴兴地跟着郑铎往山下走。

  包工头走在最后,遥遥地,他听到了身后有人说了句:“你划个地界就行了?别人家的墙砌在我门前,我闷得慌呢。”

古代真实恐怖鬼故事3: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是针灸术里最特别的一种,因为一般的针灸术部是用来治人,而这一种却是用来治鬼的。

  这套针法在中医里面常用来治疗癫狂症,大概是西医讲的精神病一类。中医认为,这样的病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鬼魅妖物附身导致的。据说发明这套针法的是孙真人,至于这个孙真人是不是鼎鼎大名的药王孙思邈,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了。

  在北通州有一位姓贺的医生,和我的曾祖父相识。他们家是数代传承的鬼门针法,并且精通厌镇的法术,治疗癫狂这一类疾病百治百效,从无失手。到我曾祖的朋友已经是第五代传人。他这个人生性狂傲古怪,自恃掌握了诛杀鬼神的技巧,对灵异之事尤其无所忌惮。每次到病人家应诊的时候,先指着病人的鼻子高声叫骂一通,本来胡言乱语狂躁不安的人立刻被他骂得低头不语。此时他拿出银针按照十三鬼门扎下去,病人昏睡半日,起床的时候就好了。

  按照规矩,事情是不能做绝的。鬼门要一门一门地慢慢往下扎,鬼被逼的受不了的时候,就会哀告针师。此时针师问清孽债前缘,在人鬼之间做个和事佬,病家给鬼道做些功德,帮助它们早早超生就是了。可是这个贺先生偏不信邪,他觉得人鬼应该互不干涉,既然鬼附身害人,就一定要赶尽杀绝,以免日后再次为祸。

  有道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一次贺先生遇见了一位厉害的主儿。

  有一位女病人当时有二十七八岁,狂躁症非常严重。犯起病来爬到屋顶上拜月亮,或者生撕活鸡吃,或者一丝不挂地往门外跑,一点也不知羞耻;而且力大无穷,发病的时候要三四个壮汉才能制服。家人为了此事也曾找过喇嘛念经、道士做法,毫无用处。听人传说贺先生医术高明,所以请来医治。

  贺先生见了病人,按惯例先是一通大骂,病人却毫不理会,后来竟然和他对骂起来。他只得让家丁先把病人按压住,然后强行针刺。每刺进一针,病人都要撕心裂肺地高声喊叫,然后笑骂贺先生。

  到第十三门鬼封穴的时候,那个东西高声说:“你今天非要置我于死地,坏我的道行,我不会放过你,我诅咒以后你的子孙中每代必出一个痴呆疯癫之人。”贺先生冷笑—声,并不以为然,朝病人舌头一针刺下去,把那个东西了断了。

  当时贺夫人已经身怀有孕,半年之后诞下麟儿,无恙。贺先生讪笑那个妖怪太自作张狂。二年之后夫人又生一子,三岁后发现是痴呆疯癫,多方名医诊断是内因所致,久治不效。以后所生儿女均无恙。

  我祖父在记录这件事情的时候,已经见到贺家第四代人,确实是每代都会出现一个痴呆之人。

  贺先生治病救人,也算是顺应天道,积德行善,为什么会遭到这样的不幸呢?可能是对鬼神太过刻薄,滥杀无辜才会这样吧。佛说众生平等,不管对高贵于我者或是低贱于我者,都应该抱有宽恕仁爱之心来对待,万物才会昌盛持久啊。

宋朝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对于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历史故事的选择,必须遵循真实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探究性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明理启智的作用。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宋朝历史人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宋朝历史人物篇一:北宋最短命的皇帝宋哲宗

  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10岁,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

  一次在大殿上,有个太监拿奏折时,不小心把宋哲宗的头巾碰掉了。当时,宋哲宗才剃过头,头巾突然掉下来,头皮显得明光发亮,看起来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着头装作没看见。太监也吓得惊慌失措,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旁边另一个太监急忙拾起头巾,重新给宋哲宗戴上。宋哲宗始终坐在那里,不发一言,不动声色,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散朝后,宫内总管过来请示如何处理那个太监,宋哲宗这个时候反而微笑着说:“区区小事,不必计较。”对这个无意出错的太监不再进行追究。

  后来,辽国派了一名使者来觐见宋哲宗。宰相蔡确考虑到辽人的长相看起来有些特别,而且衣着打扮和汉人也不一样,担心年幼的宋哲宗见到后害怕。于是,蔡确就提前给宋哲宗详细讲解辽人的各种情况,请皇帝见到辽人后不要感觉惊奇,免得失态。宋哲宗听着,毫无表示。蔡确不放心,又反复讲了好几遍。等到蔡确不说话了,宋哲宗这才板着脸问:“这个辽人是不是人?”蔡确当时没有明白皇帝的意思,应声答:“当然是人,是属于其他种族的人。”宋哲宗冷冷地说:“既然是人,有什么可害怕的。”蔡确愣了半天才回过神,知道这个小皇帝不简单,赶紧行礼退了下去。

  宋哲宗虽然少有大志,但寿命不长,年仅25岁就病逝了,是北宋寿命最短的皇帝,也是葬在巩义陵区的最后一个北宋皇帝。

宋朝历史人物篇二:宋哲宗死于纵欲过度而非感冒风寒

  宋哲宗只活了23岁,也不是长命的皇帝

  宋徽宗赵佶是宋哲宗赵煦的异母弟,哲宗生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十二月,徽宗生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五月,兄弟二人年龄相差不到6岁。

  在正常情况下,徽宗断无继承哲宗皇位的可能。徽宗继位有一线希望,是由于哲宗刚满23岁便死去。

  哲宗的病情对外公开的说法是:“故冬以来,数冒大寒,浸以成疾,药石弗效,遂至弥留。”(卷7《元符遗制》)所幸,知枢密院事曾布的日记《曾公遗录》部分保存至今。从中可知,哲宗并非因伤风感冒而死,而是死于性生理疾病。

  两宋帝王患性生理与性心理病者,除哲宗而外,至少还有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0xx年)二月,金军袭击扬州,高宗夜半仓皇渡江而逃,“矍然警惕,遂病熏腐”,从此患下性无能症。其后果是丧失生育能力,“后宫皆不孕”。

  哲宗的病情及后果都比高宗严重得多。其症状为“精液不禁,又多滑泄”(卷九),是致命的。其病因则是极度性放纵。哲宗宫中美女如云,宰相吕大防的夫人亲眼看见:哲宗“前后宫侍女固多,皆天下奇色。惟四人一样妆梳,衣服之类无少异。”“其服饰珠翠之盛,信天下所未睹。”

  哲宗9岁做皇帝,其管教者既有祖母英宗高皇后,又有嫡母神宗向皇后、生母神宗朱德妃。其中,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高氏是位女强人,她对哲宗管束颇为严厉。哲宗年纪渐大,依然身不由己。

  宋哲宗对其祖母“甚衔之”(卷127《哲宗朝》),但在行动上不敢为所欲为。当时人说:哲宗“天颜穆然,敬奉二宫,有不迩声色之意”,大体属实。北宋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大权在握,再也不受管束。他立即反弹,不仅在政治上一反高太后所为,排斥旧党、废止旧法,起用新党、推行新法,而且在生活上肆无忌惮,纵欲无度。

  中书侍郎范百禄曾兼任侍读,很了解哲宗,对其健康状况深表关切。他在出知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时,为此专门上疏哲宗。奏疏引用孔子所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告诫哲宗应注重“养生身之道”、“福寿康宁之术”。(卷5)对于这类忠告,哲宗置若罔闻。加之宦官“起哲宗侈心”,(卷63)于是哲宗变本加厉。

  “明艳冠后庭”的御侍刘氏“有盛宠”(卷243《哲宗昭怀刘皇后传》),与高太后所立孟皇后争宠。哲宗不顾大臣反对,断然将孟皇后废黜。刘氏取而代之,正位中宫。哲宗与刘氏如胶似漆,因此得下性生理疾病。御医秦□、孔元、耿愚束手无策,“深以为忧”。(卷9)哲宗一病不起,于元符三年(公元1120xx年)正月十二日深夜病故。

  元符二年八月,当时位号为贤妃的刘皇后虽然为哲宗生下一皇子,即所谓邓王,但两月后便夭折。哲宗撒手人寰,膝下无传宗继位之人。外界早知哲宗性命难保,他本人则对病情估计不足。哲宗短命,并未留下遗嘱。于是峰回路转,当时被封为端王的徽宗赵佶继位出现一线希望。

宋朝历史人物篇三:宫廷血斗让宋仁宗一生无子

  在宋人笔记《孙公谈圃》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仁宗)晚年每遇真庙讳日,群臣拜慰,必闻上恸哭,其声甚哀。”为何宋仁宗在宋真宗的忌日中,会悲恸不已,像个孩子一般流眼泪呢?

  宋仁宗称帝前后四十年,可以说是宋代甚至是汉唐以来的第一位仁德天子,在位期间宋仁宗做了不少好事。看两宋名臣如云,且大多出自仁宗朝,就可以明白。只是,宋仁宗有一项到死也不瞑目的哀恸,就是一生无子,到最后不得不立宗室之中的赵宗实为继承人,即后来的宋英宗。

  后世笔记中,有人说宋仁宗好色,其实不然。宋仁宗从14岁即位,十五岁大婚,一生下来,过手的女人不算多,也就那么二三十个。宋仁宗不像其他帝王,专制蛮横,于是一生中大臣几次破坏好事,逼迫宋仁宗赶走心爱的女人,宋仁宗也都听从。并非宋仁宗软弱,而是宋仁宗一生爱惜羽毛,对国家社稷极为上心,只要是大臣建议得对,基本上言听计从。

  宋仁宗一生有十三个女儿,三个儿子。除去四个女儿长大成人外,其余子女全部都夭折。长子更是出生一天就死了。为什么宋仁宗的子女成活率如此低下呢?一来,可能是宋仁宗的基因问题,孩子出生就比较病弱。二来,可能是后宫争斗,孩子能够正常出生已经不易,要想活命,那更是千难万难。

  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曹氏,从年轻入宫,到宋仁宗去世,前后将近三十年,竟然终生未孕,是不孕,还是被不孕?很难说。从宋仁宗和曹皇后紧张的关系看,被不孕的机会很大。而宋仁宗一生之中最宠幸的女人是张贵妃,张贵妃为宋仁宗生了三个女儿,大的活了三四岁。有不少史料说张贵妃蛮横,看到怀孕的宫女,就强行堕胎,就算孩子勉强出生,张贵妃也会想方设法除去。张贵妃蛮横确实不假,可除了张贵妃之外,曹皇后的嫌疑也不少。毕竟张贵妃还生了几个女儿,可曹皇后连生都没生呢。只有后宫中皇子全部不能长大,曹皇后这个皇后的位置才能稳固,之后才有可能过继宗室子弟,成为皇太后。

  皇佑二年,就出了一个轰动朝野的宋仁宗私生子案件。一个叫做冷清的男子,跑到开封府,说自己是宋仁宗的皇子。说自己的母亲姓王,本来是皇宫的宫女,后宫发生大火,王氏被迫逃离,逃离的时候已经怀有身孕。王氏出宫之后隐姓埋名,嫁给了一个叫做冷绪的男子,之后生下了冷清。冷清长大了,在药铺中跑腿。十七八岁的时候,母亲告诉冷清身世,并且拿出了绣有龙纹的绣花抱肚作为证明。开封府府尹钱明逸不敢接受这个案子,胡乱把冷清赶走了。冷清到处宣扬,事情竟然传到了御史韩绛耳中,韩绛了解情况之后,禀告给了宋仁宗。宋仁宗一听大惊,让名臣包拯负责调查案件。最后,包拯认定冷清为冒认皇子,将冷清处死。

  可是,老百姓之中却流传,冷清确实是宋仁宗的皇子,只是当朝宰相陈执中谄媚张贵妃,一手制造了冤案,整死了冷清。在处斩冷清的那天,京城浓雾弥漫,许多百姓也认为是天示异象,冷清怨气冲天呢。

  在宋仁宗死后,也有个别的人出来宣称自己是宋仁宗之子,可都被诛杀,渐渐的,就没人敢出头了。

  就我看来,宋仁宗畏惧曹皇后,宠爱张贵妃,曹张二人都有动机有力量做这样的事情。只要这个孩子没有在皇宫出生,就不可能取得合法的地位。宋仁宗在世,曹张二人必诛之。宋仁宗去世之后,宋英宗一样必诛之。

  可是,宋仁宗年轻的时候或许还不觉得有什么压力,到了四十多快五十的时候,宋仁宗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了。

  宋仁宗晚年多病,作为宰相,有责任有权力要求皇帝确立后嗣,以安社稷。在诸多宰相副宰相之中,态度最强硬的是首相韩琦。这个韩琦每天都来缠着宋仁宗,宋仁宗不得已,只能点头答应将赵宗实认作养子。韩琦紧跟不放,要求宋仁宗即刻下旨,宋仁宗无奈,只能照办。

  车驾回到后宫之中,宋仁宗很难过,连续几顿饭都没吃。身边的人很担心,问皇帝为什么这样。宋仁宗说:“你们不知道我今天已经有了交代。”宋仁宗的心情很复杂。皇帝确立太子,从理性上讲确实必须;可是从感情上讲,确实在安排自己的后事,难免感伤。何况,皇帝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既是父子,又是对手。当年宋太宗确立宋真宗为太子,宰相告诉太宗,太子还朝,百姓夹道欢迎,称赞太子贤德。宋太宗听了竟然非常生气,生气之中还有浓浓的失落。百姓如此欢迎太子,置自己这个皇帝于何地?而现在的赵宗实不过是宋仁宗的养子,宋仁宗心中必然千万个不情愿。

  可是再不情愿也没有办法改变。

  有人告诉宋仁宗,已经有个妃子怀孕了,马上就要入阁待产,为什么要这么急立别人的孩子做继承人呢?宋仁宗说:“如果老天让朕有儿子的话,那么豫王就不会那么早去世了。”当其他人再劝的时候,宋仁宗悲叹着说:“他韩琦都已经把事情给办了!”

  宋仁宗的此时流泪,一方面是对不起先帝,有些内疚。古来就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宋仁宗虽然有女,却没有儿子,宋仁宗一脉依然算是断绝了;一方面有几分遗憾,当初宋仁宗本来是可以有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宋仁宗放弃了。没想到最后竟然孤独终老。一方面又有几分愤怒,韩琦、富弼等宰辅动辄用江山社稷压迫宋仁宗,逼迫宋仁宗去面对不愿意面对的问题。只是,谁让宋仁宗忙活了一辈子,风光了一辈子,最后竟然绝后呢。

关于周恩来的历史故事

  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在他身上有许多我们作为榜样的事迹。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周恩来的历史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1.周恩来廉洁自律的故事

  百万首都人民肃立十里长街,顶风冒雪,哭送周恩来灵车的动人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随着时光流逝,人们对周恩来怀念和敬仰之情,不但没有淡薄,反而与日俱增。

  那么,周恩来为何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博得人民的颗颗爱心?这是因为,一方面,他在缔造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为党和人民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他毕生严于律己,清正廉洁,不求索取,但求奉献,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连自己的骨灰都撒到中华大地,完全彻底地实践了他“活着为人民服务,死后也要为人民服务”的宏愿。正是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周恩来特有的纯真的人格魅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的爱戴和钦佩,甚至连他的一些国内外政敌也不得不为之折服。

  周恩来廉洁自律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也是一贯的。在此,仅就同当前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求相关的一些方面,列举一些具体事例。这样,难免挂一漏万,不过可以从细微处见精神。

  衣着--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钉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给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至于他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住房--建国初期,周恩来搬进了中南海西花厅,一住就是20xx年,直到他去世。西花厅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的老式平房,潮湿阴冷。身边工作人员于心不安,多次提出修缮,但他坚决不同意。1959年底,趁他和邓颖超出差外地时间较长,对西花厅进行了保护性维修。他回京一进门就惊讶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谁叫你们修的?!”他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他的要求,撤掉了新添置的地毯、沙发、窗帘、吊灯等陈设。事后,对这次“修房风波”,他主动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三次检讨,向到会的副总理和部长们说:“你们千万不要重复我的这个错误。”

  用车--周恩来对自己乘坐的轿车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后来他经常乘坐的专车是红旗轿车。他说:“别人不坐我坐,我喜欢国产车。”国家进口了一批高级奔驰车后,有关部门想给他换一辆。他不同意,严肃地说:“那个奔驰车谁喜欢坐谁坐去,我不喜欢,我就坐‘红旗’。”在用车问题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发,医院看病,探亲访友,看戏等,都算作私人用车,总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照章付费,从工资中扣交。

  周恩来的基本生活要素,衣食住行的俭朴作风,受到了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交口称赞。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2.周恩来的机智故事:美国产的派克钢笔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

  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3.关于周恩来严厉的故事

  多少年来,反映周恩来总理的诸多影视、文学作品及回忆录,多是侧重展现周恩来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忍辱负重等品格,但有血有肉、真实全面的周恩来绝不缺少严厉的一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长们不止一个曾说过:“我这辈子只怕两个人:怕主席的威严,怕总理的认真。”但这里所言的“怕”总理,缘于周恩来的严厉,缘于周恩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极端负责。

  “你签了字,问你情况答不上来,那就是官僚主义”

  周恩来面对那些对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攸关的部长们时,一向表现得非常严肃、要求很高,对于个别太不像话的人和事有时则会忍不住发起脾气来。

  周恩来记忆力惊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某些部长令人惭愧的不佳表现。于是,这自然引起了周恩来对他们的极端不满和对他们毫不留情的严厉批评。

  当时,一些部长呈送上来的材料,不乏一些数据性错误。遇到这种情况,周恩来会忍不住当众让那些部长下不来台,把材料摔还部长,严厉训斥:“这就是你们弄的文件?数字都抄错了!”“这句话就不通嘛!”“这件事就没说清楚!”“你看一看,这文件搞的是什么嘛,难道还要我来给你们当秘书吗?”

  文件尚且如此,当面汇报就更难了。有的部长怕总理问数字、问细节,汇报时就带了有关司局长甚至还有处长一同来面见一同来汇报工作。周恩来见了如此阵势,严肃批评说:“这是做什么?搞祖孙三代同堂?胡闹台!”还有的部长带个助手坐身后,也被总理严肃批评一通:“汇报工作还要问二排议员,这是不允许的!”

  一次,周恩来主持国务院会议,到会百十号人,来自几十个部委,人人都显出正襟危坐、全力以赴、紧张专注的神情。有这么一位部长在汇报工作时,只是照着材料一个字一句话地念。显然,材料不是他写的或者是太紧张之故,念不成句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念错了闹出笑话来。

  周恩来开始还能强压住内心的火气,提醒说:“不对!看清了再念。”但是,这类似的话已经包含了挖苦。那位部长也觉察到了,脸红了,眯细眼睛又看着念一遍。再继续下去,情况依然糟糕。“不对!”周恩来不满之色溢于形色,很恼火地点了这位部长的名。然后,周恩来随口说出了相应的准确数字。坐在位子上的其他部长沉不住气了,将准备再三的材料又悄悄翻一翻。

  “对对,是这个数,”站着汇报的部长不安地解释:“这里印得不清……”他突然说不下去了,因为他的目光与周恩来的目光相碰一起。还说什么呢?该说的周恩来都用目光说明了。随即,这位部长被点名罚了站。

  在上面那位部长之后汇报工作的是某部一位副部长,他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汇报会,所以没张口就先擦汗了,而且紧张得直哆嗦。汇报时,他确实显得有点气不够用,起初还有点结结巴巴的,不过,后来越念越顺,而且没被周恩来叫停纠正。

  他汇报完,擦擦汗,自我感觉良好地抬起头。他的目光刚与周恩来总理相遇,总理已开始提问。一提问,稍有松弛的副部长又紧张起来,马上起立,忙前忙后地翻找材料回答总理提问。虽然都答出来了,总理并没高兴,把手摆了一下,算是不用罚站,告一段落。

  后来,周恩来给这位副部长的汇报作出一个评价说:“对于自己主管的工作,离了材料就说不清,这是不允许的!”然后,周恩来转向被罚站的那位部长:“这些文件送国务院时都是盖过章的,说明经你们审阅过,为什么还要念错?”

  那位部长忙解释道:“这项工作是副部长主持,是办公室主任签的字。”

  “那么,这里的问题到底是制度不健全还是责任心不强,官僚主义?”

  部长无言以对。

  “有制度问题!”周恩来像以往那样,先严厉批评,再放缓声音:“有些文件质量很差,可也盖了章送到我这里。我批了退回去重写。现在我宣布一项明确规定:凡是向党中央国务院送文件,不能只以盖章为准,要有部负责人,各委办直属局负责人签字才能送。这样,以后我在文件上发现问题,部长签字我找你部长,副部长签字我找你副部长。你签了字,问你情况答不上来,那就是官僚主义胡闹台,就必须作检讨。”

  事后,叶季壮、韩念龙、南汉辰等几位老部长甚为感叹:“唉呀,总理不得了,记性那么好!记天下大事不说,一个个部委办,部长主任都不记得不知道的事,他就能都知道,都记得。”钦佩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