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金山人,一起来探寻金山地名的前世今生吧

@金山人,一起来探寻金山地名的前世今生吧导语

地名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和对优秀传统的寻根感怀。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

金山区规划事务和地名管理中心组织编撰的《金山地名寻踪》正是以地名为视角,讲述了金山地名所蕴含的风土人情、沧桑变化和文化积淀。让我们跟随本书一起开启地名历史文化之旅,探寻金山地名的前世今生吧!

顾亭林宅:亭林镇

亭林镇位于金山区东北部,是上海市新一轮城市规划中重点发展的22 个中心城镇之一。

亭林集镇原为小村落,人称“十二家埭”。亭林之名的由来有两说。一说南朝梁陈时著名地理学家、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在此隐居修志著书,宅旁有亭有林,史称“顾亭林宅”,地名遂称“顾亭”“顾亭林”“亭林”;一说东汉时吴郡吴人顾奉族人有一支迁居亭林,为上海顾氏之源,汉代设乡亭以顾氏为名,即顾亭,犹如华亭,顾亭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所以这里又叫顾亭林。

@金山人,一起来探寻金山地名的前世今生吧

▲南朝·陈·顾野王

亭林历史悠久

@金山人,一起来探寻金山地名的前世今生吧

亭林镇历史悠久,成陆于6000年前,地处古冈身西部。亭林古文化遗址和招贤浜古文化遗址出土有新石器时代和商周两汉时期的文物,证实距今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亭林古文化遗址出土遗存以陶器、石器、玉器为主,有国内同类遗址中罕见的文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故被考古界命名为“良渚文化亭林类型”。

亭林胜迹颇多

@金山人,一起来探寻金山地名的前世今生吧

亭林镇胜迹颇多。据历史记载,有读书堆、洗砚池、松雪碑、楞严塔、仙人洞、八角井、览翠楼、剔牙松等,世称“亭林八景”。亭林八景分布在宝云寺周围。宝云寺,原名法云寺,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原址在亭林镇西北,晋时遭水淹,南迁于顾野王居住地。由于历经战乱,饱经沧桑,历代都进行过大规模整修,鼎盛时有僧一千余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打亭林,宝云寺再次毁于战火。寺院被烧后一片废墟,仅存山门。新中国成立初期,雄伟的山门仍悬有“云间古刹”四个大金字,后因城镇建设而拆除。宝云寺历经一千余年,所存遗迹现已寥寥无几。宝云寺内的楞严塔,是亭林八景之一,俗称“飞来塔”,如今只剩中柱“石经幢”,存于亭林小学;旗杆石仍保留在山门口,门口有宝云桥;八景之一的松雪碑,也称“子昂碑”,为元代宝云寺整修时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 《松江宝云寺记》,后被毁,碑座、碑帽及残碑存于金山区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存有《松江宝云寺记》 拓片。

亭林镇北有亭林湖,湖寺相映,风光秀丽,又是顾野王居地,曾引起诸多文坛大家的浓厚兴趣。北宋诗人、书法家唐询,知华亭县任上作著名《华亭十咏》,首咏便是《顾亭林》;随后,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著名诗人梅尧臣、刘攽、胡松年、宋辉、汪思温、鲁晦之、李端民、张元干等都有和韵之作。南宋期间,诗人许尚作《华亭百咏》,首咏也为《顾亭林》;二咏为《顾府君宅》,即宝云寺内顾野王祠堂;三咏为《东庵异迹》,描绘顾亭林庵中汉代将军霍光像处的异样。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名人留下了以亭林胜迹为题材的诗篇,如宋代钱良臣、革献之,元代成庭珪,明代徐阶、王逢,清代王廷享、萧中素等,萧中素的《游宝云寺》,把亭林八景囊括其中。

亭林名家荟萃

@金山人,一起来探寻金山地名的前世今生吧

亭林镇是名家荟萃之地。有因仰慕亭林而在此暂居、隐居、定居的名人,也有出生亭林的本土文化名人。如:三国孙吴丞相顾雍,南朝梁陈顾野王,元代文学家杨维桢、陶宗仪,董其昌曾从师学画的明代画家顾正谊,晚清思想家、教育家、中西文化比较先驱钟天纬,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特聘画师孙雪泥,儿童文学家贺宜,以及当代著名青年作家韩寒。到访亭林的历代文化名人更是不计其数。

“亭林”本是一地之名,由于赞赏“亭林”丰厚的人文涵养,有人便以“亭林”为号,引以为荣。明代画家、亭林顾氏后裔顾正谊自号“亭林”;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仰慕前贤顾野王,自号“亭林”,人称“亭林先生”,后来在他的居地昆山有“亭林路”“亭林公园”等地名;中国近现代外交家顾维钧,在其书画作品中常以“亭林顾氏”落款;晚清思想家冯桂芬字“景亭”,号“林一”,则缘由他仰慕“亭林先生”顾炎武。

来源:i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