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 最近看的一些恐怖电影
前段时间《哭悲》的资源一出,马上引起了广大恐怖电影爱好者的热议,毕竟其在台湾上映大陆暂未有资源时顶着“极致重口”“禁片”等称谓,甚至有着“近十年最血腥暴力的限制级华语电影”的评价,吊足了B级片爱好者的胃口。
可事实证明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身为虐杀电影,几个重点的斧头砍人和电锯开膛桥段却都没有特写镜头,取而代之的是血浆的滥用,血腥程度不如很多欧美普通的虐杀片,靠想象而生的血腥画面不如直接呈现来的直观和刺激观众神经。
这就使得影片在血腥场景上只停留在狂撒血浆的初级层面,虽然很多观众在血浆四溅这一层面就无法接受,但对于看过一些血浆片的观众来说,这些都是小儿科。
影片与其他丧尸类电影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丧尸的设定,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即从乔治梅罗梅《活死人之夜》发展而来的丧失理智如行尸走肉般的丧尸,而是成为因感染病毒无限放大了内心反人类的恶的一面,依然具有人类意识,会沟通但是残暴不择手段的丧尸。由此引发出对人性阴暗面的探讨,看得出导演有想法,但实际效果却因为剧情无脑演员青涩黄暴场面不足等原因大打折扣,使得影片成为贩卖概念之流,各种影射浮于表面。
虽然《哭悲》整体拉胯,但也不是一无是处,起码让我重拾了对恐怖电影的兴趣,这段时间内狂看了几十部恐怖片,跳跃在各种恐怖类型片中,下面就挑几部印象较深的讲讲。
《鬼书》
丈夫在送妻子去医院生产的路上发生车祸去世,从此孩子的生日也成为丈夫的忌日,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爱与恨也同时在妻子内心滋生,孩子也深知因为自由的缘故父亲才会去世,一直小心翼翼地生活着,在长期压抑的环境下,母子俩都处在一种精神紧绷的状态,随时可能断弦。
最终在一次看睡前读物时幻象出一个名为“巴巴杜”的恶魔,它的服装即为地下室中丈夫的衣服,名称“babadook”也与“baba(爸爸)”同音,是妻子与儿子心魔的具象化形象,代表了妻子对儿子的怨恨和儿子在压抑环境下的恐惧,巴巴杜的出现因了妻子的一句“我宁愿死的是你,而不是他”,目的便是让妻子杀死儿子,而后自杀从而一家团聚。
不过最后妻子并没有下手,而是看到了儿子为保护自己所做的一切,突破了怨恨的这层魔障,抱着儿子击退了巴巴杜,母子俩也从压抑的精神状态逃脱出来,生活终于归于平静。
但有意思的是巴巴杜并没有消亡,而是逃到了地下室被母子俩豢养起来,也暗示着心魔并不会被彻底消灭,而是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永存,只不过它已经被控制成不会影响生活的部分,就像那些回忆一样,会一直存在着无法磨灭,但可以将其搁置在心中的某个角落,带着它进入正常的生活。
国内恐怖片导演完全可以借鉴本片的叙事手法,看似是一部恐怖片,但可以用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它,成为一部心魔隐喻片,结尾加行字幕“主角在治疗下回归正常”,不就可以在没有鬼的中华大地上巧妙上映了吗?
《太平间闹鬼事件》
这绝对是一部被译名影响了的恐怖片佳作,太平间、闹鬼、事件,三个词单看没毛病,组在一起却有了一股浓厚的国产恐怖烂片味道,实在不行用直译《康涅狄格鬼屋事件》也比现在的好,起码能知道是部鬼屋类型的影片,观影欲望也能上涨不少。
鬼屋题材的恐怖片多半与亲情挂钩,一个家庭住进某个鬼屋中,或因亲情之力战胜邪恶,或邪恶战胜正义,在黑暗中等待下一个家庭到来。
本片也不例外,爱子心切的父母为了身患绝症命不久矣的儿子能有个更好的治疗,搬进离医院更近的一栋房屋中,患病严重的迈特却与曾经在此房屋中死去的灵媒乔纳产生了联结,从而知道了这座房屋的前世今生——曾是一个停尸房,驻留着许多尸体亡灵,乔纳在死后一直镇压着他们不让他们溜出来祸祸人间,但被误解为闹鬼的元凶而被一个牧师请了出去,怨灵便解除封印流窜于房屋之中,最后麦特为了拯救家人舍身消灭恶灵。
这是一部亲情元素远大于恐怖元素的电影,在恶灵的呈现和灵媒被附身等灵异事件的处理上也温和许多,使得影片恐怖气氛骤减,甚至会在看完后有点感动。
影片最后麦特被母亲从火场救出,乔纳离开了他的身体,癌症也奇迹般痊愈,虽然有点强行happy ending的感觉,但值得一提的是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使得这个离奇的故事变得更加诡谲,在discovery上有此案相关的纪录片,二者都值得一看。
《X》
《X》是A24最新推出的一部恐怖片,时间背景设置在1979年,那是一个家用录像带兴起,美国色情行业发展到巅峰的时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的十年间,以电影院为传播渠道的色情电影在美国十分广泛,这十年也被称为美国色情电影的黄金时期。
片名X指代的是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美国自1968年开始实施分级制度,X级被归为严加限制级,十八岁以下青年无法观看,只能限制在红灯区或者部分影院上映,大部分为成人影片和极度重口的影片。
而本片的背景即为一群喊着美国梦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前往一个偏僻的农场拍摄一部名为《农场主的女儿》的色情电影,期望能通过该片飞黄腾达,走上人生巅峰,奈何在拍摄途中遭到农场主夫妇俩的残忍杀害,不仅美国梦破灭,还误了卿卿性命。
但影片关注的点并不是时代潮流特征下的产物,而是老年人群体的性需求,年老色衰的佩尔也曾年轻过,如今的她看见青春洋溢的年轻人们自是羡慕不已,但外来的青壮年对她避之不及,年轻姑娘们对她满是鄙夷,而家里的老头因了心脏不好的缘故也无法满足她,在她看到这群年轻人们聚众拍片糟蹋自己的身体后,常年的性压抑将羡慕和渴望转化为嫉妒和怨恨,于是与自家老头一起对年轻人痛下杀手,这么一说这个故事还有点伤感,多么可悲的一个缅怀青春的故事啊。
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影片控诉的是关注老年群体,但真当展现老年人的床戏场景时,也成了全片最为恐怖的一个镜头,既真实又残忍,那将是每个人老去的样子。
《降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恐怖电影最喜欢使用的法术/巫术题材有两种,一是茅山道术,因林正英开启的僵尸片而声名远扬,二是南洋邪术,因其神秘而诡谲的传说让人恐惧。
前者更多是作为功夫喜剧片的亚类型存在,形成香港独特的“僵尸喜剧”类型,而后者多半与血腥、暴力、情色等元素相互融合,带有一股浓厚的cult片气质,而降头术因其施法的神秘和种类的丰富在各类邪术中拔得头筹,成为香港电影最热衷拍摄的邪术之一。
但从90年代开始,“双周一成”的格局日渐稳定,警匪片动作片等各类类型片愈发受到观众欢迎,恐怖电影的市场逐渐萎缩,香港恐怖电影受日韩恐怖片影响也开始转型,上述两类恐怖片逐渐消失。
《降头》是邱礼涛拍摄于2007年的一部恐怖电影,影片内容本身乏善可陈,基本是老一套的为情下降,最终解降的故事。
警察乐民去泰国办案结识风尘女子阿丽,激情过后乐民返回香港,答应阿丽会回来看她却没有兑现承诺。几年过去发生警员命案,警方快速锁定该案与头号通缉犯林超有关,但此时乐民的儿子突然离奇暴毙,妻子也异状缠身被怀疑被人下了降头,在为妻子寻求治疗方法的过程中,乐民又发现“降头”一事与林超也有所联系。
原来陪在阿丽身边的诺文一直喜欢着阿丽却不敢表达,看见阿丽在等待乐民无果而死后决定给她报仇,于是习得降头术,给乐民妻儿下降,这个降只有林超能解,而乐民本身也早被痴情的阿丽下了降,呼应了降头术的目的——“下降头的人,不是为财就是为情”。
本片将降头术与警匪片进行结合,没有三四十年前同类作品般的奇幻和夸张,但却更为恐怖,其剧情更具现实性,越贴近生活的场景往往越能让人产生恐惧,“恐怖谷”效应的另一种体现。
而在重口的道路上也没有懈怠,电锯剖尸、割肚皮烧下巴提炼尸油、头颅拽着肠胃四处游荡,cult味十足,这在97年后的香港电影市场很是难得,有一股纯正的港味。
《黑夜吞噬世界》
法国电影总是带有一股文艺气息,恐怖电影也不例外。
萨姆为了拿回自己的磁带前往正在开派对的前女友家里,但是不小心在书房睡着,醒来时发现所有人都变成了丧尸,而自己因为关在书房里逃过一劫,于是他开始在这栋楼里展开生存游戏。
趁丧尸不注意将整栋楼的大门关上,用猎枪将对自己产生生命威胁的丧尸击毙,开始挨家挨户寻找食物补给,生存所需得到满足,萨姆便开始考虑娱乐的事情,听着音乐跑跑步锻炼身体,打架子鼓当一名音乐人,拿着玩具枪射击屋外的丧尸充当游戏。
不同于传统的丧尸追人的刺激戏码,本片基本都在这样缓慢的节奏中展开,它并不想阐述在丧尸世界中的逃亡与生存,甚至都没说明大家是如何变成丧尸的,而是想通过萨姆的所作所为诠释“孤独”的主题。
整部影片中萨姆都是孤独的,无论周围是不是丧尸。
在进入前女友的派对上时萨姆与大家的气场格格不入,选择了进书房独处,他是孤独的;在大家都变成丧尸后,只有萨姆是未被感染的,孤独更甚。整栋楼都可以看成他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封闭的孤岛,没有人能进入,而他自己也不想出来。
但长期的封闭会让人更渴望与外界沟通,于是他接近癫狂般拿着架子鼓在窗外敲打吸引丧尸的注意,变相得让丧尸围楼陪着他。
他也想做出改变,却始终不敢踏出那一步。一天晚上一个未被感染的女性闯入他的孤楼,萨姆却将她误伤,但被萨姆救了回来,女人一直在劝说萨姆离开这里寻找新的落脚点,萨姆却觉得保持现状也不错,直到由此萨姆和女人产生争执,在进房间时萨姆发现女人早在被他误伤的那个晚上就已死去,原来这几天的相处全是他的幻想,是他的潜意识让他逃离这里,逃出这个孤岛,寻找更多的可能。
幡然醒悟的萨姆最后终于选择了通过天台跳向另一栋大楼,当他爬上另一栋楼的屋顶时,镜头随着萨姆的视线缓慢移动,远方是漫无边际的其他屋顶,萨姆打破了孤独,迎接他的便是不再被限制在条框之下的孤楼,而是有着无限可能的选择与自由。
真没想到本来看恐怖片是为了追求刺激,没想到视觉神经没被满足,还被教育了一番如何苦中作乐,逃出人生的孤岛的道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不是。
恐怖电影发展至今,其实题材、类型、故事都已经被拍得差不多了,大多数恐怖电影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现代的元素不断翻新重制,并没有多大创新。
像上述提到的五部电影虽然代表着五种不同的类型,心理恐怖、鬼屋、虐杀、邪术、丧尸,但除了最后一部丧尸电影主旨比较惊喜外,其他四部都有很重的类型味。
这么一想其实丧尸片还是很适合用于创新的,丧尸本身是种在明处的物体,没有多少骇人的意味,因此可以将其看作一个群体,一种现象,一个巨大的试验场,然后借此来表达影片的主题,比如《黑夜吞噬世界》借丧尸表达孤独,《釜山行》借丧尸表达人性与亲情,《温暖的尸体》借丧尸表达爱与希望。
但有得看总还是幸福的,毕竟有些地方连拍摄恐怖电影都是种奢侈。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