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中医杂谈—讲述几则有关武威汉代医简的传奇故事(二)

中医杂谈—讲述几则有关武威汉代医简的传奇故事(二)

▶本文为《微课堂》专栏第123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中医杂谈,等你一起来谈中医,谈学习,谈养生,谈经验,谈行医故事!

小编导读

根据原武威市凉州区卫生局局长郭开同主任医师主编《凉州中医史话》中收集到凉州历史遗留及后世相传的有关武威汉代医简的故事传奇,上周四晚先讲了“武威汉代医简传奇故事”,不知大家听了有何感触,今天继续再讲几则相关传奇故事,希望大家继续收听。其意图还是作为文学创作者、戏曲创作者今后编辑有关武威汉代医简的小说、剧本、电视剧的素材参考,因为武威汉代医学的研究在这方面是落队了的,期盼我们的群友、听众中有文学底蕴和文学爱好者能承担起这个重任!

中医杂谈—讲述几则有关武威汉代医简的传奇故事(二)

三、宫瘤宁传奇

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关于她们不同版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也许我们不能详细的演绎出来,但都略知一二。汉成帝时的赵飞燕似乎更美,据史书记载,赵飞燕有倾国倾城之色,沉鱼落雁之容,能让六宫粉黛无颜色。今天讲的传奇故事,主要讲是她身上散发着一种奇香,岂不知,她身上的奇香和治疗妇科疾病良药“宫瘤宁”的诞生直接相关。

1972年,考古学家在武威城南掘开的汉墓中发现了大量木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大量医简的发现,国内医学界把目光聚焦到武威,研究妇科病几十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及沈仲理教授也来到武威,希冀从这次重大发现中获得启发。

在众多的木简中,当看到一块残缺不全的木简时双眼光彩绽放,他仔细端详,上面用隶书写着,党参、山药、谷芽、甘草等字样,有几味药名字迹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有三味药名字迹剥落,无法做出判断是什么。但敏感的字样告诉他这一定是一枚治疗妇科病的验方。木简下方一行隶书略带点行草的小字证实了他的判断;治妇科病方,神人赠,飞燕服、病治愈、留体香,后为后。(这仅仅是传奇故事,这15个字至今还不能确认)

医简上的记载引起了沈教授的极大兴趣,他开始着手研究这一木简,他查阅大量历史文献,找寻到了一些关于神人赠的这个验方的来历,《汉书·外戚传》记载:赵飞燕出身贫贱,生下因为家贫即被父母遗弃,“3日后不死,父母奇之,遂奶养”,13岁时到阿阳公主府为奴,因为她舞姿优美,身轻如燕,可在掌中舞,获名赵飞燕。后下身流血不止,医治无效,被阿阳公主赶出家门,再次流浪街头,气息奄奄之时,遇奇人,赠以药方,服之,渐好,内无异物感,而体香四溢。

赵飞燕又回到阿阳公主府上,阿阳公主闻到她身上香味,很惊奇,更加喜欢她。不久,她被成帝发现,赐婕妤(jie yu),甚宠之。有童谣云:“燕燕尾涎涎,木门仓琅琅……”燕燕尾涎涎说的是赵飞燕的美貌,木门仓琅琅说的是她将当皇后。《汉书·外戚传》还载:后浴五蕴七香汤,踞通香沉水坐,燎降神百蕴香。帝尝私语曰:“后虽有异香,不若婕妤(jieyu,指赵飞燕)体自香也”。(婕妤是宫中嫔(pin)妃的“职称”,据说西汉宫中的嫔妃名号分为十四等:昭仪、婕妤、娙娥、容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舞涓等

有关赵燕飞的历史记载:

在前面“武威汉代医简传奇故事”已经讲过,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年—公元前7年),公元前33年—公元前7年在位,死后谥号“孝成皇帝”,葬于延陵,庙号统宗。

刘骜在位期间,生活荒淫,宠幸赵飞燕、赵合德姐妹,怠于政事,将朝政全委托给外家诸位舅舅,大权逐渐为王氏外戚掌握。公元前7年2月,刘骜夜宿未央官,第二天早晨起床,弯腰系袜带时,忽然中风扑倒床,动弹不得,就此死于长安未央官。

男宠张放

在汉成帝还没有遇见赵氏姐妹之前,他有一个男宠——张放,史书上记载他“少年殊丽,性开敏”,就是又美又聪明。

汉成帝对他十分宠爱,平日里“与上卧起,宠爱殊绝”,还将张放提拔成中郎将,两人夫唱夫随,经常微服私访,汉成帝经常在外出游玩时假称是张放的家人。由此可见张放当时受宠的程度。

然而此事引起了一干人士的不满,于是各种言论就传到了太后耳中,再加上几个国舅的煽风点火,太后就将张放以莫须有的罪名流放(总要有个棒打鸳鸳的母亲)。

汉成帝对张放的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对张放是茶不思饭不想,不堪其苦,多次召张放回京团聚,之后又迫于压力把张放放逐,据史书记载,“故常涕泣而遣之”,如此反反复复,除此之外成帝还“玺书劳问不绝”,千里传递情书;之后则顾忌赵氏姐妹不再进行;而张放则因为日夜思慕成帝,“放思慕哭泣而死”。

赵家姐妹专宠

从汉成帝即位时起,就花了大量金钱,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他最初宠爱许皇后,这引起了王氏集团的担心,一有机会他们就攻击许皇后,再加许皇后色衰,成帝便也移情别恋。

汉成帝冷落了许皇后,开始宠爱班婕妤。班婕妤是《汉书》作者班固的祖姑。她生了一个男孩,数月即夭折。班婕妤美而不艳,丽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书达礼。她没有一般女子“好妒”的毛病,把侍女李平进献给汉成帝,李平又得宠幸,也被封为婕妤。汉成帝说:“当初孝武帝的卫皇后也从微贱而起。”因此赐李平姓“卫”,她就成了卫婕妤。

但是,贵为君王的成帝,也想到宫外世界去寻求刺激。鸿嘉元年(前20年),汉成帝在富平侯张放的陪同下,身着便装,“微行”出游,跑到闹市区去寻欢作乐,竟遇到了绝代美女。

飞燕争宠

自许皇后被冷落以后,一连三年日蚀,朝臣们将这“阴盛”之象,归咎于王氏专权,而王氏的党羽谷永却将矛头移向许皇后,说是由于她“失德”造成的。于是,许皇后的“椒房掖廷用度”被减省了,甚至连皇帝的面也见不上了。许皇后一肚子怨气无从发泄,她的姐姐、平安侯夫人许谒想出了一个拙劣而愚蠢办法,就是在背地里装神弄鬼,恶毒诅咒车骑将军王音和后宫中一个有身孕的王美人。此事很快被王氏家族掌握,但他们觉得最好由别人揭发。而揭发的最佳人选是赵飞燕。结果,在赵飞燕入宫的当年十一月,赵飞燕替王氏家族跑到前台做了揭发,许谒等人被处死,许皇后被废黜(chu),许氏家族的所有成员被流放。赵飞燕在控告许皇后的同时,把班婕妤也一并捎上了。但由皇太后出面保了下来。

皇后的位置空缺,赵飞燕就闹着让成帝立她为皇后。可是成帝册立赵飞燕为后的想法,遭到了皇太后王政君的阻拦。后由淳于长从中斡旋,赵飞燕才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淳于长是皇太后王政君的姐姐王君侠的儿子,与王莽是亲表兄弟。淳于长跑到王政君面前以立赵氏为后,不会构成对王氏家族专权的威胁这个理由打动了王政君的心,终于点头首肯。永始元年(前16年),立赵飞燕为皇后,同时晋赵合德为昭仪,又把昭阳殿赐给她一人居住。为了感谢淳于长斡旋之功,成帝赐淳于长关内侯,不久又封为定陵侯。

讲完故事的插曲,再回到“宫瘤宁传奇”的主题上来,从此之后,沈教授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在残缺不全的医简组方基础上,立足于对妇女子宫肌瘤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以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通过辩证求因而立法,以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扶正固本为治则,组方巧妙、配伍精当。法古而求新,大胆突破了中药几千年来相互配伍的禁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使得该药祛瘀而不伤正,消瘤不忘止血。

标本兼治、缓急有别,发明了纯中药制剂宫瘤宁片,疗效显著,获得国内外其中包括东南亚及美国、加拿大等国患者的一致好评。不久,该专利被原武威制药厂,今甘肃泰康制药有限公司高价买走。

1993年该病被列为国家中医药治疗疑难病证重点科研项目,由沈仲理教授主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研究,正式起动宫瘤宁片的新药研究开发。由原武威制药厂,今甘肃泰康制药有限公司主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中医学院、甘肃立康中药实验研究中心、甘肃省药检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医一院、兰医二院等多家科研院所、临床单位参与研究工作,历时8年。

在此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有关该产品工艺、质量标准、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临床等各项试验研究和综合评价工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省级、国家级新药评审会共6次,先后参与评审的专家近80多人次。研究资料获新药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于2001年1月16日获得成功!结果表明,疗效确切,使用安全。该研究成果也先后荣获国家教委、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殊荣。

如今,甘肃泰康制药有限公司又被北京久朝医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兼并,久朝人必将用事实续写关于宫瘤宁的传奇故事,宫瘤宁片也必将闻名全国,走向世界。(听了这个传奇故事,我们能不能也可以根据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方研制出新的之剂,新的药品)

【四、趣话武威丸】

在《神仙感遇传》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东汉时,武威太守刘子南(刘子南者,乃汉冠军将军,武威太守也)从道士尹公受务成子萤火丸,凡辟疾病、疫气、百鬼、虎狼、蛇虺(hui。)蜂虿(chai)(虺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毒蛇,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出自南朝时期著作《述异记》。虿,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chài,是蛇、蝎类的毒虫的古称。如:虿盆(古代酷刑。将作弊官人跣剥干净,送下坑中,喂毒蛇)、虿尾(蝎类毒虫的尾) 。蛊虿之谗,比喻恶人的谗言。蛊是一种人工施以特殊方法,长年累月精心培养而成的神秘物体,可以大可以小,一般为动物,动物类的一般两只为一对,但也有极少类为植物。施种的方法可以直接施种也可以间接施种。与湘西赶尸术、中国南洋降头术并称为东南亚三大巫术。)及五兵白刃绒盗凶害,用雄黄l两,萤火、鬼箭、蒺藜各1两,铁椎柄烧令焦黑,锻灶中灭.羝羊角各1.5分,刘子南合而配之,研如粉面,以鸡子黄并丹雄鸡冠血,丸如杏仁大者,以三角绛囊盛5丸,常带左臂,以军系腰中,居家悬户上,辟盗贼诸毒。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于武威邑界遇虏大战败绩,士卒略尽,子南被围,矢下如雨,未至子南马数尺,矢辄坠地,终不能中伤。虏以为神人也,乃解围而去。子南以教其子及兄弟为军者,皆未尝被伤害。得其验传世之宝。汉末青牛道士封君达得之,以传安定皇甫隆,授魏武帝,及稍传于人间。一名“冠军丸”,亦名“武威丸”。今载在《千金方》中(是否为武威汉代医简“治千金膏药方”,待考)。刘子南,佩带“武威丸”使矢石不得近身,这显然有些离奇古怪。但这个处方从东汉末年传到唐朝,历经五、六百年未遗,还保存的完整无差,足以说明此方是有一定的医疗价值的。同时从“武威丸”的创制表明,早在东汉时期武威的医药成就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可观的水平。

(本文由副主任中医师邵袭德根据清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整理)

中医杂谈—讲述几则有关武威汉代医简的传奇故事(二)

【五、 蔡嘉善轶闻趣事三则】

相传明朝末年凉州名医蔡嘉善治病多效,人称其神。现将民间流传的有关他在行医活动中的趣事三则整理如下:

巧诊脉璋瓦俱弄

据传当时金城郡卫督有一女,染疾呕恶,饮食偏嗜,懒言嗜卧,小腹渐鼓,百医不效。卫督早就知道凉州卫医官蔡嘉善医术精湛。于是差使来凉邀迎嘉善为女儿诊治,嘉善应邀至金城,卫督恭迎亲奉于客舍。一日嘉善入府视疾,至室,只见从床帷中伸出一双美腕来,嘉善不解其是妻是妾,即定神平息,仔细地切起脉来,三部九侯聚精会神地切了又切,反复思索。诊得寸部动甚,往来流利如盘中走珠。关部和缓脉象从容不迫。尺部应指,脉象鼓动有力。据此脉理推论,心中顿悟;定属身孕之征无误了,诊毕,即拱手作揖向卫督连连道:“与大人恭喜,恭喜。”卫督突然失色,忙问道:“弄璋乎?弄瓦乎?(是男孩,还是女孩的意思)”嘉善道。璋瓦俱耳(是龙凤胎的意思)。于是卫督使人陪善至客舍歇息,自己却在府中坐立不安,心中暗思,若是女儿真的与人有所私通,既败坏门庭,又损伤府雅,是大不体面的丑事,定会落得世人耻笑。倒不如剖腹验胎看个究竟,再作计较。倘若蔡嘉善诊得准确则便罢了,若不准可割他的头来示众,以便挽回声誉。于是命差役解女儿至后花园中剖腹验视。此时,一位好心肠的内侍将情况急报嘉善,嘉善闻言,吓的魂不附体,浑身哆嗦起来,一时没有了主意。只是道:“悔不该!悔不该!”既自信自己诊断无误,但伤了三条人命,天理不容。又疑倘若有讹,恐将这把老骨头抛在狗娃山上,落得个异乡冤鬼。怎么办?悔不该当初!做个糊涂医生胡诌几句应付一下,倒惹不下这个大祸的好。想来想去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年迈的蔡嘉善便悄悄的出了舍门,向西走了。他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乞食民间,经过十多天的艰辛跋涉才回到凉州。

话说金城卫督剖开女儿腹一看,果真是个双胞胎,怀着一男一女。心中暗自佩服,凉州名医蔡嘉善果真名不虚传。可是三条人命断送了,既烦恼又悔恨、心中很不平静,久不成寐。事到如今.再悔恨也无济于事了。思忖再三,还是应该设置酒席与蔡嘉善饯行,数日后设置酒筵,卫督亲临客舍拜谒,可是蔡嘉善早逃之夭夭了。嘉善因此事受了惊恐,加之一路风霜露宿,回到家中就卧病不起了。由于惊吓气乱大便失禁,也总因年老气衰,不多日就呜呼哀哉了。

金城卫督得知蔡嘉善已死,既悔恨,又悲伤,恨的是女儿不顾体面,悔的是自己不该轻举妄动,误伤了骨肉三条命;悲的是 惊吓了蔡嘉善,使名医丧身。他只好挥书“世代名医”金字大匾一块,差人送来凉州,高悬于蔡嘉善庭堂,以示流芳怀念。

施银针死者复苏

据说有一年夏天,蔡嘉善应乡下人邀请,骑着毛驴出了西城门为人看病,行走不远,前面一伙人抬着一副棺材疾步走来,一个披麻戴孝的小伙子扛着“仙鹤引魂幡”哭着走在前面。嘉善忙下驴背,退让路边,凑巧,几滴殷红的鲜血从棺底缝里淌了出来,嘉善一见心中诧异,忙问那小伙子道:“棺内是什么人?”

小伙子道:“是我贱内。”

“患的什么病?”

“横生难产,流血过多而死。”

“何时死的?”

“晨鸡鸣时。”

“为何速埋?”

“天热怕腐。”

嘉善喝道:“且住!揭开棺盖让我看看。”小伙子急忙揭起棺盖,只见嘉善轻手悬腕按了死者的脉,又用手掌扣在死者的气孔上探了探,连声说道:“有救,有救!我有办法。”

霎时大伙都呆住了。嘉善则从容不迫地从衣袋里掏出银针在死者“百会”、“人中”、“合谷”、“三阴交”穴位上扎了针,施了手法,不一会那死女人的喉咙里有了声息。说也奇,那妇人居然从昏死中醒了、睁开双眼东张西望.顿时大家悲喜莫措。嘉善一个一个地拔了针,催说道:“快抬回家去,保她母子平安。”那妇人回到家里,果然顺利地生了一个男孩。事后全家高兴极了,计议着厚厚酬谢神医的事。有的说送几贯铜钱去谢,有的说提两只母鸡去酬。久闻嘉善言:“为医不贪财,贪财不为医”,于是那小伙子请了一位高儒,书了块大匾,上写着“扁鹊复生”四个金光耀眼的大字送来高悬于嘉善庭堂,叩头说道:“感谢神医起死回生之大恩,”嘉善笑道:“非也,非也!”医非神仙,焉能起死回生,她自当生耳,我不过使之起也。何言其神?人生血鲜,人死血暗,那日。见棺血殷红,故知未死。开棺按脉虽隐而有形。扣鼻察息虽微而尚存,方知有效。运其针、动其神、燮(xie读xie,四声,意思是谐和,调和.)理阴阳,阴阳和,气血通,神回则苏。补合谷,泻阴交,转逆为顺,故顺生也。此医道常理,神何由来?

戏神医立判生死

一天晚饭后,蔡嘉善在街上散步,步经一家店铺门前。被两个小伙计看见了。一个名叫蛋娃,一个名叫壮娃.俩人正在吃饭,蛋娃对壮娃道:“咱俩跟蔡医官开个玩笑,就说咱俩有病。让他诊治,看他神不神。”说着他狼吞虎咽地把个大馍头填进了肚子.一抹嘴,转身从柜台上端一跃跳到门外,高声道:“蔡医官且住。这里有病人。”嘉善一听病人二字,马上转身来到店铺。蛋娃道:“我俩有病,烦劳医官诊治。”嘉善诊过壮娃的脉摇摇头笑了笑。又诊蛋娃的脉,只见蔡医官聚精会神地按了又按,表情异常的仔细审视着蛋娃的神色,诊毕道:“娃子,你脉象有乖,似有大病内伏,邪在肠胃,要赶快医治,不可儿戏。”说着开了方子交给蛋娃.出店门走了。俩小子以为得意编过了医官,捧着肚子笑的跌倒爬起合不住嘴。不料到掌灯时分,蛋娃突然腹疼大作,满炕打滚,额汗直流。紧治慢治,折腾了一阵子就气绝身亡了。事后有人请问蔡医官,他感叹地说:“食无求饱,贵在能节,若贪生务饱,淤塞难消,徒积暗伤,以召疾患。”又说:“饭后肠满,活动不可剧烈.剧则肠不堪其苦,必致伤裂。蛋娃即属此例,年轻恃(shi)强好胜,不药而死,若此不惜其命,应引以为戒啊!”

赞曰:

隔帏巧诊璋瓦弄,招来祸端丧苍身。

揭棺验血死复苏,世代名医人称颂。

店铺两娃姑作戏,妙手指下判死生。

轶事已遭三百载,今日写来趣犹新。

(本故事由副主任中医师邵袭德根据民间传说整理)

【古代名医医官蔡嘉善】

蔡嘉善,字建阳(生卒年不详),凉州人。明代名医,“他精通方脉,详辩阴阳,曾从戎恢复扒沙(古地名,现古浪县大靖镇),后题请授凉州卫医官”。《甘肃新通志》记载,蔡氏“世传医业,纯以济世为心,活人甚众。殁后,人立祠于三皇庙侧以祀之。”蔡嘉善医术高明,在民间传下无数佳话。

一次,两患者都患头痛发热,一同去请蔡氏诊治。蔡氏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个不同的处方,交给病人取药回家煎服。两位病人一看处方,给一个开的是泻药,而给另一个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他们想: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什么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弄错了?于是,他们向蔡氏请教。

蔡氏指着一位瘦子解释道:你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而对胖子解释,你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两人听了十分信服,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其医术之精湛,可见一斑。

其子蔡芩,明末清初名医,袭职医官,其善太素脉,定人生死穷通毫无差谬,人称其神。蔡元勋(生年不详)即蔡芩之子,清代名医,凉州卫医官,尤精伤寒,药不三投,沉疴定起。活人甚多,河右知名。 蔡氏三世行医,为人治病,颇多贡献,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数百年来,民间还流传着称赞他的佳话,铭记着他的功德。

申版权明:由中医杂谈编辑部编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审:彭家大小姐

校稿:宋利强

编辑:茶和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