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郭水华,1968年出生,原公安部消防局宣传教育中心主任(正师职),武警大校警衔,曾参与2008年汶川一线抗震救灾,荣立个人一等功。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品牌文化委员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望江南》、随笔《与火共舞》、《书生戎马》等。历年在《诗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华辞赋》、《大公报》等知名刊物发表诗作400余首。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今年10月10日,为期3个月的“书生戎马 春江月明”郭水华诗联·书画名家邀请展,在叶浅予艺术馆隆重开幕。

本次书画展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中国民族书画院、首都书画院、浙江画院、秦汉胡同国学书院、桐庐县政协、桐庐县委宣传部主办,由桐庐县文广新局、桐庐县文联、桐庐县城市规划展示中心承办。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满堂真善美,一卷老中青。此次书画展展出的119件书法、国画、篆刻精品力作,以郭水华诗联为内容,出自邵华泽、谢云、林剑丹等一百多位享誉国内的著名学者、书画名家之手。这为新获“中国诗歌之乡”美誉的画城桐庐,带来了一场诗联书画的盛宴!

开幕式上,人民文学出版社发来贺信称:“郭水华作为当代优秀军旅诗人,深怀赤子之心,既有讴歌英雄足迹的慷慨之作,也有赞美山川风物的佳构华章,更有对时代变迁的观察思考”。首都书画院副院长袁盟博表示,郭水华的诗,情深意长,充满正气、英雄气,令人回味无穷;郭水华的联,大俗大雅,蕴含灵气、烟火气,读之妙趣横生。浙江画院理论与评论工作室主任陈青洋表示,作品是一个作家的心灵写照,正是因为郭水华的心里装着人民,他的情感扎根大地,作品才达到这个高度!

将军书法家谢模乾,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与各地应邀参加开幕式的文学、书画界专家一起观看了展览。大家一致认为本次书画展诗联合璧,书画交映,令人赏心悦目,而百位书画名家学者,集中表现一位军旅诗人作家的作品,意义不凡。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书生戎马 春江月明”郭水华诗联·书画名家邀请展,是一次激情与水墨的“交响”。开展一个多月来,数千位观众纷至沓来,人们在欣赏精美书画的同时,热切感受到一位军旅诗人的赤子之心。

他记录下一个个消防战士出生入死的画面,记录下一个个在火海中翻滚的身影。他笔下的文字,是从冲天的烈焰中升华出来的,那是在血与火中凝成的诗章。

郭水华是合村乡麻境村人。他受富春山水人文滋养,自小喜爱读书与写作,是分水高中“东斋文学社”首批社员。郁达夫、叶浅予是他祟敬的前辈文人,而从军报国是他从小的梦想。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1987年金秋时节,高中毕业的郭水华,与45名桐庐子弟一起,怀着满腔热血,加入消防部队,成为一名“与火共舞”的消防战士。说是“弃笔从戎”,可扛上水枪的他,却在绿色军营中与“笔杆子”结下了更深的缘分。

他至今难忘当年的情景,来到新兵连当晚,班长发给每位新兵一张白纸,让写一写为什么来当兵。他趴在床上用日记本上撕下的纸,以从家乡出发一路到部队的感受,洋洋洒洒地写了四页。

这篇稿子,影响了他的军旅生涯。第二天,这篇饱含感情的稿子被全文刊登在了新兵连的黑板报,他也一下子成了新兵连的“小记者”。新兵训练结束,他被领导看中,分配到了椒江消防中队。

原来,就在2个月之前,椒江发生了一起震惊国内的特大油库爆炸火灾,消防官兵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这也是当年全国武警基层部队惟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刚下中队,按照领导要求,他边参加紧张训练,边深入采访。作为一名新兵,他深深地战友们赴汤蹈火、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得热泪盈眶,他采写的稿子真实、生动、感人,消防官兵保家卫国的情怀与境界,无声地流淌在他的笔端。稿件在省、市多家媒体发表后,在部队引起了强烈反响。

1988年8月,台州地区首次组织公安系统英模事迹巡回报告,郭水华作为唯一的战士代表,深情讲述椒江中队官兵的英雄事迹,直击心灵,感人至深,每次都能引起听众强烈的共鸣,在报告会上掀起高潮。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英模事迹巡讲报告未结束,他接到了新的调令,被调到台州消防支队当报道员。接下来,他的才华展示平台越来越大:1989年,他参加浙江省消防总队举办的首次新闻报道员业绩评比,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调入省总队宣传处;1990年5月,他又以全总队新闻报道员业绩第一名的成绩获破格提干,进入省总队政治部从事宣传文化工作。

报告文学、长篇通讯、散文、诗歌……郭水华笔耕不辍。他深入一线采访,潜心写作;他回应心灵的撞击,把澎湃的激情融入诗中……他笔下的那些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勇士形象,栩栩如生,仿佛能呼啸着从纸上站立起来!

2000年8月3日,宁波奉化消防战士黄东华在一次灭火战役中英勇牺牲。作为英雄事迹整理者,随着采访的深入,郭水华敏锐地发现,这位来自上海、受过高等教育的的年轻战士,作为改革开放成长起来一代新人,身上折射出当代青年极为可贵的牺牲精神和责任感。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为了全方位弘扬黄东华英雄事迹,郭水华创造性地推出一台让人身临其境的“情景报告会”,以“百分之百的真实,不露痕迹的艺术渲染”为特色,使一位当代杰出青年的家国情怀,得以真真切切地展现。本次英模“情景报告会”获得极大的成功,而创新的英模宣传模式,更在浙江、上海乃至全国赢得如潮的好评。

2004年,公安部消防局面向全国消防总队公选干部,他以优异成绩,被调入公安部消防局政治部,从事宣传文化工作。肩上扛的责任更重了,郭水华笔下的事迹和人物也更丰满了。

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特大火灾爆炸事故,104名消防员在灭火战役中牺牲,可当人们为在烈火中牺牲的消防官兵悲痛不已的时候,网络上却出现了“我不感动,我拒绝感动”的杂音。这让第一时间赶赴一线采访的郭水华悲愤难当,他途中含泪写下了一首诗: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我们冲锋,不是为了你的感动》

这个夜晚,灾难不期而至/爆炸震耳欲聋/无情的烈焰/夺走了我亲爱的弟兄/此刻的阵地上/士兵依旧手抱水枪/尽管泪水已经流干/喉咙已经哭哑/谁能相信/朝夕相处的战友/笑容已成了遗容/他们无暇顾及/此刻有一个更大的阵地/夜不能寐的网友/从天南海北/向着天津向着塘沽/发出排山倒海的祈福/用这个时代的礼炮/为死去的,和活着的战士记功/然而这个阵地/竟也有冷枪暗箭/我听见一个冰冷的声音/“我,不,感,动!”/愤怒替代了我的泪水/但很快听见一个平静的回答/对不起/我们不是为了你的感动/才甘愿这样无畏的冲锋/就像军人戍边/就像农夫下地/就像工人上工/每一名消防战士都明白/自己是怎样的职业/常常需要鲜血来运作/肩上扛着怎样的使命/有时要用生命向前冲。

这首诗,人民网在第一时间发表,天津广播电台反复播,还上了次日《南方都市报》头版,自媒体转发上百万次。他用泣血的文字,捍卫了消防卫士的赤诚和尊严!

他在大地震中写下的诗和报道,读来大气磅礴、令人回肠荡气、直击心灵,让读者心情翻飞,那是因为诗中每一个字,都是从血管里喷发出来的真情。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五月汶川戌子年,地裂岩崩山动摇!海北天南请缨急,战旗猎猎马骁骁!橙袍一万三千四,俱携良弓与宝刀!迅如闪电猛如虎,不眠不休夺分秒!命如游丝解倒悬,危如累卵挽倾巢!如石滚滚声哑嘶,“再救一个”冲云霄……

这是郭水华在汶川大地震中写下的一首诗,那也是他在无数次重大事件采访中,最为刻骨铭心的一次经历。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全国公安消防部队赴川消防应急救援队奔赴灾区,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奋战在重灾区抗震救灾一线,用他们的鲜血与汗水、辛勤与智慧,抢救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屡屡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时任公安部消防局政治处干事的郭水华,从5月13日开始,随第一支调派的公安部消防队伍赶赴灾区。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此时此刻,大地发抖,天色血红,呈现在眼前的山不是山,土地也不是土地,而是一场深重的国难。在四川抗震救灾的13天里,郭水华随警作战,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随公安消防救援部队,走过185个救灾现场。

在抗震救灾第一线,郭水华了解和记录下了无数个发生在地震灾区的感人故事。内容有消防救助的,有当地人民群众顽强自救。他用切身的体验,讲述了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的真实感人故事,每一篇稿子都感人至深。

他在一次接受采访过程中,描述了这样一起救援战斗:大地震中一幢六层楼垮掉了,重量全部压在了二楼废墟上,一根横梁撑着,在不断发生的余震中,整座大楼摇摇欲坠,而横梁下面一个半米高的空间,里面有一位老人,一位34岁孕期已8个月的孕妇,孕妇肚子里有八个月的孩子。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这是一场惊险万分的救援,一位建筑专家告诉现场的救灾指挥员,目前这栋楼的安全系数是零,随时会垮塌。要救群众生命,必须切断横梁,而切断横梁,整坐大楼将瞬间倒塌。在这样的情况下,消防战士用榔头和锤子轻轻敲击。他们是在“拎着脑袋救人”,因为在不断的余震中,大楼随时可能倒下来……可消防官兵“不抛弃,不放弃”,用了整整31个小时抢救,最终获得成功。当他们把那个孕妇救出来后,所有的参战官兵抱在一起放声痛哭,因为这次“以命换命”的救援,实在是太艰难了!

他说,在汶川大地震中,这样感人的瞬间太多太多了。

“英雄创造历史,我们记录历史,我想得最多的就是要用全身心的力量,把前线官兵的英勇事迹记录下来传播出去!”郭水华还说,我要告诉人们,在汶川大地震这一场国难中,那些热血男儿,那些消防部队中亲爱的兄弟姐妹,那些与火共舞,在灾难中出生入死的人,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郭水华为消防宣传贡献出他全部的青春和才情,他参与的重大宣传报道有1000多次,曾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

书生戎马,“铁笔”英姿,可他内心深处,始终对家乡桐庐深深的眷恋,因此在他的笔下,常有隽永的诗歌,精妙的楹联“冒”出,一字字都是游子的深情。

这里是长江以南,浙江之西,三县交界,鸡犬相闻;这里有清澈的云,洁白的云,炊烟袅袅,阡陌纵横。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生仙里,她以美丽的麻姑仙子命名,麻溪,麻岭,麻境,寄托着多么美好的愿望和憧憬……

这是郭水华在诗歌《倾听田野的声音》中的一段,透着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他创作的诗词楹联中,有很多都是抒发怀乡、爱乡、颂乡的款款深情,读来妙趣横生。

“田里生活,雨里来风里去;人家日子,前头苦后头甜。”短短20字,就把农家的生活常态与期盼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住客南腔北调,泥墙东暖夏凉”“小院多情,吃碗茶去;清风有意,拿壶酒来”……两幅题联,就把美丽乡村“农家乐”的欢乐情景刻画的丝丝入扣

事实上,几十年来接受血与火洗礼的郭水华,一颗心,始终没有走出家乡的土地,无论何时,他对父老乡亲都是一样的亲。更有趣的是,每次他回家乡探亲时,总有许多家有娶亲、嫁女、乔迁、造屋等喜事的乡邻找上门来,请他题联,郭水华从不推辞,总是满口应承,用心创作。因此他那些精妙的楹联作品常见“发表”在农家的堂上、墙上、门上。

一位桐庐籍军旅诗人的热血传奇

乡亲们说,水华是个“文武双全”的兵,不管“出门”多少年,不管多大的职务,他依然是我们村里人,依然是当年那个重情重义的好后生!(作者:方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