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核心提示

潍坊市寒亭央子盐业遗址群位于寒亭北部央子镇一带,北距莱州湾仅10公里;
寿光的双王城遗址被专家们判定为商朝制盐中心;
斟灌的“己”族部落在以寿光古城为中心的鲁北产盐区同样历经了夏商两朝,直到春秋时期被齐国吞并。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远古时期我国的制盐中心

中国的海岸线很长,曲曲折折,有1.8万公里。但是中国沿海有大面积滩涂的地域很少,含有可用于产盐的高浓度地下卤水的大面积滩涂则更少。尤其是在距今三四千年以上的远古时期,海岸线靠近人类活动的距离更近。约四千年前才向后退去,形成二十余公里的滨海陆地,留出一批滩涂;另外,当时黄河尚未改道,鲁西北尚未有大面积冲积平原,仍是大陆架的一片浅海。所以,只有鲁北滩涂在远古时期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滩涂,其地下卤水的含盐浓度之高,是全国仅有的。而且,它也是距中原最近的大面积产盐区。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鲁北滩涂,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西靠鲁西平原,东接山东半岛,南面是泰沂山区及其余脉。它西起东营北部,东到莱州市西部的沙河一带,其间主要部分在潍坊市的寿光、寒亭、昌邑。所以,我国海盐的产盐区主要分布在潍坊北部。最典型的是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它是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发现商晚期制盐遗址面积达30平方公里,其中,龙山中期3处,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76处,东周时期4处,同时发现了一批与制盐有关的重要遗迹和遗物,基本解决了该地区商、周、金、元时期的制盐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双王城是目前全世界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盐业遗址群。

从发掘资料分析,商代晚期与西周早期的制盐作坊基本一致。一个作坊由卤水井、盐池、盐灶等组成。人们从卤水井中提取卤水,在盐池内浓缩卤水,在盐灶上煮盐;煮盐使用的盔形器一般底部抹较厚的草拌泥。这是迄今国内发现最早的用海水制盐的作坊,对了解商周时期的盐业工艺流程,如制盐所需原料、取卤、制卤、成盐等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遗址群面积之广、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保存之完好,在全国非常罕见。盐是古代的战略物资,制盐产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历朝历代的经济支柱。考古挖掘充分证明了生活在鲁北的先民,凭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古代文明。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在人类进化史上,盐的发现与食用是比火的发现与使用更早的重大发现。它是生命之源,它强壮人的体魄,改善人的生活,延长人的寿命,是激发人类精神的“灵物”。

随着人类进化,早在40万年至50万年前沂源猿人逐渐走出泰沂山区的溶洞,走向丘陵地带,走向平原地区,终于有一天他们走到了鲁北滨海,在那里寻到了“厥土白坟———海滩里成堆的盐硝”。于是,原始先民们世世代代在滨海地区居住,并逐渐依靠氏族集团的力量控制了海盐产区。通过考古发掘,人们知道山东两处距今8000多年前的后李文化遗址,一处在与青州交界的临淄,一处在潍河附近的朱里镇前下埠,这两处后李文化遗址,便是沂源猿人从泰沂山区走向鲁北平原的确切见证。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最早占据鲁北滨海盐滩的东夷族先民们,不仅首先满足了自己对食盐的需求,继而又逐渐用食盐换取周边地区乃至更远方中原地区的货物,如猎物、毛皮、干果一类原始物资,这便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商品和商品流通。换言之,食盐是人类发现和使用的第一商品,并且首先使之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它最早是以物易物形式出现的,在漫长的年代后变为货币贸易。当然,继而发展到一种极端手段,那就是通过战争夺取食盐资源和食盐产地,所以盐是人类的一条命脉,也是人类绷紧的一根神经。在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原始社会以及农耕文明时期,食盐资源是人类社会的战略资源。由于人人需要它,一日三餐需要它,所以占有食盐就是占有财富,这是可以对每个人进行盘剥的唯一手段,成为历代王朝的主要财政来源,所以,在远古时期和农耕文明时期,食盐资源的重要性不亚于现代石油资源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世代繁衍,海滨滩涂里自然形成的食盐被渐渐消耗殆尽,于是人们逐渐学会了从海水和卤水中熬盐。熬盐的这个过程大约是夏商时期形成的。当时具备了以下条件:一是人口急剧增长,用盐量大幅攀升;二是人类用火已经非常熟练;三是制陶工艺发达,熬盐使用的陶制盔形器大量烧制;四是找到了比海水含盐量高数十倍的卤水资源。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条件,才能促使人工制盐兴旺发达。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就发现了潍坊市寒亭央子盐业遗址群。遗址群位于寒亭北部央子镇一带,北距莱州湾仅10公里。据资料所记,遗址群以固堤场为中心,东到烽台村,西至韩家庙子,南启河北岭子,北连林家央子,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7.5公里,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这里曾出土过盔形器、鬲、瓮、罐、豆等陶器,在固堤场附近还发现了积贝墓葬,出土了青铜剑、戈、矛、玉璧等。多年前,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鲁北沿海地区盐业遗存进行了考古勘查,发现了大量古代盐业遗址,初步摸清了其规模、分布等情况。2007年,考古专家在广饶县发现了广饶东北坞盐业遗址群。遗址位于广饶县东北坞村西部和北部,李仓、牛圈村之东,沙台崖村、华泰电厂以南,东南距同时代的双王城盐业遗址群7公里,东北离南河崖遗址群约5公里。考古人员在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约2.7公里,面积7平方公里的调查范围内发现了34处盐业遗址。其中,19处遗址集中分布在东北坞村附近,故此而得名。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广饶南河崖、寿光双王城、沾化杨家等众多古代大型盐业遗址群。寿光二处遗址极具价值,自2003年夏发现商周时期制盐遗址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寿光市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于2003年至2008年,进行了多次较大规模的野外考古调查、钻探和试掘工作。考古人员先后徒步行程1500公里,调查范围超过40平方公里。先后发掘出了双王城、大荒北央郭井子等多处盐业遗址群。双王城盐业遗址群南界至寇家坞村西南,北至羊口镇六股路村以南,东至新海公路,西到新塌河东岸。双王城一带属于古巨淀湖东北边缘,古代曾称霜王城,也称盐城。遗址群面积达30平方公里。共发现古遗址83处,其中,龙山文化时期遗址2处,商代至西周初期76处,东周时期3处,汉及宋元时期4处。大荒北央郭井子遗址群位于寿光郭井子村西南部2.5公里,南临新塌河,东靠新海公路。考古人员在东西2100米、南北1400米,面积3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了系统调查,共发现盐业遗址33处,在遗址群中部不足1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20处遗址,分布相当密集。在位于一条东西方向的古贝壳堤上,面积数万平方米,发现遗址包含了龙山早期和东周时期的堆积。东周时期的堆积主要位于新塌河西部。遗址文化堆积较厚,经钻探,中心厚度在1米以上。

寿光的双王城遗址,被专家们判定为商朝制盐中心,盐场遗址面积为全国之最,也是商周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制盐遗址;再加上沾化、寿光大家洼、潍北、昌北、莱北各处,整个鲁北地区的产盐量之巨是可想而知的。鲁北地区依靠渔盐之利带来的原始经济积累也必定是可观的,因为它掌控着至少整个江北地区的食盐命脉,掌控着中原地区的经济命脉。由此可推断,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都是中原地区的食盐生产基地。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占据鲁北的强大氏族集团

史载,伯益是皋陶的长子,他佐禹治水,功劳卓著,得到舜帝的奖赏,并赐为嬴姓。嬴姓本是少昊的姓氏,伯益受赐嬴姓,实际上就是被任命担任嬴姓部落的首领。大禹担任部落联盟首领以后,先欲禅让于皋陶,皋陶早亡,禹又指定皋陶长子伯益为王位继承人。但后来由于大禹的儿子夏启争夺天下,从而引发了夏代初期的一系列战争和变乱。

伯益是益族的首领,这个氏族的原中心居住地是鲁北寿光北部,靠近产盐滩涂的益都(今古城一带)。著名考古学家王献唐在《山东古国考》一书中指出:伯益是东夷之人,“寿光之益为是”。伯益部族在鲁北依靠海盐起家,实力雄厚,才被封为诸侯“伯”爵;后来又凭借经济和军事实力,进入以舜帝为首的大部落联盟中央政权内,并以才干取得了舜帝和大禹赏识,几乎成为中原盟主。在舜帝赏赐他为嬴姓之后,接替了亡故的少昊(少昊部落在鲁西南),伯益的部落逐渐拓展到鲁西南、鲁南和苏北,成为统帅近百个东夷部落的盟主和总首领。但是,他的根始终在鲁北,在寿光古城以北的大面积海盐产区。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伯益

伯益集团在与夏启中央政权的博弈中,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其主要部落后来被放逐到秦岭以西的关中地区。取而代之占据鲁北产盐区寿光一带的是夏王朝的嫡系部落斟灌氏(斟戈氏),斟灌氏应是“己”姓部落。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黄帝之妃西陵氏(螺祖)生“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国语》胥臣指出其中十二姓是:“姬、西、祁、己、滕、箴、任、媵、僖、吉、環、衣是也”。己是黄帝嫡传后裔,也是取代益族占据寿光古城的强族。考古发掘证明:古己氏族的属地应该在潍坊地区寿光市的古城一带,包括附近的薛家岭遗址和王高直到双王城和官台,都是古己氏族的发祥地和势力范围。

清朝中后期,我国著名的金石学家和收藏家陈介祺因家庭变故由京城回到故乡潍县,开始了他后半生以搜古传古为己任的生涯,在他搜集的三代彝器中,就有九件带“己”字铭文的青铜器。经长期考证,陈介祺推论其名称为:

1、己亥方鼎(残器)
2、双角形子父己尊
3、四山父辛且己卤
4、周垣重屋且己觯
5、子孙父己觯
6、举己觯
7、父己北子孙爵
8、举父己爵
9、己侯钟

由于当时交通运输条件限制和陈氏疾患,他后半生的藏品多数是在潍坊当地搜集的,这些带“己”字铭文的重要礼器在潍坊地区的出现,早在清代就揭示出“己”国发祥地的所在。1983年,寿光古城街办古一村村民胡友昌等在古城(益都侯城)遗址内打井时,挖出古“己”国王室祭祀器坑,出土青铜器64件,其中19件带有“己”字铭文的族徽。这些青铜器多数属于商代彝器,进一步确定了“己”国在寿光。纪国历史远起五帝时代,迄于春秋,曾经拥有并(在今临朐县)、郚(在今安丘市)、晋(在今昌邑市)、雋(在今临淄县)等城邑。历史久远,疆域辽阔,几乎囊括了整个鲁北地区。

考古发掘表明:夏商时期,“己”以寿光古城为中心形成的氏族集团,控制着广阔的鲁北产盐区和鲁北平原,在这里建立起强大的军事联盟和根据地,为地处中原的王朝保障着食盐供应。他们的都城就在今寿光北三十里的古城。他们的后裔在西周初期迁往寿光县南部的纪台,建立纪国,并被封侯,直到春秋时期被齐国吞并。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早在夏朝之前,鲁北东部还有另一支东夷族的强势氏族集团,那就是伯明氏,伯明氏的族地大约在当今的潍河流域中下游,以寒亭区为政治中心。早在夏朝前,土著的东夷伯明氏就在这里建立了古寒国政权。寒国控制着潍北大片海盐盐场,昌邑和莱州也曾是其势力范围,因此,古寒国的财富积累越来越雄厚,军事实力也逐渐强大。在此,有两个实例可以佐证这个拥有产盐区古国的强盛,一是明也被封为“伯”,成为远古时期地位显赫的诸侯;二是寒浞能够拥兵造反,夺取中原,入主中原,也说明古寒国的国力非同凡响。如果不是依靠产盐区聚集天下财富,古寒国是难以拥有如此强大的财力、人力和兵力的。

所以说,从三皇五帝到夏代初期,控制着中国主要产盐区和制盐中心鲁北地区的有两大氏族集团,一个是位于寿光古城一带的伯益集团,另一个是位于寒亭一带的伯明集团。这两个氏族集团凭借海盐作资本,富族强兵,实力都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其它部落联盟,除了东夷的蚩尤为争夺山西解州的盐池,与黄帝引发大战外,很少有入主中原,动摇中原霸主地位的氏族联盟势力。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历朝历代的碰撞交融

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中说“(禹)而后举益,任之政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而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避居箕山之阳。”《燕王昭公世家》说,“禹荐益,己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其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己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与益,己而实令启自夺之。”史书的记载纷纷纭纭,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原始公有制社会的禅让制度到夏初已经解体,私有制阶级社会取而代之,所以大禹禅让伯益,己徒有虚名,夏启作为私有制阶级分化社会的代表人物登上历史舞台。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但是,当时伯益和他的部落联盟集团还是强大的,他的威望也还是巨大的,因此,夏初,有许多部落还是拥戴他主宰天下,就连夏启的嫡系部落有扈氏都起兵反对启篡益权。反对夏启王朝,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情的历史进程终于使夏启得势,有扈氏和反对派被镇压,伯益的嬴姓部落,也被从占据战略资源的鲁北古城(益都侯城)流迁到大西北的秦地。这其实是中原政权对东夷军事部族联盟一次斩草除根的大挞伐,大举措,从而维护了新建立的中央王朝政权。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寒浞是东夷族伯明氏的不肖子弟,寒浞因不为国君所用,便投靠了同为东夷有穷氏部族(今德州一带)的后羿,俩人都以善于射猎闻名天下。后羿代夏,但又重蹈夏启荒淫无度的覆辙,不修民事,寒浞又将其推翻夺取王位,以寒国代夏。寒国也是凭鲁北濒海渔盐之利积累起雄厚财富,富国强兵,居然以东方一隅的力量,入主中原,造成夏初一系列变乱的。

斟鄩和斟灌是夏王朝的同姓国,是夏王的王亲国戚,本来被分封在河南,逃亡的夏后相躲到斟鄩,但寒浞怕夏后相回来跟他争夺王位,便派他的儿子浇带兵去攻打斟鄩和斟灌,并派小儿子殪去征伐过(今莱州),占据着从寒亭、昌邑到莱州,做为寒国的根据地,控制着鲁北大面积产盐区。寒浇紧紧追捕夏后相,终于抓到了相,把他杀死;从此夏初有四十多年被寒国代政。少康中兴后,在有虞氏部落的帮助下组织夏朝的流亡者,把他们召集到纶邑,起用武将靡,把被浇打败后逃散四方的斟鄩、斟灌部落的人召集起来,组成一支强大的军队攻打安邑。少康的另一员大将文艾率军一直打到莱州的过,击溃寒浇的部落,消灭了寒浇;少康又派他的儿子季杼到有穷去消灭了寒殪。经过六七十年混战,终于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实现了“少康复国”。

少康死后,儿子季杼继位。他大力发展武装力量,以制造兵甲出名。他频频出兵征伐东夷各个部落,士兵们穿上铠甲,使善射的东夷族箭簇失去了威力。季杼一直打到东海边,扩大了夏王朝的疆域,并派遣他的嫡系部落斟鄩和斟灌不远数千里从河南老家迁到山东,由斟鄩部落占据寒浞的根据地,以寒亭为中心的山东半岛;斟灌部落则占据了原伯益的根据地,以寿光古城为中心的鲁北地区。二斟互为犄角之势,钳制着鲁北产盐区这片战略要地。

史载,斟鄩在地处鲁北的潍坊,历经夏商两朝,直到周武王时期被消灭。在建国后的考古发掘中,多次发现山东半岛一带有带“鄩”字铭文的青铜器,证实了这段远古的历史。斟灌的“己”族部落在以寿光古城为中心的鲁北产盐区同样历经了夏商两朝,直到春秋时期被齐国吞并。他们的富足和强大,完全是依靠海盐作支撑的,否则,不可能立国达千年之久。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商民族本来就是一个以经商为业的民族,食盐的生产和交换为它的兴旺发达打下了有力的基础,所以在商代鲁北的寿光双王城和广饶东北坞、南河崖才有如此众多产盐遗址的发现。斟鄩和斟灌(己族)在商代对食盐大量需求的情况下,积极生产食盐,从而保证了向商王朝进贡和中原贸易的需求,也保证了本氏族集团的生存发展。

西周之初,鲁北成为齐国领地。《史记》云“太公望受封于营丘”。所谓营丘故地,在今天白浪河水库上游,现昌乐县马宋镇(六世后迁往临淄)。姜太公来到齐都营丘之后,首先,在政治上采用“举贤而上功”的用人制度,尊重和任用有才能的人,崇尚和奖励有功劳有政绩的人,从而稳定了齐国的政权。其次,在经济上他根据齐地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制定推行了“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见《史记·齐太公世家》)的方针,充分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挖掘民众中的生产技术,“铸山煮海”,大力发展海盐生产,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农工商和海洋产业。从而很快收到了“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的成效。齐国以初封时的区区百里之国逐渐发展为东方强国。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春秋战国时期,对齐国而言,当时最主要的出口物资就是食盐。由于食盐走私现象严重,齐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损害。特别是济水及其南岸,食盐走私活动猖獗。齐国不计工本,倾全部国力,自西向东修建长城后,国家对食盐走私的控制得以加强。从此直到七国统一,齐国都因其成功的食盐出口,长期富甲天下,称雄称霸。可以说,齐国能够成为“六国”之中最后一个倒下的国家,依靠长城进行的食盐贸易实在居功之伟。同时这也说明,在齐鲁两国进行的商战中,齐国凭借长城的“关卡”作用,成功地控制了鲁国经济,并强化了它对其它诸侯国的食盐贸易。从远古开始,无论是伯益氏族集团,还是寒浞集团代表的东夷集团先后与中原王朝的冲突;无论是斟鄩、斟灌,大力发展海盐生产,为中原王朝进贡,与中原各地广泛贸易;还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建长城为壁垒,控制食盐走私、控制中原各国经济,按其本质来说都是鲁北盐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交融,是争夺战略资源,争夺对战略资源产地的控制权,与争夺中原政权相互交错。正是在这些不断发生的碰撞交融中,逐渐形成了华夏各民族的凝结聚合。

▎来源:人民网潍坊

END

璀璨的鲁北盐文化,你知道多少?

关注微信公众号“盐业部落”

看盐业人每日必读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