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冲破巫术的阴霾(一)

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故事主要的发生地位于希腊半岛和爱琴海东岸的伊奥尼亚地区,这就是古希腊文明的发源地。

冲破巫术的阴霾(一)

希腊

在当时人才济济的希腊社会,泰勒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欧几里德等人各领风骚。如果要论资排辈的话,研究生物的科学家只能靠边站,不仅仅是因为生物学只能算是冷门中的冷门,而是由于那个年代并没有“生物学”这一说法,都是以医学、博物学做为自己的铭牌。而在古代中国,学科也是按照“农、医、天、算……”来划分的,二者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致于当时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是以生物学为副业。我们姑且把研究生物的科学家称之为博物学家或者医学家,在希腊名流聚餐的大圆桌中,他们只能坐在上菜的位置。

冲破巫术的阴霾(一)

苏格拉底

公元四世纪之前,巫术充斥在当时生活的各个角落,甚至在空气中都弥漫着巫术的味道。人们把“伏都”玩偶放在坟墓和门槛上,“伏都”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Voodoo”的音译,又被称之为“巫毒”。“伏都”娃娃被寄予了浓厚的诅咒色彩,他们相信对这种玩偶的崇敬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冲破巫术的阴霾(一)

伏都娃娃

在当时巫术盛行的氛围下,诅咒和咒语在生活中也十分普遍。在古代,巫术拥有着博大而又丰富的内涵,以诅咒和咒语造成的损害仅仅是巫术无数伤害效果中的冰山一角,当时的民众认为巫术仪式不仅仅可以伤害对手和敌人,还可以开辟出一条通往至高无上神灵的道路,巫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称之为神的赐予。在当时的社会,到处可见刻写了诅咒的写字板、纸草书、“伏都”玩偶等。人们在遇到生老病死或者重大事件时,他们的第一想法不是去寻医问药,而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于神圣的巫术,于是到处都充斥着防病的护身符、感应的巫术等等。似乎遇到任何事情第一时间寻求巫术的帮助成为人们的不二选择。

冲破巫术的阴霾(一)

仪式

在这样的阴霾之下,公元前460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希波克拉底将这片笼罩在人类头顶多个世纪的乌云拨开了一条小缝,让自然科学的一缕曙光从容地洒下,这缕曙光带来的不仅仅是科学的光明,更重要的是它浇灌了科学的沃土,并且在其中孕育了理性的种子。

冲破巫术的阴霾(一)

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不相信这种巫术能有它所宣称的效果,他总结了大量的疾病与临床实践的例子。他认为不能把这些疾病产生的原因归结于巫术和咒语,而应该是与我们自身的体液有着重要的关系。他认为人的体液可以分为四种: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黏液。这几种体液相互作用、相互调和。如果有一种或者几种体液失调,人就会生病。希波克拉底的理论对当时的巫术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虽然说他的说法是欠妥的,但是他的观点却把疾病的产生从虚无缥缈的神灵转移到了客观存在的物质上来,这是一种极大的进步,他的学说也对随后医学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我们现在看来,这种四体液分类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但是在他的体液学说为后来的医学心理学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冲破巫术的阴霾(一)

性格

现在流行的性格划分甚至也沿袭了希波克拉底的理论:人的性格类型被分为——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对应着性格奔放而又热情的人;黏液质代表着性格安静、稳重勤恳的人;多血质对应着活泼敏捷、善于交际的人;抑郁质代表着孤僻腼腆、多愁善感不合群的人。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性格的分类更多的是从非理性的角度进行的。

冲破巫术的阴霾(一)

乌云中的一缕曙光

希波克拉底能够在巫术和宗教统治的恐怖时代,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学说,他像是在一潭饲养着慵懒的草食性鱼类的湖水中放入了一条鲶鱼,让平静的湖水中出现了一丝生机和躁动,他的学说带来的累积效应在逐步的孕育和发酵,虽然说孕育的时间长了一些,但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