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公元821年,唐朝与吐蕃在长安城圣善寺立碑会盟。然而,这所佛寺在长安城何处?据学者考证,圣善寺当在长安城颁政坊,本名普光寺。631年,唐太宗为太子李承乾在颁政坊所建,神龙元年更名中兴寺。706年,唐中宗为亡母武后追福改建为圣善寺,亦称龙兴寺。故址在今西安市铁塔寺街第一中学及周边地区。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西安第一中学操场出土四神舍利石棺

1972年,圣善寺佛塔地宫出土了一个镌刻“女弟子杨氏”发愿文舍利金函,发掘者误订定为宋代之物。殊不知,此人即唐初长安城第一美女齐王妃杨氏。626年,玄武门之变,齐王李元吉伏诛,遗孀杨氏削职为庶女,幽闭于太极宫,故金函发愿文称之为“杨氏”。

长安唐蕃会盟立碑之地

公元9世纪中叶,唐朝与吐蕃三次立碑会盟。据赤德松赞大臣拔塞囊撰《拔协》记载,这三次会盟立碑地点分别在西京长安、吐蕃首府逻些,以及唐蕃交界地成州同谷县。长庆元年(821)十月,吐蕃使臣论纳罗与唐朝宰相崔植、王播、杜元颖等十七人在长安立碑会盟。此碑今已不存。长庆三年(823),唐朝宰相李逢吉、崔植、大理卿刘元鼎等人赴拉萨,与吐蕃第二次立碑会盟。此碑至今立于拉萨大昭寺前,碑身四面刻汉藏文双语对照盟约。碑文两侧刻唐朝和吐蕃会盟官员名单。碑背刻藏文78行,叙述唐蕃舅甥二主结约会盟始末。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北京西藏文化博物馆藏拉萨唐蕃会盟碑

关于长庆元年会盟立碑地点,拉萨会盟碑写作长安西隅sheg sang si。古藏文地名sheg sang si当为“圣善寺”之音译。神龙元年,武后在东都洛阳驾崩。神龙二年正月,唐中宗护送武后灵柩回长安,并先后在两京建“圣善寺”。其名典出《诗经·邶风·凯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关于长安城圣善寺,史书有两条记载: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北京西藏文化博物馆藏拉萨唐蕃会盟碑文

第一,《佛祖统纪》卷四十:神龙二年“二月,敕造圣善寺”。

第二, 《旧唐书· 中宗本纪》: 神龙二年二月“丙申,僧会范、道士史崇玄等十余人授官封公,以赏造圣善寺功也”。

圣善寺本名普光寺,位于长安城颁政坊东南隅。《续高僧传·唐京师普光寺释昙藏传》:“及皇储失御,便召人官,受菩萨戒,竖日便瘳。敕赐绢数百段,衣封亦尔,度人三千,并造普光寺。”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被废为庶人,普光寺随之衰落。《续高僧传》卷三十七记载:“释明解⋯⋯ 住京师普光寺。”

705年,唐中宗复位,普光寺更名为中兴寺。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四:“次南颁政坊。右军巡院。南门之东,龙兴寺(本注:本普光寺,贞观五年太子承乾所立。神龙元年,两京及天下诸州并置中兴寺,遂改此寺为中兴寺,又改为龙兴寺)。”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吕大防《长安图》残石

关于长安唐蕃会盟立碑地点,赤德松赞大臣拔塞囊撰《拔协》曰:“甥舅议定的盟约誓文作三份:其一刻于汉地姑休宫(kavu shuvipho brang)前的石碑上。”古藏文kavu shuvi pho brang实乃“故隋宫”之音译。长安城皇宫由太极宫(西宫,隋大兴宫改建)、大安宫(永安宫)、大明宫(正宫)和兴庆宫(南宫)四大宫殿群组成。圣善寺(龙兴寺)东邻唐太极宫皇城西墙,故《拔协》说唐蕃会盟碑立于“故隋宫”前。北宋吕大防《长安城图》残石残存颁政坊四分之一图,龙兴寺在东南隅。文字标注尚存半个“龙”字。

圣善寺佛塔地宫舍利金函

隋代大兴城佛寺以佛塔为中心,以殿堂为主的佛寺,文献著录较少提到,但图画于敦煌莫高窟隋窟者甚多。这个现象反映了佛堂类寺院由西向东传播过程。唐初长安城佛寺以佛塔为中心,如大兴善寺、大慈恩寺(大雁塔)、大荐福寺(小雁塔)。不过,唐高宗及后来所建长安佛寺改以佛阁和佛堂为中心,如高宗显庆元年(656)所建西明寺、龙朔二年(662)由隋代旧寺改建的青龙寺、咸亨四年(673)由章怀太子宅改建的千福寺。圣善寺建于贞观五年(631),应为以佛塔为中心的佛教寺院。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山东聊城铁塔

据史念海主编《西安历史地图集》,民国二十二年,普光寺尚存,称之为“铁塔寺”。故址在今西安第一中学及周边地区。中国现存铁佛塔以广州光孝寺铁塔年代最早,始建于南汉大宝十五年(972)。不过,山西五台山演教寺文殊殿前唐代石塔的塔芯为铁塔,比光孝寺铁塔至少早300年。在社会变革影响下,地方军阀组织军人拆庙。许多西安古刹名寺毁于一旦,铁塔寺很可能在民国年间拆毁。山东聊城市东关京杭古运河畔有一座北宋晚期铁塔,明成化年间重修。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咸阳铁塔

陕西西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北杜镇有一座明万历三十八年所铸千佛铁塔,四角柱铸成金刚力士像,顶立层楼,各层环周铸铁佛多尊,故名“千佛铁塔”。由此推测,长安城圣善寺可能与大雁塔和小雁塔一样,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寺内主塔类似山东聊城和咸阳北杜千佛铁塔,采用八角形楼阁式形制。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西安第一中学操场出土四神舍利石棺玄武像

1972年9月,西安市西关铁塔寺街西安第一中学平整操场时,发现一座青砖砌成的佛塔地宫,顶部已遭破坏,地宫内隐约可见一四神石棺。西安市文管会立即派人发掘清理。据考古简报,地宫长82、宽35、深61厘米。石棺尺寸45×32×42厘米。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西安第一中学操场出土四神舍利石棺

除了四神石棺之外,棺内还发现镌刻发愿文的舍利金函、玉石舍利瓶和两颗宝石,现藏西安博物院。考古简报将西安第一中学操场佛塔地宫定为宋代塔基,不一定正确。地宫所出四神舍利石棺的器型,与法门寺地宫出土舍利玉棺和舍利鎏金银棺相同。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法门寺水晶棺

据考古发现,四神石棺始见于四川芦山东汉建安十六年王晖石棺墓,南北朝至唐代广为流行。例如:铜川北周李诞墓、西安耀县药王山隋墓、陕西三原县隋李和墓、陕西潼关税村隋壁画墓、太原龙泉寺唐代地宫、山西省晋中市云竹镇马岚村唐末五代王建立墓(现藏榆社县博物馆),皆发现四神石棺。器型和四神纹样与西安第一中学佛塔地宫出土四神舍利石棺大同小异。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西安一中佛塔地宫出土四神舍利石棺

这个四神舍利石棺内棺刻有悉昙体梵文经咒。据解读,内容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唐人往往用此经咒祈福祛病。唐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曰:“佛言:若人遇大恶病,闻陀罗尼,即得永离一切诸病。亦得消灭,应堕恶道。亦得除断,即得往生寂静( 极乐) 世界。从此身已,后更不受胞胎之身。所生之处,莲华化生,一切生处。忆持不忘,常识宿命。”

贞观七年(633),太子李承乾再次染病,唐太宗诏令中天竺(今印度比哈尔邦)高僧波罗颇密多罗(Prabhākaramitra“光智”)为爱子祈福祛病,《续高僧传·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传》卷三记载了该事件。波罗颇迦罗蜜多罗精通梵文,普光寺塔基出土四神舍利石棺上悉昙体梵文经咒,当出自这位印度高僧之手。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四神舍利石棺藏金函、舍利瓶和蓝宝石与法门寺镶嵌蓝宝石水晶舍利棺

据考古简报,这个四神石棺内出土了1件玉石舍利瓶和两颗蓝宝石。无独有偶,法门寺地宫出土过一件镶嵌两枚蓝宝石的水晶舍利棺。唐武德二年(619),罽宾国来朝,进贡宝带、金锁、玻璃碗、水晶杯,以及名为“颇黎”的宝物490枚。法门寺地宫出土天然宝石、西安一中塔基出土四神舍利石棺藏蓝宝石皆为武德二年罽宾国贡品。

圣善寺佛塔地宫出土巢王妃杨氏金函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四神石棺还藏有一件方形舍利金函。这件金函外壁镌刻供养人发愿文,读作:“女弟子杨氏、王氏舍葬释迦佛舍利,愿与一切众生早成佛果。”这件金函发愿文所谓“女弟子杨氏”很可能就是大名鼎鼎的齐王李元吉正妃杨氏。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伏诛,其遗孀及女儿削职为民,幽闭于太极宫。齐王李元吉有一庶女,由嫡母杨氏和生母某姬共同抚养,后封归仁县主。

王勃撰《归仁县主墓志》所言归仁县主嫡母“杨妃”即齐王李元吉正妃杨氏,而生母“某姬”则为与杨氏共同捐献金函的“王氏”,那么归仁县主生母名为“王姬”。《册府元龟》卷八六六:“杨恭仁为雒州都督,弟师道尚桂阳公主,从侄女为巢剌王妃”。巢剌王妃即齐王李元吉正妃杨氏,从侄女即堂侄女,也即隋宗室杨士达的孙女。后来宣武门之变,李元吉遗孀及女儿则削职为民,作为罪犯家属,幽闭于长乐门内“西宫之别馆”。据史念海主编《唐太极宫图》标注,李元吉遗孀幽闭之地似在太极宫长乐门内西侧别馆。

长安史地——西安市一中下的圣善寺

西安市一中的位置

此后岁月变迁,圣善寺可能在宋代就已经没落,经历元明清三代,寺庙原址建成铁塔寺,可惜民国年间再次被拆毁,建国后改成西安市第一中学。而圣善寺的故址随同唐蕃会盟碑很可能还埋藏在中学的操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