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说起中国古代众神,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可爱\"哪吒\"人气可谓高到不行,从戏剧到电影,动漫,电视剧,都有以其为主角的艺术作品。这使得国人对于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如数家珍,比如、闹海屠龙、剔肉还母,削骨还父、莲花肉身、三头六臂,斩妖除魔,逐成七大圣者第一人。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再加上哪吒胖嘟嘟,头扎冲天揪的形象,更是令人爱到不行。但实际上哪吒最早的形象极有可能是青面獠牙、凶神恶煞的大汉,是个血统纯正的印度人,而他之所以会成为我们如今所看到的样子和故事,很显然是经过数百年各种典故演化而成的。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小哪吒是怎么来的。

\"哪吒\"在佛典中叫做\"那吒\",是梵语Nalakuvara或Nalakubala的音译,全名为那罗鸠婆、那罗倶伐罗等。迄今为止关于其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阇那崛多译《发觉净心经》,卷下有偈云,\"犹如那吒在戏场,说他猛健诸功德\",以上的信息都说明了哪吒不仅是个印度神,更是早在六世纪之前,其故事已经被搬上天竺的戏台,受百姓喜欢。

当哪吒还在天竺风流的时候,他的老爸,身为佛教护法大神,四天尊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已经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开始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大红大紫。例如当时的敦煌每年都会定期举行赛天王的祈赛会,百姓争相抄撰毗沙门经等。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更有一说是唐天宝元年,吐蕃进犯安西,不空大师请毗沙门王显灵从而退吐蕃,于是西北唐军逐挂会有毗沙门王的“天王旗”,以佑大唐武运昌隆。到了唐代中后期,由于唐王朝此时外有环敌,内部藩镇割据,百姓对英雄的崇拜之情无比强烈。

而唐初开国名将李靖以破突厥,定吐谷浑为主要功绩,这和毗沙门信仰经西北入中原几近重合,虽两者形象重合时间具体无法考究,但在晚唐之前,民间已经把毗沙门天王和李靖的形象重合在了一起,其中最显眼的就是李靖的武器变成了毗沙门王在《毗沙门缘起》和佛典中的道具—舍利宝塔,于是李靖变成了托塔天王。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随着托塔天王在民间信仰的繁盛,这个时候毗沙门王远在天竺的儿子哪吒也开始受到百姓的关注。晚唐郑棨的《开天传言记》中就记载了高僧\"善无畏\"(中印度摩伽陀国人)从天竺来到长安,由哪吒护送的故事。面对和尚宣律的询问,哪吒回答:

某非常人,即毗沙门王之子哪吒太子也。护法指故,拥护和尚久矣。

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人对哪吒比较早的描述。不过我们要注意的是,早期翻译过来的毗沙门各类经文中有说哪吒为毗沙门的孙子,例如《随军护法仪轨真言》,”尔那吒太子…我是北方天王第三子其第二之孙。而不空三藏法师(狮子国人,现斯里兰卡)译的经文中又一说为其子。这里推测同样还是到晚唐期间,随着托塔天王李靖的名声渐显,哪吒正式定性其子开始为中国百姓所关注。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到了宋朝,我国宗教信仰发展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峰,特别是《宋高僧传》和《五灯会元》两本书籍,在记载佛教高僧故事的时候,亦在其中穿插进哪吒的形象,这为元明两代哪吒形象的丰满奠定了基础。例如在《宋高僧传》卷二十五中,有一纪姓高僧,用莲花化为人身见来世父母,这为太乙真人用莲花重造哪吒肉身提供了蓝本;再比如《五灯会元》中大同禅师有语:

那吒析骨还父,析肉还母,如何是那吒本来身?

\"析骨还父,析肉还母\"来自佛典,但与哪吒结合的最早记录还是来自大同禅师的这句话,在《景德传灯录》中又有,\"三头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扑帝钟\"之句,哪吒三头六臂的形象也即来自于此。不仅如此,哪吒有两个哥哥,大哥金吒,二哥木吒,其中木吒来宋高僧传中僧伽大师的弟子;金吒初名军吒,可能为了符合五行之说改名为金吒。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既哪吒的形象和故事在宋代已经趋于完整,其作为神灵之一,且是鼎鼎大名的托塔天王李靖之子,自然也被搬上了舞台。在宋代文素等人所编《如净和尚语录》中就有描述哪吒在舞台上的形象:

谢两班上堂:十二峰前上戏棚,那吒赤脱点天强。屈烦鼓笛低头舞,弄丑真堪笑一场。

从描述来看,应该是表演削还骨肉的戏码,自然有脱衣服的桥段,不想却弄丑热得观众笑话一场。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到了元代,由于戏曲创作的自由,元杂剧中纷纷出现武艺高强,降妖伏魔的哪吒形象,其中《锁魔镜》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也是对哪吒形象塑造至关重要的一部。它描述了号\"善胜童子\"的哪吒降五鬼王,擒四魔女,最后皈依佛教的故事。而且这个时候的哪吒就已经拥有了绣球和火轮两件武器,以及三头六臂的形象。

不过这里我们要值得注意的是,在元杂剧中,哪吒多数是凶神恶煞的形象,《鲁斋郎》,《酷寒亭》中描述其是\"恶哪吒\";《盆儿鬼》里面是\"黑哪吒\";到了《昊天塔》又是\"狠哪吒\",并且跟二郎神结伴出行捉妖除魔,这里的二郎神就是\"面青发赤,巨口獠牙\"的形象。

实际上这种斩妖除魔的神以及佛教护法神,例如大名鼎鼎的天师钟馗,甚至哪吒的父亲毗沙门天王,在古代多数都是凶神恶煞的形象,因为百姓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震慑住更加凶狠的各路妖魔鬼怪。这也和哪吒往往被称为\"忿怒哪吒\"相符合,与后来一个可爱童子的形象可谓天差地别。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元代除了元杂曲中拥有丰富的哪吒形象以外,还有\"哪吒社\"和\"哪吒令\",前者是利用哪吒形象进行打擂台,后者为曲牌名,也就是说至元代为止。民间不行拥有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哪吒故事和哪吒形象,更在民间发展出了一种哪吒文化甚至哪吒信仰,老百姓们相信哪吒能够帮助自己斩妖除魔,维护人间和平。

如果说哪吒形象在中国的传播启于唐,形成于宋,那么真正开始被民间百姓接受就是在元代。按理说这个元代应该是哪吒形象兴盛时期,但是两本书的出现,却完全改变了哪吒传播的轨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教源流搜身大全》和《封神演义》。

在明朝永乐年间的《三教源流搜身大全》中有这么一段对于\"哪吒太子\"词条的描述:

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以故托胎托塔天王李靖。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截战于天门之下,而龙死焉……射死石记娘娘之子。逐割肉骨还父……世尊……折荷菱为骨,藕为肉…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看到这个词条,大家应该非常熟悉了,因为这个描述中的哪吒形象已经跟我们后来在《封神演义》中所定性的哪吒形象非常接近,李靖第三子,大闹东海,割肉骨还父、莲藕之身等故事皆在此词条中。到了《封神演义》中也不过把杀龙王改成杀龙王三太子,而后水满陈塘关,使得整个剧情更加曲折动人,百转柔肠。

前面我们说了,按理来说哪吒形象应该兴盛于元,但实际上应该是明杂剧,这是因为元宋时期的哪吒形象跟明清时期的哪吒形象几近截然不同,除了几个故事典故之外,甚至在明之前\"哪吒\"一直作\"那吒\"。

哪吒怎么从一个凶神恶煞,面目可憎的佛教护法,成为胖嘟嘟小可爱

当然了,如果你问为什么哪吒会从那个凶狠的恶黑大汉变成一个小可爱,实际上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因为我国神仙崇拜都随着其影响力的增强而经历一个美化的阶段,例如西王母原本人面豹身,女娲原本人面蛇尾的形象,都在后来信仰的人多了,于是或变威严的老太,或是面慈心善的美女。

那么哪吒从鬼怪皆惧的大汉变成小可爱,也顺理成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