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藏· DONG JIA

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

在乡下干过游击队、当过统领官书记

看过无数宋元明清的名贵古董

在二十岁时,成为北漂一族

考不上北大,便做起了北大旁听生

一个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人

却用一支笔杆打下了天下

塑造了湘西牧歌般的桃源世界

在三十岁时,成为大作家

迎娶白富美,开始爽剧人生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凤凰古城·鸟瞰图 图自/摄图网

但凡爽剧,必有大劫

这个大劫来源于一篇郭沫若的文章

使他陷入万丈深渊,就此断送文学生涯

阴差阳错地成为了博物馆讲解员

他活了86岁,写了40多部小说

又花了40年,与各类文物打交道

鲁迅弃医从文,他弃文从艺

他的前半生无人不晓

后半生却鲜为人知

他就是《边城》的作者——沈从文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凤凰古城 图自/摄图网

30岁前的沈从文

被器物改变的人生

说到上世纪20年代的湘西,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赶尸、放蛊、落洞等诡异风俗。

但从沈从文开始,人们才知道在那样原始霸蛮的地区里,竟藏着民风淳朴的桃源,如翠翠那般纯粹美好的苗族女孩。

这故事,还得从沈从文的18岁说起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暮色将至 渔夫与船 图自/摄图网

因为沈从文读过小学,认得一些字,在他18岁那年,获得了一份书记的工作,让他对知识产生了无限的渴望。

这份工作有点特殊,他更像是一位管家,负责保管统领官上司收藏的百来件珍贵古董,涵盖宋元明清的旧画、铜器、瓷器、书籍碑帖等。

无聊的时候,他就看看古画,赏赏瓷器,他开始对知识产生了广泛而深切的兴趣,为之后的从文之路埋下伏笔。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中国古代瓷器集合 图自/大英博物馆

沈从文的骨子里流淌着湘西人特有的霸蛮血性。

因为求知心切,二十多岁的他冒冒失失地离开了家乡,开始了他的北漂生涯,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学知识。

他的学生汪曾祺曾感叹说:他真的用一支笔打下了一个天下,一个只读过小学的人,竟然累积了这么多的学问,真是一个奇迹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清代·银蝴蝶式盒 图自/故宫博物院

就这样过了十二年,在沈从文30岁的时候,他既收获爱情又创造了事业巅峰

一个乡下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逆袭成为文学教授,在胡适的撮合下,和女学生张兆和结婚,开始定居北京达子营。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沈从文与张兆和 图自/网络

那时,巴金曾在他家借住过一段时间。

巴金要写长篇小说《电》,沈从文便把书房让给了他,他自己就搬一个板凳到院子里写《边城》,两人互不干扰,著作双双达成。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沈从文《边城》 图自/网络

不写作的日子里,沈从文最爱做的事情就是逛地摊。

上个世纪,30年代,离宣统逊位大概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皇城末日之下,沈从文的家就在北京前门附近,出门向右就是琉璃厂的方向,有几百家古董店,向左是代表明朝以来最热闹的市集。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老北京·古玩地摊 图自/网络

那时,一切象征皇权的产物都被当作“废品”贱卖,如玛瑙、翡翠、象牙、珍珠等昔日珍宝,而他却只需步行十五分钟,就可以将这些宝贝尽收眼底。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地摊上的昔日珍宝 图自/大力

汪曾祺曾经这样描述沈从文家:他们家用的餐具都是名贵的官窑,雍正的青花杯都是他随意送人的礼物

要知道,沈从文随便送人青花杯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在当时的收藏行业中,流行的是金石字画,瓷器属于冷门

我们在沈从文小说《主妇》中,就可以了解到他的收藏理念:收藏铜玉,我无财力,搜集字画,我无眼力,只有这些小东西,不大费钱。也不是很无意思的事情,并且人家不要的,我要……”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清雍正·淡描青花云龙纹高足杯 图自/故宫博物院

其实,沈从文的收藏观念是“人弃我取”,主要是因为他穷,购买瓷器最便宜。也许是见得多用得多,在日常中他逐渐练成了“鹰眼”,鉴定器物时快、准、狠。

汪曾祺曾拿过一件梨色釉的粗瓷盒子给他看,他只瞧了一眼,就知道这是元朝民窑的瓷器。

就因为这样,他甚至写了《陶瓷史》这本书。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元代·卵白釉剔刻龙纹盘 图自/故宫博物院

40岁的沈从文

在云南抢救民族文物

时间来到十年后的40年代,卢沟桥事变之后,他随大学转移到西南联大,昆明就成了他的拓荒乐园。他常常在昆明的古玩地摊上寻宝,这里紧挨着缅甸,有许多与中原文化不同的民族物件,价格也很便宜。

他不仅自己逛,还经常带着好友林徽因、梁思成、张充和、朱光潜和他一起逛。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林徽因和梁思成 图自/网络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昆明·少数民族 图自/网络

当时他们收了很多便宜的瓷器、竹器、缅盒、彩陶、绣片、铜锡象牙杂器之类的器具,其中西南的漆器是最多的,这种漆器叫做耿马漆器,又叫缅漆,是缅越滇边境间民族交流的产物。

这种竹胎漆器的花纹和形制十分特殊,沈从文觉得这些东西非常有研究价值,所以买了很多这样的漆盒,当时,他家里堆满了这样的漆器。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耿马漆器 图自/网络

抗战期间,大家都挺穷的,就连西南联大的校长梅贻琦都是很穷的,其中闻一多是最穷的,大多数人连温饱都成问题,自然不会买这些无用之物。

但沈从文不同,有时,他看到难得一见的物件,即使借钱,也要将它们尽力收回,因为他了解这些民俗器物的重要性,一旦流失,这些器物的遭遇将是毁灭性的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竹胎漆器集合 图自/故宫博物院

可惜的是,光凭沈从文一己之力实在是太单薄了,与其说他是在搞收藏,不如说他是在抢救文物。现今,这些多年来辛苦收集的物件,大多数都被他捐献给了北大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来北大博物馆还曾专门为他做过一个漆器展,展出的正是当年他和林徽因在昆明买的耿马漆器。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清代 黑漆描金嵌竹葫芦式提盒 图自/故宫博物院

50岁的沈从文

被“封杀”后的逆转人生

对古物收藏颇有灵性的他,在政治上却迟钝到近乎天真。50年代,抗战胜利,万众皆喜,唯他独忧。一篇郭沫若发布在香港的文章《斥反动文艺》,把他冠上“反动作家”的身份。

一时间,他被多方批判,这个羸弱的文人不堪重负地陷入精神崩溃的边缘,他甚至自杀过,但未成功。

在一场大病过后,甚至提出想要去磁县烧瓷器,以避祸事。正是这篇文章,成为沈从文职业转变的分水岭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沈从文「1902-1988」 图自/网络

沈从文走上文物研究之路,是必然的。汪曾祺曾回忆老师在课上的场景:谈文学的时候,远不如谈陶瓷、谈漆器、谈刺绣的时候多。

在文物面前,沈从文是赤忱且沸腾的,某种意义上,文物也是拯救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晚年沈从文 图自/网络

他曾自道:“玩物丧志”两年来,我似乎就在用某种癖好系住自己...需要它,我才能够贴近地面,不至于转入虚无。正是这样形势所迫,他弃文从艺,把前半生交给了文学,后半生留给了文物

50年代,沈从文不再写小说了,但他从未放下过笔。此时中国的博物馆事业刚刚萌芽,他开始走向文化的幕后,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做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自/网络

他笔耕不辍,反复揣摩每一件文物,研究不同的文物造型、材质、纹样、年代、色彩和习俗。

此后他将之前喜欢的文物,都编辑成了一本又一本的著作,如:《陶瓷史》、《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丝绸图案》等,填补了当时各类文物研究的空白。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沈从文《古物之美》 图自/网络

沈从文的最后三十年

甘心做一名国博讲解员

为支持中国博物馆的起步,他将私藏变为公藏

1947年,由胡适牵头筹备成立北大博物馆,开始四处征集藏品,沈从文当时并非历史系负责人员,却为了展品筹备操碎了心。

他前前后后,共捐了七个批次。其中就有:乾隆云蝠盘、康熙青花碗、升官图八幅、漆器九件。这些大多来自于他在北京收的瓷器,以及在云南收的耿马漆器。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清代·黄地洋彩缠枝花外白地洋彩云蝠纹碗 图自/故宫博物院

他不仅自己捐,还号召身边的人一起捐,他态度诚恳热切,身边的朋友几乎都被他“搜刮”了一番。

1949年,沈从文正式调入历史博物馆。

初建的博物馆设备简陋,人员不足,他什么事情都要亲力亲为,从贴标签到库房清查文物,再到布展写陈列说明。

当时,一同入职的十个教授级的研究人员里,最后,只剩他一个人没有跳槽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早年的国家博物馆 图自/网络

在众多科班出身的同事眼里,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闲人,研究员不在研究室里搞研究,却成天呆在文物陈列室里,一呆就是一天。

与从温室中培养长大的读书人不同,对于出身小城市的他,多数知识并非来自书本,而是来自实践。所有陈列室里的文物都是他的老师、他的研究对象,对于同事间的非议,他并不在意。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自/网络

除了日常鉴定文物之外,他还用散文的笔法写展品介绍,用普通人听得懂的语言做文物讲解,在大多数学者看来去基层当讲解员是件“丢份”的事情,但他干得不亦乐乎。

听过沈从文展览讲解的人,是有耳福的。他从不提前准备草稿框架。又因为他的知识面广,几乎很少说重复的话,每次讲解都有新意。

他极其低调,从不摆架子,因此常常有游客,在听完他的讲解之后,不停追问“这个人是谁,怎么懂这么多”。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隋代 展子虔 《游春图》 图自/故宫博物院

除了在博物馆工作以外,他还帮许多高等院校和博物馆收购文物,比如:东北、西南、贵阳、山东等,收购的目的是保护流散在各地的文物。

他一心放在文物的抢救上,加上自身的眼力和经验,当时他买到了不少便宜又珍贵的东西,如今这些物品早已是无价之宝了。

不得不说,沈从文用他的一己之力,为国家守住了不少重要文化财产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清代 黑漆嵌螺钿花鸟纹长方桌(局部) 图自/故宫博物院

不管是小说家还是讲解员,沈从文始终保持着一股赤子之心,几乎是不求回报的。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面对工作他总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儿。

这个对人从不设防没有心机的文人,因为缺少对政治的觉悟,而走向逆境。对他而言,只是更换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但对于国家而言,失去了一个作家,却意外得到了一个杰出的文物研究专家,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汪曾祺与沈从文 图自/网络

最后,我想以汪曾祺的对老师的表述,作为结束: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到了晚年,喜欢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且摆动双手作势,真像一个孩子。只有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得失荣辱,全置度外,心地明净无渣滓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生活之中的沈从文,是一位“活庄子”。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希望,这样一个赤诚且可爱的沈从文,能给你的生活带了来一些启发

他活了86岁,前半生是小说家,后半生变文博侦探

「参考文献」

1.《沈从文与文物:抢救,而非收藏》

2.《汪曾祺谈沈从文: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参考书籍」

1.《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

感谢各位论文作者的付出和贡献

图源网络侵权联系删

撰文:大力

审稿:初恋、古一翻

图片:除特殊备注之外,图片版权均来自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