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

一、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是“ 富贵病”之一,为“ 现代生活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三大疾病。中医称为消渴病。糖尿病分为两类:即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即1型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即2型。前者主要见于青少年与儿童, 而后者以中老年人和肥胖者居多,具有多饮、多渴、多尿和血糖与尿糖升高特点。中医认为患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素体虚亏,过于疲劳等。

二、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中风的的症状,甚至昏迷。

总之,糖尿病是多发病,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近些年统计也呈上升趋势。作为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的糖尿病肾病,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一个主要致死因素,统计表明:在患糖尿病15年后,34%的1型糖尿病患者和19%的2型患者会发展成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同时它更以其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重要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伴发血脂的升高,特别是甘油三酯增高,以及血胰岛素升高,而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也是导致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冠心病、脑梗塞的基础,使冠心病更加隐蔽,糖尿病可造成神经损伤,使痛觉传导异常。糖尿病病人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无症状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比无糖尿病者要高得多。糖尿病导致弥漫性脑动脉小血管病变,易发生腔隙性脑梗塞、多次梗塞。

导致糖尿病肾病,由于大量高渗糖从肾脏滤过,造成对肾小球的损伤,日久可以使基底膜变性,导致糖尿病肾病,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尿毒症。

末梢神经病变:糖尿病的高血糖可以影响末梢神经的营养与代谢、神经纤维脱髓鞘变性等,引起周围神经炎,出现肢体麻木,感觉障碍;如导致痛觉异常,表现为疼痛敏感、低下等。

眼部病变:糖尿病可以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及眼底中央动脉硬化,表现为渗出、水肿, 视网膜变性,眼底出血,视力损伤等,也可以导致晶状体混浊或白内障等。

导致阳痿:男性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阳痿与性功能低下。下肢溃疡与坏疽: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 而高血糖又成为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一旦发生下肢皮肤破损,容易形成溃疡,经久不愈。

三、糖尿病经络拍打方法:

1、仙人揉腹法---“延年九转法”: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仙人揉腹又称“延年九转法”,延年九转法是以自我按摩为主的组合动功。本法载于清初方开手辑的《颐身集》中。方开,清代安徽新安(歙县)人,是康雍年间著名养生家,此法以转摩腹脘为特色,共计九法,每法均有图与图解。最后“全图说”指出:“摩腹之法,以动化静,以静运动,合乎阴阳,顺乎五行,发其生机,神其变化。故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何须借药烧丹,自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本法有理气宽中、和胃降逆、健脾润肠的作用,简便易学,动作柔缓,锻炼时不受时间、场地等限制,也无任何偏差之弊。因而最适宜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一些消化系统疾病,诸如胃下垂、胃炎、胃神经功能紊乱、习惯性便秘、慢性结肠炎以及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患者。常练此功,还有助于治疗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对于女子痛经、月经不调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仙人揉腹方法:

预备势:在保暖的前提下,脱衣松裤,正身仰卧在床上,最好能够枕在矮枕上,全身放松,凝神静虑,调匀呼吸,舌抵上腭,意守丹田。

第一式:按摩心窝部 两手缓缓上提,在胸前两手中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对接并按在心窝部位(即胸骨下缘下柔软的部位,俗称心口窝的部位),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做圆周运动,按摩21次。(图1)

第二式:回环按摩腹中线以两手中三指由心窝顺摩而下,即一边顺时针转动按摩一边往下移,移至脐下耻骨联合处(即小腹下部毛际处),(图2)

第三式:按摩腹两侧,再以两手中三指由耻骨处向两边分开,一边按摩一边向上走,两手按摩回到心窝处,两手交接而止。循环做共21次。(图3)

第四式:推按腹中线部位 以两手中三指相接,由心窝腹中线部位推下,直推至耻骨联合处,共21次。(图4)

第五式:右手绕脐腹按摩 以右手由右→上→左→下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图5)

第六式:左手绕脐腹按摩 以左手由左→上→右→下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肚脐摩腹21次。(图6)

第七式:推按左侧胸腹 左手做叉腰状,置左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右手中三指按在左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左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图7)

第八式:推按右侧胸腹 右手做叉腰状,置右边胁下腰肾处,大指向前,四指托后,轻轻捏住;左手中三指按在右乳下方部位,然后以此为起点,直推至右侧腹股沟(俗称大腿根)处,连续推按21次。(图8)

第九式:盘坐摇转 改为盘坐势,两手拇指在里,四指收拢,握捏成拳(道家称为“握固”),分别轻按两膝上,全身放松,足趾微向下屈。上身微往下俯,进行缓缓摇动。先自左向前、向右、向后、按顺时针方向摇转21次;然后自右向前、向左、向后、做逆时针方向摇转21次。摇转的幅度宜大,如摇转向左时,应将胸肩摇出左膝;摇转向前时,宜将上身摇伏膝上;摇转向右时,应将胸肩摇出右膝;摇转向后时,上身宜尽量往后倒。摇转以满足为妙,但又不可心躁图速,着意急摇。(图9)

凡摩腹时,须凝神静虑于矮枕,平席正身,仰卧齐足。手指轻摩缓动,将一至八式依次作完为一度,每次应连作7度。作毕,遂起坐,按第九式摇转,左右各21次。清晨睡醒时作所谓之早课,中午作谓之午课,晚来临睡前作为晚课,日三课为常,倘遇有事,早晚间课必不可少。初作时,一课3度;3日后,一课5度;再3日后,一课7度。无论冗忙,不可间断。练习次序:将一至八式依次作完为一遍,每次应连作7遍。作完后,起身盘坐,按第九式摇转,左右各21次。

“延年九转法”注意事项:

1练功前一般要求解开衣裤,以直接揉摩为宜。姿势第一至第八节,以正身仰卧为主。

2 揉腹时必须凝神静虑,动作轻松、柔软、缓慢的的运动,不能用拙力,保持呼吸匀畅,切忌闭气着力。摇转上身时不可过快过急,练功后应自感轻松舒适、无疲劳感为度。

3 依次做完前七节为1度,每次可做2—3度,最后以第八节摇身毕,初练功者早晚各做一次,不可间断,只要持之以恒,必见成效。每次如认真作,大约需要三十分钟,越慢越好。倘遇有事,早晚两次必不可少。

4 练功期间,由于胃肠臑动增强等生理功能的变化,常会出现腹内作响(肠鸣音)、嗳气、腹中温热或易饥饿等现象,这属正常的练功效应,可顺其自然,无须作任何处理。

5 凡腹内患有恶性肿瘤、内脏出血、腹壁感染及妇女妊娠期间均不宜练此功。

揉腹效验:

1 腹部温热:一般认真作到第六到七遍时会感到腹部温暖,这是内气汇聚的表现。

2 胃肠蠕动有声:坚持揉腹,动作熟练后慢慢每次都会出现胃肠蠕动的感觉,有时甚至别人也能听到你肚子“汩汩”的声音,这是内气汇聚后运行通畅的表现。

3 头脑清爽愉快:认真作完揉腹保健法,会感到明显的头脑轻松,疲劳感一下子消失,因为揉腹可以使中焦气健运,清气上升,头脑轻松。

4 排除宿便:揉腹后可能出现大便黑臭、或者拉肚子、肚子疼等表现,这是内气汇聚攻冲宿疾、排出胃肠毒素的表现。

5 食欲改善:胃口变好,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身体瘦弱者体重会增加;虚胖者身体会变得结实,肚子赘肉消失,腹部有弹性,这是元气汇聚充沛的表现。

6 面色光润、身体健壮:坚持锻炼揉腹,面色会变得越来越光彩,皮肤细嫩,身体强壮,因为长期揉腹可以使内脏血运丰富,内分泌协调,内脏元气充盛自然面色红润,身体强壮。

“延年九转法”养生机理:

1、中医学角度:

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五脏六腑所居之处,有肝、脾、胃、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脏器分布,因而腹部被喻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 本 保健法与普通的揉腹方法不同,不仅将上脘、中脘、下脘三穴打通,而且揉法一直沉到丹田,将中焦和下焦连成一片,通过圈揉和回环晃海,横向联通足阳明胃肠、足太阳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等经脉,使整个腹部的内脏得到运动。使内气迅速汇聚运行,坚持揉腹法,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有却病延年实效耳。”本功法属于强壮功法,通过培护脾肾达到补气益精的目的,因此常练此功,有助于治疗肺结核、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肝炎、遗尿、尿潴留、遗精、阳痿、早泄等虚损性疾病,同时对于女子痛经、月经不调亦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现代医学角度: 

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淋巴液循环,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增强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从而有助于防治消化不良、胃炎、胃下垂、胃神经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和便秘等疾病。另外,坚持揉腹还可迅速消除积存在腹部的脂肪,有助于防治肥胖症,因为血液大量进入腹腔,因此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此外,揉腹 可以产生的“啡肽”类物质,能够迅速缓解大脑疲劳,使人产生愉悦清爽的感觉,非常有助于脑力劳动者恢复疲劳。

3、针对糖尿病人的说明:

A、本保健法可以刺激内脏运动,使脏腑气血运行通畅,特别是胰腺的血运通畅,可以帮助恢复胰岛功能,唤醒沉睡的胰岛,增多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活性,直接解决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B、本保健法通过外在的手法按摩,可以促进内脏血液运行,加速肠、胃、肝脏、胰腺等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消耗血液中的糖能量,从而直接而有效的降低血糖含量。

C 、金元时代的名医李东垣认为:中焦脾胃受饮食劳倦所伤是导致消渴病(糖尿病)的根本原因,这种分析恰恰与当前社会状态吻合。糖尿病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四五十岁,属于社会中坚力量,饮食没有规律,要么饿过劲、要么猛吃猛喝,饥饱不调,损伤中焦脾胃;工作压力大,睡眠休息不足,疲劳得不到缓解、生命能量一直处于透支 状态,这些都会导致“元气不足、阴火上升”,导致消渴的产生。李东垣把这个过程就描述为“饥饱劳役,损伤脾胃,百病丛生”,治疗从中焦脾胃入手进行调理。只要中焦脾胃运化良好,气血运行通畅,内脏功能自然健运,胰岛功能恢复,糖尿病自然消失。本保健法以按摩腹部为主,通过外在的自我按 摩,使体内中焦之气汇聚运行,恢复中焦脾胃功能,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在临床中做过实验,凡按照规定认真做该保健法七遍(大约四十分钟),糖指数均会下降1~3不等,尿糖指数下降两个加号,最多降低三个加号,长期坚持此保健法的锻炼,可脱离降糖药物而维持血糖稳定。

2、拍打、摩擦大椎: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起势:双脚自然站立,同与肩宽,膝盖微屈,双手下垂,送胯放松,闭目养神,以下每节开始拍打时皆如是,以调息身心。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摩擦大椎,先右手再换左手轮流拍打、摩擦,一般36下。

3、按揉、拍打后背、背部两侧膀胱经、督脉(华佗夹脊):

第一步,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

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二步,自下而上推擦背部两侧膀胱经,一般5遍,然后自下而上按揉背部两侧膀胱经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三焦俞各1分钟,如无他人帮助按摩,自己可用右手掌背自下而上拍打背部左侧,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用左手拍打背部右侧,方法同上,一般拍打8遍,膀胱经上有心、肺、肝、胆、脾、胃、大小肠以及肾俞穴等;

第三步,用掌背拍打背部中央即督脉,由背部正中上方(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拍打至长强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8遍;第四步,自下而上按揉、推擦华佗夹脊,华佗夹脊也叫夹脊穴,自第一胸椎起至第五腰椎止,每椎棘突下旁开半寸处是穴,十二个胸椎和五个腰椎两旁共三十四个穴,以酸胀为度。

4、按揉、拍打胰俞穴:

胰俞穴:第8胸椎下旁开1.5寸。胰俞穴是“胃管下俞”穴的别名。在第八、九胸椎棘突之间,旁开1.5寸。主治:消渴、咽喉干燥、腹痛呕逆、肋间神经痛等。

尿频尿量多,而且尿的颜色混浊,脸色开始发黑,口干舌燥,常觉得腰膝酸软,有时睡觉会出汗,有时心烦失眠。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一般病程久了才会发展到肾阴受损的地步。肾阴不足,肾主收藏的功能就减弱,所以会小便频繁;水谷稍微不能吸收,都随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颜色混浊;五脏与五色相配,肾脏与黑相合,脸色发黑是肾脏本脏色的显现,有此现象,说明疾病发展的程度已经很深了。同时,肾虚会导致虚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必然出现“心肾不交”的症状,如腰膝酸软、睡觉出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表现。这个时候需要刺激按摩胰俞等穴位。一般1-3分钟。

5、按揉、搓摩膻中穴: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膻中穴位于体前正中线,两乳头中间。膻中具有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等功能。《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膻中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和心血管神经中枢,促进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状血流量,提高心肺部植物神经功能。拇指或由手掌大鱼际按揉100次;或拇指或手掌大鱼际部由上向下摩擦膻中,持续1-3分钟,以透热为度。

6、拍打命门、肾俞穴: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第一步,用双拳拳眼或双手掌心轮流敲打或拍打命门,拍打时,身体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八十一下,所谓“九九打”;第二步,双手半握拳以拳背或双手掌心轮流敲打或拍打左右肾俞穴,身体略微前倾,便于拍打,右手敲打或拍打左肾俞穴,左手敲打或拍打右肾俞穴,一般为九九打,左右肾俞穴各拍打八十一下。

拍打命门穴,命门与肚脐相对应,命门就是命火之门。命门火上下贯通脊柱,左右联络肾脏,命门是个强壮穴位。经常拍打命门有培补命门真火,振奋人体阳气,扶助肾阳功能,保持青春活力的功效。命门火旺,增强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水液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保持性机能持续有力,总之,就是打命门壮活力。此外,拍打命门,还能防治多种腰痛、遗精、遗尿、阳痿、早泄、赤白带下等多种病患。

拍打肾俞穴,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储藏着五脏的精气,拍打肾俞能激发肾气,健肾壮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代谢力,有益健康长寿,拍打肾俞能刺激膀胱经的脉气,对五脏六腑的功能都有振奋作用。

7、拍打、搓摩腰骶部(即八髎穴):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第一步,双手掌背轮流反复拍打或用空拳叩击腰骶部(即八髎穴)3分钟或360次;第二步,搓摩腰骶部,搓热双手将双手放在腰眼部位,从上向下摩擦腰骶部,从腰部向下斜擦至尾闾处(长强穴),再回头从腰部反复搓起,反复搓摩3分钟,将腰骶部搓得越热越好,摩擦腰肾可补肾壮腰和加固元气,还可以防治腰酸。

8、拍打、叩击髀关:

双手拍打或用空拳叩击髀关,髀关位于足阳明胃经,耻骨上缘水平线向下四寸,靠大腿前中位。髂前上棘与髂骨外上缘连线上,屈股与承扶相对取之。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股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所谓脾胃之邪常滞留于髀关,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拍打、叩击髀关穴可健脾除湿,固化脾土。一般拍打1-3分钟或左右穴各180次。

9、按摩、捶打足三里: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足三里位置,腿的髌骨下面有一个凹陷,这叫犊鼻穴,用左手的四个手指头放在犊鼻穴的下边,横着放着,四个手指头就把上下的距离量出来了,足三里就在小指的下头,足三里穴在经络学里称为长寿穴,民间一直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经常按摩足三里对全身各脏腑的疾病都有比较明显的效果,特别是有利于下列疾病的康复:头痛、牙痛、鼻炎、口眼歪斜、口舌生疮、候痹、哮喘、高血压、腹胀、精神疾患、骨关节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双腿伸出100度-130度,双手握拳,用尺侧适量捶打本侧足三里穴位(附图),双侧交替捶打。熟练者也可以双侧同时捶打(图9)。每曰早、晚各做一次,每次双侧均捶打九九八十一下。

10、按揉、拍打三阴交: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取穴方法: 内踝尖上直上3吋,约4指幅宽,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三阴交穴是肝经、脾经、肾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十总穴之一。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有安神之效,帮助睡眠。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肠鸣,腹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尿,膝脚痹痛,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高血压病等。

按摩穴位时应保持一定的频率和力度,一般一次按摩持续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宜。另外按摩用手的指甲不宜过长,按摩时力量不应过大,以免伤害自己。

11、按揉、拍打消渴穴-诊治、预测糖尿病的经外奇穴: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消渴穴取位在漏谷穴和地肌穴之间,即内踝尖向上4指为三阴交穴,再上4指为漏谷穴,再上4指为地肌穴。消渴穴在人的双腿上各有一个,每天按摩此穴,5-10 分钟,坚持100天,必有明显效果。

消渴穴不仅能诊断、治疗糖尿病,还能超前5-10年预测、预防糖尿病,而且准确率能达到85%以上。其实这个方法不稀罕,就是在人的小腿上寻找一个神奇的穴位——原来在人的踝骨和胫骨的正中有一个经外奇穴——它就是消渴穴。对中医了解的人都知道,人体有365个穴位,而我今天要说的这个消渴穴是人体365个穴位之外的一个奇穴。

12、按摩合谷、内关: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合谷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1、按揉、切打合谷穴:用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右(左)手的合谷穴上,适当用力掐压按揉120次。两手交替进行。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第二掌骨中点,即“虎口”处。取法:当拇、食指合拢时,大拇指与食指之间,便会有一稍微隆起的部位,在隆起的部位正中央即是。按揉合谷穴可疏风解表,镇痛通络。五指并拢,用一手掌尺侧适量切打另一手虎口的合谷穴位(附图)。每曰早、晚各做一次,一般按揉120下或各切打九九八十一下。合谷穴反映敏感,能引起女子子宫收缩,怀孕女子,不可妄自按摩。

2、按摩内关穴:手腕之间有一个腕横纹,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然后把无名指放在腕横纹上,食指所指的那个位置就是内关穴,在腕的当间,两根筋的中间,按摩内关穴对心包经所经之组织器官疾病有一定疗效,如心肌梗死、手心热、肘臂疼痛、拘挛、腋下肿胀、乳腺疾病等。尤其《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说:“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按摩内关穴对预防和治疗心脏病有好处的。一般1分钟或120下。

13、搓揉、拍打涌泉穴:

糖尿病经络拍打防治方法(附食谱),收藏了吧

用掌心搓揉、拍打涌泉穴即脚心,用手掌紧贴足心,快速摩擦至发热,左右各180次。掌心有劳宫穴,能清心火,平肝逆,舒气化痰,清胸膈之热,醒神开窍,通脉回阳,防治心胸痰火。涌泉穴被称为“长寿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趾、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即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常按摩可起到补肾固元的功效。用掌心搓揉、拍打涌泉穴,为心肾相交,两极相激,即水火既济。

14、叩齿吞津保健法:

“叩齿吞津保健法”是传统中医重要养生术之一。古人认为齿健则身健,身健则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主张“清晨叩齿三百下”,要领如下:

1、功法要领:

A、叩齿:早晨醒来后,先不说活,心静什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徽闭,心神合一,闭目,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次数不限。刚开始锻炼时,可轻叩20次左右,随着锻炼的不断进展,可逐渐增加叩齿的次数和力度,一般以3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此为完成一次叩齿。

B、搅舌:从传统中医养生之道来看,叩击结束,辅以“赤龙搅天池”,即叩击后,用舌在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后下,先内后外,搅动36次,可按摩齿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牙龈部的营养血供。当感觉有津液(唾液)产生时,不要咽下继续搅动。

C、鼓漱:等唾液渐渐增多后,以舌抵上腭部以聚集唾液,闭口咬牙,口内如含物,用两腮和舌做漱口动作,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漱口时,口内多生津液(唾液)。

D、吞津:等津液满口时再分三口慢慢下咽。初练时可能津液不多,久练自增。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咽津)。

E、时间及次数:每当做时以十次为佳,早、中、晚各叩齿十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齿最重要,因为人经过一夜休息,牙齿会有些松动,此时叩齿即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又兴奋了牙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2、保健机理: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现代食物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使牙齿的咀嚼功能相对减弱 ,经常叩齿就更具有现实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则把引起牙痛的龋齿和牙周病列为全世界重点防治的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口腔健康是关系到全人类健康水平的大问题。现代医学证实,口腔疾病可引发多种疾病 ,如心脏病和胃病就与牙周炎有关。

牙齿的牙腔内有由血管等组织构成的牙髓,是牙的营养通道。牙所需要的营养在血液里,叩齿产生的生理性刺激,可以振动牙髓及牙床,巩固牙齿和牙周组织,兴奋牙神经、细胞和血管,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和再生能力,增加牙齿的自洁作用,发挥类似咀嚼运动形成的刺激,提高牙体本身的抵抗力,使牙齿变的坚硬稳固、整齐洁白,有益于口腔健康。经常叩齿,还可以使咬肌及牙齿的咬肌部保持和增强机能,减缓因年老机体萎缩造成的凹脸瘪肋状。牙病患者,经常叩齿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叩齿时,嘴、舌充分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对延缓面部皮肤衰老大有裨益。

叩齿后跟着做吞津,所谓“津”,就是口腔活动后所产生的唾液。唾液能维持口腔的清洁,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其中含有淀粉酶,对食物有消化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这些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增强免疫机能。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在叩齿过程中,口腔唾液增多,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养生学家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曰:“脾归涎,肾归唾”。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长寿、摄生保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叩齿吞津养生作用如下:

A、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李东坦《脾胃论·脾胃盛衰论》)。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 (饮食物 )”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B、补肾: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病源流》),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律”,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C、强骨益脑: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D、聪耳明目:《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灵柩·大惑论》),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3、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说明

糖尿病患者在中医看来主要为阴精亏乏,而造成“上中下三消”。叩齿吞津保健法持之以恒,所产生的“津液”便可自上而下灌溉五脏六腑。津液滋润上焦心肺,使人产生“不思小饮”之感,即产生的津液将心肺中虚燥的火气清润后,糖尿病属“上消” 型患者的“口渴欲饮,喝水多而不解渴”的症状便会消失;津液滋润中焦,会使人食欲正常,即产生的津液将中焦脾胃滋润后,胃中亢进的火气自然褪去,糖尿病属于“中消”型患者“食欲亢进,吃得多”的不正常表现就会慢慢消失;叩齿本身可以固齿,齿为肾之余,经常叩齿,可以固密肾气,同时,产生的津液可以滋润肾阴,糖尿病患者属“中消”型的“小便多,腰酸易疲劳”的感觉就会慢慢消失,肾气逐步充盈。可见,叩齿吞津法通调上中下三焦,补充阴精,固充肾气效果非凡,不啻为糖尿病患者日常保健方法的上上之选。

15、全身上下颤抖(瞬间强肾法):

A、全身上下颤抖,所谓百练不如一颤,基本要领,身体站立,自然、放松,两臂下垂,两腿略宽于肩,身体随两腿一直一曲有节奏地上下颤抖,速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定,幅度要感觉到胸肌震颤起来为标准,脚跟挨地离地均可,时间可长可短。

B、瞬间强肾法,双手握拳,拳心虚空,贴在肾腧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这种运动被誉为中医里的金匮肾气丸,有温补肾阳的功效,是最有效的补肾方法,瞬间强肾法是道家仙学泰斗胡海牙老先生所独创。

瞬间强肾法可与全身上下颤抖结合运动,因为其方法原理都一样,全身抖动时或两臂下垂(即标准式全身上下颤抖),或双手握拳贴在肾腧位置(即瞬间强肾法),交叉轮流进行亦可,全身上下颤抖和瞬间强肾法加在一起一般3-5分钟,时间长则更佳。

所谓百练不如一颤,颤动属于较缓和的运动。用不着将身子跳离地面,只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身体像筛糠一样颤抖,颤动运动身体所产生的振荡,就像筛面时筛子所产生的振动一样,筛子抖动筛子里的面粉就会泻漏下来,人身子颤动时气血就能在经脉里畅通运行,华佗说得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

瞬间强肾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生发起来。《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日: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瞬间强肾法对肾虚,慢性腰脊劳损,腰间盘突出的病人非常实用;对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良好,不仅能缓解疲劳,还能在短时间内补足肾气。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相对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等症状,人老腿先衰,腰腿通相联,其实是肾气衰了,按摩肾腧有直接补肾的功效,肾气足了,自然腰背就不弯了。

16、“哈”字吐气法:

身体站立,双手放松自然下垂,双脚脚尖掂起,脚跟抬起(尽量抬高),两肩耸紧,吸气,发出“哈”的一声,同时脚跟落地。要有弹动,急吸快呼,放松全身。脚跟落地膝盖要稍弯曲,劲自然会内收,用巧劲,以免用蛮劲脚跟着地,震动后脑,一般“哈”3-7次。

“哈”字吐气法: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增强体内的气机活动,疏散淤滞,使气机条达通畅,调理气郁情急等情绪和脏腑的功能。

17、“哈”字吐气法收势(捧气灌顶法):

双掌由背后经体侧向上经头顶,双掌向斜上方,像大漏斗一样,充分吸收宇宙和太阳的能量和光明,尔后双掌心朝下缓缓按下于小腹前,稍停一会,意想全身气血归向丹田,双手自然回归体侧缓缓收势结束。

捧气灌顶法通过吸收宇宙和太阳的能量和光明,观照自性,体内所有病毒和污浊之气均将排出;而丹田是真气升降出入之基地,意守丹田,可以培补元气、纳气归根;调节人体上下气机平衡;有利于形成胎息,从而益气养神,益精补髓,调和气息,安和五脏,气机通畅,驻颜抗老。此外,意守丹田,还有助于经脉之气,促进经气运行以疏通经络,提高人体的气化功能,促进人体的再生能力;最后,意守丹田,有利于炼精化气,恢复生理机能。元精充沛,百病减除,从而达到防病健身,益寿延年。

四、拍打的要领和方法:

1、拍打的要领:

拍打前,首先做手腕准备活动,如手腕抖动、转动以及握空拳等;其次搓热手掌。此外,需注意的是拍打结束后,不宜马上接触凉水,此时,双手毛细血管张开,以免受寒邪之气入侵。另外拍打时应注意洁净大小便。

拍打是从按摩推拿疗法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拍打和推拿一样强调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较高境界拍打“渗透”。拍打时。首先要求全身心整体放松。从头到脚自然松弛,做到体松、肩松、臂松、腕松、指松。拍打时放松各部位,要感觉到手是柔软而中空的,而不是僵硬和实心的;

第二,拍打的线路清晰,有规律,或者从上往下,或者从左往右,或者按经络循行路线等,这样意念就会随着拍打而跟随,否则就会感到零乱;

第三,拍打时手法要有弹性,有让性,要顺着肌肉的弹性来操作,切忌生硬地击打;

第四,拍打的频率要合适,快慢要根据每人的体质和拍打的部位来确定,如背部心脏附近的拍打,就不能太快或太慢,不然会影响正常节律,并感到难受;第五,拍打节奏要有艺术性,拍打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像乐器打击一样,节奏明快,不仅悦耳动听,还可放松身心,精神感到安慰快乐。

2、拍打的方法:

拍打时,密度要适中,被拍打部位一般不留空,紧锣密鼓的均匀拍打,一下挨一下,不要有遗漏,如有遗漏,不要回拍补打。拍打遍数多少应据自身情况而定,一般以感到精力充沛,呼吸顺畅,全身舒适,体表温暖为宜。

拍打时环境要安定,排除外界干扰,注意力要集中,要专心。体会拍打部位的肌体感觉和经穴、脉络传导反应。随拍随想,就是把精力集中在被拍打部位和经络上。意随拍打,拍打时可意想从手掌向体内注入清气,手掌离开皮肤时,手掌则有抓出浊气的意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拍打时心神安宁,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拍打部位。

拍打力度要恰当,用力过小,不能起到良有的刺激作用,用力过大,易疲劳,以免损伤。一般有热、胀、酸、麻、木或微庝感即可。总之拍打要循序渐进,年老体弱的一次不能拍打完,可休息一下分次拍打,在拍打的过程中,可来回走动一下,或原地跺多脚,以活络腿部气血。此外,拍打如无特别说明,一般采用自然呼吸法,呼吸时自然平和,不可呼吸过猛,或过度憋气。

拍打时用实心掌,一般初次拍打时感觉稍痛,以后疼痛会逐步降低。通常拍打几次后再拍打不易出痧,但无论出痧与否,只要拍打就会疏通经络,起到保健、治疗功效。拍打时,力点在掌心。掌心有劳宫穴,劳宫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性清善降,既能清心火,平肝逆,舒气化痰,清胸膈之热,又能醒神开窍,通脉回阳,防治心胸痰火。拍打时若心中默念佛(阿弥陀佛),则效果更佳(意念祛病能事半功倍)。

最后,拍打贵在坚持,持之以恒,方能达到祛病防病和强身健体的功效。

五、拍打注意事项:

1、对疼痛过敏者,不宜拍打;

2、昏迷、急性创伤、严重感染部位,不宜拍打;

3、女性经期、妊娠期,不宜拍打;

4、拍打后,积滞严重者,可选用热敷或药酒轻揉,不宜用冷水;

5、同一部位如果痧未退,不要带痧拍打,待淤滞之状消失后再进行拍打;

6、拍打时应避风,不可用电扇或空调直吹,以免风寒之邪通过开泄的汗孔进入体内,引起新的疾病;

7、遇心慌、心悸、发烧、炎症、出血、疮疖等病时,可暂停拍打;

8、如出现烦躁不安、面色发白、或冷汗、或脉搏过快等反应,应立即停止拍打,可平卧并喝一些温热的糖水或盐水;

9、拍打前后可饮热水,补充水分,防止头晕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加快代谢物排出;

10、拍打后洗浴要在3小时后并要用热水,不可用凉水。

六、拍打的禁忌症:

尽管拍打疗法治疗范围广泛,但也有许多禁忌症。

1、有出血性疾病者,如血小板减少、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

2、恶性肿瘤、结核病患者及骨质疏松患者;乳头、肚脐、原因不明肿块者;

3、骨折、新扭伤、脱臼未恢复者及皮肤有开放性损伤者;

4、孕妇;妇女月经期者;

5、皮肤局部有化脓、感染者,皮肤外伤或有明显炎症、红肿、渗液溃烂者;

6、急性传染病患者;

7、发热及高热患者,精神病患者;

8、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者以及严重糖尿病患者;

9、过饥、过饱及酒后神志不清者;

10、年老体弱、病重、病后极度衰弱者。

附:糖尿病食疗粥-黄芪、党参、山药粥:

黄芪30克,党参15克,一段山药(连皮,洗净,切块),大米(最好是粳米)100克。先将黄芪党参放入砂锅煮40 分钟(水要一次加足),大米事先泡水30分钟,40分钟后,取出黄芪,党参。放入泡好的大米和洗净的山药,熬粥,每周吃1-2次。

山药有一个名称叫做气死小人参。山药能补益肺气,吃山药时须和皮一定要保留,因为山药的皮和须入胃,对血糖的控制很好。另外黄芪、党参除了补气之外,也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作用。很多糖尿病患者怕粥里的糖份会增加病情,其实一碗粥的热量低于一块肉,而粥和黄芪里的糖份是不会增加病情的,请放心食用。

糖尿病,中医,穴位,健康,按摩,推拿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