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民间故事:贤弟原来真是女子!好人好报,这故事太圆满了

宣德年间,有一位老者刘德住在河西镇上,这镇在运河旁,距离京城二百余里,出京入京都要从这里经过,所以终日车马舟楫不绝,地方不大,却很繁华。

刘德夫妻两口子六十有余,却没有一男半女,也没兄弟。自己倒是有几间房屋,数十亩地,门首又开个小酒馆儿,日子过得也算是年年有余。刘公心肠火热,乐善好施,遇见缺钱的,吃了他酒也不是十分计较,结账时有人多算了银钱,刘公也会如数退还,绝不肯多收。因为做人公平厚道,人们都很敬佩,尊为长者。

民间故事:贤弟原来真是女子!好人好报,这故事太圆满了

有一年正值隆冬天气,朔风吹,乌云乱,一场大雪纷纷扬扬飘了下来。客人不多,刘公暖了一壶酒,老俩口自顾吃起来,刘公吃的身子暖和了,站起来看雪,望见远远一人背着包裹,带着一个小厮冒雪走来,那人脚下一滑,在雪地里摔倒,小厮赶紧去扶,两个人又一起摔倒,好不容易挣扎起来,到了跟前,刘公仔细一看,那人却是个六十来岁的老者,穿着麻鞋布衣,衣衫褴褛。小厮倒是生的很清秀,脚下一双小布靴子。

那老者抖了抖身上的雪,开口道:“孩子,风雪太大,天气寒冷,咱们在这家酒馆歇息歇息,暖暖身子再走。”两人进来坐下,刘公赶紧暖了一壶酒,切了一盘牛肉,两碟小菜。那小厮给老者斟满酒,双手捧给老者,然后自己倒了半杯。刘公见这小厮有礼数,便问道:“这位是令郎吗?多大岁数?”老者回答:“正是,今年一十二岁。”刘公又问道:“客官尊姓,这是要往哪里去?非要在风雪天赶路?”那老者答道:“老汉方勇,原来是京师龙虎卫士,原籍山东济宁,本来要回去讨取军庄盘缠,不想下起雪来。不知主人家尊姓?”刘公报了姓名,问道:“济宁遥远,怎么不寻找个脚力,老人家受这般苦。”方勇苦笑道:“老汉是个穷军士,雇不起脚力,只好自己慢慢走。”

民间故事:贤弟原来真是女子!好人好报,这故事太圆满了

刘公看见他一直用小菜下酒,牛肉一口不动,以为是奉斋的,问了却又不是,老汉道:“实不相瞒,身边盘缠短少,吃点小菜,还恐路上盘缠不够,吃了大菜,到不了家就身无分文了。”刘公心中惨然,便道:“这大风雪,腹内有些酒肉,还可以挡挡风寒,你只管用,我不收你银子就是了。”老军不信,道:“主人家休要取笑,那里有吃了东西,不算账的道理?”刘公道:“不满长官说,这里比别家不同,过路的军官偶然短缺银子的,在下就不收,长官既然没有盘缠,就算我请你好了。”老军见他说的真话,客气道:“多些主人家厚意,无功不受禄,老汉要是再转来这里,一定奉上银子。”刘公又道:“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些小小东西,不值什么,不需客气。”老汉这才动箸。刘公又盛了两大碗米饭,一老一小正在饥饿,感激不尽。

两人吃完,老军取出来银子结账,刘公说道:“刚才说的清楚,算是请你的,省些钱,到前面路上再用不迟。”老军千恩万谢,背上包裹辞别起身。

到了门外一看,那雪下的正紧,对面不见人影,寒风一吹,倒退了几步。那小厮道:“爹,这样大风雪,怎么能走?”老军叹口气,说只好到前路找个店歇宿。那小厮眼中流下泪来,不想走。刘公看着不忍,说道:“长官,这么大风雪,何苦受罪,我这里床铺应有尽有,何不就此安歇,天晴了再上路不迟。”老军言道:“如此最好,只是打搅了,心里过意不去。”刘公要他们不要客气,快快进来,然后刘公就去安排了一间房,安顿妥当。

民间故事:贤弟原来真是女子!好人好报,这故事太圆满了

刘公关好大门,喊一老一少过来烤火,老军此时话多起来,问刘公:‘’主人家老夫妻两位照顾这酒馆,子女们是另居别处吗?”刘公说自己六十多了,并无子嗣,本想着过继一个,老了也好有个依靠,又没有合适的,只能老两口凑合着过了。说了一番闲话,各自回屋休息。

老军对儿子说:“今天遇见这样好人,若没有他,恐怕早冻死了,明天不管天晴还是下雪,早点走吧,总打扰人家,心里不安。”儿子答道:“爹爹说的是。”

第二天,却不想老军受了风寒,一病不起,刘公赶紧给烧了热汤,问寒问暖,老军勉强吃了些饭,心里过意不去,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主人家。老军发汗不出,刘公又给拿了厚棉被给老军盖好,又说道:“这寒气太重,不好发汗,需要找个医生看看才好。”小厮道:“公公,身上没有钱,怎么找医生?”刘公说不要担心,有我在。”小厮听说,叩头道:“多谢公公救我父亲,今生若不能报答,来生也要做犬马报恩。”

医生来看过之后,说道:“这个双感风寒,风邪已深,没法救治了。用药也是白用。”小厮哭倒在地,哀求医生道:“先生可怜我父子是个异乡人,救我父亲一命,绝不忘恩!”医生扶起小厮道:“不是我不肯救,这个病已经坐实,没有办法了。”刘公也来劝说,让医生大了胆下药去医,或许命不该绝,万一能好,要是不好,也不会怨医生。最后医生给开了发汗药,说道:“若是发了汗,还有生机,我再来用药。若是无汗,就不用再去找我了。”

刘公老两口亲自给煎好药,服侍老军吃了,最后汗也没出,再喊医生,医生也不来了。过了几日,老军呜呼哀哉,撒手去了。

民间故事:贤弟原来真是女子!好人好报,这故事太圆满了

可怜小厮哭的悲悲切切,刘公夫妇也跟着落泪,安慰小厮不要哭坏身子。小厮跪倒在地,说自己前年母亲去世,未能入土,打算与父亲回归原籍,求取些钱财来殡葬,不想遇大雪路途艰辛,有幸遇恩人赐饭留宿,却不料父亲又去世,恩人延医用药,日夜看护,胜似骨肉,如今缺少钱钞,丧葬难办,请恩人借数尺之土,安葬父亲,小子愿终身为奴,以报大恩。刘公赶紧扶起小厮,说道:“小官人不要忧虑,丧葬之事我来安排,报恩的话休要再提,做这些我是心甘情愿,那里要你报偿!”当下取了银子,找人买办棺木,安顿收拾入殓,又备了供果祭奠,焚化纸钱,葬好之后,又立个墓碑,上写道:龙虎军士方勇之墓。

那小厮年纪幼小,不能回乡,兼之家里已无亲人,表示愿意为奴服侍刘公老两口,老两口大喜,说道:“哪有奴仆之理,今后当以父子相称。”小厮当即叩拜了爹妈,愿意改姓刘,也不忘本姓,叫个刘方。

过了两年,秋天里运河暴涨,一艘船被风浪打坏,一船人淹死不少,后来风吹大船靠近岸边,岸边的人用挠钩勾住大船,才救了十多人下来。

民间故事:贤弟原来真是女子!好人好报,这故事太圆满了

有一少年,年纪不到二十,身上被挠钩弄伤好几处,走不动,紧紧抱着一只竹箱坐在地上。刘方看见,触景生情,想起自己落难时节,急忙回家报知刘公,想要帮助这个年轻人,刘公道:“正当如此,我与你同去。”父子二人到了岸边,许多人围着看那少年,刘公分开众人,说道:“小官人,我扶你到家里歇息。”少年点点头,刘公扶着少年,刘方驮着竹箱,一起回了刘家。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赞叹刘公乐善好施,有的却讥嘲莫不是看中了少年箱子里面的物事。

到家之后,互道了姓名。原来这少年叫刘奇,山东人,二年前随父在京里三考,不幸赶上瘟疫,父母都去世了,没有办法安葬,只好火化。又指着竹箱说,想把骸骨送还故乡,谁知遭此大难。现在行李都丢了,一无所有,没法报答恩公大恩。刘公说道:“这是老汉的本念,说什么报答的话。”那刘奇温文尔雅,刘公夫妇很是喜欢,早晚好酒好食招待,刘奇心里不安,想着早日离去,又因为钩伤溃烂不能行走,只好住下。

刘奇刘方年龄差不多,经历相似,很能说的来,像是亲兄弟般亲近。后来刘奇就教刘方读书,不想这刘方聪明绝顶,一教就会。数月间,刘方居然也是经书词翰,无不精通。

民间故事:贤弟原来真是女子!好人好报,这故事太圆满了

住了将近半年,两个少年和刘公刘婆相亲相爱,胜似一家人。刘奇能走路之后,提出要把父母骸骨送回故乡,刘公给打理好行李盘缠,又把自己家的一头毛驴让他骑上,刘奇感动的眼泪稀里哗啦,洒泪而别。

刘奇到了故乡,才知道去年这里黄河泛滥,村子都找不到了,找个旅店住了将近一月,连个亲戚都没有找到,看看银子不多了,刘奇决定再回到刘公那里,在那里埋了父母骸骨,自己还能找到个依傍。于是算清了店钱,星夜赶来。

刘奇到了家,刘公刘婆欢喜不禁,刘公帮着刘奇安葬了父母。刘奇请刘公刘婆上座,拜为父子。从此刘氏兄弟二人帮衬,齐心协力,家业渐渐兴隆,整个镇子的人都羡慕刘公刘婆好福气,无子而有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又过了几年,父子正安居乐业,不想刘公刘婆年纪老了,患起病来,二子日夜服侍,却终于医药无功,夫妻相继而亡。二子号呼痛哭,就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对待刘公刘婆,生前死后都是如此。二人好好安葬了刘公刘婆,坟墓和刘奇刘方父亲的坟墓左右相邻。

民间故事:贤弟原来真是女子!好人好报,这故事太圆满了

自从刘公去世,刘奇刘方感情越来越好,两人同眠同食,又商量着开了一家布店,生意越来越好,雇了两个小厮,家业比刘公在世时又大了数倍。

镇上的几个富裕之家,纷纷来提媒,刘奇很愿意让人做媒,刘方却不肯,说道:“我们兄弟向来友爱,何等安乐,万一娶个不好的反而成了累赘,还是不娶为好。”刘奇用大道理来劝刘方,刘方只是支吾敷衍,不肯答应,刘奇又不好意思独自娶妻。有人私下里嚼舌根,说刘方先来,所以不想让刘奇先娶,所以假意推脱。刘奇将信将疑,后来正好有一门亲事适合刘方,刘奇差媒人上心好好劝说刘方,说能成时必有重谢。结果刘方一口回绝,刘奇这才相信刘方不肯娶妻是真心,不是假意。

一日,刘奇见梁间燕子做窝儿,在壁上题诗一首试探刘方:

做窝儿燕,双双雄,朝暮衔泥辛苦同。若不寻雌继壳卵,巢成毕竟还是空。

刘芳看见,笑着念了两边,也写诗一首:

做窝儿燕,双双飞,天设雌雄事久期。雌兮得雄愿已足,雄兮将雌胡不知?

刘奇看了大惊道:“词中之意,我弟原来是个女子,难怪她这样娇弱,细声细气,睡觉不脱内衣,甚至袜子都不肯脱。”

民间故事:贤弟原来真是女子!好人好报,这故事太圆满了

晚上两人对饮,刘奇怎么看刘方怎么像女子,奇怪以前怎么毫不疑心。酒至半酣,刘奇忍不住道:“原来贤弟果真是女子!”刘方羞得满脸通红,不知道说什么好。刘奇又道:“你我情同骨肉,何必避讳?但不知当年贤弟为何女扮男装?”刘方道:“那时候母丧,随父亲还乡,途中不便,所以扮做男装。后来刘公去世,觉得家业正在发展,恐怕兄弟人单力薄,所以没有说明来历,现在却不得不说了。”

两人本来相亲相爱数年,把话说透,都没有疑义,刘奇请高邻为媒,择了吉日,祭告了父母并刘公刘婆,然后花烛成亲,大宴乡亲,一时轰动了整个镇子。两口子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人人谈论,无不称羡,传为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