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道教神仙谱系

道教神仙谱系

中国信奉道教的仙人谱系极其复杂。 《太平经》中将“圣人”分为六等。 陶弘景的《地位与产业图》分为七个“圣团”。 张君芳的《云集七注》等道书将“圣人”分为十级。 ,最高的是“三清”和“四皇”,最低的是“城神”和“地”。 总体来说,道教神仙谱系从南北朝到唐宋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定型。 一是南北朝时期,确立了“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至高地位。 北宋时期,“玉皇大帝”的仙阶提升,成为诸天最高神,“四皇”之一。 一是形成“三清”与“四皇”相辅相成的神仙体系,一直流传至今。 其中,“三清”为“宗门尊”,“四皇”为“三界尊”,共同引领天、地、冥三道仙境。大大小小的故事,共同构成了一个富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童话世界”。

道教早期并不崇拜偶像。 后来,为了便于传播,开始塑造偶像供奉。 最早的道教造像相传是北魏寇千志塑造的,北宋真宗时道教造像才得以全面普及。 在规模宏大的道观中,“天尊殿”(或称“三清阁”)和“四皇殿”缺一不可。 至于其他神灵,则根据道观的历史地理特征而有所不同。 “三清”一起开光,大概始于宋初。 《三清宫》中,三名苍白白发,面容俊俏的老者端坐在祭坛上,中间有“元始天尊”(玉清帝)。 元宝珠),象征宇宙混沌,阴阳不分,“宏远”时代; “灵宝天尊”(上清大帝)在左边,或手持太极图,或手持许愿,象征混沌之始,阴阳分明。 “吉;”道德天尊(太清帝)在右边,手里拿着一把太极扇,象征着阴阳生机、万物生长的“太初”时代。是单独的老君造像,一般盘腿而坐,右手几下,左手抵膝,两眼直视,两耳垂肩,长须飘于胸前。

“四皇宫”供奉的四神分别是“昊天玉皇”、“中天紫微北极皇”、“狗臣上宫帝”、“后土帝帝”。 在“四皇宫”中,四位神明都头戴冠冕,身着宫廷服饰,雍容华贵,以帝王后的身份出现在世间。 其中,“玉皇大帝”是“诸法之君”、“诸圣之王”,地位最高。 因此,道观中常有单独的“玉皇阁”。 头戴十二排珠冠,双目俯视,神色凝重肃穆,神色恬静淡雅。 在《四皇子》中,“后土黄帝珠”为女神,常被称为“后土娘娘”。 她与掌管诸天的玉皇大帝合作。 道观内还有一座“后土庙”。

在其他道教神像中,较为常见和具有特色的神像是“八仙”、“秋祖”、“张天师”等人神像。 他们的特点还是很有特色的。 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文昌帝”、“福禄寿三星”、“土地”、“城隍”等塑像。 其中,“文昌帝”是主宰天下名、财、富、乐的道教之神。 古代文人的守护神,形象端庄贤淑,经常骑着白骡,随身带着两个男孩,一个“天聋”,一个“哑巴”——为了不让他们泄露试题等秘密,所以这个名字是禁忌。 “福禄寿”三星掌管着人间的幸福、吉祥、长寿,在民间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形象亲切善良,平易近人,与西方圣诞老人的形象相似。 “地主”虽然地位低下,但在过去是水土的守护神,所以从殷商到清代都盛行于全国。 明代有许多土庙,因为相传朱元璋就出生在土庙。 “地主”简单易懂。 他通常是一个老人的形象,微笑着,白胡子和头发。 在他身边,往往还有一个同样善良可爱的“奶奶地”,与他“坐”了几千年。 年。 “城神”是城市的守护神。 上古时代,死去的英雄或大臣大多来到此岗位,以用他的英雄气概保卫城市,维护治安,调和风雨。 明清以后,城池神像一般有两尊,一泥塑一木雕。 后者将被携带演出《城隍巡游》、清明《寻鬼》、中元节《探鬼》、冬释鬼。 抬着“城神”雕像的人群,是这座城市最热闹的日子。

如今,在大型酒店和商店里,店主常供奉财神像,多为“关公”。 宋代以后,“关公”声名鹊起。 它在清代达到最高峰,成为道教、民间、民族祭祀“三界”之神。 他既是战神,又是财神。 儒学、庇护商人、招财宝的功用,与孔子“文生”不相上下。 因此,各行各业、各行各业、各行各业、普通百姓都崇拜他。 不朽于天地。”现在人们把它当作财神来供奉。当然,这是道教信仰在民间留下的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