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山海经》75种异兽)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01 对自然万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

如果我们要问,人类历史上知识面最广的艺术天才是谁,毫无疑问,答案必然是列奥纳多·达芬奇!

在这个世界上,从未有人像达芬奇一样,能同时在那么多领域中拥有如此惊人的创造力。与其说他是一名画家,倒不如说他是一名爱好绘画的学者。

在达芬奇传世的手稿和笔记中,涵盖了包括绘画、解剖、物理、机械、天文、建筑、数学、哲学等在内的诸多学科和领域,而几乎在每个领域当中,他都取得了非凡的造诣。最牛的是,在这些绘制于六百多年前的手稿中,达芬奇极富创意地绘制出飞机、坦克、潜艇等现代武器的雏形!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难怪有人会怀疑:达芬奇这家伙,压根就是一个开了挂的穿越者吧!

其实,达芬奇的天才,并不是那种深不可测的天纵之才,而是一种人性的天才。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有着不少缺点的人,达芬奇身上的才华,完全是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成就而获得的。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与之比肩,但我们依然能从他身上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达芬奇身上最特别的优点,就是永远对世界保持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知道光照下的阴影和纵深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他想知道怎样才能用手中的画笔将人们微妙而丰富的情绪表达出来,他想知道怎样对太阳进行测量,他想知道怎样修理船闸、运河和磨坊,他甚至还想知道,啄木鸟的舌头究竟是什么样子。

达芬奇那颗充满好奇和敏锐的心灵从未蒙尘,他永远会对自然界的万物充满惊叹和热爱——这正是达芬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奥秘所在。

我们完全可以培养孩子,让他们也能够拥有这样一颗纯净无暇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一切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惜投入最大的热情,就像达芬奇那样。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那有没有什么神器,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力呢?

故宫博物院,一个不走寻常路的网红博物院,在自己六百岁生日的这一天,又叕叕要搞事情了!故宫博物院联合中信出版集团,在紫禁城六百周年纪念之际,隆重推出一套用料十足、内页精美的《故宫里的博物学》。这套来自故宫的百科图鉴,真的是诚意满满——他们竟然把乾隆皇帝藏在枕头底下的大宝贝——《兽谱》、《鸟谱》和《海错图》都拿出来了!

中信出版集团以这三套皇家秘卷为底料,再加上文化、艺术、动物、地理、自然、民俗、神话、志怪、典故、历史等多种美味调料,就炖出这样一套专门为孩子打造的中华文化通识读本——《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给孩子的清宫兽谱》、《给孩子的清宫鸟谱》。

当波澜壮阔的中华文化,遇到妙趣横生的自然科学,将会发生怎样的奇妙变化呢?

那些关于神奇动物的有趣故事,既能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又能让他们收获满满。最重要的是,这套奇妙的博物学,将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02 在古人眼中,传说中的美人鱼究竟是什么样子

当远洋的船只航行在茫茫大海时,水手们偶尔会看到美貌的女子,她们坐在突出于海面的高高礁石上,用曼妙的歌喉,吟唱着最动听的歌声——这就是美人鱼,在世界各地,都流传着关于她们的传说。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相传,美人鱼的上半身是极富诱惑力的美貌少女,而下半身却是一条漂亮的鱼尾。她们没有灵魂,性格就像海水一样冰冷无情,当水手被她们的歌声所吸引,想要靠近的时候,船只就会触礁沉没。

当然啦,我们最熟悉的美人鱼,还要数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面那位人鱼公主。这个虐心的爱情故事,后来被迪士尼制作成动画片《小美人鱼》,片中可爱的小美人鱼,向往未知的冒险与懵懂的浪漫,既叛逆、又痴情,她的形象也成为迪士尼最经典的动画形象之一。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奇书《山海经》中,就有着关于人鱼的记载:“又东北二百里,曰龙侯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决决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其中多人鱼,其状如䱱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

据专家考证,上面这段话中描绘的人鱼,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娃娃鱼,学名叫大鲵。

在《山海经》中,还有另外一段描写,更像是传说中的人鱼一族:“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面而鱼身,无足。”后来,干宝在《搜神记》中也对人鱼的形象进行了描述,并为人鱼起名为鲛人:“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到了宋代,人鱼的形象进一步丰满起来,宋人的笔记小说《述异记》中记载:“鲛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南海出蛟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入水不濡。南海有龙绡宫,泉先织绡之处,绡有白之如霜者。”

到了康熙年间,有一位名叫聂璜的画师,他的画风与当时崇尚山水、人文的主流画风完全不同,可以说,聂璜是一位极其少有的海洋生物画家。他曾沿着海岸线,先后游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地,对当地的海洋生物进行观察和考证,并将自己的观察所得画成图卷,留给后人一套画风清奇、内容有趣的海洋生物图鉴——海错图。

在《海错图》里,聂璜笔下的人鱼“其长如人,肉黑发黄,手足眉目口鼻皆具,阴阳亦与男女同,惟背有翅,红色,后有短尾及胼指与人稍异耳。”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简直丑到爆好吗!就连中国国家地理《博物》杂志的资深编辑张辰亮也忍不住吐槽说:“人鱼是有几千年历史的传说生物,在不同的书中有不同的形象,《海错图》里的这个应该是最丑的。”

但是,聂璜的重口味画风,却意外地收获了一位重量级的读者——乾隆皇帝!

据雍正朝《流水档》记载:雍正四年,《海错图》由副总管太监苏培盛交入清宫造办处收藏。经过皇家重新装裱后的《海错图》共四册,其中,前三册藏于故宫博物院,而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大概乾隆皇帝的口味比较独特吧,他非常喜欢这套书,令人将这套书重新修补、装裱后,郑重其事地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闲来无事,就会拿出来翻一翻。后来,乾隆又把《海错图》收录在《石渠宝笈续编》中——要知道,能被《石渠宝笈》和《石渠宝笈续编》收录的,可都是清代皇室收藏的书画珍品呀!

多亏了乾隆皇帝,这套神秘的《清宫海错图》才得以传承到今天,让我们也有机会大饱眼福,一观其中究竟。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03 日本的“海女”,人间最后的“美人鱼”

虽然美人鱼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是在日本,真的有这样一种可以称得上是“现代美人鱼”的职业,那就是日本的“海女”。

所谓“海女”,是日本对那些不带任何辅助装置,只身潜水捕捞鲍鱼、牡蛎和珍珠等珍贵海产品的女性的称呼。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在古代,由于潜水采集技术非常落后,下海采物全靠人工,由于日本北部海区颇为寒冷,男性潜水员长期在低温中工作会导致不育,而女性的皮下脂肪较多,比男性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更长,更适合这项工作,所以就出现了“海女”这个职业。

在日本列岛,从最南端的冲绳,到最北部的北海道,都有人从事“海女”这个行业,迄今已经传承了2000多年,她们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活习惯和信仰,这就是盛行于日本民间的“海女文化”。

为了方便下海采物,海女们通常全身裸露,只在腰间系上一根安全绳。下水前,她们在脸上涂抹一层用于防晒和防腐的油脂,然后深深地吸足一口气,就纵身潜入海底,进行采集。

随着浅海中的贝类被过度捕捞,海女们则不得不面戴护目镜、腰系救生绳,潜入较深的海中,用特制的尖刀,撬下附着于海底石头上的珠贝,然后带回海面。她们每天在海水里一待就是四个多小时,往往需要潜到海底20多米的深度,对海女们来说,憋气两分钟,不过是小菜一碟。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郭沫若先生在回忆他当年留学日本的经历时,就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到日本的一个海滩上游泳,当他赤裸着爬上岸时,一群同样赤裸的日本海女把他团团包围住了。她们不仅热情称赞郭先生的皮肤白晰,还不断对郭先生指指点点,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海女的落落大方、无所禁忌,反而把郭先生给吓跑了。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

在日本文学家的笔下,海女们都是纯真,富有天然美的美女,在种种故事中演绎出罗曼蒂克的情节。但是,海女们的工作看似有趣,但其中充满了危险,要知道,潜入到复杂的水下环境工作,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例如遭到鲨鱼等大型食肉鱼类的袭击。

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海洋捕捞和养殖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很少有年轻女性愿意从事这种高风险、高强度的海女职业了。

据统计,现在日本境内只剩下两千余名海女,而她们的平均年龄也已经接近65岁。照这样下去,大概二三十年之后,在日本延续几千年的“海女文化”就会彻底消亡,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只能从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中,一览“海上美人鱼”的形象了。

从《山海经》到《给孩子的清宫海错图》,追溯美人鱼的历史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