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鬼上身”的女孩(半夜鬼上身的女孩兰兰)

“鬼上身”的女孩

安定医院的同行推荐这个个案来见我做家庭治疗。一家三口,因为七岁的小女儿最近被”鬼上身”,总是半夜犯病,发作时说一些云里雾里各路神仙的话,听得父母毛骨悚然。夜里闹得厉害,白天也没有精神上课,一提上学就说怕老师、怕同学、怕所有人,怕到又叫又闹,只好在家休息。满以为休息几天就好,谁想隔不几天还是在半夜犯病,焦急的父母抱着孩子赶紧挂急诊,住院做了各项检查,结果身体指标正常,精神科医生诊断为”癔症“。

有家庭治疗经验的精神科医生并不仅仅开药了事,她观察到这个家庭的互动,建议他们做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中的一个学派,其重点是将一切心理问题都看作是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既然病由关系生,治疗时也就是全家一起参与。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互动中产生和发展的,那看一家人的互动,也就能看到问题的缘由和形式。

“鬼上身”的女孩

这个鬼上身的七岁女孩来我的工作室一点也没有胆小或怕我这个陌生人的样子,好奇地在我的几个房间里转来转去,发现我的玩具小箱子,叫着爸爸跟她玩了起来。尽管说话的声音细细地,但笑起来的眼睛乌黑有神,我不禁想问:“鬼在哪里?“

一家人说起话来,倒让人看出些门道。这对父母是把女儿当心肝的父母,每句话都离不开女儿:妈妈很焦虑,被女儿的症状吓到,又埋怨老公总是不作为,看老公陪着女儿在一旁玩玩具又指导他应该怎样做才得宜。爸爸陪着女儿,行为被老婆盯着,又想着表达自己的观点,想说又说不出来。这时候的女儿像多眼多手的神仙,一面玩着玩具,一面听着妈妈跟我说话,偶然插几句嘴,纠正妈妈用语的不准确,替爸爸说一两句他说了一半的话。哪里有一点像被“鬼“上身,倒好像是蛮积极地把爸妈拉在一起的沟通专家。

都说家庭是充满爱的地方,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都倾注了极大的心力,但子女如果也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在父母身上,自然就少了放在自己身上。这本身就是问题。

“鬼上身”的女孩

家庭治疗大师李维榕博士曾经说过:家庭治疗的道理,就是在成员互相影响的一连串连锁及反弹行动中,找出其阻滞之处,像针灸一样,把家庭的经脉打通,通了脉的家庭,就有能力面对需要处理的问题。

父母太关注子女,往往意味着他们在回避自己的问题。所以我开始让夫妻谈起话来。当然第一个话题就是女儿现在生病吃药不上学怎么办。看着是在说女儿的问题,可说的过程中却是相互指责:妈妈的指责是语言的唠叨,爸爸的指责是无言的抵制,妈妈说甚了的时候爸爸一句极狠的回怼,终结话题。而在旁边玩玩具的小女儿,倒像是父母谈话形式的晴雨表,父母谈得好,女儿玩得安心;父母开始吵,女儿躲到花盆后面去;父母将要吵到张力爆棚,女儿抱着头发出怪声音。这样子看来父母是见惯了的,立刻停下来安抚,焦急与无奈写满爸妈的脸。

原来父母吵架就是召唤”鬼上身”的咒语。看惯了女儿犯病的父母,终于在这里看到原来自己才是驱鬼的人,倒把两个人看尴尬了。喃喃地回忆起女儿第一晚犯病时经过。两口子白天因为装修吵了一架,下午孩子放学没认真完成作业,妈妈就势狠批了她一通。孩子被批得委屈,捏着嗓子哭了好久。又忙又气地老爸回家撞个满眼,心里气老婆不会教育孩子,想直接再吵又觉得没意思,想着孩子也是太矫情,索性连小带大,夹枪带棒地又骂一通。七岁的孩子无力处理接二连三的情绪事件,晚上发病胡言乱语,也许是要请那天上地下的神仙鬼怪帮她应对这一天的糟糕的境遇吧。

如何这般地回忆,发现每次孩子发病好像都有父母的吵闹在先。至此,这搞怪的”鬼上身”终于显现无遗。

“鬼上身”的女孩

女儿也有趣,如果我问多了她的想法感受,她会极不耐烦,急着推我去让父母谈话,说:”你让他们谈,我就好了。”话说得明明白白,父母倒脸上挂不住,掩饰地笑了。

妈妈还一再保证说:”爸爸妈妈没事,回去就不吵了。”女儿马上否认:”才不是呢,你们一看我不上学,或是看手机,就吵起来了。”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父母不能很有效地处理自己的问题,那孩子就会一直不放心地在父母身边陪伴。孩子往往是最忠诚于父母的,是宁可牺牲了自己也要成全父母的。

“鬼上身”的女孩

这一对父母发现他们要处理的不是“鬼上身“的问题,而是夫妻如何有效沟通的问题,不仅是夫妻间的亲密关系的沟通,也包括生活日常如家庭发展、事业规划、子女教育甚至小到放学谁接孩子谁辅导作业等问题。

也感谢孩子的“鬼“上身,这”鬼”不是吓人的妖怪,而是帮家庭看到阻滞之处的机缘。

父母真能看到这一点,那活色生香的家庭生活,就不再是云里雾里的“鬼话连篇”,而是鲜活精彩的生活故事。

#头条心理情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