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禅修的步骤和方法

禅修的关键在于“静”二字。 能在功法中进入真静,能在静极动时,使肾产生真阳,自动转动太阳。 然后由极转静,进入深暗状态,产生内心的真阴。 真阴真阳相交,凝成丹药。 由定到空,进入虚无的境界,就进入了更高的修炼境界。 这个过程是打坐的一般过程,具体操作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安心

“以前,遇到师父,只需要专心气孔就好。” 所谓专注,就是心安的方法。 张三丰在《道言千金朔》中说:“专心清心者入,心不清者勿闭目。先要劝自己,劝你来。”后退,清凉平静。,先入气腔,名定。” 将清净的心收入气腔,精神与气息相互依存,让它安静自然。 这就是正念调整的力量。

集中和调整呼吸的关键仍然是“安静”这个词。 陈旭白说:“大法教人先止思,不止思则徒然。” 要停止思考,让我们顺其自然。 当令人分心的想法压倒一切时,不要强行阻止它们。 用想法停止想法就会用想法停止想法,这会适得其反。 因此,必须采用“不听命”的方法。 也就是说,以冷漠的态度,任其自生自灭,久而久之就会消失。 从本质上讲,止念的重点是“清心清心”四个字。 《清净经》云:“人神清心扰,人心静而欲持。若能常送其欲,心静,则心清,神清。他自己。” 当你想清空你的头脑时,你可以达到平静和清明的状态。

二、视听

道家观回听法是用两眼实相观鼻,端坐,回内相。 返光返光,可以护心神识,提炼暗影,回归纯干。 《殷符经》曰:“机在眼。” 《太乙金华旨》又说:“人之精在眼,此为人之身之要。” 故“圣贤相传,不留图”。 因为“眼在何处,心亦在心”。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欲控心入静,必先控眼。 当你控制眼睛回到内心时,头脑平静,精神平静。 “你若不随随便便,上帝就会回到你的心里,这是安宁的基础。”

如果杂念仍未停止,您可以使用推理方法将其停止。 念头生起时,念头从何而来? 它从哪里开始? 它死在哪里? 一旦没有,再做一次。 如此反复的调查是无法实现的。 很长一段时间,我会看到这个想法是从哪里开始的。 因为心身本来就是空的、本无、本净、本寂,从心里,你可以看到虚无和寂静的本质,所以它是不可用的。 如此停而后观,观而后止,是归光之法。 归来者止步; 有光的人会看见。 回归光明是停止沉思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来“让心安宁”,可以停止分散注意力的想法。 当你停下来时,你会很安静。

禅修初期的主要问题是杂乱无章和昏昏欲睡。 解体是迷,心不归身。 这必须受制于解心法。 昏昏欲睡,清阴为主,阳不足。 打坐时困倦是困倦的表现。 没有办法处理昏昏沉沉的。

静心相随,治法是“有病药即药”,采用“心气相依”法来制止。 因此,还必须用回归光来调整利率。 这个方法都是用耳光。

《太乙金华旨》云:“鸡能抱蛋,常听。这也是一招。” 修炼人用听呼吸的方法,专注于身体的动作。 心入时,气入,丹田受热而产生真阳。 神的注意力也不会太短,加热也可以日夜使用。 这样,心就死了又活了。 “活在神里的人会死,因为他们的心先死了。人可以死,灵魂还活着。灵魂不枯萎,但它是单一的、不可分割的。” 固定状态。

“坐者要禅定清气。为什么心静?用在呼吸上,呼吸进出,心知而不能闻。不闻,必“要细,细节要清楚;闻了就要浓,粗了就浑浊。睡觉是自然的原因。” 所以,你只能默默的听,有声音的时候,是粗糙的,不详细的。耐心的听,心的细节是好的,另一方面,细节也是用心的。呼吸时跳动,所以必须先提神,因为心无处出发,气为线索,这就是保持清净之气。

禅定的清净之气集中于心意,但不宜过重,“专心致志”。 什么是照片? 也就是自拍。 那些向外看却感到震惊的人也在向内看。 什么是听? 也就是打耳光,听自己的。 一个倾听内心,同时也倾听内心的人。 听到就是默默地听到它,并把它看作是看不见的。 这样,内观内听,既不狂妄,也不自省,但不昏昏沉沉。 凝视是外日月,耳光是内日月。 然而,本质是光的凝聚处,所以聪明总是有一双明亮的耳朵。

三、停在原地

这里的“止”有两层意思:从入定的角度来说,就是念住的止息。 如果你不能停止修行中的正念,修行就会无效,有时甚至会产生副作用。 另一个是需要知道和停止身心的位置。 停在它的位置,停在最好的地方。 最好的地方是什么? 总的来说,下田比较好,不偏,容易入静。 这不是下田,而是玄兵。

刘一鸣在《周易说真话》中说:“为根者,止则者。” 修炼者“欲炼大丹,不善固执,止于所不能。止于所是,非无道,有行有终”。 做工时,有意守甲极窍,心南藏火北回水。 水火相生,自然不用担心。 这就是洗心之法,也就是玄北止念之力。 如果妄想停止,它就会成真。 没有真正的呼吸,没有真正的思想。 如果没有气息,生命之根将不朽,如果没有思想,身体将永远存在。 性存实固,心思消散,是人生双修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