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太乙哼哈力功(武当隐仙派太极球功)

武当太乙隐仙派秘传——太乙哼哈力功

第一部 太乙返还功

洗髓功的主要功能是御寒和贯充内力。

人的正常体温是36℃左右,在低于此温度的自然环境中,人便须加衣御寒。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小伙子在10摄氏度左右时仍然一袭单衣,这是因为年轻人热力大,体能机能强壮,所以不畏寒。但是温度再低,到0度以下,甚至到零下一10度时,普通人就不能再凭本能的体热来抵御严寒了。而我们太乙门的“洗髓功”却能通过练功来增大体内的热量,可以轻易抵御自然环境中的寒冷。

下面具体介绍功法内容

一、贯气式:

如图1之预备势。故腹贯气咽气,使气充小腹内。

贯气是“寒暑铁布衣”的关键,从八脉锤到遇见寒暑都要需要操作好贯气式,只有气贯好打锤才不会受伤,御寒时才会有效。

(1)由图1预备势不动,深呼吸三次,即吸气时尽力鼓小腹,呼气时小腹凹进去,尽量把腹中气呼出。

(2)三次深呼吸后,第四次不吸不呼时,将小腹先尽力鼓起,然后闭住气,再深吸一口气,入腹,然后喉中吞咽一次。注意,吸气不可太急,要慢慢吸入充入小腹中,另外吞咽时只是干咽,口中没有口水也没有气,只是好象咽食物一样的于咽。

(3)吞咽后向下压住腹中气,小腹一直鼓着不放,口鼻恢复自然呼吸。然后双脚分开如图2所示,身地微微下坐,膝微屈,似自然站立。

(4)尽量鼓腹,待实在忍不住时,可放开小腹,长呼气,张嘴念"哈"字,将小腹中气用口呼出,连呼三次,念"哈"字三次,呼吸恢复自然。

从(1)至(4)算一次,每天早晨空腹练六次,连练三天,再接练下一步。

注意:一定要先鼓腹,然后再吸气入腹,然后咽气阔气再自然呼吸,腹中一直充盈气团,次序决不可错,否则无益而有损。

(5)上接(3),鼓腹站桩,将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托,托至胸前,掌心向上曲肘相对,如图22。

随双手上托同时,将小腹中之气团上升至胸膈处,使胸腔隆起,口鼻仍自然呼吸,凝住不动,尽力忍耐憋气不泄。

(6)至忍无可忍时再呼出胸中气,同时张嘴念“哈”,连续三次,呼尽胸中余气。呼气时不可太快速,也要缓缓呼出。以上再连续练三天;

注意:贯气法是关键中的关键,必须要操作熟练才可打锤,而且在以后应敌之时,需要随时贯气,既可抗击又可充盈拳脚之内力,练其他拳掌功夫及腿脚功夫时自可事半功倍。

二、单展翅

1、抱气式

左脚向身体左侧跨一大步,正低马步然后双手相叠左内右外抚盖基于肚脐外面,贯气不 放,目视前方.如图2所示。

2、采气式:

原势不动,右手横掌于腹前,掌心向上,掌指朝左,目视前方,如图3所示。上动不停,右掌由下向左向上伸,伸到与胸部平齐时,翻掌内旋掌心向外,横置于胸前,如图4所示。上动不停,右臂仍然由左向右缓缓横拖过胸前,右掌向右前伸开,掌指朝上,掌心向前,目视右掌,如图5所示。

3、收气式: 上动不停,右掌以腕为轴向右向下旋转,变成掌心朝上掌指朝左,慢慢向下左收回于腹前右掌外。

5、升气势:右掌由腹外向上慢慢端起,同时小腹中气团随右掌上升至“膻中穴”处,如图6所示。

6、降气式:右掌由“膻中穴”处慢慢内旋变为掌心向内轻抚于“膻中穴”外,然后慢慢下降,气团也随掌势下降到小腹中,右掌到达左掌上时,左掌外开一道缝,容右掌进入左掌内,变成右内左外相叠于肚脐外的姿势,如图7所示。

7、松气揉腹:松开腹中气团,呼气念“哈”字三遍,然后双掌稍用力沿逆时针方向揉腹九圈,即可接练左势。 此势又名“右单展翅”,“左单展翅”动作姿势与此相同,不过右臂换为左臂,方向相反而已。(揉腹转圈为顺时针九圈)。此势的关键内容在于意与气的配合。贯气后,运臂一定要慢,要臂中贯注真力,由图4开始,意想采集大自然中真气,到图5时想回臂抱气,右掌托一大气团,缓缓收回于腹前与腹内气团相合。升气时手托此大气团一起上升,降气时,外气团已全部溶于内气团中,此时开始换气,练“左单展翅”,注意事项与此相同。 一右一左为一遍,共做三遍即可。

三、双展翅

由图1的预备式起,贯气入腹,双手缓缓由身体两侧抬起,手心斜向前下方,同时意念腹中气团向下由“会阴穴”处向后到“尾闾骨”,再沿脊椎骨向上升起到“命门穴”,如图8。

上动不停,双手继续上抬,意念由双手小指领先上行到大椎骨处,此时双手高与肩平,手心朝下。

如图9 上动不停,双手继续高抬领气上行,过后脑之“玉枕穴”上升至头顶“百会穴”处,此时双手已升上至头顶,双手相叠左下右上照于“百会穴”。

如图10 接上动,双手由左向后向右向前连续转三圈,然后再反方向转三圈,此时腹中气团实际已升入“膻中穴”处,把气团提住。

双手向前沿前额下降,到双目前时双手分开并行,掌心照于双目外,如图11。 双手继续下行经吼到胸,下行到腹,同时降气归入腹中,松气念“哈”,呵气三口,双手左内右外相叠贴于肚脐外面,再如“单展翅”顺逆揉腹各九圈为一遍。 以上“单展翅”主要练“采抱收提”,使腹中气团沿壬脉升降,而“双展翅”则将腹中气团向下向后再向上沿脊椎中之督脉上升入上丹田“泥丸宫”中(泥丸宫位于由双目之间向脑内三寸处,即脑海所居,丹家练气士称为“上丹田”),然后再向前下行沿壬脉归入小腹,此为小周天之循环。

此为强运周天,而于练气士之自然周天不同,必须接练后面之“贯三田”功以疏导真气,免除由此引起的影响。一般来说,练三遍“单展翅”,再接练三遍“双展翅”即可。

四、贯三田

(1)由预备式之自然站立,将双手轻握拳于腰处,双拳背面分贴于左右腰腿外面“肾俞穴”处。 微闭双眼,用意念凝注于双眉之间向内一寸处,意念注之约三分钟,即可感觉该处有微跳动之感,同时感觉闪闪放白光。 待白光出现时,全身方松,用鼻发声,张口发“哼”,声音短促洪亮清脆,但不能大声喊。发声时,同时意念脑中白光突然一亮如太阳之光芒四射,照亮整个大脑,重复六次。

(2)声停,白光仍回复原来,然后意念下注于腹内“黄庭”处,该处位于肚脐向内三寸处,为一空窍,双目内照此处,意念该处黄光闪烁,口发“哈”声,但不可大声喊。发声时,意念该处黄光大亮,腹内部黄光笼罩,重复六次,声停光息仍回复原状。

(3)意念下行,双目内视于“会阴穴”处,该穴位与前后阴之间,向上约半寸处为一空窍。意念内视此窍,其处会发出深蓝色的暗光,然后张口发“嘿”声,意念该处随声蓝光大盛,将整个下阴部照亮,双腿双脚也隐于蓝光之中,重复六次,声停光息,回复原状。 双掌放下恢复预备式,再向前分别捂于小腹外侧。

(4)在重复1.2.3.发声次序,但此时不再发短促清脆之声,而是缓缓发声,把声音拖长,每个声音长约五秒,同时意念光亮时间也较长,声音也不如前面大.如此先发上丹田”哼”,接发“中丹田”哈”,接发下丹田”嘿”为一遍,重复六~三十六遍,即将双手放松恢复预备式。 注意:发声时中间间隔时间不可太长,初练时可稍长,把所内视的穴位处守到有光出现在发声,熟练后即不须再等,意念一到,即有光芒,即可发声。 太乙返还功主要练任督二脉及中脉的贯通,此三脉一通则周身气血全部畅通无阻,为以后的受力发力做准备。

武当太乙哼哈力(九九和合凝第二) 武当太乙隐仙派密传——太乙哼哈力(原著:郭浩然先生) 第二部分 九九和合凝 “和合凝集”是隐仙派道法中一项最重要的武火呼吸法,也是调动体内气团的捷径秘要。

古人说“传药不传火”,意思是练气士只传授内丹的说明,但却不传授练丹的火侯。通常修道练气的初学者,为使体内真气迅速凝集,有两条捷径,第一是迅速逼求真气,其二是使真气和合凝集,对于练武的人来说,,凡我门中弟子只要苦修”太乙混元桩”和“贯气法”,一般会很快产生真气.因此只需在长练此”九九和合凝”即可。

“九九和合凝”是一种纯粹的呼吸方法,修炼此功时,并没有绝对的姿势限定,可以说随时随地,行、站、坐、卧均可.但对练武的人来说,应以站势为主。

1、预备式站立,自然放松,意注于丹田穴中双手轻捂于小腹两侧。 调平呼吸,闭口开始用鼻吸气,吸气要缓慢伸长,小腹缓缓凹进去,愈凹愈深,仿佛肚皮已贴在脊椎上,吸气的同时心中默数:1.2.3.4.5.6.7.8.9.;2.2.3.4.5.6.7.8.9;直到9.2.3.4.5.6.7.8.9.0.数的要快,数完9.2.3.4.5.6.7.8.9时,正是吸气凹腹已到了不能忍受时,然后开始缓缓用鼻呼气,愈慢愈好.同时肚皮缓缓放松复原,同时心中默数1.2.3.4.5.6.;2.2.3.4.5.6.;直到6.2.3.4.5.6.,正好将气呼尽。 此为一遍,即吸数九九,呼数六六,每次共重复四遍为一个单元。

2、结束一个单元后,调平呼吸,意想“会阴穴”处,想该处发热,有微跳之意,然后深呼吸,吸时意想将“会阴穴”处的精气上提到丹田中,同时心中默数1.2.3.4.5.6.7.8.9.此时数的要慢,数到九时恰好吸气到头无法再吸.然后开始呼气,呼时也要同时心中默数1.2.3.4.5.6.慢呼慢数,数完也正好呼完为一遍,重复四遍为一个单元。 更注意的是,做第一单元时,因为共要吸数九九八十一数,呼数六六三十六数,所以吸呼一定要慢,而默数一定要快,要极快,要象鸟语那样快,一般三秒钟数一遍九,九遍九约需二十七秒钟,呼气也是如此,六遍六约需十八秒钟.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呼吸虽然缓慢悠长,但要轻要极轻柔,如鼻前放置一张薄纸片,而呼吸的气流不能吹动纸片丝毫,功夫深时呼吸愈来愈细,即使一根发丝也不会吹动,此为胎息功的速成之法。 而第二个单元则不要求呼吸轻柔,鼻中可以随意呼吸,恢复自然状态。 以上两步各作四个单元为一组,初学者每日两组即可(可功前功后各一组),一定要空腹进行,切记! 武当太乙哼哈力功(丹元哼第三) 武当太乙隐仙派密传——太乙哼哈力(原著:郭浩然先生) 丹元哼 武当派拳术均重内力,即重视丹田真气的修习,打“丹元哼”是最重要的修习方法。通过自打“丹元哼”,可使小腹中内气鼓荡并因而产生弹力,真气周流胸背使周身都产生弹力。练习到一定程度后,周身可在受到外力击打时,可不须思考自然产生弹力将外力弹回,最后使周身无处不弹簧,碰到休息均可反击。

由于弹力来源于丹田中的元气,因此称之为“丹元哼”,可称之为武当拳术的秘中之秘,其法简单易修,一劳永逸,对于健康强壮腰腹之力有不可思议之奇效。

1、预备势自然站立。

2、双手松松握拳,身微下蹲,膝盖弯曲,同时身稍左转,右手向正前方伸出,虎口向腹部,高与肚脐平,左手向后扬起,虎口向后背高与腰齐,目视左前方,鼻长吸气,小腹略内收。

3、双手同时以虎口部位向腹腰处击打,右手击在肚脐下约一寸处,左手击在“命门穴”处;双手着身的一瞬间小腹自然一鼓,以弹力迎击双手。同时闭口鼻中发“哼”声,声音短促清脆,一发即停,短促呼气。 注意:双臂一定要放松,双腕双手都要有松劲,以两肘为轴两小臂及双手如两条鞭子般击在腹腰上,万不可用拙力,两手的手型为“虎抓手”,呼吸要长吸短呼用鼻进行以呼吸配合动作,有节奏进行,此为一次。

4、接上势,身向右转,目视右前方,同时双手左前右后伸开与前势相同,鼻中吸气接着鼓腹,双手以“虎抓手”合击腰腹,鼻中闭口发“哼”声,声音短促清脆,短促呼气。 注意:双手击腰腹,小腹鼓弹呼气及鼻中发音一定要同步进行,不可有先后。 如此一左一右最少打击四八三十二次为一组,多打不限。 击打时全身都要放松,身体始终保持微弹的姿势,可以随着伸臂和击打的节奏略有起伏,但双腿决不可站直,上身则始终自然挺直,一般每两秒钟击打一次。 击打进一步要空腹时行,一般每日早餐前练习一次即可。

5、上式击打完毕后身体站直恢复自然站立的预备势,准备下述动作。接上势身微下蹲双膝弯曲,双手松握拳成“虎抓手”形,分别抚于小腹两侧,拳心朝上准备以小接下的拳缘部位击打,鼻中吸气目视前方。

6、双手同时前扬,再双手小指下掌沿部同时击打小腹两侧,小腹同时鼓荡鼻发“哼”音为一次。此步呼吸为短促,基本上可不计呼吸,只是短促连击八次,连呼八次。击打速度约为每秒两次。

7、将前身两侧分为四级,即下由小腹两侧起为第一级,肚脐两侧为第二级,两软肋部为第***,腑下硬肋部(边)为第四级。以双手同时击打两侧部,同时小腹鼓弹,鼻发“哼”音,双手发鞭劲。 每级击打八次,四级共三十二次为一组。

8、前身四级打完后,将双手向两侧伸,手心朝前,双膝弯曲准备击打,鼻中长吸气。 接着以两手掌根部位,击打左右两肋部,同时小腹弹鼓,短促呼气,鼻发“哼”声。共击八次为度。

9、接着双手后伸,然后同前以虎口部位击打后腰部两侧,小腹弹鼓,短促呼气,鼻发“哼”音,此为一次。 再将后身按上中下分为***,腰部两侧为一级,两软肋后侧部位为第二级,再向上一寸处为第***,每级击打八次即可。此时的节奏与前腰腹同击时相同。 以上由1—9为“丹元哼”的全套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