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明日方舟剧情考据)

文丨AshuraSJ@bigfun社区

月夜には それとも見えず梅の花 香を尋ねてぞ知るべかりける

月夜月光白,寻梅不见花。闻香知觅处,折去定无差【1】

·月与云:渡来文化与本土信仰的融合

干员月禾的原型是鹿,这一点毋庸置疑;虽然角色头上的角具有较为明显的梅花鹿特征,但精二立绘中的鹿却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点其实毋需多虑。部分干员的精二立绘会将动物造型进行艺术化处理,以实现对立绘效果的契合和对干员能力的体现。干员月禾精二立绘中的鹿角呈现出浮云被风吹息的样式,一定程度上与其立绘背景中的云层及月亮实现了意象的契合。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日本奈良的梅花鹿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严格地说,这种设计一定程度上与日本传统星月信仰纹样设计这两方面内容有关。下文将从这两方面入手,简要谈谈“”这一意象在日本传统信仰文化中的渊源。

日本的传统信仰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在于其信仰体系中包含了大量外来文化本土化后的成果。源自印度的佛教信仰(以密宗为主)、天唐渡来的道教信仰,在经历本土化改造后都不同程度地与日本原始信仰产生了融合,形成一种与原貌大不相同的奇特形式——这一点,在日本的星月信仰中就有很鲜明的体现。

在最早的日本原始信仰中,并不乏对日月的崇拜——不如说这是所有文明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的共同点;与其他文明不同的是,日本囿于自身特殊的海陆环境,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其中又以海洋灾害为主,使得海洋在原始信仰中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导致在其他文明中常被并列的“日-月-星”组合,在日本变成了“日-月-海”。最直观的体现在于,公元8世纪初记载日本神代故事的“记纪”二书——《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日本国土的诞生就是由伊奘诺尊伊邪那岐)与妻子兼妹妹·伊奘冉尊伊邪那美)以天沼矛天之琼矛)搅拌海水、结合诞下产生诸多岛屿而成;伊邪那岐命与伊邪那美命断席于黄泉比良坂后,以泉水洗濯身体,从中诞生出“三贵子”——天照大御神天照命)、月读尊月读命)和素盏鸣尊须佐之男命),分别执日神月神海神之格。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天照大神(あまてらすおおかみ),日本神话中的太阳女神,同时也是日本皇室的皇祖神。伊邪那岐在逃离黄泉比良坂后以河水清洁身体,从左眼中诞生天照大神,右眼生月读尊,从鼻中诞生素盏鸣尊,是为“三贵子”神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月读命(ツクヨミ),也称“月夜见尊”、“月余美”、“月人”,日本神话中的月神。月读命是天照大神的同胞兄弟,《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并未表明其性别,直到《皇太神宫仪式帐》才明确记载月读命为男性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素盏鸣尊(スサノオ),也称“须佐之男命”、“速须佐之男命”、“须佐能乎命”,日本神话中的海神,以斩杀八岐大蛇而广为人知。虽然其原本的神格是海神,但素盏鸣尊并没有太多统治海洋的故事

随着时间变迁,日本的原始信仰得到不断发展,形成早期的神道信仰。直到公元6世纪中叶左右,这一局面被佛教的传入所打破。当时,自朝鲜半岛迁居日本的“渡来人”将佛教传入了日本,引起了激烈的对立争辩。大和朝廷划分为两派,一派是以与渡来人关系密切的苏我氏一门为首的崇佛派,代表人物为苏我马子(551-626)和圣德太子(574-622,苏我马子的甥孙),另一派则是以军事豪族物部氏为首的排佛派,代表人物为物部守屋(?-587)。两派斗争日愈激烈,于587年演变成军事对抗,最后以苏我马子、圣德太子率领的大军攻灭物部氏告终。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圣德太子(图中穿红衣者),也称厩户皇子,日本飞鸟时代政治家。圣德太子敬崇佛教,为佛教在日本的传播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在担任摄政大臣时期,圣德太子派遣遣隋使学习大陆的先进技术文化,在国内加以效仿。后来的“大化改新”,就是在圣德太子建立的政治基础上进一步完成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位于大坂的四天王寺。四天王寺由圣德太子修建,是日本最早的官办寺院,同时也是日本飞鸟时代最为重要的政治中枢和艺术文化中心。后来,这种中门、五重塔、金堂、讲堂以直线排列、并在外部以回廊环绕的建筑形式,就被称为“四天王寺式”

物部氏势力既已覆灭,得到国家保护的佛教遂得以在日本传播。但是,彼时日本社会仍多以将信将疑的求神心态奉佛,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信奉原始信仰的受众们亦大为不安,遂利用当时佛教信众的功利性大做文章。为对抗自大陆传来的“佛法”,日本传统信仰以“神道”的新面目被加以宣扬,以求分庭抗礼、避免佛教一门独大。

略显讽刺的是,当时的“神道”虽与“佛法”呈现水火不相容之势,但同时又将佛教中许多内容加以吸收、归为己有,即所谓“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这一方面是因为神道信仰根基不稳、并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另一方面大概也与日本民族特质中根深蒂固的危机意识脱不了干系(“一旦不形成自己的文化信仰就要被同化了”,大概就是这样);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其信仰体系中部分内容也随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而被日本吸收同化,使得神道信仰成为日本原始信仰佛教信仰道教信仰的杂糅,最终以“神道教”之貌出现在人们眼前。

所谓的“神道教”,其实并不存在特定的崇拜偶像。受到原始信仰中“万物有灵”的泛灵论影响,神道教将世间所存的诸多事物都视为具有神性的存在,从鸟兽草木、山川海陆到良善神祇、凶恶鬼魅,都可作为供奉的对象;同时,佛教中的偶像崇拜和自然信仰、道教中的星辰信仰也被吸纳,成为神道教“八百万神明”庞大信仰体系中的一部。至此,日本原始信仰中的日月崇拜得以扩充完善,成为杂糅佛、神、道三家特色的“星月信仰”。“星月信仰”是一个大而泛的笼统概括,其下还有“北斗信仰”、“新月信仰”、“太阳信仰”、“妙见信仰”等各种具体形式——这里以“”这一意象为例,简要阐释一下其在星月信仰中的含义体现。

受到地月运转影响,月亮存在阴晴圆亏的现象。一般来说,根据月相不同,古人将其主要划分为新月弦月满月三种大类——干员赫拉格的三个技能,就分别对应了这三种月相;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月相示意图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赫拉格的三个技能,对应了月相盈亏的三个过程——如蛾眉般修长的“新月”、将月亮半分的“弦月”,以及完整无缺的“满月”

其中,俗称“蛾眉月”的初月(在不那么严格对照天文学标准的传统说法中,这种月相也可称为“新月”)因常出现于阴历初三前后的夜晚,而被冠以“三日月”(みかづき)之称;时间推移,月亮逐渐显明,形成上弦月,此时大致是阴历初八前后,故上弦月也被称为“八日月”(ようかづき);这两者加上人们熟知的“满月”,就是星月信仰中最常见的意象。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月相变化与阴历时间对照表

从1192年镰仓幕府建立,到1868年江户幕府灭亡,日本在长达近7个世纪的时间里都是由武士阶级统治。出于对于胜利和平安的祈愿,武士成为了神道信仰的重要拥护者;而星月信仰也毫不意外地成为了武士们的精神支柱之一。在熟识弓马之术的武士眼中,三日月如同弯弓,而八日月如同箭在弦上、被拉满的劲弓(因此也有“弓张月”/“弓張月”的别称),被视为是保佑武运昌隆预示能建功立业的良好意象。被后世视为忠臣楷模的山中鹿之助幸盛(1545-1578),就曾有着对高悬于夜空中的三日月(一说是对着头盔上的三日月前立)许下“愿我受尽七难八苦”(願わくば、我に七難八苦を与えたまえ)誓约、祈求成功复兴没落的主家·尼子家的轶事;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山中幸盛,有“山阴的麒麟儿”异称。其誓言中“七难八苦”典出佛教,分别是火、水、罗刹、刀杖、鬼、枷锁、怨贼七种劫难,以及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五蕴盛八种苦难,象征凡人一生难避之苦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名誉八行之内 信 山中鹿之助幸盛》,月冈芳年作。这幅浮世绘描绘了山中幸盛朝三日月许下誓言的场面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据传曾为山中幸盛所有的“鉄錆十二間筋兜”

此外,最为人熟知的例子,大概是日本东北奥羽地区的大名·伊达政宗(1567-1636)和其家臣·片仓景纲(1557-1615)的头盔:伊达政宗的头盔上装饰有巨大的三日月装饰,而以“片仓小十郎”通称为人称道的片仓景纲,其头盔“神符八日月前立筋兜”的前立装饰物,就是由八日月和写有“爱宕山大权现守护所”字样的神符组合而成。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伊达政宗所用具足“黒漆五枚胴具足”,现藏于仙台市博物馆。带有巨大三日月前立装饰物的头盔和“独眼龙”是伊达政宗的专属特征;出于在作战时不妨碍视线的考虑,伊达政宗头盔上的三日月纹饰在角度上存在一定的倾斜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片仓景纲头盔“神符八日月前立筋兜”复原品。“爱宕”(あたご)之意最初是指“瀑布一般的水流在盆地中翻腾”,后来以京都爱宕山的山岳信仰为中心,糅合神道教的火产灵神及修验道的山神,形成“爱宕权现”,被视为佛教中地藏菩萨的权现,以军神和火神身份为武士所崇拜。同时代与片仓景纲并称“天下两大陪臣”的直江兼续,其头盔前立为巨大的“愛”字,据说就与爱宕权现及佛教中的爱染明王有关

讲完了三日月和八日月,再来说说满月。在东亚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望月”的满月一直被视为完美无缺的象征——平安时代“一家立三后”的著名权臣藤原道长(966-1027),就曾写下“此世即吾世,如月满无缺”(この世をばわが世とぞ思ふ 望月の欠けたることもなしと思へば)的诗句;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藤原道长。其三个女儿都成为了天皇的皇后,藤原家因此在藤原道长时代发展到权势的顶峰;后来,将女儿嫁入皇室、以婚姻方式巩固地位成为了藤原家的惯例

而在佛教中,太阳月亮皆是“二十诸天”中代表光明的护法菩萨——摩利支天(Marici/Marīcīdevī)的象征,分别代表摩利支天的空慧菩提心摩利支天的形象多为手执莲花和宝塔的骑猪天女,具有隐身的神通,能够化为热雾,让他人无法捉摸,是消灾和隐身的护法神。密宗传入日本后,摩利支天被视为武艺者的守护神,很多武士因此在盔甲上使用日月图案,以求得摩利支天加护。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摩利支天

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对日月样式的使用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以实心圆代表日月,有些则是以同心圆环(“日轮”/“月轮”)作为日月的象征——前者的典例为越后地区的大名上杉景胜(1556-1623),其具足“紫糸威伊予札五枚胴具足”的头盔上,就带有巨大的金色太阳装饰;后者则以立花宗茂(1567-1643)为代表,根据立花家的御道具帐记载,其具足“鉄皺革包月輪文最上胴具足”胸甲和兜(头盔)上的纹样是“月轮”,也就是抽象化的满月形象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上杉景胜所用“紫糸威伊予札五枚胴具足”,由上杉谦信传下。头盔的日轮前立刻有“摩利支天”、“大勝金剛”和“毘沙門天”三位武神的名号,意在得三神保佑、作战所向披靡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立花宗茂所用“鉄皺革包月輪文最上胴具足”

有朋友问过我,“月禾背景中那个天体是不是有点特殊?看起来似乎是日食”——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日偏食

其实不然。虽然看上去和日偏食确有几分相似,但月禾精二立绘背景中的仍然是月亮(不然为什么要叫“月禾”而非“日禾”);之所以要这么处理,与日本传统的纹样设计有关。

在盛行星月信仰的日本,太阳月亮星辰都是绘画或家纹设计中常见的题材;不同情况下,创作者会根据场合需要,自行选择是否将图案以具象或抽象形式表现出来。在用于家纹、旗帜或某些并非表现自然主题的作品时,太阳星辰会被抽象为一个实心的圆,有时也以圆环来代表太阳——前者以日本国旗“日之丸旗”(日の丸)为典例,后者则用毛利氏的家纹“长门三星”(長門三つ星)来进行说明。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三光纹。所谓“三光”,即日、月、星的合称;此纹样将三种纹样结合,能够直观看出三种事物的差异

长门国(今山口县毛利氏的家纹“长门三星”,更广为人知的称呼是“一文字三星”(一文字に三つ星)——这个家纹是星纹的经典案例。最常见的说法是,纹样下部三个实心圆对应中国传统信仰中的星辰“三武”,即河鼓三星——《太平御览》卷六中引用《大象列星图》曰:“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也。中央大将军也,其南左星左将军也,其北右星右将军也”,将河鼓三星视为庇护武人保佑武运昌隆的守护星;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一文字に三つ星”。毛利氏是大江氏的后裔,因此使用了大江氏的一文字三星纹作为自己的家纹

与此同时,在对月亮这一意象进行抽象处理时,通常很少直接展示满月的形象,而是多以弦月新月为主体进行抽象化;即使使用满月形象,也会加上植物窗棂星辰(较小的实心圆)等饰物——下面几张图就是具有代表性的月纹实例。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半月云”(半月に雲)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月云”(月に雲)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月星”(月に星)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北斗星月”(月に北斗星)。由于星月纹样带有很强的信仰性,因此现在大多是神社在使用

为什么要将原本简洁的月纹这样处理?答案是“为了与同样映射光芒的太阳相区分”。如果不以其他的装饰凸显“这个实心圆是月亮”,就很容易让人将月纹混淆为日纹——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常陆国(今茨城县佐竹氏的家纹“五本骨日之丸扇”(五本骨日の丸扇)。佐竹氏源氏的后裔,此家纹最初是纪念佐竹氏在源赖朝奥州征伐中的功绩而被创造;但是,这个图案里只有一个实心圆,根本无法判断到底是日还是月。一般认为,这个纹样和武家常见的饰以太阳(日之丸)图案的折扇有关;但根据佐竹家自己的说法,此图案是“扇に月”,也就是装饰有满月图案的折扇。久而久之,佐竹氏家纹里到底画的是什么已难以确定,导致这一家纹同时有“扇に月”、“日の丸扇”、“五本骨日の丸扇”等多种不同的称呼。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五本骨日の丸扇”

说了这么多,其实可以看出,月禾的立绘设计中参考了相当程度的日本、乃至东亚传统文化,以突出干员身上“信仰”的特质;这一点在她的其他相关内容中也有所体现,比如下一条目将要提到的月禾的动物原型——鹿

·鹿与神:日本本土信仰溯源

日本最著名的鹿,非奈良的梅花鹿莫属。这种森林中的精灵(森の妖精)如今在奈良野蛮生产,俨然已是当地一霸;除开发展旅游业的需要,奈良对鹿的宠爱很大程度上与日本传统信仰中对鹿的崇拜有关。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鹿在日本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生物。鹿角和皮毛可以用作装饰、鹿肉具有食用价值,故在新旧石器文明时期成为人们的捕猎对象之一;随着日本于公元前300年进入弥生时代,水稻的种植被大规模推广,日本进入农耕时代。弥生人在漫长的耕作活动中发现,雄鹿春季萌发出茸角,在夏季时——也就是鹿的交配季节,鹿角发育完全,形成优美而具有震慑性的枝杈状结构。这种生长规律,与早稻的播种-成熟周期是大致相同的。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水稻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吉野里遗址(吉野ヶ里遺跡),日本弥生时代的残留遗址,其建筑具有干栏式建筑的特点,被视为是日本早期文明与中国长江中下游文明有联系的证据。弥生时代与“稻”关系密切,水稻从大陆被引进,很快在日本得到推广,公元1世纪时就已由日本西南传播到本州岛中部

从这时起,鹿逐渐由一种重要的食物来源蜕变为人们的崇拜对象;人们将鹿视为保佑作物茁壮成长、获得丰收的灵兽,对其加以礼遇。大约与“记纪”二书成书于同一时期的《播磨国风土记》记载,一位叫做玉津日女命的神将一头鹿剖开,把稻种洒进鹿的腹腔,一夜过后就得以丰收;同样见于《播磨国风土记》的,还有太水神以鹿血灌溉田地的故事——这些传说无疑是早期稻信仰对鹿崇拜的结合体现。

除了对农耕的护佑外,鹿的其他特质也为其附上了一些寻常动物没有的神秘感。除了上文提到的食用价值,鹿能够游泳、来往于岛屿之间,这被限于生产力而无法渡海的早期人类视为具有神力。《日本书纪》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是歲。有人奏之曰。日向国有娘子。名髪长媛。即诸县君牛诸井之女也。是国色之秀者。天皇悦之。心里欲觅。十三年春三月。天皇遣专使徵髪长媛……一云。日向诸县君牛仕于朝廷。年既耆■之不能仕。仍致仕。退于本土。则贡上己女髪长媛。始至播磨。时天皇幸淡路嶋。而游猎之。于是天皇西望之。数十麋鹿浮海来之。便入于播磨鹿子水门。天皇谓左右曰。其何麋鹿也。泛巨海多来。爰左右共视而奇。则遣使令察。使者至见皆人也。唯以著角鹿皮为衣服耳。间曰。谁人也。对曰。诸县君牛。是年耆之。虽致仕。不得忘朝。故以己女髪长媛而贡上矣。天皇悦之。即唤令从御船。是以时人号其著岸之处。曰鹿子水门也。凡水手曰鹿子。盖始起于是时也。”【2】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编年体史书《日本书纪》,与同时代的《古事记》合称“记纪”,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正史。由于当时日本以汉字为官方文字,故各类文书的撰写皆以汉文为主、万叶假名为辅

这个故事中,第15代应神天皇在淡路岛打猎时,见到数十头渡海的麋鹿,发现原来是戴着鹿角、身披鹿皮的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认为鹿能够保佑人平安渡海,因此将自己打扮成鹿的样子。也是从那时起,从事航海渔猎的水手就被称为“鹿子”,意在得到鹿的加护。

此外,鹿角雄鹿独有的特征,每年脱落后又会于第二年重新生长,因而被视为早期生殖崇拜中对雄性的推崇、也被视为一种再生痊愈的神奇力量;能够平安渡海的鹿具有神力,人们因此认为吃鹿肉、饮鹿血能壮阳滋补、延年益寿,甚至能得道成仙——这种自相矛盾的思想源自对生命的渴望,是对鹿旺盛生命力和灵力的崇拜和追求;这种对再生痊愈、不惧伤痛的追求,在出生入死的武士阶层最为常见:上文提到的山中鹿之介幸盛,其头盔除带有三日月前立外,还带有鹿角装饰,他本人也有着“出云之鹿”(出雲の鹿)的别称;被誉为“日本第一兵”(日本一の兵)的真田信繁真田幸村),其头盔也是有着鹿角装饰的“鹿角胁立兜”。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山中幸盛头盔复原品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真田信繁盔甲复原品。据史料记载,真田幸村的头盔为“鹿角脇立之兜”,在头盔正前方还有真田家的家纹“六文钱”装饰。传说六文钱是人死后往生时渡过冥河的船资,真田家以六文钱为家纹,体现出其视死如归的决心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日本插画师正子公也笔下的真田幸村。真田幸村在大阪夏之阵中壮烈战死,据说听闻其事迹的岛津忠恒发出“真田日本第一兵,自古未有匹敌者。半分败北,实乃憾事”【3】的赞叹

有关鹿的日本神话案例并不多,最著名的几个莫过于“日本武尊传说”、“慈觉大师传说”和“建御雷神传说”。第一个传说中,日本武尊奉父亲之命前去平定东日本的叛乱,得胜回国时途经武藏国(今东京、埼玉县、神奈川县一带),在山中遇到了化身白鹿的荒神。武尊将手里的野蒜朝白鹿的眼睛扔去,诛杀了白鹿;但在白鹿死后,山中突然出现浓厚的雾气,使得武尊难以辨明方向。危急之时,一头白狼出现在道路旁,引领武尊平安走出了山林。得以逃过一劫的武尊对白狼说“请作为大口真神守护此地”(大口真神としてそこに留まるように),最后使当地孕育出以狼崇拜为核心的“真神信仰”。位于东京都西北御岳山上的武藏御岳神社里,就有一座祭祀大口真神的大口真神社,据说神社本殿两侧的狛犬雕像便是仿造真神造型而来;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大口真神社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神社旁以大口真神为原型的狛犬雕像

第二个传说与佛教有关。传说曾师从“平安二宗”之一、天台宗创始人最澄(766-822)的圆仁法师(794-864)于嘉祥三年(850)前往日本东北地区巡锡之时,于现在的平泉毛越寺(位于今岩手县西磐井郡平泉町)被浓雾笼罩,难辨东西。这时,圆仁法师发现地上有几缕白鹿毛如点如线,遂沿着白鹿毛前进,之后见到一头蹲伏于地的白鹿。白鹿化为一位苍颜白发的老者,对他说“此土乃灵验之地,若在此建立堂宇的话,佛法即可广传”,言罢便消失无踪,浓雾也转瞬间消散殆尽。圆仁法师如醍醐灌顶,意识到老人乃是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化身,遂谨听教诲,在当地建立起供奉药师如来和日光、月光菩萨的嘉祥寺,也就是后来毛越寺的前身。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圆仁,延历寺第三世座主。圆仁曾于838年随遣唐使一同入唐求法,前后历时十年,归来后继承最澄大师遗志弘扬天台宗教义,去世后追谥“慈觉大师”。圆仁出身的天台宗属于密宗台密,与最澄同时入唐的空海创立的真言宗则是密宗东密;最澄、圆仁、圆珍与真言宗的空海、常晓、圆行、慧运、宗睿一起,合称为“入唐八家”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毛越寺

慈觉大师的故事和日本武尊传说有很大相似性,都是遇到白鹿被浓雾所困。不同的是,日本武尊传说中的白鹿是邪神,白雾是意欲置武尊于死地的凶恶之物;而药师如来化身的白鹿是为慈觉大师降下启示的善神,白雾仅仅是创造显现机会的一种特殊手段;

第三个传说的内容则十分简单,而且与当今常见的奈良鹿有关。传说中天照大神让子孙前去统治苇原中国,先后派遣数位神明前去交涉,均无成效,最后派出武瓮槌命(タケミカヅチ)——也就是建御雷神——和经津主命(フツヌシ)一同降临,才成功迫使当地的统治者·大国主神(オオクニヌシ)让国,并由天照大神之孙·琼琼杵尊(ニニギノミコト)降临苇原中国(“天孙降临”),成为新的统治者。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武甕槌命,也称建御雷神,日本神话中的雷神和刀剑之神。传说建御雷神在苇原中国与建御名方神角力并获胜,两人的决斗方式后来发展为相扑,建御雷神也因此被视为相扑之祖;此外,后来神武天皇东征传说中出现的神剑布都御魂,就是建御雷神的化身

建御雷神在原本的神话中仅仅只是鹿岛地区(今茨城县鹿岛市)的土著神——这也是以建御雷神为主祭神的鹿岛神宫将其尊为“鹿岛大明神”的原因;但是,当天照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东征时,建御雷神以降下神剑“布都御魂”的形式帮助大和王朝扩张版图,之后便被大和朝廷升格为地位举足轻重的重要神祇。之后,据说建御雷神骑着一头鹿,从鹿岛来到了奈良,建立了春日大社——正是因为这个传说,春日大社对鹿十分崇敬,将鹿视为神的使者;而这种对鹿的喜爱和推崇随着对建御雷神的供奉和春日大社影响力的扩大而传播开来,使得鹿在奈良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三灵剑”之一的布都御魂,也称“韴霊剣”。布都御魂是建御雷神的化身,传说神武天皇东征之时被一头巨大的熊所阻拦,那头熊是原本应该被建御雷神讨伐的荒神的化身;建御雷神遂降下布都御魂,帮助神武天皇诛杀了大熊。根据传说,布都御魂被供奉于石上神宫,但一直未展出;鹿岛神宫里也有一把名为“布都御魂”的刀身长达2.25米的直刀,为公开展览品。上图为鹿岛神宫所藏布都御魂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位于奈良的春日大社。春日大社传为建御雷神所建(实际上是藤原不比等主持建造),其主祭神为瓮槌命(建御雷神,对应释迦如来)、经津主命(对应药师如来)、天儿屋命(对应地藏菩萨)和比卖神(对应十一面观音春日神),合称“春日大权现”或“春日大明神”

这种对神鹿的信仰发展到室町时代,又与密宗佛教融合,以一种名为“春日曼荼罗”的特殊艺术形式得以彰显——这与当时佛教与神道教融合产生的名为“本地垂迹”的学说有关。

佛教在6世纪传入日本后,神道教因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而不得不屈尊于佛教,彼时的佛教徒为吸引受众、加强本土化趋势,提出所谓“本地垂迹”,认为佛教中的佛陀菩萨为“本地”,而日本神道信仰中的神祇乃是佛陀菩萨的化身,即“垂迹”。这样一来,佛教与神道教所信奉的偶像就以一种特殊形式完成了融合;后来,发源于伊势神宫的伊势神道又提出“神道诸神为‘本地’、释教众佛为‘垂迹’”的“反本地垂迹”说,在之后逐渐成为神道教思想的主流。这种“本地垂迹”的思想本质上其实是促进了神道教对佛教元素的吸纳,并逐渐扩散到艺术、建筑等各个方面;而“春日曼荼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曼荼罗”(Mandala)为佛教用语,意为“坛场”,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聚集之处;而“春日”,自然指的是春日权现信仰的中心——春日大社。春日曼荼罗最重要的形式有二,分别是将春日神社的神祇与佛结合的“春日宫曼荼罗”和描绘春日神鹿背负袯镜的“春日鹿曼荼罗”。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春日鹿曼荼罗》,绢本着色,创作于天文二十年(1551),现藏于奈良大福寺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春日鹿曼荼罗》,绢本着色,约15世纪,现藏于奈良国立博物馆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春日鹿曼荼罗》,绢本着色,约16世纪,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春日鹿曼荼罗通常描绘一头巨大的神鹿,其背上背负一株真榊木(杨桐树);真榊之上是巨大的宝镜。宝镜有两种,一种神似日月,完美无缺;另一种则会以真榊的枝条分出五位神佛(也有的直接悬浮在宝镜上),分别对应春日神社四位主祭神若宫神社(由春日大社管辖的神社)祭神的“垂迹”——释迦如来武瓮槌命)、药师如来经津主命)、十一面观音菩萨比卖神)、地藏菩萨天儿屋命)和文殊菩萨。这种艺术品是神道教神佛融合的极佳体现,与月禾档案中提到的内容存在一定契合;但是,并不能说月禾的原型就是春日鹿曼荼罗——很简单,这涉及到个例与普遍现象的关系。

一般认为月禾是春日鹿曼陀罗的依据是“立绘右下角有如同‘出’字形的符号,与春日鹿曼荼罗中五位神佛的排列一致”,就大福寺与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两幅来看,确实是如此;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但是,如果将日本现存的各种春日鹿曼荼罗题材作品放在一起对比,就会发现这一排列并没有严格的限制(见下图);而且也并非每件春日鹿曼荼罗作品都有这样的内容,许多绢本绘画(比如东京国立博物馆那件)中神鹿背上的明镜内空无一物,仅仅是普通的袯镜;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春日神鹿御正体,鎏金铜像,约13-14世纪,细见美术财团所持。这件国宝级春日鹿曼荼罗作品中,神鹿背上镜中的五个光轮象征五位神佛,但排列与许多绢本绘画截然不同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那个“出”字形符号在月禾的立绘中仅仅是一部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月禾脚下的圆形地砖周围还有几处同样类型的符号,但是数目不一定是五排列顺序也大不一致;若仅以右下角的个例进行定义,无疑是以局部概括整体的谬误论断

「明日方舟·考据向」净土奈落皆有尽,心如明月了无云月禾(上)

只能说,干员月禾的设计中,很大程度参考了“春日鹿曼荼罗”的样式;但是,月禾的原型要远复杂于春日鹿曼陀罗,其立绘中的“鹿”应该是漫长历史发展中神鹿信仰的综合体现,而非某一特定时期存在的个别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