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气功杂谈之“意守”(气功意守哪里比较好)

一说“意守”,相信很多人就会想到“意守丹田”。没错,“意守丹田”确实是气功锻炼中最常见的一种意守。在气功锻炼中,“意守”是最初级的入门功夫,如果不知意守,不会意守,那基本可以确定与气功无缘。那么“意守”究竟是什么?怎么意守?下面,我根据个人的练功实践与理解,尝试着和大家交流一下。

什么是“意守”?

意守,简单地说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地方,用心的观想。意守的地方可以是身体的某个部位,也可以是身外的某个具体的物件。一般来说是具体的,不是虚构的,否则,只能就会陷入假想状态。

比如“意守丹田”,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丹田的位置。这里的丹田一般来说是指中丹田(膻中穴)或者下丹田(关元穴)。真气运行法中一开始意守的就是中丹田,然后逐渐至下丹田。小周天功法的意守一般是指下丹田。前几天在问答中看到一个因为意守上丹田,出现头疼的问题,我深深地替这位仁兄着急了一把。道家气功理论,下丹田藏精,中丹田藏气,上丹田藏神。一般来说意守中丹田和下丹田,没什么问题,而意守上丹田如果没有名师指导或者有深厚的理论支持,那简直就是玩命。现在科学和实践已经证明,意守下丹田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压,意守上丹田如果方法不当可以导致血压升高甚至神经错乱。所以,意守也不是可以乱守的。

气功杂谈之“意守”(气功意守哪里比较好)

意守外物法,一般是指具体的物件,可以是一片绿叶,也可以是涛涛的江河。比如站桩时,目视前面的竹林,就可以快速地放松心情。我在站混元桩时,对“头如有丝牵顶,背似虚靠长杆”一直不太理解,“头如有丝牵顶”是指虚领顶劲这个可以理解,但“背似虚靠长杆”,总感觉若有若无,难以把握。于是我专门找了个小竹林,一边观看竹林,一边用心体会,用了大半年,总算找到那种下实上虚的感觉。

气功杂谈之“意守”

五禽戏中,意守的部位并不多,经常用的部位有:膻中穴、关元穴、会阴穴、涌泉穴、尾闾、命门穴、大椎穴、百会穴、承浆穴、劳宫穴。比如:起势调息中,双手向上托时,注意力就在劳宫穴; 两手合拢内收时,注意力就在膻中穴; 下按时,注意力就在下丹田。再比如前面我介绍的吸气时,脚趾用力抓地,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意守涌泉穴,等等。

怎么意守?

怎么意守?也就是,怎样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想要意守的部位呢?

首先,要放松,包括身体的放松与精神的放松。这就要讲一下气功锻炼的“三调”:调身、调息、调神。调身、调神,就是要身心放松。“放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可能很多人说,“我已经放松了”,但距离真正的放松还差得远。比如前面虎戏中,我加入了两个“震爪”、“震天”两个新动作,就是因为感觉双肩没有松一下来,通过用力下拉,上拔,把肩部松下来。

气功杂谈之“意守”

第二是呼吸自然。呼吸自然并不等同于自然呼吸,而是该长的时候长,该短的时候短。比如虎扑时,你要用力往下扑,这个时候你要是还保持四平八稳地呼吸,那只能是一只病猫,和扑食的老虎没有什么关系。静功中的呼吸自然,基本上是忘掉呼吸,听不到声音,也感觉不到进出。

第三是意守的程度,也就是注意力的大小的把握。意守绝不是苦思冥想。古人强调“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有心着相,无意落空”。意守要求似守非守,若有若无,不即不离,勿忘勿助。 在五禽戏的练习中,因为是动功,我们的意守,不可能用的时间太长,而是向意守的那个地方看了一眼而已。如果是站桩或静功的话,那我们就要注意了,不可死死地盯着某个地方,而是不离开那里,又没有放在那里,若即若离,大约就是这种状态。

意守的作用。

一是意守可以让我们全身心地进入到练功状态,提高练功的效果。

二是意守的部位是身体中的要害部位,通过意守这些部位,可以有效激发身体的潜能,调动身体气血的流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一般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意守,这些部位会出现热、麻、跳动等现象,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气感,这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练功的兴趣。

气功杂谈之“意守”

三是意守是打开身体奥秘的金钥匙。通过意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身体的奥秘。一般来说,在意守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身体的不足,哪里“紧”了,哪里“松”了,在意守中,我们可以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如果只是简单的活动活动身体增强力气,增加饭量,那意守不意守的无所谓,但如果想要得到更高层次的体验,那就必须掌握意守这把金钥匙。

练习气功从意守开始!

练习健身气功五禽戏从意守开始!

关注五禽戏迷,关注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