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地藏九华峰D15价格)

2022年新年以来,我在医院与大哥家(老妈的住处)之间来回奔波,看着老妈的身体日益衰弱,药石罔极,心内伤怀。3月4日,老妈安详地走完了她近一个世纪的人生(1924年9月生人),驾鹤西去。老妈与老爸(8年前以93岁高龄辞世)一起,辛苦养育了我们兄弟四人,也一手带大了孙辈、重孙辈,一生慈爱、勤俭。3月6日,我们奉安老妈,让她在天国与老爸团聚。回想老妈的一生,感慨万千,无以言表。这一生,我与老妈的母子情缘已有62多年,她似乎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但我知道,我这一生对世界的所有认知,全部情感都源自于她!

老妈,一路走好!我知道您会在天国与老爸一起,一如既往地守护儿孙们!此刻,所有的话语都是多余的,所有的文字都显得苍白!仅以旧时的3篇游九华山日记,祭奠老妈,缅怀老爸。

九华山的地藏菩萨,超度六道众生脱离轮回到达清凉彼岸。菩提妙心坚如金刚,为一切众生所依。愿地藏菩萨,护佑众生,也保佑老妈一路吉祥,在天国与老爸再续前缘。

2019年10月21日清早,我与夫人一起由池州乘青九公交至九华天池,游罢(内容略),再返回下车处,仍乘青九公交来到九华山客服中心柯村。九华山门票190元,3日有效,另加柯村-九华街、柯村-花台、凤凰松-九华街3条线路来回一次的景交车费50元(可以分段买,但若登天台峰以买通票为佳)。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青阳县西南20公里,属黄山支脉,北与长江临近,南与黄山毗连,方圆120平方公里,是以佛教为特色的山岳型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华山,古称阳陵山、九子山。唐代,因李白“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改名九华山。作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九华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千姿百态的99座奇峰,状如莲花,素有“莲花佛国”之称。

九华山的山峰,人称“有名之峰九十九,无名之峰九十九。”“从此置身千仞上,不须别处觅蓬莱。”这其中,以天台峰、莲华峰、天柱峰、罗汉峰、十王峰等9峰最为雄伟。山中,云海、日出、雾凇、佛光等自然奇观,气象万千,美不胜收,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秀甲江南”之誉。

九华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山势清雄奇秀,峰峦列峙,怪石峭拔,松竹竟翠,清溪幽潭,飞瀑流泉,构成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山间,名刹古寺林立,与自然风景巧妙结合,可谓风光优美、灵气汇聚。

在柯村安顿了行李,我们前往不远处的大愿文化园游览。这里是为光大地藏菩萨证道九华的圣迹,弘扬菩萨“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精神而新建的人文景区。总规划面积2836亩,分为主景区、印象九华和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三个功能区。以前收门票180元,2019年起免费开放。

景区的主要看点是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大佛铜像。高达99米的地藏菩萨铜像,寓意九华山九十九座山峰、金地藏享年九十九岁。铜像为比丘立像,背东面西,右手执锡杖,左手托摩尼宝珠,以狮子峰为背景。据说,太阳初升时,从佛像正面看,可见万道霞光;每年春分、秋分时节经常出现“佛光”。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地藏菩萨铜像

金乔觉(696-794),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颖悟天然”。24岁时削发为僧,携白犬“善听”,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初抵江南,经南陵等地上九华。金乔觉向青阳县居士闵让和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自己随后皈依。九华山寺殿宇中,地藏圣像左右随侍者即闵让和父子。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地藏菩萨铜像

金乔觉,卓锡九华。栖身岩穴,苦修数十载。99岁时(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金乔觉忽召众徒告别,趺跏圆寂。相传其时“山鸣石陨,扣钟嘶嘎,群鸟哀啼,地出火光”。徒众将其肉身置于函中,3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佛徒据《地藏十轮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似秘藏”的地藏菩萨形象,认定金乔觉就是地藏菩萨现身于世,遂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其中,尊为金地藏。嗣后在九华山神光岭配以殿宇,称肉身殿。由此,九华山成为十方信士顶礼膜拜的地藏菩萨道场。

佛经记载,夏历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为地藏菩萨圣诞日,相传也是金地藏成道日。九华山僧侣每年的夏历七月三十至八月初六日都要在肉身殿举行重大活动,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称“地藏法会”。法会期间,民间则有“百子会(团)”等朝山进香活动。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大愿文化景区一角

整个大愿文化景区内,自然与人文合为一体,古朴与现代融为一炉,秀水灵山,碧树参天;重檐翅角,楼阁相对;碑塔耸立,造像如生。既是礼佛的圣地,又是增长佛学知识与人生智慧的佳处。

2019年10月22日清晨,我们将行李寄存在柯村的酒店里,带上必备的物品,乘景交车来到花台,然后乘索道上山,至高空栈道。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高空栈道

沿栈道而行,一面是笔立的山崖,一面是九华山的闵园景区。山,高低起伏、时远时近,眼前一派葱茏,美景不停变换,真可用移步换景来形容。出栈道是一段上行的阶梯,因其高峻陡峭,美称“好汉坡”。经过一个观景台后再上行便到了花台顶峰——大花台。站在花台顶上,大古峰、天柱峰美景可以尽赏。原路返回,由栈道处的岔口继续前行,便进入清凉台区域。由这里反观高空栈道,别是一番景致。再往前行是一个布满奇峰怪石的山谷,称梦幻石谷。先下行至谷底,再向上行至另一座山峰——莲台峰的顶部,最终进入天台景区。谷中异石因象形而取了不少名字,如大象、马头、佛手、蘑菇、恐龙、鬼怪精灵等,惟妙惟肖,仿佛是一座奇石的天堂。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大象出林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步步高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观景台处观景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花台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花台观景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清凉台区域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梦幻石谷

花台景区与天台景区,导图与实际山路的划分并不一致。导图上以百步云梯为界,而山路的石牌标志则以密宗塔林后为界,比导图上的远许多。其中,钻山神鼠,按路牌应属花台景区。神鼠位于罗汉墩北百步云梯上方。尖头、小眼睛、头顶长着一溜绒毛,体态憨厚、稳健,正朝拜着西方的如来佛祖。相传,钻山鼠原来十分凶残,为害天下,后经地藏菩萨教化开悟,改恶从善,从此便有了佛性。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密宗塔林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钻山神鼠

由花台标志牌到天台的路不算长,也不算陡,中间的美景以一线天最为精彩。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一线天

天台峰顶是个面积不太大的平台,平台上建有天台寺。此刻,几位和尚正带着一群信众顶礼膜拜,这也是九华山到处可见的文化盛景之一。站在天台正顶,视野极为开阔,只可惜,今天的能见度不高,所见不远,也不太明晰。遥想明空万里之时,山顶云烟飞腾,置身蓝天白云之中,定有“非人间”之概!

当地人有“不登天台,等于没来”的说法,明白地告诉人们:“九华胜境在天台”。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天台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观音殿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天台万佛楼

下天台的路旁,巨大的岩石一路相伴,因其形状命名为“青龙背”。据研究,这是中粒钾长花岗岩中,南北走向的垂直节理发育且切割较深,后期在风化剥蚀、流水冰冻和重力崩塌的不断作用下侵蚀成厚仅3-5米,长约50米的南北向薄脊。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登天台寺路右为“青龙背”

由天台至十王峰的路很容易走,不多会便站上到十王峰顶。十王峰,位于天台峰南侧,海拔1344.4米,为九华最高峰。山顶面积很小,但四面无遮,正是观景的好去处。在此回望天台峰上的天台寺,真有仙山琼阁的感受。只是天公不太作美,缺少蓝天白云的相衬,远景风光大打折扣。由十王峰下行的山路,陡得很可观,当然景致也算对得起我们的辛苦,特别是怪石,十分可观。著名的有位于十王峰西南侧的双桃石。只见巨石高耸,四面无遮,上托两石,顶尖下圆,状若2颗仙桃。据说由钵盂峰眺望,又似二士并列,故又名二士峰。还有立于山石之上、状若海马的海马石。据研究也系中粒钾长花岗石,沿垂直、水平节理面差异风化而形成的象形石。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十王峰顶地理标志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十王峰顶眺望拜经台、观音峰上院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十王峰上眺望观天台

下十王峰后有2条路,既可由此乘索道下山,也可步行下山,我们决定步行。第一景是拜经台,以古拜经台和台内传为地藏足印石而闻名;再下行是观音寺,以石景“观音慈航”闻名。由寺后西北俯视,一石峭立,衣带飘摇,面向东北欲行,酷似女相观音,人称观音峰。这儿立有一块提示牌,由观音峰下行至凤凰松有5404级台阶,年迈体弱或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慎行。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十王峰下山路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十王峰山路一景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十王峰山路一景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海马石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双桃石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拜经台、拜经亭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拜经台大雄宝殿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古拜经台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远眺拜经台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观音峰 观音慈航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复兴庵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复兴庵远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吉祥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渐入蓬莱

提示牌提示的一点儿也没错,由天台下行的山路既陡又长,甚至可以用漫长来形容,这中间也没有多少可观的景致。幸而我们是下行,否则可真的要累得够呛。一边机械性地走着,一边想着某人说过的一句话:登山能让人在面对困难时成长。纵情山野,我们会在对大自然的探险中收获更多的体验与感悟,也会在感受山林奥秘的同时,培养与登山伙伴休戚与共、互相扶持的精神,还能滋养个人内心安静与沉稳的气质。细想,颇有几分道理。

终于,经过一段险陡的天梯,再过一座近年新建的大庙,便下到了闵园景区。这里是一条山谷,地势较为平坦,尼庵群落散布于石板街的两旁及不远处。闵园景区最著名的风景是一棵名为凤凰松的古树。树龄1400余年,高7.68米、胸径0.99米,造型奇特,酷似振翅欲飞的凤凰,李可染誉之为“天下第一松”。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闵园尼庵群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凤凰松

穿过众多小寺(即导书上所说的“闵园尼庵群”),来到乘车处。时近黄昏,我们在此乘车前往九华山的中心——九华街。

九华街位于九华山化城盆地,海拔600多米,是九华圣地的中心,也是九华山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传统的九华街不过1公里长,而今已辟为方圆约4平方公里、四面环山的山村小镇。景区的管理机构、车站及各类服务机构均设于此,成为南来北往的香客和游人的集散地。古色古香的大小佛寺、形形色色的商店、不同档次的宾馆,还有民居、学校,点缀以古树、山溪、池塘……佛兴商荣,好个僧俗共处的奇妙佛国山城!若有时间,在九华街多住几日,细细游览九华街的寺院和名胜古迹,然后以九华街为出发点,饱赏周围的九华胜景,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北山景区,即由山北麓的二圣殿,经无相寺、甘露寺、龙池瀑布、万寿寺等至九华街,全程7.5公里,是盘山公路开通前的传统登山道。若有时间走走,在山寺林溪之间,与历史上登山的古人相对视,应该会有许多惊人发现!

吃过晚饭,我们开始闲逛。此刻的九华街上,灯火辉煌,热闹非凡。转了一圈发现,这九华街有宽街,也有小巷,但基本上构成一个环路。路中,除了寺院便是店铺,经营的全是九华特产,以各种草药居多。

九华黄精久负盛名,既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又具有保健功效。民间有“北有长白人参,南有九华黄精”之说,明代医学大家李时珍誉之为“宝药”。据传,当年金地藏在九华山苦修,全无衣食保障,却因服用黄精而寿至99岁。我们在去往天台峰顶的路上,几位村民正提着竹篮售卖山货。其中有3棵节根状的东西,样子很是奇怪。山民说是野生的鲜黄精,可以切片炒着吃。我们并不识货,鉴于九华黄精的盛名,买了看上去样子最为周正的1棵。不过,九华街商家售卖的黄精均为晒干了的切片,价格不等。只是选择太多,反倒让人没法选择了。

2019年10月23日。清早起来,我们拜访的第一座寺庙便是距离最近的化城寺,也是九华街祖寺。寺始建于晋代,居全山百寺之首。寺依山而建,从山门至藏经楼,前后四进,随地势渐高,富有江南山区古寺的建筑特色。现已辟为九华山佛教文物展览馆。

史载,公元401年印度僧人怀渡来此修行,标志着佛教传入九华山;唐开元年间(773-741),新罗高僧金乔觉来到九华山,在当地士绅帮助下建立道场。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青阳人诸葛节等建寺,请地藏居之。建中二年(781)正式辟为地藏道场,皇帝赐额“化城寺”。“化城”源出《法华经》。一次,释迦牟尼与弟子去布道,路险道艰,弟子饥渴难忍,不愿继续前进。佛祖用手一指,对弟子说:“前面就是城池,请前去化斋”。其实这是佛祖点化而成的一座城池。

华城寺自建成后,屡有废兴。现存建筑主要是清光绪五——十六年(1879-1890)重建的,唯藏经楼是明宣德年间建筑。明清时期,九华山香火极盛,以化城寺为中心的九华街初步形成。

化城寺前是一个呈圆形的广场,广场中间有“娘娘塔”和半圆形的莲花池——传为当年地藏放生的月牙池。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化城寺山门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化城寺广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娘娘塔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化城寺广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放生池

过广场,右转至2座相邻的小庵堂:龙庵和长生庵,二庵的对面是近年新建的较大寺院——旃檀禅林。寺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楼阁迭接,规模较大,环境幽雅。据说创建时,所用栋梁全部选用附近山丘上的古木大树。古树木质坚硬,纹理纤细,异香扑鼻,近似檀香木。创寺僧人将它喻为佛家珍视的旃檀木,故以“旃檀禅林”作寺名。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大行愿门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大悲宝殿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大愿宝殿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莲花佛国坊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门坊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弥勒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钟楼

出旃檀林,左拐继续向前行进,很快来到地藏禅寺。寺后,登上84级台阶,过城堡式山门即是装饰精美的肉身宝殿。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地藏王肉身宝殿,并赐“护国月身宝塔”额匾。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光绪十二年(1886)再度大规模重修肉身宝殿,将殿门改为正南向,门额悬“东南第一山”横匾。殿宇呈方形,重檐歇山顶,仙鹤、麋鹿、牡丹、青狮、彩凤、蟠龙等珍禽异卉,雕饰于重檐之间,鲜艳夺目,可谓雕栋画梁,金碧辉煌。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远眺地藏禅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地藏禅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弥陀殿

肉身宝殿中立红色木质宝塔一座,亦称“地藏塔”,高15米,七级,八角形,剔透玲珑。塔下承以汉白玉基座,高1.8米,塔基四角有四柱顶梁。木塔内置三级石塔,金地藏的肉身供奉其中。1200年前,地藏菩萨涅槃后,肉身不腐、安然如生,弟子遂将其肉身安置于此。塔内壁用赤金贴写《地藏本愿经》。塔每层八面皆有佛龛,每龛内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共有大小不一的漆塑像56尊,均塑于光绪十二年(1886)。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护国肉身宝塔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肉身宝殿

肉身宝殿后有条山间小路,我们由此向小天台进发。小天台是晨观云海,夕赏落日红霞的佳处。小天台寺内有佛像88尊,据供法与九华其它寺庙不同。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肉身宝殿后山间小路通往小天台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小天台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小天台处观景

由小天台原路返回,肉身宝殿后有一个岔路,由此往回香阁与万佛塔。

回香阁是座不太大的寺庙,寺内的砖雕照壁很是精彩。寺后的万佛塔为近年新建,塔内的每一层都供有佛像,大佛像周围,沿塔壁供奉有许多小佛像。据说有佛一万多尊,故名万佛塔。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回香阁全景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回香阁山门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回香阁照壁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万佛塔

回香阁侧有一个路标指示可以通往凤凰松。我们则继续前行,来到位于九华东峰之顶的东崖禅寺。崖顶巨石突兀,状如苍龙昂首。相传,唐开元末年,新罗国高僧金地藏初来九华便在此晏坐,清修苦行16载,遗有飞身处、龙女泉等圣迹。明代在此始建寺庙,寺西侧还留有明代心学家王阳明手书的摩崖石刻。清代扩建寺庙,高阁崇楼如云海巨舫,故又名东崖云舫,为九华八大景之一。可惜,1933年毁于大火,现寺为近年于原址重建。这里是俯瞰九华山镇(九华街),环顾九华诸峰的好地方,特别是寺旁的钟亭,据说天气晴好时,极目远眺,可见长江如练,横于天际。除了尽览佛国风光,伫立云舫还犹如扬帆破浪于浩淼烟波之上,令人心旷神怡。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东崖禅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禅寺远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东崖云舫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钟亭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钟亭俯瞰九华街

过东崖,继续向前,不多远便至观“天然睡佛”的最佳处。天然睡佛由大古峰以南,花台景区内的8座山峰组合而成。在此观看,法相庄严的睡佛仰卧于群峰之上,头枕天台群峰,仰面天际,面庞饱满:睫毛可见、鼻梁高耸、下颌圆润、喉结突出,面目慈祥、五官清晰。天然睡佛的额头至眼睛由小花台景区组成,鼻和颈部由大花台景区组成,整体形象栩栩如生,有“横看是山,竖观为佛”之称。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天然睡佛

再往前走便是百岁宫。百岁宫,原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始建于明代,位于插霄峰(东峰)上,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并列为九华山“四大丛林”。

明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宛平人)云游至九华山,“初住东岩摘星亭,见狮子山左右,有龟蛇供护之状,遂卓锡焉”。海玉在此处以野果为食,用舌血(一说指血)和金粉,费时20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字体圆润清秀。历数百年,这部华严血经至今仍保存于寺内。明天启三年(1623),海玉盘腿坐化,享年110岁,世称百岁公。众僧将尸骨置于缸中,3年后,王钦差来山进香。夜见霞光,因起视之,见海玉结迦趺坐,面色如生。遂将肉身涂金保护,供奉庵内,并奏闻朝廷。崇祯三年(1630)敕封海玉为“应身菩萨”,赐海玉肉身塔名“莲花宝藏”。后经过改建,易庵为寺,以御题“护国万年寺,钦赐百岁宫”,定寺名百岁宫。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百岁宫远景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百岁宫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应身菩萨

百岁宫建筑,依山顺势向上排开,重重殿宇,层层高起,直达山巅,与周围山林景色相映成趣。各层殿院又都在统一体中,毗连相通,各具特色,给人以曲折多致,变化无穷的感觉。

和尚肉身是独特自然环境和丰富文化氛围形成的特殊产物——僧人圆寂后,肉身不腐,自成木乃伊,在我国佛教名山、古刹中亦属罕见。九华山已发现肉身14具,多为年龄在百岁左右的僧尼留下的。可能与长时间吃素,死时体内水分少,坐化瓷缸密封好,用炭质优量足等有关。目前,九华山有4尊肉身最为著名:金地藏肉身(肉身宝殿)、明无瑕肉身(百岁宫)、当代大兴和尚肉身(双溪寺)和慈明和尚肉身。

出百岁宫,沿山路而行,可去著名崖寺老虎洞。山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由这山到那山,再下到半山腰,1个小时后终于看到了开于山崖间的老虎洞和依老虎洞新建的伏虎寺。这儿是个山环,不是登高观景点,但观对面的山景很是不错。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通老虎洞山路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伏虎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老虎洞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老虎洞上方奇石

由老虎洞原路返回,中途穿西天寺而过开始下山。下到山脚便是位于九华街入口处的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祗园寺。祗园寺初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代几经重修和增建,是九华山最早的宫殿式寺庙,也是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刹。

相传,释迦牟尼在祗园宣扬佛教20余年。该寺取印度佛教圣地“祗园”命名,以象征释迦圣迹。寺分三进,但前殿轴线和中、后殿轴线呈45度角,是国内寺庙建筑中少见的不对称平面分布。祗园建筑群参差错落,虽说新老建筑混杂一处,规模倒也宏伟。而下山的乘车处便在祗园寺的前方。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祗园寺外景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祗园寺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藏经楼

九华地藏,天花法雨祭双亲

大雄宝殿

按计划,我们准备在九华街及周边游玩半日,然后乘车下山,赶14:30去汤口(准备由此登黄山)的长途车。不想一路下来,美景太多,无法在12点前后下山。于是改变计划,索性玩了个够再乘车下山,在柯村住一晚,第二天一早乘车去汤口。

因为是由花台上山的,这条柯村-九华街的著名盘山公路还未走过,这会子由此下山算是补齐了。汽车在朦胧的青山绿水中穿行,蜿蜒而下,正应了那句诗意“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

九华,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