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民间故事:观世音菩萨(民间故事观世音菩萨)

<「成功是留给准备好的人」,时间不等人,一定要将自己的能力充实好,才能应付人生随时的挑战。>

观世音菩萨出生于魏晋南北朝,江苏人士,俗名洪宜静,父亲务农,家中兄弟姐妹共六人,她排行老么,在三个哥哥两个姐姐的呵护照顾下,有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洪宜静自小就喜欢「听书」,在榕树下那群听书的小孩里,她的专注是没几个人可以比得上。有一天,洪宜静听完说书准备要回家时,遇到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女孩,跟她讨东西吃。经了解,小女孩与母亲自他乡流浪到此,母亲生病了,窝在佛寺另一头的牆脚下,她是出来找食物给母亲吃的。为了帮忙生病的妇人,洪宜静找到佛寺里的老和尚,他同时也是位行医救人的医师。老和尚在佛寺里安置了妇人及小女孩,他一边熬汤药,一边给洪宜静讲起「目莲救母」的故事…。由于照料妇人、进出佛寺,洪宜静与老和尚的对谈中,启发了对人生的想法,开始走入佛学的领域。

老和尚也如同收了一位弟子,不但自基本的识字、书法教起,更教洪宜静佛理、人生道理及打坐修行...。这段时间,除了学习基本的文字及佛学道理外,洪宜静也跟着老和尚出诊,看着许多的病人在老和尚把脉、针灸、服药的处理后而逐渐好转,心中有无限的感触。她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像和老和尚一样,能够行医济世,于是开始涉足药草书籍,学习医理。

「杨柳枝」是洪宜静第一次去采集的药草,对于初学者来说,洪宜静还是模模糊糊,搞不清楚老和尚为什么突然叫她去摘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杨柳枝。就这样老和尚开始传授洪宜静医术药物上的一些基本概念,每次熬煮药草前,一定将各种的药草特性、治疗的病症、相关的知识及熬煮的方法详细说明。

「生活中处处都有智慧」这是洪宜静深深的体会。跟在老和尚身边的日子特别充实,聪慧的洪宜静不但学会了许多药草的用法及疗效,还会想到许多好点子。例如,她发现许多重症及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喂食药物时具有相当的危险及难度,外诊出发前她都会将药物煎制好,装在淨瓶裡,然后用处理干淨的「柳枝」,蘸药来喂食,柳枝使用后就丢弃再换根新的。至于外伤的患者,就直接用柳枝蘸药,轻轻一挥洒,药汁就「飞」附于伤口,还真是既安全又聪明的做法,老和尚看了小帮手如此聪明的做法,不住的点头称赞。

老和尚也是洪宜静的人生导师,他除了传授知识及医学上的学识与技巧,经常出一些人生的考题让洪宜静思考。在反复的试炼下,她想通了一点,要多聆听别人的想法,多了解别人心中的痛苦,才有办法替自己及病人找寻问题的解答,因为人的疾病不止有身体上的问题也有心理上的层面。

这也成为洪宜静日后在行医及自己修行上的心法—「静下心倾听对方的声音」

老和尚在洪宜静十八岁的时候离开人世驾鹤西归,师父的辞世带给她很大的冲击。

洪宜静废寝忘食的研读师父留下的医学书籍,也不断的修持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弥补自己医学常识的不足。没多久,一场瘟疫的爆发,让她平凡的生活产生不平凡的动荡。那年「疟疾」瘟疫悄悄侵袭了江苏一带,死亡人数与速度让人瞠目惊恐难以置信。疫病发生的如此迅速令人措手不及,当她看到尸横遍野,无数人死亡、重病的凄惨,这一刻,洪宜静的心在颤抖。她深深被眼前情景刺痛,洪宜静眼神中带着浓浓的哀伤,忍不住重重感叹一声—「我一定要找出治疗的药方,能救多少人算多少!」

洪宜静发动村里尚未罹病的村民将病人隔离起来,自己每天带着柳枝及装着药汤的淨瓶穿梭在隔离区治疗患者,其它时间都投入在治疗药物的研究上。由于经验不足,单凭药书上的药材及药方,洪宜静对药材比例的拿捏还是缺少准头,这也影响了药效的精准度。洪宜静心里明白,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专业知识不足,虽然空有药方,药材与药引的配比、各类药性如何相合、炼药火候等等讲究,经验短缺是她最大的弱点。看着生命的流失,焦急苦思下,洪宜静想起小时候听过「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唉!神农为了众生誓言要尝遍百草,而我已有了药方,还无法掌握疗效的准确度,真是惭愧啊!」

民间故事: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素描

洪宜静每天在与病患的接触下也被传染了瘟疫。她的心情没有紧张、没有恐慌,她要拿自己的生命为众生寻找有效的处方,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成功,但是洪宜静已经用她的眼、她的心、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真正去面对人世的苦痛和灾难。

洪宜静飞升后受封为「观世音菩萨」!她用心观察世人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去面对这些灾难,她的悲心广大,以救苦救难为己任,让人赞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