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武侠电影中六场“竹林之战”,第一名获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大奖(武侠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经过历史的发展和积淀,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流派,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和信仰。而武侠电影,就是这种文化的一种最好的体现。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武侠,那么侠客们一般都喜欢在哪PK呢?

竹林! 没有竹林打斗场景的武侠片称不上经典武侠片。

武侠电影中六场“竹林之战”,第一名获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大奖

为什么这么多华语经典武侠片里都有一片竹林呢?竹子笔直不易弯曲,颜色苍翠,影片中大画幅的竹林景观能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侠客们在其中打斗,身姿飘逸、若隐若现,非常符合其人设定位。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华语武侠电影中六场经典的“竹林之战”。

六、最舞台的竹林之战 ——《夜宴》

武侠电影中六场“竹林之战”,第一名获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大奖

《夜宴》中的竹林之战,准确的说是竹林中的舞台之战,竹席滑梯和螺旋形的竹阁,让人印象深刻。我认为冯小刚拍这部片子的主旨,就是要在银幕上展现出剧本原型《哈姆雷特》的精髓——表演的舞台化。在《夜宴》开头追杀太子的这场戏中,从布景上看,俨然一个在竹林中搭建起的舞台,伶人们面对来袭时的肢体语言和被杀时各种动作的戏剧化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负责动作设计的袁和平则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风格,大量慢镜头的运用,舞蹈化动作这些原本是程小东所擅长的,究其原因,正像剧中出现了魔戒军团装备的中国古代兵士一样,不是他所能左右了的。

五、最虚幻的竹林之战 ——《青蛇》

武侠电影中六场“竹林之战”,第一名获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大奖

严格的说,《青蛇》不属于武侠片范畴,但是里面的一段竹林戏却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说它“虚幻”,因为它是唯一一部内景搭建的“竹林”;它又是真实的,赵文卓扮演的法海和尚因误将已归依佛门的蜘蛛精镇压而懊恼,在雨中竹林里又面对生产的农妇而心性大乱不能自已。这场戏中出现在画面上的竹子大都左右对斜,形成了一个个“人”字,年轻气盛、自命不识人间烟火的法海立于其中,表情迷茫,一边告诫自己“佛门弟子要紧守色戒”,一边目睹了女性侗体后又“心生魔障”,特别是在他背后那几格因竹子错落生成而上下浮动的光影揭示了法海复杂的内心活动,这一切被徐克用蒙太奇的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艺术水平相当高超!

四、最凶险的竹林之战 ——《新流星蝴蝶剑》

武侠电影中六场“竹林之战”,第一名获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大奖

《新流星蝴蝶剑》的竹林之战可能是最凶险的一场了,本片拍摄于1993年,也是“武蹈家”程小东的颠峰时期。这部影片本来是武侠片疯狂时,台湾片商混水摸鱼的赶风之作,却因为程小东几场出神入化的动作设计而提升了档次,例如林志颖的“魔影变幻球”和梁朝伟的绝杀技“飞星追月箭”都大有看头。十一年后由他再次担纲的《十面埋伏》与这场竹林伏击战相比简直判若云泥:像甄子丹扮演的叶翔用剑把敌人穿透在竹子上再像棉花糖一样绕成一团,杨紫琼空中摆一字马分开两根竹子刺杀两名剑客等创意,那电光火石似的过招与凶狠无比的杀人方法令人瞠目结舌,最后望着竹林上方插着横七竖八的死人,相信你会同意我对这场竹林之战的命名。

三、最华丽的竹林之战 ——《十面埋伏》

武侠电影中六场“竹林之战”,第一名获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大奖

华丽一词用在电影上,往往出于贬义,这里也是一样。最近流行翻案风,好象经过了一段时间,先前被痛批过的公认烂片们统统化身为窦娥,大有沉冤待雪之势。我自认从小性格就叛逆,喜欢另类点的东西,可这部《十面埋伏》左看右看却怎么也看不进去,里面的一段竹林戏,据说是张艺谋效法李安向前辈致敬,从画面上看,竹林的摄影称得上是我见过最漂亮的,竹干和竹叶青绿的能渗出水来,但是过分刻意的动作编排和痕迹明显的CG特效让人无法投入其中,扮演追兵的演员们上窜下跳好象猴子一般总是能让人笑出声来。程小东在《十面埋伏》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与张艺谋合作的下一部片子《黄金甲》就明显踏实多了。

二、最飘逸的竹林之战 ——《卧虎藏龙》

武侠电影中六场“竹林之战”,第一名获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大奖

《卧虎藏龙》可能是袁和平担任武指以来风格最“飘”的一次,这也与影片的整体要求有关,初次执导古装武侠戏的李安不仅带给观众们一个全新的江湖,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袁和平:如同大鸟般在屋顶上连续追逐,风筝似的在碧绿竹海间飞来绕去.........这在以前根本看不到。袁的风格介乎于程小东和元奎之间,既不像前者高飞的离谱,也不像后者如扎马般的敦实,功架平稳却又灵而不拙。这次李幕白与玉娇龙的竹林之战则破天荒似的突破了袁八爷的上限,居然让两人在树梢上随风摇曳,尽管受到争议,但是起码达到了导演的要求,也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自我突破。

一、最经典的竹林之战 ——《侠女》

武侠电影中六场“竹林之战”,第一名获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大奖

“在胡金铨的《侠女》中,侠士与侠女在高潮的一幕与东厂高手在竹林对峙。那绝非普通打斗场面,他们离地二十尺,在半空翻腾旋转,偶尔短兵相接。侠女纵身一跃,犹似蜘蛛般穿插于竹林之间,伺机俯冲将猎物杀个措手不及。除了出现空中飞人般的特技之外,这段武打戏的拍摄与剪接竟然敢于采用不透明手法,虽然每一画面构图都经细心设计,但剪辑后镜头都变得稍纵即逝,高手的出色武艺仅能管窥一二,其感染力之计算精确,相信爱森斯坦与黑泽明也会佩服得五体投地。”

以上是影评人大卫·波德维尔(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和作家)在其著作《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对电影《侠女》中竹林之战的评价,推崇之心可见一斑。

武侠电影中六场“竹林之战”,第一名获戛纳最高综合技术大奖

《侠女》在武侠片中的历史地位就如同徐克的《东方不败》一样,都是开天辟地式的里程碑作品,在那个一板一眼的喂招、翻个跟头就代表轻功的年代,《侠女》竹林大战的技术水平在当时的确是史无前例的,从白鹰用手将徐枫托上去开始计数,到最后白鹰干掉官兵止,16秒钟共有20个镜头切换,其中前11个都在半秒以内,精确到如此符合要求的画面,真的是需要海量的工作和极大的毅力才能完成,也难怪能在1975年获得戛纳电影节的综合技术大奖。

《侠女》中的竹林大战这场戏,不论从拍摄阶段的场面调度与镜头运用还是后期的剪辑都已升华到了属于胡金铨自我的一种美学哲学。在胡金铨的影像中,竹林遮天蔽日,只是从竹叶的间隙中透入丝缕微光;而我们在平时可见的竹林是清幽宁静的场所,将如此陶冶性情之地展开一场搏命可见导演功力。在这场戏中,镜头兼顾了打斗双方和环境,并且利用竹林场地的特征,将人物和竹林融为了一体,两者成为了大自然别样的“延续”。电影的画面有意境,诗意中带有着禅意,竹林整体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深远的内涵,而更深层次意义的却是一种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