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25.白话庄子——德充符(1)(白话庄子全译最好的版本)

作者:杨本枢

25.白话庄子——德充符(1)

《人间世》完结以后,庄子和弟子蔺且返回了宋国,回到了家乡蒙县,享受着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庄子读书之余也协助妻子到集市上卖屦,贴补家用。

宋国作为战国末期的小诸侯国,随时都有被几个大国吞并的危险,老百姓的生活也非常艰难,一日三餐勉强糊口已属不易。官府征兵的告示贴的到处都是,很多家庭都是妇孺在支撑着门户,像庄子妻子这样通过编屦、卖屦维持生计的人家比比皆是。

时光荏苒,一晃庄子回到家里半年多了,看到日子过得如此艰难,庄子心中很难过,可又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蔺且替老师出主意,说道:“老师,生活如此艰难,何不去找你的老朋友惠施接济一下呢?”

庄子摇摇头,说道:“惠施也有惠施的难处,虽说身为魏国宰相能为我解决燃眉之急,可是我不能够依靠惠施生活一辈子啊!现在各个诸侯国都在忙于打仗,兼并他国,整个天下是一片混乱,哪里还有净土呢!”

蔺且点点头说道:“是啊,诸侯混战,谋士游说,合纵连横,天下混乱。今天,我们脚下的土地还是宋国,明天就不知道这片土地属于韩国还是魏国。”

庄子也有同感,感慨道:“天下大乱的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以自然为本的道消失了。现在社会充斥的是什么?是名利争夺,是欲壑难填,是恃强凌弱,是勾心斗角。正如老子所言: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清楚的看到社会混乱的原因,所以,老子提出了治世良方: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伪弃诈,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蔺且说道:“老子不愧是道家的鼻祖,对于乱世如何治理,他提出的无为之策是直击时弊。”

庄子说道:“乱世用无为,盛世用有为,这恰恰印证了儒道两家不同的治国方略。孔子的政治主张并没有错,只不过用在了错误的时代。”

庄子皱了皱眉,显得很难受的样子:“为什么孔子周游列国时,实施的仁、义、礼、智、信的政治主张都不受重视?孔子宣传的“诗(诗经)、书(尚书)、礼(仪礼)、易(易经)、乐(音乐)”五经文化,提倡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书法)、数(计算)”六种技艺,对于重塑社会秩序是很好的建议。但是,这些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和实施,原因何在?还是我刚刚强调的,用在了错误的时代。现在的时代好比是一个重病缠生的人,全身没有一个器官是健康的,你的药治好了胃,可能会加重肺部的疾病;你的药治好了肺,可能会加重了肾部的疾病。现在的社会又好比是一个身体极度残缺的残疾人,如何才能够使这个残疾人焕发出魅力、活力,只有让残疾人全身心都充盈着玄德才能够实现这个理想。这个到处是弊端、到处是战争、到处是倾轧的社会才会重新有活力。用玄德之手医治百病缠生的人,让其在无为中慢慢消除掉各种疾病,才是更为合适的治世策略。”

庄子看着蔺且说道:“我要以残疾人作比,写一篇周身充盈玄德的残疾人如何具有超凡魅力的文章,以此来告诫世人玄德的重要性,也以此来提醒当政者,如何使用玄德治国理政。”

庄子的思路如同开了闸的河流,哗哗地流淌。

25.白话庄子——德充符(1)

第一个寓言故事:

鲁国有个人叫王骀,他的一只脚因受刑被砍掉了。追随王骀的弟子和孔子的弟子相当。孔子的弟子常季不服气,就问孔子:“王骀不过是个断了一只脚的人,他竟然能够和先生平分秋色。听说王骀很少讲授道理,称得上立不教,坐不议。可他的弟子们却是空肚而去、满载而归。这世上真有不言之教吗?这世上真有不在乎容貌而内心修道成功的人吗?这王骀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啊?”

孔子说道:“一看名字就知道他是个圣人啊!骀是劣马,王是兴旺的含义,王骀分明就是大智若愚的代名词啊!我也只能是望其项背,我打算拜他为师,那些不如我的人还不赶紧行动向王骀取经。我打算将他介绍给全天下的人士,更别提小小的鲁国啦!”

常季又问道:“无论怎样,王骀也不过是一个残疾人,现在名声不但远在普通人之上,还超越了先生,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孔子回答道:“对于普通人而言,生死是人世间最大的事情;对于王骀而言,生死是永恒不变的事情。即便是天翻地覆,王骀也永在宇宙;无论自然世界如何变化,王骀依然不动;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变动,王骀始终坚守大道。”

常季听的似懂非懂,就问道:“此话怎讲?”

孔子回答说:“一件事情的变与不变,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态度。观点相异的人看待同样的事情也会大相径庭,就好像肝胆本来是相互依存的脏腑,观点相异的人看肝胆好像楚越两国似的不停地打打打杀杀;观点相同的人看待天下万物都是一齐的,没有差异、没有矛盾。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不会在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关注的是心灵之中是否充盈着德;万物归一的状态岂能去介意个体的得失,所以,王骀丢了一只脚好像是扔掉一筐土那样不足挂齿。”

常季仍然不服气,继续抨击王骀:“王骀仍未达到吾丧我的境界,他用自己的智慧修行德行,再奢望用德行修炼到永恒不变的大道境界,收徒众多,可以和先生媲美,却做不到和光同尘的境界,长此以往,众人为何还要聚拢在王骀身边呢?”

孔子反驳道:“小子谬矣。你看那平静的湖面能够照出人影,流动的水却没有这种本领,这就是静止的能量,只有静止的能量才能够吸引万物归拢。举个例子,松柏为何四季常青?因为松柏秉承天地之正气;尧舜为何成为一代圣帝,因为尧舜秉承天地的授命。只有集天地之精华,才能衣养万物众生。只有尽力保护好生命的萌芽状态,才不会畏惧强力的对抗。就好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士。那些拥有主宰天地,容纳万物的人士,能够做到借助一副臭皮囊,用智慧之神顺应天地的变化,哪怕是臭皮囊没有了,心灵却能够永存。王骀就是这样的人啊!他自身具有的魅力与影响力使众人自动聚集到他的身边,哪里是王骀主动招生、讲学呢!”

原文: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

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

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常季曰:“何谓也?”

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常季曰:“彼为己,以其知得其心,以其心得其常心。物何为最之哉?”

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夫保始之徵,不惧之实,勇士一人,雄入于九军。将求名而能自要者,而犹若是,而况官天地、府万物、直寓六骸、象耳目、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尝死者乎!彼且择日而登假,人则从是也。彼且何肯以物为事乎!”

25.白话庄子——德充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