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泉州元妙观与老子祠(泉州元妙观怎么参拜)

泉州元妙观与老子祠

泉州元妙观与老子祠

泉州元妙观座落在泉州市公安局(民国以前晋江县政府)前,东街南侧,座北向南,俗称天公观。其左边大巷名观东巷,其前称观口。其右边为县前巷,讹呼为前田巷。元妙观是泉州最早的道教庙观,老子祠是泉州最早的老子专祠。

一、观和祠的兴废

据《泉州府志·宫观坛庙》记载:元妙观最早为白云庙,建于晋太康中(280-289年)。其时,泉州还像个海岛,庙当弥漫于沧海白云间。至于规模大小、供何神衹,未见记载。神龙元年(705年),重建白云庙,奠定宏伟的规模,同时“庙”改为“观”。是年武则天卒。李氏宗室及大臣杀武后宠臣张昌宗、张易之,迎太子李显即位,故改为中兴观,这时观中已经有玉皇上帝殿和太上老君祠(亦称老子祠)。关于玉皇上帝的塑像,据考査是唐代才出现的,其神话传说也形成于唐代。神话云:古代有个严妙乐国,国王净德时王,年老无子,曾祈求太上老君赐个儿子以继承王位。皇后梦老君送子,遂怀孕,于正月初九日生下一子。王子长大后不愿做皇帝,登普明香严山学道。道成,辅国救民,度化群生,总执天道,总管三界(上中下)、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和饿魔)的一切祸福。玉帝的出现虽然晚于老子,但他是天地万物至高无上的神。而老子是唐代皇帝的祖宗,所以玉皇和老子都享有专殿。

中宗在位,韦后干政,武氏大臣专横。景云元年(710年),睿宗李旦之子李隆基谋杀韦后,流放武氏诸大臣。二年,武荣州改为泉州,中兴观改名龙兴观。

开元间(713-741年),行春门外建有东帝宫,奉祀日神。天宝二年(743年)诏赐紫极宫,五代末留从效拓罗城,把紫极宫迁建于龙兴观右,改迎恩馆之西庑为官。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以天书下降的祥瑞,改元为大中祥符,二年命天下建天庆观,观中奉宋太祖神主,龙兴观改名天庆观。六年,尊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元元贞元年(1295年),成宗诏江南诸路天庆观改为玄妙观,毁观中所奉宋太祖神主。老子祠并入玄妙观,规制改变。

明天顺间(1457-1464年),知府张岩重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地大震,俱废。不久重建,统一规制,建筑规模扩大,紫极宫并入玄妙观。

清康熙间(1662-1722年),避玄烨讳玄妙观改名元妙观,提督杨捷、兴泉道张促举、知府蒋毓英重修。乾隆十八年(1753年),知府高霔倡议大修,规制构成一体,费白银三千二百余两,至此元妙观有壁屏、神门、三殿、廊庑等建筑。四十四年(1779年),提督甘国宝、知府王右弼、晋江县令王隽又大修之。五十年(1791年),民众公修三清殿及东廊。嘉庆十二年(1807年),又修各处神像。据《晋江县志》记载,几次重修“皆有碑记在观”,可惜无一幸存。道光五年(1825年),绅士杨滨海等请知府刘炳、县令胡效曾捐倡重修前三清殿、后关圣帝君庙,并盖小屋十二间,中殿因赀不足未修,这就是元妙观最后的规模。

抗日战争期间,三清殿被占用作接兵站,老子祠移入中殿月亭,仅竖“老子祠”木牌一座。

泉州元妙观与老子祠

二、元妙观的建筑和塑像

清代全盛时期的元妙观,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一百余米,东西宽约四十余米,面积约五千平方米,建有前、中、后三殿。

前殿屏塑有太极图、星象、日月等。自屏至神门有石庭斜上,神门为歇山式顶,中高两侧略低,三门并列。过神门有广庭至前殿,称三清殿,即老子祠;殿前有露台、龙陛,露台两侧各有台阶五级。殿为重檐歇山顶,阔五间,深四间,绕以廊庑,殿中塑三清天尊座像,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殿前有辉绿石柱,其上雕盘龙及在波涛翻腾中八仙过海,左右两廊塑二十八宿神像。

中殿为主殿,重檐歇山顶,限三清殿规制略同而高过之,殿前亦有辉绿石龙柱一对,殿中供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亦称中天紫微北极大帝,简称玉皇大帝,是天界诸神的最高统治者。塑像前立有圣旨符箓神位牌一座。玉帝座前有一尊铜雕日神,可能是紫极宫中所供日神,因紫极宫并入玄妙观遂供奉于中殿。左右两壁有画像八幅,形像如雷神,为玉帝执役之神。殿前有月庭,后来加建亭殿,迁老子祠牌及灵官供此。

后殿一列三间,单檐硬山顶,中塑关圣帝君,左塑文昌帝君,右塑梓潼帝君,三帝君分司教化、功名、禄位。元妙观自神门至后殿建有东西长廊随殿升高。元妙观内外有七口井,布列成北斗状,称七星井。玄妙观著名的附属物有晋朝桧,《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均有记载:紫极宫有古桧一株,围一丈六尺,高七丈余,老干攫拿,叶荫郁如幄,旁有石刻“晋朝桧”三字,今地并入元妙观。其实,晋朝桧应为元妙观物,因为紫极宫是五代末オ移至元妙观右的。

元妙观遗物今部分存于开元寺和府文庙,可以一鳞半爪考察其建筑情况。

泉州元妙观与老子祠

三、住过元妙观的著名仙道

元妙观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住过元妙观的道士、方士和神仙应有千百人,因志书没有全部记载,无从查考,现只录府、县志有记载的著名仙道。

唐,蔡如金,字叔宝,其先会稽人,晋代司徒蔡谟之后(事迹见《泉南道家者流的影响和吴夲的活动》)。

唐,吴崇岳,惠安人(事迹见《泉南道家者流的影响和吴夲的活动》)。

宋,苏绍成,德化人,住泉郡天庆观,潜心修道,后隐居泉山。朱文公曾经造访其庐,并书“廉静”二字赠之。绍成有一张琴,朱文公题铭曰:“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乾坤无言物有则,我独与子钩其深。

宋,陈以文,同安人,清修学道天庆观三十余年,知州倪思雅敬重之。庆元间,赐号守素冲虚大师。

明,纪道人,寓玄妙观中,后白日升天。

明,董伯华,晋江人,拜纪道人为师。性至孝,母爱吃猪肉,他因学屠宰。后又向吴之靖学习道术,遂弃家远去,每谈未来事都有应验。又会写雷,儿童给一文钱,就写雷于掌中,握拳而去,至野外,拳一伸开,就闻雷声霹雳。后尸解于北山紫泽洞。曾经书“勤俭”二字悬于其宅。与府衙一小吏郭某有友谊,曾画风、云、雷、雨、日、月诸神像赠之,并送“雷石”一块,磨水可以治病。

明,李鼎,江右人,客居泉城玄妙观。能导引辟谷,每晨东向吸一杯水,端坐凝神。一日辞所知友人,登上泉山龟岩,留鞋一只,入狮头岩,端坐,弥日不食。定期与所知告别,届期坐化。

泉州元妙观与老子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