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聊斋》阿宝)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云南小伙乔大年有才有肝胆,具侠义之心。好哥们顾生英年早逝,乔大年常周济其妻小。赏识他才情的县令死于任上,乔大年自己贴银子,护送灵柩“二千余里”。

好人好事做多了,名声日响,家里却越来越穷。但人穷更不能志短,20啷当岁的乔大年,对娶妻也绝不凑合,颇有追求。

正巧史举人家有个千金,名叫连城,工刺绣懂诗文,且美貌无双。“连城”这名儿,出自《史记》和氏璧的典故,毫无莺莺燕燕的娇媚之气,相当不俗。用价值连城的美玉为女主命名,足见蒲翁对该女子的敬重与珍爱。

史举人对女儿很娇爱。为了给女儿寻个好人家,拿出连城一副“倦绣图”,邀城中青年才俊写命题作文,意在择婿。

“少负才名”的乔大年,挥笔就是两首。一首赞绣者神韵,一首赞刺绣精湛,连城读后,“对父称赏”,又“逢人辄称道”,欣欣然芳心暗许。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但史举人却犯了天下父母“我都是为你好”的糊涂病,嫌弃乔大年家贫,深怕女儿嫁过去吃苦,不肯答应这门亲事。

连城没办法,只能打发老妈子偷着去乔家送银子,假借史举人之名,说是“以助灯火”。乔大年不是书呆子,对佳人美意心领神会:“连城我知己也!”遂朝思暮想,如饥似渴。素未谋面的一对男女,开始了浪漫的柏拉图之恋。

但没多久,史举人就自作主张,把女儿许配给了当地土豪,鹾贾之子王化成。鹾贾,盐商也,家里相当有钱。史举人沾沾自喜,以为给女儿找了个好人家,却不想是挖了个大坑。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乔大年绝望了,连城也一病不起。奄奄一息之际,来了个西域和尚说:这病我能治!但有一味药却难得。史举人忙问:啥药啊?答曰:须青年男子胸口一钱肉。

史举人赶紧派人去王家告知女婿。没多久,仆人空手而归,只捎回一句话:傻老头子,竟想剜我心头肉!

史举人大怒,立刻放出风声:“有能割肉者妻之!”

乔大年可不是王化成,蒲翁用12个字描述他的举动:“生闻而往,自出白刃,刲膺授僧”。毫不犹豫,何等爽利!乔大年对连城之爱,横溢而出。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西域头陀以肉合药三丸,三日服尽,连城病愈。史举人准备兑现承诺,将女儿许配乔生。可王家听说连城病好想悔婚,勃然大怒,嚷嚷着要去告官。史举人立刻怂了,不敢惹土豪,就只好再次辜负寒门子弟了。

史举人摆了酒宴招待乔大年,席间命仆人捧出千金重谢。乔大年何等气节?我是为报知己,“岂货肉哉!”说完,分文不取拂袖而去。真赤心一片,铁骨铮铮。

连城知道后,心内大不忍,又托老仆人去安慰乔大年:以君的才华,一定不会长久沦落。何愁没有佳人相伴?我自知命不久矣,君又何苦跟人去争这“泉下之物”?

乔大年喟然长叹:素来当你是个知己,如今看来竟也未必。若你真懂我,不做夫妻又何妨?有缘相逢时,小姐若能为我一笑,小生死而无憾!

乔大年果然不是俗物,诚心赤胆还洒脱不羁。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又过了几日,乔大年偶然外出,正巧遇见连城从叔叔家回来。一对有情人,这才初次相见。乔大年痴痴凝望着连城,但见她“秋波婉转,启齿嫣然”。大年心中大动:连城真知我者!纵不能长相厮守,茫茫人海得一知己亦足矣。

高兴没几天,考验人心的生死大关,就来了。

到了王家娶亲的吉日,连城前症又作,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乔大年哀哀凭吊,竟“一痛而绝”。一对有情人,双双奔赴了黄泉。

乔大年变成鬼之后,丝毫不觉悲戚,一心寻觅连城。但见奈何桥边,行人如蚁。连城没寻到,却意外见到了好哥们顾生。

顾生在这儿混得不错,干上了掌管文书的差事,又得上司器重,手中颇有点小资源。他一见乔大年,拉着他就往回走,想把他送回阳间去。瞧瞧,人还是得多做好事啊,到哪都有朋友。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乔大年把连城的事,告知了顾生。顾生很给力,带着大年“旋转多所”,终于在廊下一角找到了愁容惨淡的连城,旁边还坐着一个漂亮的白衣女郎。

连城见到大年,又惊喜又心疼。两人说了段鬼情话。

——君来这地方干嘛?

——卿死,我哪敢偷生!

——像我这样的负义之人,你还不唾弃她,还为她殉情,这又何苦?如今只求来生相报了。

连城哀哀哭泣,大年扭头对顾生说:有事你忙去吧,我在这挺好的,我不回去。只是拜托你帮我查查,连城将生何处?她去哪我去哪,我们要在一起!

白衣女郎在一旁看得入迷,好奇问道:哥哥你们这是咋回事啊?乔大年一五一十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白衣女郎听完倒伤心起来。同为女子,怎么我就没尝过这爱的滋味?真是白活了一场。

白衣女郎跟连城同姓,是长沙太守之女,小名宾娘。连城告诉乔大年,她跟宾娘“一路同来,遂相怜爱”,是一对可怜的有缘姐妹。乔大年这才仔细端详宾娘,但见“意态怜人”,也是个可人儿。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读到这儿,简直为乔大年捏了一把汗。生怕他晚节不保朝三暮四,犯了天下男人都爱犯的错,深情好男儿人设崩塌。好在,大年还没来得及跟宾娘细谈,顾生就回来了。

顾生把一切都打点好了,即刻就能让乔大年跟“小娘子返魂”。两人惊喜交加,宾娘在一旁却大哭起来:姐姐走了,我咋办呀?让我跟你一起走吧,我愿为小妾,为姐姐端茶奉水服侍左右。

宾娘这一番话,既认了姐姐,又认了夫君。连城看她楚楚可怜,就去求大年。大年又去求顾生。顾生又出去搞关系。没多久回来了,摇头叹气说:这事真办不了啊……

宾娘闻言,“婉转娇啼”,紧紧抱着连城的胳膊依依不舍。几个人面面相觑,肺腑酸柔。顾生一咬牙一跺脚:你们仨一起走吧!上头怪罪下来,我担着便是!

真好一个仗义顾生,为朋友两肋插刀,也是一名响当当的云南汉子。

三人即将返阳,但乔大年却特意不让宾娘跟他俩同路。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乔大年寻了两个去往长沙的老太太,劝说宾娘跟她们走,宾娘哭得梨花带雨,只得依依惜别。大年则搀扶着连城,奔赴新生活了。

途中,连城走得很缓慢,她内心忐忑顾虑重重。快到城下时,连城嘱托大年:重生之后,恐怕再有翻覆,做不得自己的主。若果如此,你去把我的骸骨索来,生死在君家,妾无怨无悔。

接下来,连城显露出缜密的心思。她的魂魄跟着大年先回了乔家,惊世骇俗地来了个“生米煮成熟饭”。她笑着说:重生后,若好事难成,岂非再负君恩?不如妾先以魂魄以身相许吧。

读及此,不得不感叹蒲翁瑰丽奇绝的内心,把有情人的欢爱描写得如此惊心动魄超然出尘。

二人在厢房中呆足三日,“极尽欢恋”,才各自还家。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乔大年死而复生后,立刻派人去史家要连城骸骨,“自言能活之”。史举人万分惊喜,果然连城复生。见到父亲,连城直言相告:“儿已委身乔郎,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经过一番大周折,史举人心中早已认定乔大年做女婿,无奈鹾贾王家纠缠不散。听说连城复活,王家又摩拳擦掌去告官。官吏受了贿赂,把连城“判归王”。

乔大年愤懑欲死,却无可奈何。连城嫁入王家,先是闹绝食,水米不进。而后又趁屋中无人,自悬梁上。折腾了没几天,又奄奄一息了。

鹾贾之争,争利争面子,何尝有半片真心?相比乔大年为报知己出生入死,简直判若云泥。当真是“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王家看连城如此决绝,也害了怕,把这个命悬一线的女子,送还了史家。史举人赶紧命人抬到乔家。这一对苦命鸳鸯,历尽劫难方终成眷属。

故事到此,皆大欢喜,也该收尾了吧?不,作者还没忘了长沙的史宾娘呢。

“连城起,每念宾娘,欲遣信探之。”连城一坐起身来,就开始念叨宾娘。此处颇耐人寻味,惦记宾娘的,不是大年,反是连城。

很多旧小说里,都有大太太主动为丈夫纳妾的桥段。《红楼梦》里的邢夫人,甚至把为贾赦纳妾当作KPI来抓。

《浮生六记》里,被称作“最可爱女子”的芸娘也干过这事。赛珍珠所著《庭院里的女人》,故事背景已是民国,可吴家少奶奶依然忙着为丈夫纳妾,理由是自己年已40,丈夫需要一个年轻女子来伺候。

嗟夫,三从四德,过去做女人可真难!

那连城欲寻宾娘的举动,是否也出于讨好夫君的“美意”呢?尽管时代的局限性在所难免,但窃以为,此处尚别有一番意味。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纵观整个故事,连城与乔生之间的感情,与其说是男女情爱,不如说是酬报知己。

连城因乔生诗文心生爱慕,不嫌其家贫,反而赠金“以助灯火”,遂被乔生引为知己。虽婚事无望,但乔生仍毫不犹豫自剜心头肉,给连城做药引子,所图不是占有,而是报答知遇之恩。一句我不是来“货肉”的,足见其心之诚之纯粹之别无他求。

连城是书香门第大家闺秀,为了乔生一个约定,竟当街露齿嫣然。此倾心一笑,谁解其中味?这是连城精神上的“以身相许”啊,是两个灵魂伴侣的情感高,潮。再之后,两人同生共死,阴曹地府走一遍,还阳前又以魂魄“极尽欢恋”。

此番举动惊天地泣鬼神,以金报,以肉报,以笑报,以魂报,以生死报,终究是一个“报”字。而这个字,也是中国传统婚姻的核心所在。

《聊斋》故事:这古代“糟粕”里,藏着婚姻大智慧,却被今人遗忘

跟西方讲“你爱我,我爱你”不同,我们的传统婚姻,讲的是”缘与恩”。有缘才会相聚,有恩方能相守。恩爱夫妻,恩在前爱在后。这是我们老祖宗的人生大智慧,因为他们深知,“爱”太易逝太善变。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而“恩”的链接,却稳固得多。能抵挡婚姻的琐屑不至生嫌隙,包容彼此的短处不至生厌恶。

乔大年跟连城之间如此,宾娘跟二人之间也是如此。故事结尾,长沙史太守千里迢迢“亲诣送女”,表明“小女子赖君复生,誓不他适”。

以太守之女的高贵身份,何愁没有如意郎君?可宾娘亦是知恩图报之人。为酬报再生之恩,非乔家不嫁。也兑现了她当初自甘为妾室,回报连城的诺言。连城的接纳,也是对彼时黄泉路上相互照顾的回应。真恩恩相报,无穷匮也。

有个妈妈对女儿说,嫁人贫富倒在其次,关键是挑个好人品。将来即便情没了,义还在,至少他不会害你。

说来说去,还是要选对人。否则,你再有恩德,遇见个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也是枉然。而这样的故事,我们听得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