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藏中的易学著作(四)

8)《周易参同契》,上中下三卷,即上中下三篇,不分章。收于《道藏》太玄部容字号函,文物版《道藏》第20册,台湾版《道藏》第33册。此本实即朱熹的《周易参同契考异》,但在收入《道藏》之时却削去了朱子之名。该书注下有黄瑞节的“附录”,黄瑞节在卷首的朱熹序文之下附有一序,末署名“庐陵后学黄瑞节附录”。此一“附录序”,在《四库全书》本中,则有序而无署名。但《四库全书总目》的《周易参同契考异》的“提要”中则提到了“黄瑞节附录[1]”。对照《道藏》本,更可证明《四库全书》本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中的附录即黄瑞节之附录。

黄氏的“附录序”云:“《参同契》注本凡一十九部,三十一卷,其目载夹■郑氏《艺文略》。彭晓本最传,然分三卷为九十章,以应阳九之数,歌鼎铭一篇,以应水一之数,其傅会类如此。盖效河上公分《老子》为上经下经八十一章,而其实非也。鲍氏云:‘彭本为近世浅学妄更,秘馆所藏,民间所录,差衍误脱,莫知适从。’朱子考辨正文,引证依据,其本始定,今不敢又赘附诸说云。”知他以朱熹的考辨为准,故引用朱子之说附录于此注本之中。而所谓“鲍氏”,即为彭晓《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卷末作跋的鲍仲祺。

黄氏“附录”谓“《参同契》注本一十九部”至“以应水一之数”一节,与《四库全书总目》的说法颇为相近。《四库全书总目》卷146子部道家类《周易参同契通真义》“提要”谓“至郑樵《通志·艺文略》始别立<参同契>一门,载注本一十九部,三十一卷,今亦多佚亡,独彭晓此本尚传,共分九十章,以应阳九之数。又以歌鼎器一篇字句零碎,难以分章,独存于后,以应水一之数”。黄瑞节附录,在《四库全书总目》内已见称引,其卷146子部道家类《周易参同契考异》“提要”中说:“故黄瑞节附录谓其师弟子有脱屣世外之意,深得其情”,可知《四库》的“提要”论彭晓的分章之说是据黄说立论。不过这一说法实来源于彭晓本人,如其《鼎器歌》注云:“晓所分《参同契》并《补塞遗脱》四篇为九十章,以应阳九之数,外余《歌鼎器》一篇,本在《补遗》之前,谓其辞理钩连,字句零碎,独存于此,以应水一之数。”

朱熹认为“《参同契》本不为明《易》,姑借此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候”,然而“此虽非为明《易》而设,然《易》中无所不有,苟其言自成一家,可推而通,则亦无害于易。[2]”这表明了朱熹对《周易参同契》的基本看法。他的注解,亦理解《周易参同契》为内丹法,如谓“此言人心能统阴阳,运毂轴以成丹也。‘衔辔’谓所以使阴阳者,‘绳墨’谓火候轨辙,指其升降之所由。[3]”他对《参同契》一书的主旨也有所论说:“此书之法,以一月为六节,分属六卦:震一、兑二、乾三、巽四、艮五、坤六,每五日为一节,故言‘朔旦则震始用事’,而为日月阴阳交感之初,于是加修炼之功,……此实一篇之要言也。[4]”

9)《周易参同契解》,收于《道藏》太玄部若字号函,文物版《道藏》第20册,台湾版《道藏》第33册,及巴蜀版《藏外道书》第9册之《金丹正理大全》中。此书不分章,而分上中下三卷,南宋陈显微撰。此本卷前有二序,一为金华洞元天璧壶道人郑伯谦序,一为抱一子陈显微序,均作于宋端平改元之年(1234年)。书后附有“法象图”“寅申阴阳出入图”“五行相得而各有合图”“鼎器歌”“《参同契》摘微”及希微子王夷后序等。

据《四库全书总目》卷146《周易参同契解》之“提要”,陈显微,字宗道,淮阳人,自号抱一子,南宋嘉定端平年间的临安佑皇观道士。其《参同契解》,正文悉依彭晓之本,分卷而不分章,则是依据葛洪《神仙传》的说法。但个别之处有所移动,如“象彼仲冬节”以下70字,彭晓本在“枝茎叶”之下,而陈显微则移到“太阳流珠”一节内,这是陈显微根据书中“别序四象”的说法而作的调整。

陈显微解《参同契》,是要说明道、一、金丹的关系。他认为“道”之本体难以求知,所谓“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然而“道”要“生一”,然后则“道可得而神明矣”。这个“一”是“天地之母,造化之本,万物之祖也。”更具体地说,“一”就是“金丹”:“一者,金丹也。”而“金丹者,返本还元、归根复命之妙道也。[5]”金丹是“妙道”,所谓“妙道”就是“返本还元、归根复命”的绝妙途径,而“返本还元、归根复命”,则是人与本源之道的同一。在此基础上,陈显微断定《参同契》所言是内丹而非外丹:“世人不当认为外药耳!苟妄认为外药,则武都雄黄、四神八石之类,去道远矣。[6]”

此本卷下后附“《参同契》摘微”一篇,非陈显微注,因为其中注文说“彭真一、陈抱一、储华谷三家议论不同,中间宁无穿凿,其说皆失经意”。此篇为五言长诗,诗中有注,所言亦成丹之法,既非彭、陈、储三家注,故值得注意。其大意谓:“以金为堤防,水入乃优游。金计有十五,水数亦如之。临炉定铢两,五分水有余。二者以为真,金重如本初。其三遂不入,火二与之俱。三物既合受,变化状若神。下有太阳气,伏蒸须臾间。先液而后凝,号曰黄舆焉。”


[1]见《四库全书总目》卷146。

[2]见文物版《道藏》第20册之《周易参同契》朱熹考异本卷首黄瑞节“附朱子曰”。

[3]见同上书之上篇“覆冒阴阳之道”注。

[4]见同上书之上篇“晦至朔旦震来受符”注。

[5]以上引文均见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自序。

[6]见《周易参同契解》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