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闲话《淮南子》

闲话《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汉书·艺文志》载:“淮南内21篇,外23篇”;颜师古注云:“内篇论道,外篇杂说”。流传至今的21篇,大概都属于传说中的内篇部分。全书以道家思想为经纬,糅合了诸子百家之学说,进而融汇贯通,编织以刘安先生为首的“淮南学派”思想体系,成为了自战国至汉初时期黄老之学的集大成者。在用华美文字阐述哲理的同时,该书还以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为例,生动活波地佐证自己的理念,因此保存了一批中国古代神话之“活化石”。东汉学者高诱《淮南叙目》说,所谓“淮南鸿烈”,“鸿”乃广大,“烈”乃光明,“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

在《淮南子》所记载的诸多神话传说中,“嫦娥奔月”无疑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神话之一。关于“嫦娥奔月”,《淮南子·览冥训》的记载是:“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是故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高诱《淮南子注》曰:“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这条记载说明,那时候,西王母与她的“不死之药”,已经成了人人向往的灵丹妙药。循着这条记载,人们似乎发现了,原来嫦娥与老公后羿早已同床异梦,于是她盗取后羿千辛万苦弄来的“不死之药”,独自吞食,升天而去,留下可怜的后羿在人间跺脚嚎啕。嫦娥的这个形象,当然一点也不美好。可是,到了《淮南子·外八篇》里,嫦娥则完全是另外一种形象:

昔者,羿狩猎山中,遇妲娥于月桂树下。遂以月桂为证,成天作之合。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妲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妲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焉。羿闻娥奔月而去,痛不欲生。月母感念其诚,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

这段记载,完整精彩,情节跌宕,情深意长。嫦娥与后羿在月桂树下“成天作之合”,异常恩爱,叵耐后羿从王母那里请来不死之药,种下祸根,后羿的徒弟逢蒙前来盗药,被嫦娥逮个正着。逢蒙盗药不成,凶相毕露,要加害嫦娥,危急之际,嫦娥吞药升天,滞留月宫,为了重回人间与夫君团聚,他令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间。多么地情深意长呀!

这段情景交融的文字,情感深挚,色彩绚丽,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天作之合、无以为计、痛不欲生、窃窃私语,一连串的典故与成语,已成千古传唱。追溯起来,嫦娥与后羿天地阻隔悲剧的制造者,正是王母娘娘。她的“不死之药”,原本是造福人类的“至善之果”,最后却变成了割裂人间真情的“肇祸之根”,对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恐怕是西王母没有料到的吧?

闲话《淮南子》

逢蒙,亦称“逄蒙”,上古帝尧时期一个射箭能手,只是品行不端,成为祸患。且看《荀子·正论篇》:“羿、逢蒙者,天下之善射者也。”荀卿把逢蒙与后羿并列,说两人射箭功夫都很了得。而《孟子·离娄下》则演绎了一出惨烈的嗜血故事:“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唯羿愈己,杀羿。”逢蒙跟着后羿学射箭之术,学成之后,心生歹念,欲独霸天下,就把后羿残杀了。

亚圣孟轲先生一向是段子高手,他讲的这个逢蒙残杀后羿故事,与《列子·汤问》篇中“纪昌飞卫故事”颇有几分神似,不过前者以悲剧收场,后者以喜剧结束。说是纪昌学射于飞卫,飞卫让他死盯着一个目标练习,于是纪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纪昌用牦牛尾巴的羽毛把虱子挂在窗户上,每天注视,虱子渐渐变大,如车轮,如山丘,“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纪昌张弓搭箭射虱子,一箭洞穿虱子之心,悬挂虱子的羽毛却完好无损,飞卫喜曰:你成功啦!——箭术成功之日,师徒反目之时。看着洞穿虱身而过的渺渺箭矢,纪昌歹念顿生,“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一天,师徒俩野外相遇,纪昌飞箭射其师,飞卫绝地反击,“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坠于地,而尘不扬”……

这场惨烈战斗,堪称箭术灿烂,只听得空中嗖嗖震响,箭如飞蝗,飞卫箭矢射光,纪昌独留一支,“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纪昌最后一支箭矢射出,飞卫以荆棘击之,噼啪一声,箭矢坠地,于是,二人相拥而泣,发誓互为父子,绝技再不传人。

关于《淮南子》的作者,传统的说法是淮南王刘安与其宾客共同撰写,但刘安作为统揽全书的主笔与最后定稿者,应该没有疑问;至于哪些篇什是他的手笔,则无从考证了。

闲话《淮南子》

刘安(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刘安好读书,善鼓琴,文采飞扬,颇有德政,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淮南王赋》82篇、《群臣赋》44篇、《淮南歌诗》4篇、《淮南杂星子》19卷、《淮南万毕术》,内容涉及政治学、哲学、伦理学、史学、文学、经济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学养生等领域。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道家思想。在《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据考证,“曾青”是指铜的化合物,也有学者认为是铜绿,此处存疑。他奉汉武帝之命撰写的《离骚体》,是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

当时的淮南国,辖九江、衡山、庐江、豫章四郡。史载,刘安爱才若渴,礼贤下士,淮南国都城寿春(今安徽寿县)成了当时文人荟萃的文化中心。他召集了近千名宾客,在寿春城郊的北山上筑炉炼丹制药,最著名的有苏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晋昌、毛被、左吴,号称“八公”。炼丹过程中,歪打正着,偶成豆腐,他因此被尊为中国豆腐之鼻祖,“八公山”也因此而得名。传说,他还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鸡蛋去汁,以艾燃烧取热气,令蛋壳升浮起来。虽然属于超级小儿科,毕竟也显示了他的探索精神。

由以上种种形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刘安一定是他那个时代里的一个极不安分、灵魂时常骚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弄潮儿。谓之“淮南鸿烈”,名副其实也。

闲话《淮南子》

然而,纵观西汉初年的往事,一个令人悲哀的历史事实是: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强力推行思想统治之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搞得天下一时间百卉凋零。而刘安是个融通百家思想的奇士,推崇“无为而治”的道家学说,与圣上的执政方略,可谓南辕北辙;加之其父刘长因为绝食而死,也始终是他内心深处解不开的一道“心结”。这就铸成了他与统治者汉武帝极其深刻的矛盾。他俩之间,或许没有多少个人的恩怨与冲突,但人与人之矛盾,思想观念的隔阂与冲突,却是其大如天,不可调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汉王朝日渐繁荣,刘安的不臣之心,也日渐沸腾起来,君臣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了,终于到了爆发的一天。引爆的具体原因,先是他身边的“八公”成员雷被、伍被二人,向皇上举报淮安王谋反。汉武帝将信将疑之际,刘安的孙子刘建又跳了出来,跑到京城长安告状,说自己的爷爷想谋夺天下。汉武帝雷霆震怒,淮安王危在旦夕。元符元年(前122),汉武帝刘彻以刘安“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叛逆事”之罪名,派大兵进入淮南,包围淮南王府,搜出了一些准备用于谋反的器械,以及玉玺金印。刘安自知罪无可赦,被迫自杀,与他串通一气的弟弟、衡山王刘赐也随之自杀身亡。

一代才子与枭雄,就这样灰飞烟灭了。然而,他率领宾客们编撰的《淮南子》一书,却长留人间,不绝如缕。当这本书来到我的案头的时候,冥冥中我似乎听闻了刘安的叹息与思考,无奈与痛楚,嘶吼与嚎叫!

“是故大丈夫恬然无思,澹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纵志舒节,以驰大区;可以步而步,可以骤而骤;令雨师洒道,使风伯扫尘;以电为鞭策,以雷为车轮;上游于霄窕之野,下出于无垠之门……”

说起刘安之遭戕害,不能不谈及西汉初年残酷无情的政治斗争。

西汉王朝的开创者、汉高祖刘邦共生有八个儿子,刘安的父亲刘长是其最小的儿子。那时候,汉朝大业初定,江山数度颠簸,异姓诸侯王不断举兵叛乱。公元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举兵叛乱,刘邦抱病亲率大军迎击。历经几番血火较量,终于诛灭英布。此后,刘邦总结天下动荡的根本原因,竟然是——各路诸侯王不姓“刘”!于是,他开始大封刘姓子弟为王。刘安的老爹刘长被封为淮南王,都城寿春。

闲话《淮南子》

论起刘长的身世,可谓阴差阳错。他的生母赵姬,能歌善舞,美艳绝伦,原是赵王张敖的宠妃。当年,刘邦率兵伐秦经过赵国时,这个奴颜婢膝的赵王为了巴结刘邦,居然耍了一把“美人计”,把赵姬献给了刘邦。刘邦一边饮酒,一边色迷迷地觑着柔若无骨的美人,灵魂早已飞到了爪哇国。一番云雨之后,赵姬居然怀上了龙种。后来,野心勃勃的张敖发动叛乱,赵姬受到牵连,被捕下狱。她在生下刘长不久,就愤而自杀了。唉,帝王之家,血光剑影,时刻有累卵之危呢。刘长生得身材壮硕,力能扛鼎,却因为身世凄惨,性情乖戾,喜怒无常,常怀愤恨之气。在被封为淮南王之后,更是横暴异常,鱼肉百姓。到了汉文帝刘恒时代,刘邦的亲骨肉大都灰飞烟灭,只留下了文帝刘恒与淮南王刘长在世,“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刘长骄横跋扈,苛虐暴戾,屡屡违法乱纪,文帝总以兄弟之情予以宽恕。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竟渐渐滋生了叛逆之心。然而,以他的才能平庸,恩德寡淡,怎么能够主导一场推翻文帝的叛乱呢?——他的自取灭亡,实在是咎由自取。阴谋败露之后,汉文帝念他是唯一在世的弟弟,不肯可加以杀戮,下令将他流放到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带)。刘长愤恨难消,于途中绝食而死,年仅25岁,谥号“淮南厉王”。

刘长死后第二年,文帝时常想起这个不争气的弟弟,不免心有戚戚然,于是下诏,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分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16岁的刘安以长子身份袭封为淮南王。这对刘安来说,本来是一个成就功业的天赐良机,叵耐他又步了老爹的后尘,心生叛逆,被迫自杀身亡。

论及刘安被门下宾客告发的旧事,足以令人长叹息矣!“八公”之一的雷被先生,是一位武艺超群的剑客,淮南王太子刘迁经常与之切磋剑术。有一次,两人又开始搏击,只见刀剑翻飞,剑影缭绕。刘迁步步紧逼,雷被一再礼让。这本来是他俩切磋中的“潜规则”。可是,这一次,雷被失手刺伤太子,闯了大祸。刘迁不依不饶,声称要“以血还血”,弄得他在淮南国无法容身,只得眼泪汪汪跑到刘安跟前,请求大王开恩,派他去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戴罪立功。刘安一听,勃然变色,认为他心怀叵测,当场下令免职。这下雷被彻底绝望了,连夜出逃,潜入京城,状告淮南王阴谋发动叛乱。——这是刘安为自己“培养”的第一个掘墓人。

“八公”中的另一个“叛徒”,是伍被先生。刘安预谋反叛,令伍被参与其谋,伍被认为此举是以卵击石,必败无疑,于是多次苦口婆心进行劝谏,刘安嗤之以鼻,说自己就像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陈胜吴广不过一农夫耳,犹能大旗一举,天下影从,吾乃天潢贵胄,难道还不如他们么?一席话,弄得伍被先生哑口无言。刘安并下令抓捕伍被的父母为人质,逼他参与起事。为了保全身家性命,伍被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反戈一击,将刘安密谋反叛一事密报了朝廷。——这是淮南王为自己“培养”的第二个掘墓人。

这时候的当朝皇帝,是汉武帝刘彻。他非常欣赏刘安的才华,对他的叛逆之举,将信将疑,正在举棋不定,刘安的孙子刘建也跳将起来,告发自己的爷爷谋反!——这是淮南王为自己“培养”的第三个掘墓人。

这个不肖之孙刘建的愚蠢行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原来,他的老爹,也就是刘安的儿子刘不害,因为是庶出,很少得到父王的宠爱,不免心存怨望,对王太子刘迁更是恨之入骨。他平日里的一些恨恨之词,自然影响了自己的儿子刘建。刘建堪称呆瓜,或许是脑子里进水,他以为告发爷爷,就会祸及太子,太子一朝完蛋,自己的老爹就会顺理成章当上王太子。岂料,正是他最后的告状,使汉武帝下定了诛灭刘安集团的决心。这个呆瓜刘建,与他的老爹刘不害,当然也在武帝的诛灭之列。

哎哎,历史上的一些偶然事件,虽然有其必然,也足以令人扼腕而三叹息也!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闲话《淮南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