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水浒传》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原型是谁?其实乃是林灵素(《水浒传》中活阎罗是谁?)

林灵素“生封侯,死立庙,未为贵也。封侯虚名,庙食不离下鬼。愿作神仙,予之志也。”


上面这段话就是送徽宗年间的名道,号为“通真达灵先生”的林灵素的语录,那时候他还只是大学士苏东坡的一个小书童,就能有这样的志向,确是不凡。

在林灵素眼中,世俗之人最看重的封王拜侯,立庙祭祀等都算不了什么,只有做神仙,骑鹤直上九重天才是人生快事。

《水浒传》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原型是谁?其实乃是林灵素

而大家都知道,《水浒传》的背景年代就正好是徽宗年间,当时的如蔡京,童贯等权贵,施公都有提及,自然对于这位当朝第一名道不会错过了——这位道爷的地位有多高呢?这么说吧,在举办斋会的时候乃是林灵素居中高坐,徽宗甚至以九五至尊的地位,也要在旁相陪。

《宋史》:“每设大斋,辄费络钱数万,谓之千道会。帝设握其侧,而灵素升高正坐,问者皆再拜以请。

不过也许是对这位“活神仙”的敬畏,也许是不想沾惹到宗教方面的麻烦,施公在《水浒》中并没有直接点名林灵素道长的名字,而是以天师或者活神仙代之,而且一上来就亮相了一位张天师,并以此引出了代表宋江他们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一百零八魔星,我们且来看看。

张天师

首先要说明一下,这个张天师只是个代号,类似后世院士之类的,初代天师是道家的祖师爷张道陵,后来代代相传,都住在龙虎山上。

《水浒传》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原型是谁?其实乃是林灵素

当时的背景是京城盛行瘟疫,给军民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当时还没有气象局和科技局,对于这种超自然力量朝廷完全是束手无策,仁宗陛下就听从了范仲淹大学士的建议,派了太尉洪信去求张真人做法,消除这场灾难。

然后洪信就巴巴的带着人马和诏书去江西信州龙虎山来找张天师了,结果根本就没见着,反而在山上见了个倒骑黄牛的小牧童——还被对方调笑了一番。

太尉连问数声,道童呵呵大笑,拿着铁笛,指着洪太尉说道:“你来此间,莫非要见天师么?”太尉大惊,便道:“你是牧童,如何得知?”道童笑道:“我早间在草庵中伏侍天师,听得天师说道:‘今上皇帝差个洪太尉赍擎丹诏御香,到来山中,宣我往东京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祈禳天下瘟疫,我如今乘鹤驾云去也。’这早晚想是去了。

等到洪太尉下山之后,才知道这个牧童就是张天师的化身,就在他还在龙虎山的时候,天师就已经飞去东京把法事做完了,端的是神通广大。

《水浒传》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原型是谁?其实乃是林灵素

我们现在来看这些都觉得不可思议,都是当神话来看待的,可是那个时候的人还真的信这个,不然我们来看看徽宗和林灵素的故事,这都是记载于史书的,连皇帝都如此,就更加不要说平民百姓们了。

林灵素的能力

林灵素可不是一个普通之人,他不仅早时就在苏学士府上口出惊人之语,而且确实有着神奇的能力,他和徽宗一见面就把对方给镇住了。

《宋史》:林灵素既得召见,徽宗问:“有何术?”答曰:“臣上知天宫,中识人间,下知地府。”又进言:“天有九霄,而神霄为最高,其治曰府。神霄玉清王者,上帝之长子,主南方,号长生大帝君,陛下是也,既下降于世,其弟号青华帝君者,主东方,摄领之。己乃府仙卿褚慧,亦下降佐帝君之治。”

他对徽宗扬言自己有天眼,可上观天宫,中识人间,下察地府,徽宗一听就有了兴趣,就让他看看自己的身份和来历。

《水浒传》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原型是谁?其实乃是林灵素

然后林灵素也不知道是真还是假,真的就观察天象后,说天有九霄,神宵最高,其中的统治者就是玉清王者(应该就是太上老君等三清),然后长子为长生大帝,就是徽宗。

徽宗本来就深信道教,也以为自己肯定是神仙转世,听过林灵素的话自然大喜过望,然后林灵素又看了蔡京,童贯甚至徽宗最宠爱的刘贵妃,他都说也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前来相助徽宗的。

这话自然是皆大欢喜,而且徽宗看林灵素很眼熟,似乎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是贾宝玉第一次看见林黛玉就嚷着“这个妹妹我曾经见过”一样,这种道理实在是没法解释,只能用缘分来解释了。

《水浒传》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原型是谁?其实乃是林灵素

然后林灵素就被赐号“通真达灵先生”,授以金牌,还专门为他建立了一座“通真宫”居住,而且后来还继续升官加爵,和其余贵族们打交道,声势一时无二。

《宋史》:“灵素益尊重,升温州为应道军节度,加号元妙先生、金门羽客、冲和殿侍晨,出入呵引,至与诸王争道。都人称曰:‘道家两府。”

这个待遇,就和《水浒》中提及的张天师和罗真人都差不多了。

林灵素的结局

不过和张天师的主动“功成身退”不同,林灵素的道行显然还要差一些,他得势之后就开始肆无忌惮了,而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水浒传》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原型是谁?其实乃是林灵素

林灵素剧照

第一方面,压制释家(佛教)

我们知道宋朝是一个非常宽容的朝代,对于各种文化都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哪怕就是对于道教非常崇尚的太宗和真宗这两代,虽然遵道,但却不贬释,而且还在尽量化解双方的矛盾,让信徒们和睦相处。

但是徽宗则不然,他听信了林灵素的“天言”之后,就真的以“道君皇帝”而自居,把国家和朝堂都弄成了“官道一体”,他自己集道教教主和俗世天子于一身不说,还把众官员也都封为了道教的神仙,比如他的宠臣蔡京童贯等人都是身兼两边的职务,把个朝堂弄得和道场一般,不伦不类。

然后他又听了林灵素“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的建议,强行下诏,改佛为大觉金仙,易服饰,称姓氏;左右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

第二方面,得罪太子

其实这种“争储”之事,向来是臣下的大忌,能躲多远最好躲多远,林灵素又是“世外之人”,已经“富贵以极”,本不该碰这个禁区才是。

《水浒传》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原型是谁?其实乃是林灵素

宋钦宗

但是也许是因为缺乏政治经验,也许是对自己的能力太过相信了,林灵素竟然开始插手皇储之事,当时正好开封被大水围城,徽宗让林灵素设法救灾——这和《水浒》中张天师退瘟疫如出一辙。林灵素就想借机整一下太子,说这个乃是天意,必须要太子来拜天才行。

“五月大水犯都城,帝命先生治之,先生奏曰:此水难治,乃天意以戒陛下。兼此水自太子而得,臣不敢漏泄天机,但试令太子拜之,可信也。即令太子上城,降御香四拜,水退一丈。至夜,水退尽。京城人皆言太子德也。”

但是恐怕林灵素也没有想到,太子被迫无奈的去城头拜水了,而洪水竟然真的退了,这下子他偷鸡不成蚀把米,太子的威望一下子达到了顶峰,而他这样对太子,自然马上就受到了打击报复——政治的斗争其实就和拳击比赛一样,肯定是你来我往,就看谁能挺到最后。

《水浒传》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原型是谁?其实乃是林灵素

于是林灵素这次失宠了,压制佛教本来就让他得罪了许多权贵,这次和太子争斗又得罪了太子这边的人,因此不得不离开京城,远离了权力中心和荣华富贵,但也借机避过了即将而来的“靖康之变”——“灵素在京师四年,恣横愈不悛,道遇皇太子弗敛避。太子入诉,帝怒,以为太虚大夫,斥还故里,命江端本通判温州,几察之。”,也算因祸得福。

结论

从《水浒》中的张天师以及公孙胜的师傅,二仙山的活神仙罗真人身上,我们都能够看到徽宗那个年代道教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林灵素为首的名道们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水浒传》道教活神仙罗真人的原型是谁?其实乃是林灵素

只不过虽然林灵素被迫离开了东京,后面紧接徽宗上位的钦宗同样还是信奉道教和神仙,当时金兵大军压境之时,他不想着如何调兵遣将,水来土屯,却轻信一个叫郭京的道士,想要靠着他的“六甲神术”来击败金兵的千军万马。

结果法术自然不灵验,钦宗以及他老爹徽宗也落得个被金人掳走,悲惨的死在北国的下场,他们自己咎由自取不说,但是宋朝的军民百姓们却被他们坑苦了。


参考文献:

《水浒》

《宋史》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