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保生大帝祖籍安溪感德镇石门村(安溪双鲤堂保生大帝)

吴夲的家世渊源

从安溪感德镇区出发,在蜿蜒盘旋的山路上行驶12公里,就来到了石门村,这个村落有居民将近4000人,大部分都是吴姓。唐末,吴氏先祖就从河南光州固始县入闽迁徙至感德镇石门村,至今已有1000多年。石门村中留有一块明代墓志铭石刻,上书:“先世自光州固始,择胜于清溪常乐里家焉。传至宋,为真人公(吴真人)。”这块墓志铭现存于石门村的吴真人纪念馆,墓志铭不仅描述了吴氏先祖迁居于石门村的过程,更是道出了吴夲的家世渊源。

保生大帝祖籍安溪感德镇石门村

墓志铭记载,该墓为“明祖妣勤慈许孺人暨男泽泉公合葬墓”,勒石于明天启二年,即公元1622年,由中过进士的郑之玄撰文。据方文图考证,“清溪”是安溪县的古称,常乐里在古时有19个乡(自然村),其中就有石门乡,今属感德。《泉州府志·山川》也记载:石门尖在常乐里,高峰陡绝,不可攀跻,上有吴真人遗址。

保生大帝祖籍安溪感德镇石门村

吴夲生前不娶妻,那他又与墓主人什么关系呢?据吴真人纪念馆常务副主任吴庆德介绍,墓主人吴泽泉孝道俭朴都由于得到先人“真人公”的福报,因此在墓志铭中记录了“真人公”。除了吴泽泉外,其他吴氏后人也都缅怀“真人公”的遗泽,并以他作为精神支柱。

保生大帝祖籍安溪感德镇石门村

吴夲出生地

墓志铭提供给我们寻找吴夲祖籍地的一个引子,吴氏族谱和相关史料则明确指出吴夲的出生地在石门村。

吴庆德向记者提供一本成书于清代康熙元年(1662年)的《石门家谱小引》,内称:“肇基祖惠公卜居石门乡……忆昔自唐而宋,于太平兴国四年已卯,挺生异人曰本(吴本,即吴夲)者,幼不弄,长不娶。”根据族谱记载,吴夲生于太平兴国四年,也就是公元979年,他的父亲叫吴通,母亲叫黄月华。吴夲小时候很穷,父亲生病后找不到医生,“这也是吴夲为什么以后从医的原因。”吴庆德进一步说,吴通死后,就葬于石门村的一座山上,当时的穷人下葬,墓都是由乱石垒成,没有立墓碑,吴通的墓现在已不可考。

保生大帝祖籍安溪感德镇石门村

民国时期石门村吴氏重修族谱收录的《玉湖殿保生大帝序》等,也连篇累牍叙述“先祖真人公”,引以为荣。

保生大帝祖籍安溪感德镇石门村

除了族谱外,安溪的其他史料也印证了吴夲出生于石门村。清代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所作的《吴真人祠记》写道:“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门……吴真人者,石门人也……自真人飞升之后,乡里创庙立祀,子孙聚族山下奉真人遗容。”清代乾隆丁丑年(1757年)出版的《安溪县志》记载:“宋灵医吴真人故迹在石门。真人名本,字华基,号云冲。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由贡举授御史。仁宗时,医帝后愈,炼丹救世。”县志讲述了那个为许多人所熟知的有关吴夲的故事。传说天圣九年(1031年)宋仁宗的母后患乳疾,太医诊治时她羞于开口,不肯让人视诊,太医束手无策,宋仁宗更是废寝忘食,坐立不安,百般无奈,只好张贴黄榜广征良医。吴夲揭榜进宫,并治好了皇太后的病,太后和仁宗喜出望外,十分感激,宋仁宗要赐封御史太医,他起身辞谢,要回故里道:“吾志在修真,拯救众生,荣华富贵,非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