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第三十三期」保佑文人文运功名的星宿之神—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又名文星神,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

「第三十三期」保佑文人文运功名的星宿之神—文昌帝君

故而很多人都会将文昌星和文曲星混为一谈。不过两者实际上并非同一位神。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在《史记·天官书》中有记载:“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而文曲星乃是北斗七星之一,为北斗第四星。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第三十三期」保佑文人文运功名的星宿之神—文昌帝君

文曲星君

文昌封为帝君并且又称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故而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

《明史》的《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第三十三期」保佑文人文运功名的星宿之神—文昌帝君

据传,文昌帝君有七十三次化身,在周为张仲,在汉为张良,在晋为凉王吕光,在五代为蜀王孟昶,在姚秦之世为张亚子。其为人天性刚烈,明察秋毫,秉性仁厚,恤民如子。其传世之著作有阴骘文、感应篇、劝孝文、孝经解等诸书,皆有裨于教化,不失圣人之旨,故学者崇之。当然了这些传说基本上都是后世补上的……毕竟这位梓潼神是在元代才被封为文昌帝君的。

据说梓潼神原是流行四川北部梓潼的蛇神、雷神信仰,后与晋朝抗击苻坚而殉国的忠臣“张育”合流,在北宋时转化为保佑四川地区学子,考试顺利的神祇。南宋时,梓潼神被认为较灵验,而取代了其它地方科举之神,成为中国各地学子,共同信仰的保佑科举顺利之神祇。从中可以看出文昌帝君虽然是道教的神,但他又有浓厚的儒家色彩。

「第三十三期」保佑文人文运功名的星宿之神—文昌帝君

两宋以前,“文昌”仅仅只是三垣二十八宿之一,其虽象征文学,但并非人格神祇。由于信仰的传布,使得原本的梓潼神信仰,与传统观念中掌管文学的文昌星相混合,(或曰:梓潼神被视为文昌星转世、化身),而梓潼神被称为文昌神、文昌帝君或文昌梓潼帝君。明清两朝也大肆尊供文昌。凡天下学官,皆去文昌祠。并修筑大量的文昌宗庙,隆重祭祀。

因文昌星和梓潼帝君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所以二神逐渐合而为一。道家把天上的星神与张亚子合而为一,封张亚子为文昌帝君,属二十八宿中的文昌星,传说主“文运”、“司科举”。道家与张亚子合而为一的年代,应是宋朝。

到了明朝景泰年间,景宗皇帝在北京新建一座庙宇,每年二月初三,遣人举行盛大的祭典。清朝年间,更加崇奉此神,嘉庆六年,仁宗皇帝也勒命礼部,把此神编入祀典。

「第三十三期」保佑文人文运功名的星宿之神—文昌帝君

五文昌帝君图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四神有护持文运之职能,成为士人学子敬奉的对象,世人合称“五文昌”。他们分别是道教奉祀的五位神明:“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文衡帝君”。

在一些文昌祠中,在主神文昌帝君的两侧,常塑两位童子塑即“天聋”、“地哑”。据《历代神仙通监》的第十一卷中记载:“梓潼真君)道号六阳,每出驾白骡,随二童,曰天聋、地哑。真君为文章之司命,贵贱所系,故用聋哑于侧,使其知者不能言,言者不能知,天机弗泄也。”

历史上,文人士子,儒、佛、道都十分崇拜张亚子,还借文昌帝君之名,降写了大量著述,据不完全统计达80余部,数百种之多。这些经语中许多是劝善勉学的诗章。

下一期就让我们继续了解那繁星中的星神们……

古语有云:“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那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那传说中的南斗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