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于成龙青少年时期的故事之一

良好的童年教育

于化龙、于成龙兄弟俩出生后,由于天资聪慧,品学兼优,于是,于时煌便把希望寄托在了两个儿子的身上。“于”与“鱼”同音,他取“鲤鱼 跃龙门”的寓意,希望一个儿子“化龙”,一个儿子“成龙”。而且,每条“龙”又配了一条“大海”,即:于化龙字“南溟”,于成龙字“北溟”。希望两个儿子像龙能腾飞,像海凭鱼(于)跃。

于成龙幼年的时候,母亲田氏就去世了。不久,父亲于时煌续娶李氏。李氏出生于书香门第,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对于成龙兄弟二人慈爱有加,如同亲生,于成龙像父亲一样,行孝乡里,视继母如亲母,日日恭顺,继母又岂能不亲爱他。如此一来,母子融洽,情感甚笃,阖家和睦。继母教导于成龙读书识字,“读”要读圣贤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恩泽后世,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理解、包容,长大后做不做官暂当别论,引导于成龙自发读书学习与耕读结合,从中学习“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李氏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于成龙青少年时期的故事之一

继母李氏教于成龙读书

于成龙的童年教育是在父亲于时煌和继母李氏的直接授导下进行的。因为父亲没有做什么官,所以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拿来教育自己的儿子们。从四五岁起,于成龙便跟着父亲读书认字。白天他和他的一群叔伯小兄弟跟父亲读《四书》、《诗经》。书中讲的内容,孩子们虽说全然不懂得,但那清脆悦耳的琅琅读书声,却给父亲心灵上一种极大的安慰,他盼望自己的儿子能学有成绩,将来做个济世安民的英才。当于时煌看到儿子们读书读得有些疲倦了时,他就叫他们拿来纸张和砚墨,然后把纸平平地放正,儿子们磨着墨,自己模仿着柳公权的字体,写起了大字。这时幼小的于成龙便静静地站在一旁,专心地观看着父亲手中那枝大笔在一起,一落,一提,一顿,不一会就写满了一大张。在那些象似柳字,胜似柳字的刚健婀娜的墨迹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书法艺术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的心。于时煌还特地在自己院里,亲自筑起一个小小的书斋,作为儿子们的学馆。由于于成龙从小就表现得特别的聪明和好学,所以深得父亲的钟爱。白天跟父亲念完了书,晚上就睡在父母亲的身旁,听老人家讲述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和北武当山的神话传说故事。来堡村距骨脊山和北武当山只有二十里来路,骨脊山是大禹治水的始发地。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劳而忘身,率先垂范,奋斗在治水的第一线,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品质非常值得后人学习。

大禹治水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治水的时候,大禹依靠着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等理念,战胜了重重困难,治水成功。

大禹敢于与自然灾害作斗争,面对洪水,大禹并没有害怕。而且在面对治水失败时,也没有灰心,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终完成了治水大业。后来人们为大禹修庙筑殿,都尊称他为“禹神”。

北武当山,雄奇险峻;古松苍翠,千姿百态;奇花异草,赏心悦目;怪石嶙峋,神形兼备;庙宇宫观,各具特色。是北方名山,这里留下了无数古老的传说;独具特色的道教建筑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创造了灿烂的道教文化诗篇。

所以父亲给儿子们讲得最多的就是“大禹治水”和“北武当山神话传说”故事。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北武当山的传统庙会。届时,北武当山道观要举行法事活动,信士们都要到北武当山祭祀真武大帝,从古到今,民间一直延续着这样的习俗。由于北武当山就在来堡附近,这自然也就成了于时煌带领儿子们进行户外锻炼和道德教育的最佳圣地。每年三月三,他都要兴致勃勃地领着两个儿子登上北武当山,给他们介绍山上的景点及典故。

这是“古猿望日”石景,传说当年天神接引真武飞升成仙处之接神坡,古猿静卧在花草丛中,头枕青山,眼望蓝天,双眸望日,遐想云外寺,峯峦眇相望。这位神仙是文昌星,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在中国道教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天上星官的名字,它是专门管理人间读书和文上功名的,所以,这里是家长为孩子求学十分灵验的地方。你们兄弟俩好好拜拜文昌星,可保佑你们文上功名的。这里是真武大帝修身处。传说玄武大帝的母亲净乐国善胜皇后有一天睡午觉时,梦见自己把太阳和月亮吞进了肚里,醒来后就怀了孕。14个月后,在甲辰岁农历三月初三这天午时从左肋生下一子,取名玄元;净乐国玄元王子出生时百花盛开,紫雾缭绕,天空中九条苍龙口喷清水给他沐浴;玄元王子天资聪颖,过目成诵,而且身材高大,姿态勇武,自幼好学武功,喜欢骑马射箭,每天都要在午时前练习射箭,而且刻苦专注,听说北方有一神山,巍峨挺拔,怪石嶙峋,神形兼备,清静自然。是修身养性,练武学道的最佳圣地,于是他辞别了父母双亲,赴北武当山修炼。玄元王子在北武当玄天大殿门前登云驾雾凌空而行,在上山的途中遇到一条白蛇为他带路,在他修炼期间每天有一只黑虎为他驮着经书,山门前遇到一只梅花鹿口噙着灵芝草给他献礼,在大殿里一只猴子给他献桃子,在北武当山修炼期间,玄元王子冬吞冰雪、夏食野果、备受苦寒,修炼时间长了,还没有得道便想退却,准备下山回家。可在下山的路上,玄元王子遇到一个老太太在路边的石头上拿着铁杵磨,玄元王子觉得奇怪,便问道,老人家,你磨铁杵干什么?老太太回答说,磨好后要做绣花针,玄元王子不以为然地说,铁杵磨针,那要等到什么时候?老太太不慌不忙地说,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听了老太太的话,玄元王子恍然大悟,于是打消了下山的念头,又回到山头继续修炼,修炼42年后,眼看就要得道飞升,观音菩萨为了考验他就变作一绝色美人,手捧金盘、玉环来到玄元王子面前,娇声娇气地请玄元王子用茶,并动手给他梳头,玄元王子一惊,心生犯戒之感,深感绝望,于是双目紧闭纵身向崖下跳去,就在这时,只见五条巨龙将玄元王子凌空接起,玄元王子已修炼得道成功了。听完玄元王子修炼得道的故事后,对于成龙的思想触动很大,并明白了“功到自然成,铁杵磨绣针”的道理,于是暗下决心,用功读书,争取功名。

那是“迎客松”正向我们招手微笑呢!这是灵官庙,道教称灵官爷有三只眼,能识人间善恶,且铁面无私。正中高台上坐一魁伟武士,身披金甲黄袍,左手执风火轮,右手举钢鞭,三目怒视,正气凛然,就为王灵官,是道教重要的护法神将。王灵官姓王名善,曾在蜀中道士萨真人处学习符法,是林灵素的再传弟子。道法高深,嫉恶如仇,“三眼观尽不平事,一鞭惊醒梦中人”说的就是他。凡做恶事之人,均难逃其法眼;王善先以威慑,令其改邪归正,弃恶从善。庙内三面有壁画描述的是惩恶扬善的两个故事,告诉人们要为人友善,孝敬父母。这是“九龙出洞”,那是“金蛇朝拜”.......于时煌要将北武当山上的景点一个一个介绍给两个儿子听,让他们从小接受道德教育。

这年骨脊山上绿草如茵鲜花争妍时,于时煌又带领两个儿子不辞辛苦,登上山巅,去领略、去窥视骨脊山的神奇魅力。然后指着“吕梁碑”给孩子们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每讲到激动的时候,他还要朗诵古代大地理学家、文学家郦道元曾登上了骨脊山时写下的爱国诗篇“吕梁之石崇蔬,河流迅荡,震动天地,此禹即事壶口,治梁及岐,何其勇也!”,每当这时,于时煌总要提高声音,而且有些发颤,惊得儿子们都睁大了眼睛,凝望着父亲那张激动不已的脸。随着这慷慨激越、悲壮高亢的音调,一股强大的爱国激情,悄悄地流进了于成龙幼小的心田,这是他们在上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于成龙对于父亲给自己的教育影响,对于乡中流传着的一些关于父亲的懿德嘉行,可以说,影响了于成龙的一生。

于时煌在生活上也是既勤劳又节俭的。他有油坊、豆腐坊、织布坊、酿酒房,雇佣了好几名长工,经济收入还算可观,但他对自己十分节俭,而对有困难的亲戚朋友,却从来都是尽其所能,给予帮助。于时煌看到村里的乡亲因为患了病而没有交通工具去看病,耽误过病情的治疗!他就买了两匹马,备了马车,把马拴在大门外,并告诉乡亲们,谁家有事需用马车不用问主人,随便使用,使用完了再拴回原处即可。于时煌不仅自己如此,而且对子女也经常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他常对孩子们讲:“生当乱世,要吃得苦,多行善事,才能站得住。”

于时煌经常对两个儿子讲:“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着生命便够了。…何况你们并不算穷苦呢?拿你们(两个人)比其他人家的孩子,已经舒服多少倍了,以后困苦日子也许要比现在加多少倍,拿现在当作一种学校,慢慢磨练自己,真是再好不过的事,你们该感谢上帝。”在长子于化龙结婚时,于时煌也作了嘱咐:“婚礼只要庄严不要侈靡,衣服首饰之类,只要相当过得去便够…”。

平时父亲对于成龙的学业品德修养,要求都很严格,从不溺爱孩子。孩子们犯了错误,或言语举动稍不注意,便会立即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父亲在对于成龙训导时,常习惯用一句话就是“你自己看一看,你还象我于时煌的儿子吗?”这句话留给于成龙的印象很深,一直到后来,每想到这句话,他就不敢怠慢。

继母给予儿子的教育也很多,于成龙曾回想自己小时候认的字,很多都是继母教给的。继母的慈教和言行,对于成龙生平行事立身也有极大作用,他在向康熙皇帝《请假归葬疏》中说:“臣早年失恃,继母李氏勤劬抚育。”可见于成龙一生没忘继母对其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