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关帝爷的姓氏传说,嫉恶如仇杀县令逃到潼关借关名!

在河南省洛阳城南七公里处,有关公的坟墓(关林),在该处关公庙大门两侧,有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所树的两座石牌坊。牌坊正面有楷书匾额“博厚高明”、“允文”、“允武”,背面则书“刚健中正”“乃圣” “乃神”。这样吹捧关公未免太过份了。

关帝爷的姓氏传说,嫉恶如仇杀县令逃到潼关借关名!

是一名英勇的武将,称其“允武”是恰当的,至于“允文”,那又从何说起呢?在一些年画中,往往将关公秉烛夜读绘上(据说读的是《春秋》),这也许是关公“允文”的证据吧!

后来,有人又绘了一幅古怪的图画,并题为《关帝诗竹》。据说,关公降曹操后,“身在曹营心在汉”,日夜思念刘备,为了寄托他的情思,吟得五绝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经久不雕零。”因当时他尚在曹营,只得将这二十个字绘成竹叶,画在两枝竹上和竹下,这就是有趣的“关帝诗竹”。后人将此画刻成石碑,藏在少林寺内,得以流传至今。这也大概是古人对“忠义”的理解吧!

关帝爷的姓氏传说,嫉恶如仇杀县令逃到潼关借关名!

民间流传的有关关公的故事很多,除上面的“关帝诗竹”外,也有一些是关于他的姓氏的。如清.梁章距《归田琐记》里所引《关西故事》里就说他本不姓关,后来才因故改姓关的。

关帝爷的姓氏传说,嫉恶如仇杀县令逃到潼关借关名!

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在蒲州解梁有一个少年,他孔武有力,行为不检。为此,父母将他锁在后花园的空房内。一晚,他打破窗户跳出户外,听见墙东有一老人和一女子的哭声,他便上前问是什么原因。那个老人说:“这是我的女儿,早已许配他人,但县官的舅爷见我女儿美貌,要强娶为小妾。小民曾向县尹告状,反受责骂。无奈我俩只好相对而泣。”

这少年闻言大怒,立即仗剑前往县衙,杀了县尹和那县官的舅爷,只身逃亡。当他逃到潼关正想出关之际,忽见关门贴出缉拿凶手归案的文告,一望凶手画像,正是自己,他大吃一惊,赶到水边去喝水,用水洗脸。说也奇怪,他发现在水中自己的面色已经变红,连自己也认不得了。

关帝爷的姓氏传说,嫉恶如仇杀县令逃到潼关借关名!

于是他放胆出关。关吏问他的姓名,他即指着潼关说:“我姓关。”从此,他就改姓为关,原姓反而不传。这少年就是后来名扬四海的关羽(云长)。故事虽荒诞不经,但也可反映出人们疾恶如仇的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