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学界评槐轩

学界评槐轩

学界评槐轩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 博士生导师马西沙题

陈寅恪(1890—1969)江西义宁(今修水),生于湖南长沙,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

鉴泉先生乃20世纪四川最有成就的学者!

梁漱溟(1893—1988)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等。

《推十书》读之惊喜,以为未尝有!

蒙文通(1894—1968)四川盐亭人,近代“蜀学”传人,经史大师。历任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教授,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

近者惟宥斋刘氏为《双流足征录》,所以补旧志之阙者多至七卷,事丰旨远,数百年来,一人而已。……斯宥斋之识,已骎骎度骅骝前矣,是固一代之雄乎!

我读刘先生书,叹未曾有,足以开人心目。其识为一代之雄,数百年来一人而已。

萧天石(1908-1986)生于湖南邵阳县龙山乡文山村,晚年自号文山遁叟。先生致力于研究和发扬中华道学,竭尽了毕生的精力,被海内外赞誉为“刊万世不刊之书,传千圣不传之学”,是公认的在20世纪研究与弘扬中华道教养生学的最大成就者。

刘沅止唐先生,为清嘉庆间大儒;双流县人。双流在成都县南,以左思蜀都赋“带二川之双流”而得名。山水清秀,民情淳朴,地灵人杰,代有才人;止唐先生则为川中近三百余年来特立独行博通三家之大儒。其学既直探洙泗心传,复深得玄门秘钥,融道入儒,援儒说道;复会通禅佛,并涉密乘,博学多方,虽较庞杂,然以其能障百川而东之,汇万流于一海,故最后仍归本于儒,不失孔门矩镬。以其一生行事及其等身著作之内容性质而言,则称之为道化儒家可,称之为儒化道家亦可。其内养与修持方法,则又纯用道家金丹宗手眼,而略带少分藏密色彩。故自创“刘门”以后,则又纯属道家人物,不但门弟子遍西蜀,且有浸浸乎遍及西南各省与大江南北之势,而尤以闽浙为盛;学术界人士,不少以得游其门庭,为高尚其事也。

止唐先生头角峥嵘,颖悟异常人,读书过目不忘,尤以彻入玄微,独得新致。于中举人后,即无心仕途,视功名富贵如过眼烟云。尝语人曰:“人生一世,即贵为帝王,亦不两脚上多一具破草鞋而已!万不得已时,可勉强一着,不着尤佳。”故大挑湖北天门县知县不赴,归而隐迹青城山八年,从李八百游,虔修丹道,一意炉火。相传并曾亲得老子与吕祖口诀,一以清虚为本,静定为用,力主于日用常行中平实做人,尽伦尽性,克己苦行为修。道成,出而讲学于成都,并迎亲侍养,声举卓著,远近多称“川西夫子”而不称其名:各方不远千里自行束晤而来者,踵趾相续。师礼隆重,门规森严,逐步而进,因才而教,各乘口诀,未至其境界,绝不躐等以授,倾囊以传也。讲学规模,以儒家为本;功夫修炼,以道家为本,不奉佛氏,亦不抵排,间举扬之以助传心,期融会三家而贯通之。尝曰:“道一而已矣!会者万殊即一,不会者一亦万殊。”又曰:“乾坤坎离,体用不二。”“圣功神化,道法不二。”居恒以静坐为常课,谓“变化气质,变化精神,与超凡入圣之功,舍静坐末由也。”入其门者,莫不有得;出其门者,莫不有成!故“刘门”之门庭,盛极一时;四川道家宗派中,远在“唐门”、“罗门”(岷山派)之上,而几可与“青城派”抗衡矣。唯后三者,专事玄宗功夫修炼,不以讲学为务。老子有言曰:“知我者希,则我贵。”青城派修道人,十九均能以“无名自守”、“不求人知”为第一教条。此或亦为“刘门道”特盛之有以也。

止唐先生事亲纯孝,持身谨严,尤能专志性命之修,以传道济世为怀;故于讲学之余,多致力于著述,冀能有以“藏之名山,而传之人”也。其著作之已出版而可考者,计凡二十八种,都一百七十八卷。此外,青城藏经楼书目中,不在其内者尚约有四五种,各书均为城都致福楼重刊本版本。前行政院院长黄岗王龄希先生携出部份,黄岗方大心先生及浙江南怀瑾先生均各有部份,均为无价孤本。至于四川来台人士中是否亦有保存者,则无可考。兹特就现存书目中之可考者列举之,以供学术界中有心人考查与搜集之资料。其书目如下:

《易经恒解》《诗经恒解》《书经恒解》《礼记恒解》

《春秋恒解》《论语恒解》《孟子恒解》《大学恒解》

《中庸恒解》《大学质言》《拾余四种》《法言会纂》

《槐轩约言》《赤风髓丹旨》《性命微言》《槐轩杂著》

《杂著外篇》《保身立命要言》《正讹》《子问》《又问》

《埙篪集》《下学梯航》《法言外集》《参同秘解》《悟真玄要》

以上计二十五种,余待查核。又《埙篪集》为先生与其兄合著之诗。其兄曾任工部郎中,及广西郁林州知州,后辞官家居。

以上各书,无不匠心独运,透肤存髓,独辟蹊径,不落前人窠臼,而能自成一家言者。各恒解及正讹一书,多能见前人之所不及见,正前人之所不及正。会者读之,无不击节叹赏,拍案称快,绝非徒自立异以为高者所可企及也。《槐轩约言》一书,多论功夫语,精简至极。为自其门人所辑之《槐轩要语》中,删其繁琐,撷其金玉而成。自谓与拾余四种,同留以训儿,辈,故类等“法言”。其自记有云:

“嘉庆甲子,门人辑《愚论说》为槐轩要语,今四十九年矣。间一翻阅,大都四子五经恒解中所有,特其词较简约耳。因渠等久藏书簏,不忍捐弃,仍之而节其繁芜,颜曰约言,与拾余四种,留以训儿辈焉。”

写此记时,先生年已八十有五矣,故可视为晚年定论。余选刊斯书入于《道藏精华》第十一集之《三家修道秘旨》中,并列之于卷首,良有以也,余于全书序中有云:

“夫《槐轩约言》者,非仅约四川刘门之精要也;谓之为槐轩三家之言可,谓之为约三家之言为槐轩之言亦可。总持三家之无上上乘秘要,圆成万相而实无一相,会通万法而实无一法。彻其乾坤坎离龙虎铅汞之寓言,化其鼎炉药物周天火候之法象;透三关旨为证道,炼九转要在修真。一妄一切妄,一真一切真;顿超圣境,并脱圣缚;羽化登真,并脱道缚;则宇宙、天地、万物、性命、悉在其中矣。”

《易》云:“穷理尽性至命。”三者本为一贯,是则儒家本有命功,言性命功夫之道,散见四书五经中者,在所多有。惜自汉儒以后,儒家中人类皆以仕为志,于是读书人群以做官为不二法门,对于孔门内修之圣功,自孟子而后,即已失传矣。故韩愈有“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之叹!不得其传者,非其文与言不得其传也,而在其历圣相传之圣脉心法,及其圣脉心法之圣功与道统,不得其传也!故欲有事于性命之修者,唯有求之于道家矣。止唐先生之说理说义,纯取儒家,说道、说功夫口诀,则纯取道家;盖以性命与天道之要妙,在此而不在彼也。

先生卒年八十有八,无疾而终,死后仍享誉甚隆。四九年以前,其子孙尚能传其道术与诀法。外人中之能为传人者,在基隆尚有方大心先生,学问渊博,识解悖彻,为谨愿隐遁之士。道家中人,类皆能薄名利,轻富贵,飘逸绝尘,逍遥自在,而游于方之外。止唐先生晚年,仙风道骨,神采奕奕,望之肃然,向往之心,莫不油然而生。昔李白有《怀仙歌》云:“一鹤东飞过苍海,放心散漫知何在?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嚣嚣直可轻。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修道人,总以道为贵,故孔子有“道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及“朝闻道,夕死可也”之训。先生少慕道,有逸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唯曾小作官,至先生则未曾一日为官也。并尝曰:“人生切不可做官,做官最易坏人品,尤碍圣修。”旨哉其言也!

南怀瑾(1918-2012)浙江乐清人,当代国学大师,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晚年在江苏太湖大学堂传道。

乾嘉间,西蜀双流,有刘沅(字止唐)者出,初以博学鸿儒,不猎功名,归而学道,相使得老子亲传,居山八年而成道。以儒者而兼弘佛道之学,著作等身,名震当世,世称其教曰“刘门”。长江南北,支衍甚多,而尤以闽浙为盛;其学以“沉潜静定”为旨,工夫口诀,采于道家,说理传心,皆撮三教之长;而其实质,亦为儒化佛道之另一教门,虽其标榜为调和三家之业,然亦“断崖无路只飞梯”耳。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宾人。现代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师从熊十力、方东美、梁漱溟等,是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鉴泉先生书,以木刻于成都,虽流传未广,然读其书皆服其博学于卓识。

萧萐父(1924-2008)生于四川成都,祖籍四川井研,中国著名哲学史家,武汉大学中国哲学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创建者与学术带头人,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珞珈中国哲学学派。

阐三教之精微 ——《槐轩全书》题词

《推十书》撰著宏富,创获甚多,且慎思明辨,不随波逐流,通过中西古今文化的异同对比,探索其深层义理的会通,找到中西哲理范畴看能交融互补的契合处。

钟肇鹏(1925— )四川省成都人。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学术委员、研究员;兼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

双江刘氏学术述赞

蜀山峨峨,锦江沧沧,山清水秀,

润德流光。地灵人杰,时生贤哲,

前有子云,晚生止唐,创教川西,

流播远方。融摄儒道,会通易老,

扬弃程朱,弘阐陆王,发奋精进,

遍注群经,著书满家,子姓递禅,

生徒万千,学脉流传。德业昭著,

后有达人,爰及裔孙,降生咸炘,

幼而颖悟,笃学精深,校雠目录,

度越时人。学宗章氏,堂宇恢阔,

根柢史学,通贯群籍,推十合一,

博约兼赅,著述等身,时贤惊骇,

前来蜀都,争购其籍。昊天不吊,

夭我贤哲。少读其书,颇受启迪,

垂暮为文,述我乡贤,蜀学重光,

其在来哲!

李学勤(1933— )著名的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他长期致力于汉以前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注重将文献与考古学、古文字学成果相结合,在甲骨学、青铜器及其铭文、战国文字、简帛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均有重要建树。任人文社科学院历史系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双流刘止唐先生于清嘉道间授学川西,一本儒宗,兼通二氏,影响深远。惜其遗著湮没不彰,鲜为人知。——《槐轩全书》题词

谭继和(1940— )重庆市开县人,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四川省政协常委兼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先后师从于著名学者夏鼐先生、郭沫若先生。曾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范文澜先生主持的《中国通史》编写组成员)、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所长,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生导师,西南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1989)、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系客座研究员(1994)、台湾“中央大学”客座教授(2007)。

十三经恒解》是《槐轩全书》中的核心著作,是刘沅学术思想与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该书是乾、嘉、道、咸之间清代学术发展新阶段“新心学”的产物和结晶,也是以“今文经学”为特征的清代蜀学发展新阶段的标志性文献。

了解《十三经恒解》的思想内涵,历史底蕴和文化影响,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和还原刘沅及其槐轩学派在清代中国文化上的特殊地位和清代蜀学发展史上的特殊价值。

刘大钧(1943— )山东邹平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周易学会会长,中国政协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推十之学,天纵英才,目击道存,文到心通。

刘复生(1948— )生于成都,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思想文化史与民族史,代表作为《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刘咸炘先生(1896-1932年)生前撰有《蜀学论》文,1936年由其子刻刊,入《推十文集》。全文二千多言,以答客问形式,提纲挈领地概述了蜀学的内容和特征。这是近代蜀学“复兴”以来,继谢无量《蜀学原始论》之后的又一篇从宏观角度探讨“蜀学史”的论著,且更为深入全面,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今人回顾和重视。

段 渝(1953— )重庆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民族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史、巴蜀历史文化、长江流域古代文明、南方丝绸之路与欧亚古代文明

清代学者刘沅的《槐轩全书》,是一部以儒学元典精神为根本,会通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家学说,融道入儒,会通禅佛,而归本于儒,用以阐释儒、释、道三家学说精微,揭示为人真谛的学术巨著。这部著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博学多方,不仅所涉领域十分广博,而且在学术上和方法上自成体系。其内容之宏富,方法之独特,论述之精深,为当世所罕见,堪称鸿篇巨制,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槐轩全书》确为中华传统文化尚待开发的一座宝藏。

学界评槐轩中国社科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王卡题

詹石窗(1954- )厦门市人,哲学博士。曾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委员、国家“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宗教史》首席专家之一、中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作为一位天才学者,刘咸炘先生博学多艺,他的治学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国学的所有领域,道学是他用功甚多的一个方面。刘咸炘先生一生花费了不少精力用以研究道教与道教思想文化,他考察渊源流派,整理经典文献,为中华道学研究作了重要贡献。

欧阳祯人(1961— )原名张杰,男,出生于湖北,教授,哲学博士,主攻先秦儒家哲学。现任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武汉大学简帛中心教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易》思想在《推十书》中具有终极灵魂的地位。对刘鉴泉先生来说,《周易》思想既是粘合剂,又是方法论,在其考镜源流、横中纵观、执两用中、任天圆道,尽心知性、立命事天的学术理念中始终具有领贯性的特殊作用......鉴泉先生崇奉老子的“太古道”哲学,是经过了《周易》诠释之后的老子,是从根本上去掉了虚无,而兼论有无的老子,鉴泉先生笔下的老子已经将儒家的仁义包容在道家的“道”之中了,老子的“静为躁君”与儒家的“执两用中”融通为一,然后儒道兼容而同归于大体。这正是《周易》的理论归宿,同时也是《推十书》重要的关节之处。

学界评槐轩中国社科院儒教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赵法生题

欧福克(1969— )Volker Olles,亦名欧理源,德国莱比锡大学东亚研究所汉学系,博士后研究员,先后获得德国科研协会(DFG)、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研究项目资助,专门研究刘门(槐轩学)与道教之关系和互动。欧博士是西方汉学界中开展槐轩学研究的第一位学者。其涉及槐轩学的论著目前有:

Der Berg des Lao Zi in der Provinz Sichuan und die 24 Diözesen der daoistischen Religion (四川新津县老君山与道教二十四治),2005年(本书有介绍刘止唐先生和刘门的专章,是槐轩学方面的第一篇西文文献。本书的中文版即将问世。)

“The Way of the Locust Tree Studio: Preliminary Remarks on the Foundations and Functions of the Popular Religious Liumen Movement”(槐轩之道:刘门教的基础与作用初探),载于 Florian C. Reiter (主编):Foundations of Daoist Ritual. A Berlin Symposium,pp. 107–117,2009年。

“Lord Lao’s Mountain: From Celestial Master Daoism to Contemporary Daoist Practice”(从早期天师道到当代道教:老君山的源和流),载于 Journal of Daoist Studies 2,pp. 109–136,2009年(本文重点分析刘止唐先生与槐轩门人在老君山近、现代史中的地位)。

“Das Dao des Herrn von der Schnurbaumgalerie: Die konfuzianisch-daoistische Liumen-Bewegung im China des 19. und 20. Jahrhunderts” (槐轩之道:近代中国贯通儒、道的刘门学说及团体),载于 Zeitschrift der Deutschen Morgenländischen Gesellschaft (德国东方学会杂志)159/1,pp. 129–140,2009年。

“The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the Way and Ritual: Preliminary Remarks on the Ritual Canon Fayan huizuan and the Fayan tan Tradition” (道、法的分工:《法言会纂》一书与法言坛法脉初探),载于 Florian C. Reiter (主编):Exorcism in Daoism. A Berlin Symposium,pp. 105–135,2011年。

“The Gazetteer of Mt. Tianshe – How the Liumen Community Reshaped a Daoist Sacred Mountain” (老子隐居之所:从《天社山志》一书了解槐轩门人对一座道教名山的改造)即将发表于“中国民间信仰、民间宗教研究的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Der Wahre Mensch von der Smaragdgrotte: Teil I einer Reihe kommentierter Übersetzungen von fünf Inschriften aus der Liumen-Tradition in der daoistischen Anthologie Chongkan Daozang jiyao” (碧洞真人墓碑:刘止唐先生及其后人关于道士、道观的五通碑铭德译文系列之一)即将发表于 Zeitschrift der Deutschen Morgenländischen Gesellschaft (德国东方学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