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乾隆南巡遇灾民告状,牵出吴三桂反清檄文,借题发挥,打击朋党

乾隆二十二年,也即 1757年二月初,乾隆帝正在第二次南巡途中,当皇驾经停徐州时,河南夏邑籍的致仕布政使彭家屏赶来谒见。本来一路饱览春光的乾隆心情就不错,见退休官员特地赶来迎驾,他更高兴了,觉得彭家屏不忘皇恩,对他有感情,所以赶紧召见。然而彭家屏给乾隆带来的却不是什么好消息。他奏禀皇帝,说是他的家乡夏邑和邻县永城去年遭了严重水灾,百姓流离失所,但河南巡抚图勒炳阿却隐匿灾情,没有上报朝廷。

乾隆南巡遇灾民告状,牵出吴三桂反清檄文,借题发挥,打击朋党

乾隆听了彭家屏的举报后,大吃一惊,但这事又很难让他相信。乾隆为政虽然有好大喜功、奢靡浪费等弊端,但他却是一个非常重视民生的皇帝。他虽然长在深宫,却懂得百姓疾苦,从小有爱民思想。有一年隆冬,宫外天寒地冻,宫内温暖如春,年仅十几岁的乾隆却突然想到了饥寒的百姓,他当即写下一首诗:“地炉燃炭暖气徐,俯仰丈室惭温饱。此时缅想饥寒人,茅屋唏嘘愁未了。”还有一次盛夏时节,他随雍正出猎,看到田间百姓在烈日下挥汗劳作,又顿生怜悯,并题了一首诗:“吾闻四民中,惟农苦莫若。有年谷价低,歉年委沟壑。即今丰稔收,租重主人索。益信为政者,仁民最先著。”一个自幼钟鸣鼎食的皇子,却能知道民间疾苦,心怀仁爱,是他接受了严格系统的儒家思想教育的结果。所以乾隆执政后,强调救灾是“国家第一要务”,对赈灾投入很大,六十年里,总计达两亿两白银,他还多次普免天下钱粮。乾隆痛恨忽视救灾的官员,对他们绝不宽贷,他扬言,如敢玩忽赈灾工作,“朕必重治其罪”。

乾隆南巡遇灾民告状,牵出吴三桂反清檄文,借题发挥,打击朋党

所以乾隆不认为有官员敢于向他瞒报重大灾情,何况图勒炳阿还是深受他信任的大员。他估计是彭家屏与图勒炳阿有私怨,借着一点轻微灾情故意诬告他,因为彭家屏在朝中时,就热衷于朋党之争,而且按朝廷规矩,退休官员应老老实实在家养老,不得妄议政事,因此乾隆对彭家屏的动机充满了怀疑。

过了几天,图勒炳阿也赶来朝见,乾隆就问他那里有没有遭灾,图勒炳阿矢口否认,于是乾隆就命他与彭家屏一同前去调查,然后据实奏报。

图勒炳阿和彭家屏走后,乾隆又责问河东河道总督张师载,河南到底有没有水灾,张师载回奏说那里确实受灾严重。乾隆认为张师载为人笃实,不会欺骗他,所以确信彭家屏所言属实,于是严饬图勒炳阿将灾情如实上奏,不得再有隐瞒。

乾隆进入永城境内后,果然见到了许多灾民,他想,夏邑和永城接壤,灾情也应该相同。他担心图勒炳阿会避重就轻,便密令步军统领衙门员外郎观音保微服前去调查,摸清那里灾情到底严重到了什么程度。

乾隆南巡遇灾民告状,牵出吴三桂反清檄文,借题发挥,打击朋党

乾隆结束南巡北还时,于四月初七走到了苏鲁交界处,夏邑农民张钦在此拦御道告状,说县官隐瞒灾情,百姓得不到赈济,都快饿死了。乾隆再次责问图尔炳阿,张钦所告是否属实,要他把真实的灾情立即上奏。四月初九,乾隆到了山东邹县,又有夏邑农民刘元德拦驾控诉县官隐报灾情,不施赈济。

乾隆是个很精明的人,他觉得前有彭家屏举报,后有农民接连状告,这绝不会是偶然的,他怀疑这是彭家屏在背后指使,借灾打击图勒炳阿。乾隆历来痛恨这种为了斗倒政敌而破坏朝廷政治秩序的行为,他立即命侍卫成林对告状农民严加讯问,一定要查出幕后主使。成林领命后,很快就审出结果奏报:张钦是出于为民请命的自发行动,而刘元德确实是拿了夏邑生员段昌绪和武生刘东震给的钱,按他的意思来告状的,他们想告倒的并不是巡抚图勒炳阿,而是夏邑知县孙默。乾隆大怒,命成林到夏邑去深挖此事的背景。

乾隆南巡遇灾民告状,牵出吴三桂反清檄文,借题发挥,打击朋党

此时,先前派出去的观音保回来了,他告诉乾隆,夏邑已经连续多年遭灾,而此次更是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夏邑城里乞丐遍地,城外饿殍遍野,灾民们卖儿卖女。由于粮价高涨,人的价格比米价还贱。为了证明他所言非虚,他特意花四百八十文买了两个孩子回来,还出示了卖身契,上面的价格标得清清楚楚,买孩子的这些钱在当时也仅能在小饭馆里吃顿饭。观音保是乾隆心腹,而他又带回了切实的证据,至此乾隆完全相信了夏邑所遭的严重灾害。

乾隆南巡遇灾民告状,牵出吴三桂反清檄文,借题发挥,打击朋党

乾隆看到灾民如此凄惨,也为之动容,他叹道:"为吾赤子,而使骨肉不相顾至此,事不忍言。"他深恨图勒炳阿为推卸责任隐瞒灾情的恶行,于是下旨将图尔炳阿夺职,发配乌里雅苏台,涉事各县的官吏也全部因此坐罪。但是乾隆也不能宽纵百姓的任意上访行为,他要让百姓明白,惩处这些官员,不是彭家屏和张钦等人上告的结果,而是由于他的明察秋毫,为此他专门对河南百姓发了一道圣喻:“传谕各百姓等,巡抚、知县之罢斥,乃朕遣人密加访查,自为整饬官方起见,初不因彭家屏之奏,亦不因一二刁民之遮道呈诉也,若因此遂增致长刁风,挟制官长,扰及赈务则是自干罪戾,不能承受国家惠养之恩矣。”同时,乾隆又下旨免去了夏邑等几个遭灾的县数年来积欠的钱粮。彭家屏则被要求立即返乡,以后不得干预公务。

成林奉命到了夏邑后,与知县孙默一起传段昌绪和刘东震到县衙听审,可是他俩却拒不前往,于是孙墨就派人上门抓捕,并查抄他们的家室,在段昌绪的卧室里查到了吴三桂造反时发布的檄文,段昌绪还在上面“浓圈密点,加评赞赏”。于是孙墨立即上报图勒炳阿,图勒炳阿又加急奏报乾隆。乾隆知道后,大为震惊,他没料到,清朝已经统治中原百年,可是民间仍有如此强烈的反清情绪,所以他决意要对此事严查细究。在危及统治的事件面前,灾情已经无关紧要了,乾隆的注意力马上从救灾转到了彻查反清势力。他撤销了对图勒炳阿的处罚,称其“缉邪之功大,讳灾之罪小”,一直宣称最不能容忍官员忽视救灾的乾隆认为,图勒炳阿稽查出逆文的功劳远大于隐瞒灾情的过失,让他官复原职,马上侦办此事。而夏邑县令孙墨能查出此事,“尚属能办事之员”,乾隆也让他和永城知县一起“各仍留原任”,参与查办。

在发现了吴三桂的反清檄文后,乾隆怀疑彭家屏也藏有此类反清文字,他觉得,“即彭家屏家亦安能保其必无邪?”于是命直隶总督方承观对彭家屏展开调查,同时命彭家屏进京接受讯问。在刑部的再三逼问下,彭家屏坚决不承认家中有吴三桂檄文,但承认家里的藏书中有几本明末野史,这些书是不应该保留的,同时又表示,他本人没有看过这些书。乾隆哪里肯信,他说:“既云未看,何以即知其不当存留?”又说:“既知为不当存留之书,又故为藏匿,是诚何心?”乾隆的意思是:你既然没看,怎么知道这些书是不应收藏的?你明知不能收藏,却仍然故意藏匿,是什么居心?”然后乾隆下旨,先将彭家屏抓起来,等方承观的调查结果出来再按律治罪。

乾隆南巡遇灾民告状,牵出吴三桂反清檄文,借题发挥,打击朋党

方承观等人接受任务后,就到彭家屏家中严密搜查,连彭家屏仆人家里都去搜查了,确实没有发现吴三桂檄文。而彭家屏承认的野史也没有查到,乾隆对此很不满意。方承观和图勒炳阿又对彭家屏的儿子彭传笏严加拷问,彭传笏招供说,家里原有《日本乞师》、《南渡录》、《甲乙事案》、《潞河记闻》等书,因为听说段昌绪家被抄,他感到害怕,就把这些书烧了。

方承观最后的调查结论是,彭家屏身为退休大员,不在乡间宣示皇恩,反而挟制干扰地方官员的工作,对赈灾事务指指点点,蛊惑煽动民心,让老百姓认为朝廷的赈灾恩惠是他挺身而出向皇帝上陈的结果。他们确认,刘元德拦路告御状一事,彭家屏不仅知情,而且就是他暗中唆使的。

乾隆得到这个调查结果后,做出判决,将段昌绪处以斩立决,彭家屏以私藏逆书罪赐自尽,还把彭家屏家的数千亩土地均分给夏邑百姓。乾隆还派人深入勘察当地屡遭水害的原因,并拨款兴修水利,杜绝水患。

乾隆南巡遇灾民告状,牵出吴三桂反清檄文,借题发挥,打击朋党

彭家屏案,看似是一起由赈灾引起的文字狱,实则,乾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是要借惩治彭家屏来打击朋党。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统治者充分总结了历代败亡的教训,认为朋党是导致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唐朝的牛李党争,明朝的东林党与阉党之争,都让国家元气大伤,而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皇子们各拉一帮人马,党同伐异,把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由于党争破坏朝野团结、扰乱政治秩序,损害君主权威,所以雍正和乾隆都对党争非常警惕,并且以各种手段竭力破除这种弊端,雍正指出:“朋党最为恶习!”

乾隆朝也存在着鄂尔泰、张廷玉、李卫等权臣之间的朋党斗争,而彭家屏就是一个积极卷入党争的官员,乾隆对他早就不满了。乾隆二十二年六月,乾隆帝在上谕中称:“且彭家屏乃李卫门下一走狗耳! 其性情阴鸷,恩怨最为分明。从前每当奏对时,于鄂尔泰、鄂容安,无不极力诋毁,朕因此深薄其为人。平心而论,鄂尔泰父子,虽未必能比古良臣,而较之李卫,其相去何啻霄壤? 是彭家屏之倾险狡诈,已可概见!”可见乾隆对李卫十分不齿,而彭家屏紧跟李卫,退休还不知收敛,继续与家乡的巡抚争斗,破坏朝廷规矩,深度介入朝政,如此不知进退岂能有善终?这次被乾隆抓住了把柄,一举将他置于死地 ,还震慑了朝中的朋党势力,警告他们不要再兴风作浪。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