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万圣节过后,看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日本万圣节过后)

万圣节过后,看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

10月底和11月初,万圣节在国内又一次火了。读者群的书友们晒点心、晒美食、晒服装、小视频,无一不透着怪趣。

万圣节过后,看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

在百度百科上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传统节日

10月31日被称为万圣节前夜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

小孩子装扮成鬼怪向居民敲门索糖

不给就捣蛋

传说这一晚

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

混入人群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

万圣节期间,许多孩子们的学校,会举行化妆误会、狂欢活动。但也有很多国人对这个节日并不适应。

类似万圣节,我们的中元节、清明节也是祭奠先人的节日。但与西方不同的是,我国这些传统节日的气氛较为庄严肃穆。

例如清明节在初春,大多数人或线下参与踏青扫墓,或线上参与点蜡、募捐,将对亲人的思念化作祝福。

万圣节过后,看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

图源《伊伊,端午节快乐!》朝华出版社出版

中元节(七月十五)在初秋,很多地方都会燃放河灯,让河灯顺水寄托亲人的哀思为已故亲人带去祝福。

另外,在全年最重大的节日春节,除夕夜很多人也会以不同的祭奠方式为已故亲人送上一年中最重要的祝福。

万圣节过后,看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

图源《伊伊,春节快乐!》朝华出版社出版

这些节日、场合,如果有人取笑玩乐,会被看做对祖先的大不敬,会受到呵斥。

而西方的万圣节,则鼓励公开的狂欢,「装神弄鬼」成了普遍的庆祝方式。

产生这些差异的关键原因是东西方世界对鬼神的认知不同。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在传统文化、宗教文化中,对神的认同要远胜于对鬼的认同(虽然鬼文化与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

《新华字典》关于“鬼”字的词条有:

(1)迷信的人以为人死之后有灵魂,叫鬼;

(2)阴险,不光明:鬼话,心怀鬼胎;

(3)机灵(多指小孩子):这孩子真鬼;

(4)对小孩儿的爱称:小鬼;

(5)对人蔑称或憎称:酒鬼,吸血鬼;

(6)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

偶尔,会变成带有褒义色彩的词汇,比如有时候用于小孩子身上的“小鬼”“鬼灵精”就是带有宠溺口味的爱称;还有情人夫妻之间,女人称呼男人“死鬼”也是听着不好听,但带有爱意的称呼。

鬼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对包括文学创作、美术、雕塑、音乐、舞蹈、戏曲等在内的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搜神记》《西游记》《聊斋志异》等,除此之外,中国的许多音乐、舞蹈都直接来源于上古人类巫祝祭祀鬼神的仪式活动。

而西方鬼文化人则喜欢和死亡开玩笑,喜欢和鬼怪开玩笑,所以他们的“鬼节”是欢乐活泼的,以娱乐狂欢为主。在西方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我们所常见的“鬼”也基本是人死之后的灵魂。苍白的脸颊、飘忽的身影,在阴暗的古堡徘徊,夜晚出来作恶,神出鬼没。

万圣节过后,看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

《淘气包亨利之鬼屋》,朝华出版社出版 中英双语绘本

鬼怪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与其它地域的鬼怪文化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有悠久漫长的历史,从原始社会鬼怪崇拜开始,神话故事里的主角们包括了更久远年代流传下来的鬼怪神,而当时区分的并不明显,例如盘古、女娲、伏羲等。

万圣节过后,当你对西方的鬼怪深感有趣的同时,来看看咱们自己的神话传说吧!

万圣节过后,看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朝华出版社出版

《中国神话故事》内采选了诸多古代神话,包括女娲、精卫、盘古的传说故事,通过这些古代神话传说,为孩子普及文化知识、提高想象力起到一臂之力。

本期推荐书目:

《伊伊,端午节快乐》

《小学生成长必读丛书(注音彩图版):中国神话故事》

《中国年俗文化概观》

《中国故事绘:李寄除妖》

《淘气包亨利》系列绘本

本文参考文献:

吴迪龙《浅析西方吸血鬼文化与东方鬼文化之对比》

周佩君《从鬼文化看中西文化异同》

部分文字来源网络,本文仅供娱乐参考,请勿模仿

点击阅读原文可前往微店

购买推荐图书

朝华出版社

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