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新市古镇的历史文化,是如何炼成的?(新市古镇有多少年历史)

新市古镇的历史文化,是如何炼成的?

一个地方的历史随着人文环境的出现与发展,而演化为一种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人类进步的过程迹象,在新市,这种迹象的存在非常典型,且具备浙北地方文化的共性。一般来说,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深厚,是由该地区历史上的人文事件、或者是活动流传下来的文明状况,对周边乃至更大地域的社会影响大小来判定。新市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这是为浙北方圆百里之内的百姓所共知的。在浙北,几乎没有一座古镇就其历史文化的总量与质量,能与之匹敌。千年以来,新市一直闪耀着光芒,孤独傍依在美丽的江南运河中段。

新市历史文化如此灿若星空,它包括了礼俗风化、书画方言、术数戏耍、建筑园艺、美食物产、乡贤名流等等,在传统文化诸内容中,新市大部分可以名列浙北乡镇前位。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新市古镇这些历史文化,究竟又如何炼成的呢。

环境是文化土壤之谓也。关于本文议题,应该涉及多方面的环境条件元素,这些元素包括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生生不息、衍生不绝的对应文化环境。综观新市历史,正是具备了这些环境,加上这里的百姓又创造了新的环境,客观与主观结合所形成的天人合一环境,让新市历史文化演变壮大,完成了发于端倪,逐步繁荣、久积深厚的炼就过程。

一、治水开创,新市历史文化发于端倪

新市书载文明史,应该是从晋朝时期新市的一场治水开始的,传为新市当年有个叫“朱泗”的人,带领百姓,花时十年漫长时间开河凿渠,贯通漾溪水与官塘运河的连接,使本地的家居生活环境大为改善,出现了“水陆环绕,舟车通利”的人居与集市的良好生存条件。

治水一成功,文明变化接踵而来,历史文化随之而生。一是陆市迁徙,集市繁荣。传为新市西南几十里处,有一个称为“陆市”的村庄被大水淹没,后来,在族长陈庭肃带领下,全村迁徙而来,久而久之,集聚成市,并名之“新市”。既然称“市”,必然超越了原来的集市规模,新市开始出现了文明的大变化。二是朱泗土祠,祭祀成风。公元324年的东晋,朝廷批准新市建造“朱泗土祠”,用于纪念“镇国大将军”朱泗为国捐躯的壮举,从此,庙食此土,新市祭祀蔚然成风,八方从祭。

三是谢家园的建立与陆修静的潜学。南朝时期这里被湖州太守的谢氏家族辟为“谢家园”,成为谢家私家庄园,耕作与休闲两用,引入了人类文明新文化。南朝时期的道家改革派陆修静,凭着他与当年皇室谢家的关系,避战乱于新市谢家园,在此潜读深造。后来,陆修静成为著名的道学大家,人们为他编传了许多故事,其中“仙潭”传说就是由此而来。这一传说,为新市衍生了广泛的道教文化,影响深远。四是建立李家园与官塘南岸假山别墅。至唐朝时期,当年浙西观察使李锜在此建造“李家园”,并在新市南面官塘河畔,建了一座假山别墅,至此,新市历史文化发于端倪,并依序蓬勃发展。

二、北宋立镇,新市历史文化跃上高台

公元978年,北宋通过“纳土”形式收归吴越国资产,新市便被北宋朝廷选为镇守之地,派驻重兵,创办酒库,开立码头,实行栅栏城管,极大地提升了新市的知名度,保护集市,提高了交易人的贸易安全感。

新市立镇的决定一宣布,这里的文明发展就进了一大步,历史文化日益繁衍。一是立镇驻兵,派驻官员。新市当年派驻重要官员像葛书思、张驾都是进士一类的高级知识分子,文人参与地方行政管理,给这小小的新市输入了贵族文化元素。二是名人涌入,寺院兴盛。北宋后期开始,因觉海寺高僧若愚法师的出现,名人渐入。到了南宋,更是名人大量涌驻,像张俊、杨沂中、赵汝愚、刘光祖、吴柔胜、游似等,他们都在新市建庄宅别墅,这些名人让新市产生了浙北文化高地效应。三是纳入科举,乡贤迭出。自北宋起,新市纳入科举应试制度,出现了像太史章、姚瑴等进士,后至南宋出现像吴渊、吴潜等南宋名臣,新市乡贤迭出,至此,新市地方文化跃上高台。

三、明代乡贤自治,新市历史文化有序管理

明代时,特别是正德年间起,新市乡贤自治风气日炽,而此时的政府军事管理也逐步转向民间乡里自治渐变。新市自明代陈霆以来,本土城市建设与文化建筑管理趋于日常化,地方文化实施景观化,对新市历史文化,开始实施保护与挖掘计划,所有人文古迹与遗址都列在其内,使本地历史文化的管理有了新的提升。

明代起,最大的特点是对历史文化的重视,整理原有的,开发现有的,让新市的历史文化形成体系管理,编制文旅开发方案。一是方志统领,追本溯源。陈霆京城弃官返乡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在1516年完成正规意义上的第一部新市方志《仙潭志》,系统整理新市的历史文化,内容涉及地理沿革,人文建筑,名人志铭,风土乡俗,要文敕书,乡里题咏等多个文化领域,为历史文化铭志,树碑立传。二是修桥铺路,修复古迹。据载,陈霆募资修筑石板路,修建新市境内古桥、修复永灵庙、觉海寺等寺庙观庵。三是乡贤治理,仙潭十景。陈霆最先尝试乡贤治理,发动新市士绅乡贤捐资募助,大搞家乡建设,自己带头建造“渚山花雾”私家花园。后来提出“仙潭十景”宏观文旅方案,让新市历史文化正式进入有序管理模式。

四、晚清新文化运动,新市历史文化发展如火如荼

晚清时期,特别是“洪杨之乱”的太平天国后期,新市开始慢慢休整,当年西方文化的进入,一下子激活了新市的文化更新敏感点,从十九世纪中叶至民国时期,新市历史文化发展如火如荼,民俗新风蔚然。

新市的新文化运动起步较早,这在湖州地区来说,是一个奇迹。一是西风东渐,耶稣教文化强势登陆。据考证,1864年美国传教士葛琏在新市开始传教,之后便进行建立组织与教堂。新市耶稣堂走出了中国宗教爱国领袖俞国桢先生、中国著名教育家包孔嘉先生以及中国著名宗教学者陈金镛先生。缘于这一教堂的影响,新市诞生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宗教活动家赵紫宸先生,诞生了中国现代史上著名外国文学译者赵萝蕤女士,等等。二是新风办学,教化风俗。新市自1890年左右,先后开办新市“仙潭书院”、“新市私立之江小学堂”、“新市若瑟小学”等新文化学校,为新市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同时,乡里民风焕然一新,形成了求学进步的文明新风。

三是与上海直航,本地商业繁华成为“小上海”。自十九世纪末,新市水运交通条件得到大幅改善,与上海、杭州、湖州、嘉兴、南浔、苏州等地实现直航,特别是与上海的直航,大大影响了新市的商业发展,本地商铺出现“十里仙潭市”的局面,享有德清“巨镇”与“小上海”之称。至此,新市历史文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