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作者 叶曙明

在晓港公园南面,是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院的前身是1953年创办于武汉的中南美术专科学校,1958年迁到广州。美院在大学城有个漂亮的新校区,在河南的老校区并不大。就景观而言,乏善可陈,但它附近那个十香园却赫赫有名。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十香园

位于怀德大街内的十香园是岭南画坛大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它不仅是岭南画派的圣地,也是近代广东美术教育的发祥地。二居生活的那个年代,隔山乡早已王气销尽,变成一个平静的乡村。居廉在堂兄居巢的指导下习画。二居有感于清末画坛的衰落,立志另树一帜,他们远师恽南田,近法宋光宝、孟丽堂。对前人的成就,既融会贯通,又大胆超越。二居的人品与画风,对岭南画派的诞生和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清末民初,广东中小学的图画老师,几乎都是二居门下的弟子。迨至1920年代,广东将近八成的美术教师都来自十香园。当初广州美院选址河南,也是想沾一点十香园的墨香。后来,美院在大学城有了一个新校园,而十香园却残破依旧,摇摇欲塌。居氏后人是无力修缮的了,他们愿意将十香园捐献给政府,由政府来修缮保护。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居廉

美院的故事就多了,不过现在只说说它的一幢建筑。在美院内有一幢四层的白色楼房,外形既有鲜明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也散发着一种南洋风情。在大树的浓荫遮掩下,楼前的小小荷池,几朵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如此清静、典雅,让人在刹那间忘却了离它不远之处,就是车尘滚滚,繁嚣不已的昌岗路——这幢小楼,就是建成于1991年的岭南画派纪念馆,一所专门收藏和陈列岭南画派作品的专题性机构。

纪念馆由高剑父的弟子关山月、黎雄才筹款建立。占地3200平方米,底座及首层分别设收藏部、研究部、创作部、展览部。二、三层为展厅,四层为岭南画派历史和作品陈列厅。东侧附楼是画家交流场所及招待所。国家主席杨尚昆为纪念馆题写馆名。这里曾举办过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四人合作画展和一些中青年画家的画展,也举办过一些外国的艺术展。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居巢的作品

建筑设计者是莫伯治和何镜堂。喜爱它的人说它和岭南画派一样,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杰作,而批评者则说它“模仿的痕迹太重”。时谈物议,此起彼伏。“有人说是后现代主义的阴魂,有人说是岭南派的新生;有人讨厌得不得了,有人觉得正合中产阶级的口味,恨不得倒一杯红酒玩味再三。”一位年轻的建筑师大发感叹:“这才叫大师啊!”

人生过了耳顺之年,早已忘怀得失。莫伯治一如既往地,从自己的新作品中寻得慰藉,后来他又设计了红线女艺术中心、广州艺术博物馆和广州地铁控制中心,几乎每个作品都引来褒贬不一的争议。2003年9月30日,这位岭南建筑泰斗终于功成身退,在他自己设计的白天鹅宾馆里,安详去世,享年91岁。他用石头写完了一部份量十足的自传。一篇缅怀莫伯治的文章怆然写道:“岭南派建筑从那里来到那里去,她已飘逝,我所怀念的,只是当初那活生生冲入森林的阳光少年!”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十香园前海珠涌

从美术学院东行,一站之地,中山大学的红墙绿瓦,便透过一片滚滚尘埃,映入了眼帘。中大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等学府。它的前身是岭南大学;岭南大学的前身是岭南学堂;岭南学堂的前身是格致书院。其谱系可以一直追溯至1884年(清光绪十年),一所由美国人开办的基督教教会学校。原址在沙基(现六二三路),后来搬到四牌楼,又从四牌楼搬到花地萃花园,然后又迁至澳门,又从澳门迁至广州的康乐村。校舍是越搬越大,知名度也越搬越高。1927年正式收归中国人自办。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岭大牌坊

康乐村的名字大有来头,今天的中大校园,仍被人称为“康乐园”。南宋元嘉年间,大名士谢灵运被宋文帝流放到广州,不久又“诏于广州行弃市刑”。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创始人,他祖父是东晋名将、康乐公谢玄。谢灵运18岁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相传他在广州时,就住在康乐园的马岗顶。此公还发明了一种带两齿的木屐,据说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则可以如履平地,后人称之为“谢公屐”。但穿这种屐走山路,是不是真的可以如履平地,那就不得而知了。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岭南大学金音乐厅(1932年)

故宅虽湮废,有水尚清冽。放眼康乐园内,近代许多鸿儒硕学的足迹,依然历历俱在。当人们说起钟荣光、许崇清、陈寅恪、王力、容庚、商承祚、王起、陈序经、冯乃超这些名字时,一缕淳和的邹鲁遗风,仿佛扑面而来。

岭南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钟荣光,是个极有趣的传奇人物。他是香山举人出身,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加入格致书院,任汉文教习。他的名气很大,经常替人参加科举考试,临场一挥而就,几乎从未失手。他的钱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烟月作坊、高级酒楼,到处有他的身影,红袖添香,旗亭画壁,大凡名士风流的事情,样样都少不了他那份。他既是举人,也是基督徒,又是兴中会员。

钟荣光把一间基督教书院,发展成一所拥有文理科学院、农科学院、蚕丝科学院、商科学院、医科学院的综合性现代大学,证明他绝非一个徒有江左名士习气,尸位素餐的人,他举办社会事业,不遗余力,确有其过人之处,难怪历届岭大学子,对这位校长都尊崇备至了。1952年,全国高校调整,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在岭大原址组成一所综合性大学,沿用“中山大学”校名至今。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岭大码头

中山大学故事更多,单是它的建筑就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书。许多到中大参观的人,都会被校园内那些风格古朴、美轮美奂的建筑所吸引。从中大南校门至北校门有一条十分清晰的中轴线。中轴线两侧种满了浓密的垂叶榕、凤凰木、黄葛树、白玉兰、桂木,形成一条绿色长廊,掩映着怀士堂、黑石屋、第一麻金墨屋(陈寅恪故居)、第二麻金墨屋、马丁堂、格兰堂、泽臣屋、天主堂、东正教堂、岭南附小、附中、荣光堂、马应彪招待所、哲生堂、爪哇堂、十友堂、张弼士堂、马应彪夫人护养院等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建筑。在中大里,常会看到有人拿着相机在这些建筑前转悠,“劈劈啪啪”地拍照。最经常进入镜头的,也许就是由美国纽约斯道顿建筑师事务所(Stoughton & Stoughton Architects)设计,建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的马丁堂了。

当年岭南大学美国董事会筹款建教室,以马丁(Martin Hall)捐资最多,故以其名字命名。马丁堂建筑面积2335平方米,属券廊建筑,宽11开间,高三层。四周以柱廊形式围合,底层用平缓的砖拱作为装饰,线脚用砖砌出,用厚重的砖石墙作承重,显得端庄凝重。据说是国内最早的砖石钢筋混凝土混合建筑。1912年,孙中山辞临时大总统职,任全国铁路督办,倡导“建设之学问”,曾莅临岭南学堂参观,在马丁堂前向员生作“非学问无以建设”的演讲。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孙中山与岭南学堂全体员生在马丁堂前合影

岭南大学岭南附中第一、三寄宿舍和最早的“广寒宫”(女生临时第一宿舍),都是斯道顿的设计作品。马丁堂现为中大人类学系大楼,三楼是人类学博物馆,收藏各种文物标本约1680件(套),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和少数民族文物标本。1993年,马丁堂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可惜的是,1965年翻新马丁堂时,拆掉了三层顶结构和烟囱,把屋面改为绿琉璃瓦,又在柱廊上加建窗房,弄得举目皆非。

中大校园内外,有两个叫凤凰的地方。校内北门附近是新凤凰,南门外新港西路对面是旧凤凰。凤凰於飞,一向是钟灵毓秀的地方。

北门东侧的下渡村,外表与其他城中村似乎没有太大区别,满街都是廉价出租屋、网吧、音像店、大排档,但历史上,它却是著名岭南学者杨孚的故乡。众所周知,河南的得名,是源于杨孚在下渡村种植洛阳松柏,天降大雪的故事,却不知道这位满腹经纶的下渡村人,曾写下了岭南第一部学术著作:《岭南异物志》,记载岭南陆产水产动植物的种类、生长与用途。这是中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在岭南文化史上有颇高的学术价值,后人称之为:“衣冠始盛南天气,文运初开岭表师”,诚不为过。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1925年岭大圣诞节

从旧凤凰再往南,到了五凤村。这里是古火山的遗迹,西北面的凤岗,东南面的漱珠岗和葫芦岗,都是火山岩丘,五凤村夹在中间。据地质学家说,七千多万年前,这个火山曾经猛烈地爆发过。

七千多万年!从地质学家口里说出来,就好像是昨天的事情一样。

漱珠岗上的纯阳观,是广州著名的道观。以前广州人说“北到三元宫,南到纯阳观”。虽然清代朝廷信奉黄教,对道教冷眼相待,甚至禁止白莲、焚香、混元、龙元、洪阳、圆通等宗教组织活动,不许“聚会念经、执旗鸣鼓、聚众拈香”,但道教在民间照样香火延绵。1829年(清道光九年),道士李明彻在漱珠岗上筑了纯阳观,供奉全真道派“北五祖”之一的“纯阳子”吕洞宾。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纯阳观

李明彻并不是那种飞符念咒,驱役鬼神的牛鼻子道士,他曾在广州学习过西法测画和测量,又往京师拜钦天监为师,研究天象,著有《圜天图说》一书,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后来两广总督阮元编修《广东通志》时,还聘请他绘画地图。

道家宣扬隐世思想,故道观常建于深山密林或峰峦之巅,远比佛家寺庙更远离尘世。纯阳观选择在漱珠岗上,虽然不是什么绝壁悬崖,但这里是火山岩,怪石嶙峋,古木苍翠,从山门上的对联:“灵山松径古,道岸石门高”,当年的山川形胜,如现眼前。

到河南追寻大师的身影(叶曙明)

李明彻的著作

在漱珠岗的最高处,有一座用青色花岗岩砌成的朝斗台,面宽4.8米,进深6.3米,高7.6米。是道士昼读黄卷,夜观星宿的地方,也是广东第一座天文台,保存得相当完好。不妨想象一下,头上星汉灿烂,脚下大地苍茫,天地之间,万籁俱寂,一个羽扇纶巾的身影,在朝斗台上,仰观天象,运算乾坤。此情此景,真令人有洒然出尘的心境。

(图片来自网络)

读本号文章,品广州往事:

广州人的来历

东堤与“火”的孽缘

广式烧腊,天下第一

记忆总有消失时(叶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