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蓬莱神仙故事

正易心法

 《〈正易心法〉注》,五代宋初道士陈抟撰。收入《范氏奇书》《学津讨原》《艺海珠尘》等丛书中。所注之《正易心法》为麻衣道者所作。麻衣道者,姓名生卒年皆不详。据传唐黄巢起义时,曾避乱于终南山,见有数十位道人隐居山中,乃为其“役夫”。后遇异人得秘传,常服麻缕百结之衣,人遂以“麻衣道者”称之。五代之季,在华山遇陈抟,遂以《正易心法》授抟。


正易心法

 《〈正易心法〉注》,五代宋初道士陈抟撰。收入《范氏奇书》《学津讨原》《艺海珠尘》等丛书中。所注之《正易心法》为麻衣道者所作。麻衣道者,姓名生卒年皆不详。据传唐黄巢起义时,曾避乱于终南山,见有数十位道人隐居山中,乃为其“役夫”。后遇异人得秘传,常服麻缕百结之衣,人遂以“麻衣道者”称之。五代之季,在华山遇陈抟,遂以《正易心法》授抟。

 关于《正易心法》一书的来历,古代学者有不同看法。南宋理学家朱熹尝斥为“伪陋”,此后,陈振孙、胡应麟等均沿袭朱说,订为伪书。与朱熹同时人张蛟蚩隙ǜ檬槌鲎月橐碌勒摺>菟未椭九獭斗鹱嫱臣汀肪硭娜窃兀檬榈毕德橐碌勒呖谑觯沙罗壹锹肌⒄聿⒓幼⑹投伞

 《正易心法》书名之由来,与“易纬”有关。“正易”一词,乃取《易纬・乾坤凿度・太古文目》“正易大行万汇生”,意即流行变化之“本易”,而“心法”即是以本心悟《易》道之法。该书开篇自释云:“正易者,正谓卦画,若今经书正文也。据周孔辞传亦是注脚。每章四句者,心法也。训于其下者,消息也。”由此可知,《正易心法》之构成包括三个层次,一为卦画,二为心法,三为消息。卦画总图之后,分为四十二章,每章有四句诗体“经文”,此为麻衣道者之口授;每章之下继以一二段训解,称之为“消息”,此系陈抟之手笔。

 从内容看,《正易心法》及其注文有两大特点:第一,试图跳出前人卦爻辞范围,直接以“心”领悟卦爻象数本义。如第一章云: “羲皇易道,包括万象,须知落处,方有实用。”“消息”曰:“落处,谓知卦画实义所在,不盲诵古人语也。”《易》之卦画,以乾坤为天地父母,生“六子”:震、坎、艮为三男,卦画阴多而性阳;巽、离、兑为三女,卦画阳多而性阴。乾坤与“六子”合为八卦,重而为六十四卦,以象征天下万事万物。《正易心法》不观卦爻辞,独以心悟,这是道教炼心修性的需要。早在汉代,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便强调了心性修持的重要性,谓:“将欲养性,延年却期,审思后末,当虑其先。”陈抟继承了魏伯阳的思想,并按修心炼性的需要来领悟卦象。

 第二,以“血气”的观念说卦爻象位。为了使其修持有法可依,《正易心法》引入了医家概念,强调以“心君”控制自我血气之运行。如第二章称:“六画之设,非是曲意,阴阳运动,血气流行。”“消息”曰:“阴阳运动,若一阳为复,至六阳为乾;一阴为ィ亮跷な且病Q餍小!闭馐且浴兑住肥⒇岳此得饕跹粞牧髯!兑住芬愿础⒘佟⑻⒋笞场⑶ァ⒍荨⒎瘛⒐邸⒗の⒇浴⒂筛粗燎舫ひ跸ブ晾の醭ぱ粝J⒇耘涫刂Ш褪鲈拢笳魈斓氐氖笨毡浠!墩仔姆ā分匀颂迨龅脑苄邢窒罄粗な狄跹粼硕馐鞘埂兑住坟韵笫Т映橄蠡氐骄咛逯校κ导疃瘛3鲜隽降阃猓墩仔姆ā芳捌渥⑽囊踩诤狭朔鸾趟枷搿

 诸如第四十一章:“《易》道弥满,九流可入。当知活法,要须自悟。”其“消息”云:“《易》之为书,本于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何适而非阴阳也?……果得悟焉,则辞外见意而纵横妙用,唯吾所欲,是为活法也。”这一段论述与佛教禅宗的“识心见性”、“即心是佛”论颇为相似。像这种行文在《正易心法》中颇不少,如“心地”、 “圆融”、“假合”等一类词汇皆出自佛教。故朱熹说此书中有“佛者之幻语”。要之,《正易心法》及其注释,乃以道教心学为本,以卦爻象数之心悟为法门,杂采医卜、佛学之说,以成体系。宋元以来,影响颇大。

 陈抟是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在《老》学和《易》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老子》学说,通过弟子张无梦传于陈景元,推动了宋代之后道教教理的研讨。《易》学方面造诣尤深,他打破了儒家传统的《易》学体系,创立了《易》“图书”之学,传有《太极图》《先天图》《易龙图》等,《〈正易心法〉注》为其《易》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创立的《易》学体系,不仅在道教内,也在儒家学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易心法》由我要咒语网资料整理与编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