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染鬓发,他们仍旧丈量着社区街巷 | 我为群众办实事(鬓发染霜的读音)
平凡的社区警务工作,是公安机关打击破案以及有效开展社会管理的有力基石,这个基石打不深、打不牢,任何公安工作、社会治安管理都将事倍功半。在芙蓉公安分局荷花园派出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坚守在基层公安岗位第一线,时刻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目标,几十年如一日,踏实耕耘,尽心履职,打牢基石!
壹
安全守护,让群众“暖心”
民警李志远还有一个称呼——李爷爷。“我很喜欢孩子们管我叫李爷爷,很亲切。”说起这事,他的嘴角不自觉扬了起来。
今年即将60岁的李志远,最在意的工作就是护校安园。用他的话说,这不仅是人民警察的责任,也是出自长辈的关爱。
上学的时间早,考虑到学校离家比较远,每次护校李志远都会提前一天睡在所里。早上七点,精力充沛、准时到岗。
接下来,会很忙。别以为护学岗就是站着,李志远有操不完的心。校门口车多人多,开车的家长、附近的居民,在车流间穿梭的学生……
“等下!让学生先过。”
“走咯,等下堵起来你们上班都要迟到了。”
车流间的李志远一边护住来往的学生,一边维持路面秩序。你们安心学习,安全保卫我们来守护。
贰
热情帮助,让群众“舒心”
对59岁的民警吴应利来说,工作的事没有一件是难事,群众的事没有一件是小事。
所里常接到老人迷路的警情,这些老人很多时候既不记得家庭住址,身上也没有身份信息。这种时候,吴应利总有办法——聊天。
“娭毑,你精神看起来蛮好啦。”这个迷路的娭毑头发花白,年近90。
“我想恰豆腐脑。崽港菜市场冒得。明明以前楼哈就有,窗户边看得到……”(长沙方言:我想吃豆腐脑,儿子说菜市场没有。明明记得以前家楼下就有,可以从窗户边上看见。)
说话间,吴应利在地图上圈出了好几个位置,并迅速记录——老长沙人、子女同住、住得不高、楼栋临街巷……这些零碎的关键词。
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后,范围一再缩小,几番努力终于找到老人的家。民警老吴一路搀扶着娭毑,两人的步伐有些缓慢,但回家的路却越来越近了。
叁
深入社区,让群众“贴心”
58岁的田维邦是一名社区老民警,他不是在社区就是在社区的路上。他深知要想把社区工作做好,必须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精神,打通与群众“最后一公里”。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指纹补采工作是社区的日常重点。不过,不少老人对这项工作不理解。
“做什么要录指纹?”
“要跑来跑去,好麻烦。”
“这事和我又没关系……”
群众不理解,那就解释到大家理解——“现在不是挺多诈骗的嘛,很多就是伪造、变造、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指纹录了,就人证一致了。”
群众不方便,那就进社区送方便——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田维邦都会主动上门。有的老人手指脱皮、纹理模糊,采集起来十分困难。
“大哥,洗脸盆在哪?”只见他转身端来一盆温水,蹲下身用毛巾轻轻擦拭老人的双手。然后再反复操作,直到成功采集好指纹信息。
蹲久了,田维邦只能缓缓站起来,老人有点不好意思,“谢谢你们!这么贴心,上门来服务,还这么周到。”
肆
坚守岗位,让群众“放心”
图中左边的是民警潘桂之,他也即将迎来自己的60岁。谈及快退休了是什么心情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说:“站好最后一班岗。”
夕阳正红映初心,这就是潘桂之心中所想。同事们太懂潘嗲了,“他只会比规定的更严格要求自己。”
每次所里有外出安保、站岗、执勤任务,潘嗲总主动提出多分担一点。“刑侦组办案子忙不赢,我能做一点是一点。而且,我也收获了很多。”
有次外出安保任务,潘桂之没告诉任何人这天是他的生日。直到一起执勤的同事无意发现,才匆忙为他补上小蛋糕。吹蜡烛时,路边的群众纷纷送上祝福。寒风呼呼,但是他却说自己收到了最好的礼物。
霜染鬓发,仍旧丈量着社区街巷。披肝沥胆,无悔肩担着世事变迁。
每一份坚守,都是对责任最平凡的诠释。每一份付出,都是对初心最美好的注脚。
万家灯火下的团圆
国泰民安中的幸福
是他们最大的荣光
来源 | 芙蓉公安
编辑 | 可意
编审 | 思言
审核 | 山石
往期精选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