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少为人知的典故,文昌帝君在孔子之先振兴儒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本文讲述文昌帝君在周朝的故事(上部),世人都知道孔子在周朝衰落时振兴儒教,却不知道帝君在孔子之前,周朝兴盛时振兴文教,帝君的功绩和孔子一样都流芳百世。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少为人知的典故,文昌帝君在孔子之先振兴儒学

【帝君降生,振兴儒学】

帝君说:我死了后,我的魂魄飘游人间,来到会(kuai)稽山北,看见一个隐居的人(圣父),年纪五十岁左右,正烧香拜天求子。此时是春中三更夜,星光灿烂,张宿星座清晰地挂在天空,而这位隐居的人正好姓张,我于是就投胎托生到他家里。我乡剪发文身,盛行落后民族的陋习。我长大之后,为这种旧习很不快乐。就找来鞋帽,自习礼文(儒服儒冠从此开始)。远近没有不认为我怪异的,但时间一久,就有十分之七八的人跟我学习了。一位有德望的老人来拜访我父亲,口诵唐虞①大训数篇(就是周成王临终时所说的)对我说:“中国应当有人来继承它。”我很喜爱,跟随他学习,随口记授没有遗漏一点。于是有些愿意学习的,都到我这里来学习,我就成为他们的老师了。

注释:①唐虞:上古时代朝代名,唐为尧所建,史称陶唐,虞为舜所建。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少为人知的典故,文昌帝君在孔子之先振兴儒学

【按】孔子降生于人间,是因为圣母在尼山祈祷,诚心所感;帝君降生于人间,是因为圣父于春夜祈告于苍天,出生都是不同凡响啊!孔子在周朝衰落时振兴儒教,向万世显示了走向纯善境界的微言大义;帝君则在周朝兴盛时振兴文教,他的阴德绵延传于千秋。难道不是道路不同,而目的都是要使天下太平吗?

注:中国儒教建立史

儒教发源自尧舜禹的五教。其中"五教" ,就是处理人际道德关系的五种基本规范,即孟子所解释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尧舜禹的臣子皋陶兴"五教"、定"五礼"、创"五刑"、立"九德"、亲"九族"。《尚书·皋陶谟》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因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之教即是儒教。“儒学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核心与主干。

西周时期,周公摄政,五年营建洛邑,六年制作礼乐。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洛邑成周,乃中国儒学之祖庭。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少为人知的典故,文昌帝君在孔子之先振兴儒学

【劝谏周成王,促成国家大治】

帝君说:我在周成王时代,姓张,名善勋,周成王把我安排在他身边向他进言。当时虽是盛世清明,但我忧君忧国的心从来没有懈怠。周成王年少时候,听政于周公,后常怀不满之情。我恐怕左右有野心的人乘机作乱,就常常以君臣能够始终共享苦乐祸福的人非常微少的道理进谏,但谏书的稿子经常被烧了,故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因此周公东征,虽然四方诸侯流言蜚语,连召公也有怀疑了,但最后能够保全,我在中间也出了一些力。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少为人知的典故,文昌帝君在孔子之先振兴儒学

补充:周武王建立周朝后,传位于周成王。成王幼小,由武王弟弟周公旦辅助,管理国事。其他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不满,造谣中伤,说周公有野心。商纣王之子武庚心怀企图,他彼封为殷侯,常与三个弟弟勾结,煽动叛乱。这个时候,谣言太盛,连重臣召公也怀疑起来。周公很难过,披肝沥胆与召公谈了一席话,召公被感动,消除误会。费了三年工夫,周公东征平定了武庚叛乱。帝君为成王之臣,洞察秋毫;常进忠言,为保全大局作了贡献。致使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史称“成康之治”。

【按】张氏本是黄帝的后裔,帝君出生,在周武王乙已年,以后托生常多姓张。世上流传二月初三日是帝君生日,只根据帝君生于晋武帝太康八年的一世。如果要推广到帝君多生,那么从元旦到除夕,哪一天不是帝君的生日呢?(文昌帝君在周朝的故事上部完结)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少为人知的典故,文昌帝君在孔子之先振兴儒学

【中国的文昌习俗】

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当地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居民亦必请道士,设坛祭祀,并献祭品、扎龙船,祈求文昌帝君赐官赏禄,保佑自己功成名就,保佑全家吉祥如意、平安美满。可惜现在随着传统文化的消逝,春节也没有了年味,很多传统习俗活动人们也很少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