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解读《道德经》的四层境界(《道德经》第十章解读)

事先说明,本文提的四重境界只是概说,当然也就是方便说。

说的对象也仅指解读《道德经》的作品。

解读《道德经》的四层境界

第一重层界:常识境界

解读《道德经》的作品,大多数属于这种。 特点就是对《道德经》的字词句,能进行部分正确解读,但对《道德经》的理解,没有一个总体的概念,或者说,没有呈现出一个总体上的风格或者倾向。

这类作品的特点就是个人感悟多,望文生义多,这类作品当然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们可以在某一两句话的理解,胜过部分专家的观点,这也是很多人敢于出书敢于表达的立足点。

这类作品如果再精细化,就进入了第二层或第三层境界。

第二层境界:专业境界

这类作品的特点就是一以贯之。

这个“一”就是给《道德经》定性或分类,有人认为它是兵法,有人认为它仙法,有人认为它是君法,还有人认为它是PAPAPA之法。

这类作品的代表作品,就是道教中流传的《道德经想尔注》,黄元吉的《道德经注》,韩金英的《内在小孩儿解道德经》。

这类作品的特点就是聚焦,认为《道德经》只给一类人看,或者认为它只是某种哲学。

一旦视野再放宽,就进入了第三层境界。

第三层境界:哲学境界

这类作品,认为《道德经》是与儒法兵墨并列的一种中国思想。

傅佩荣的《道德经》解读属于此类作品。易中天对《道德经》的解读也属于此类。余秋雨对《道德经》的解读同样属于此类。

虽然这三个人解读的水平、得失各不相同,但他们总体上的倾向一是致的。

这类作品的一个特点,就是不究竟,一旦究竟,就进入了第四层境界。

第四层境界:无我境界

这类作品,千里挑一,凤毛麟角,作者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大道。

明白了什么是道,就明白了什么是无我。明白了什么是无我,就明白了什么是道。

需要说明的事,这类作品未必没有字词句上的错误——老子说,为学日益;但是这类作品的优异之处在于它们对“道”的理解的通透性和彻底性——老子说,为道日损。

世界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但我们用丰富多彩的眼睛去看它。

---------------------------------------------

本文作者:

王鸿飞,字得一,自号早服居士。

著有《老子略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