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道教常识180问(道教常识180问pdf百度云)

问:道教为何提倡无为?

答:

道教常识180问

无为的思想、源于《道德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因此道教以“无为”作为得道意、得天心、致太平的根本。《淮南子·原道》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魏晋以后。

道教常识180问

“无为”逐渐成了道教社会观的基础。河上公在《老子注》中说:“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精神,治国则有益万民”。所谓“治身”的“无为”,应当“无为事主。无为事师,寂若无人。至于无为,”这样才能全身、去危、高容。所谓“治国”的“无为”,应当按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天下,这样才能使黎民百姓得益。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云笈七签》指出:“欲求无为,先当避害。何者?远嫌疑、远小人、远苟得、远行止:慎口食、慎舌利、慎处阁、慎力斗。常思过失,改而从善。又能通天文、通地理、通人事、通鬼神、通时机、通术数。是则与圣齐功,与天同德矣”。

可见道教的“无为”,并非消根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道教常识180问

问:道教为何提倡清静?

答:

道教常识180问

道教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显现,于是,“清成了道教教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经》。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白正”。道教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志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需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次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面“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认为,学道者只有先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有做到“清静”的可能,

问:道教为何提倡寡欲?

答:

道教常识180问

所谓“寡欲”,就是少私欲或节欲。《老子》第十九章在谈到治理社会时,要求能够“见紫抱朴,少私寡欲”,道教将“寡欲”作为数义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道教徒为人处世,应该时时节制个人的私欲。

唐宋以后,“寡欲”与内修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要求修道者,“在物而心不象,处动而神不乱,无事而不为,无时而不寂”,达到“无欲”的境界。《道德经》所说的“寡欲”、其实并不是“绝欲”“无欲”的意思,只不过是应该“去甚、去奢、去奉”,即不极端、不奢侈、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