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寿县千古谜|苍陵故城就是楚都寿春城吗?

寿县古称寿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东徙都寿春,命曰“郢”,至王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秦掳王负刍,楚亡,都寿春十九年。寿春名“郢”,作为楚都,始于考烈王,而在此之前寿春城早已形成。楚郢都寿春故址在今寿县何地?史书记载主要有三说,即:楚寿春在今县治说,楚寿春在今寿县治西四十里说,楚寿春在今县治西南四十里之丰庄铺说。现据有关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考之,前一说,楚寿春在今县治说为是;后者县治西四十里,丰庄铺二说,地当是苍陵城故址。论据分述如下:

寿县千古谜|苍陵故城就是楚都寿春城吗?

楚郢都寿春城地理位置

后魏郦道元《水经注》肥水条下云 “芍陂在寿春县南八十里”、“肥水自黎浆北迳寿春县故城东,为长濑津”、“肥水西迳寿春县故城北……肥水又西北注于淮,谓之肥口也”,所说的寿春县故城靠近八公山和黎浆水(今陡涧河),与今寿县城地理位置相合。秦汉至后魏,寿春城未曾迁徙,秦汉之时又是以楚故都寿春为郡、州治所,可见楚寿春当即在今寿县城及其附近。

今寿县城墙板筑之始在何时?《寿州志》“城郭”条下说:“寿春城旧在八公山之阳,淮水东南五里许,周显德中徙至淮北,宋熙宁间复故处。”其下有注文,“案:今城距淮十里,傍肥之南,所谓淮水东南五里许者,当是旧魏昌城……旧志以八公山阳之魏昌城当寿州旧城,又云熙宁间复故处,俱混淆。周迁至下蔡时,故城大抵毁坏,今城或是熙宁间所重筑耳”。不过这仍不是寿春城板筑之始。

楚郢都寿春城具体位置在哪里?推寻其遗物、遗迹,应包括今之寿县城及县城南郊、东南郊地方。

寿县千古谜|苍陵故城就是楚都寿春城吗?

1、古今出土文物可证。楚国黄金货币“郢爰”出土主要地点是安徽寿县。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和南宋李石《续博物志》两书中即有相关记载。建国后,楚金币在城南、东南更是常有发现,所知出土数量较大的1969年7月上旬,城东南吴家嘴子出土的一块八印“郢爰”,1974年城南后井子出土约五十克“郢爰”,先后被群众售给银行。1979年8月9日城南门朝西生产队出土“郢爰”2块、“庐金”4块、无印记金币8块,共14块,完整龟币和金饼4块。再如1957年4月城东南邱家花园东南边严家老坟出土“鄂君启金节”,1958年11月又在邱家花园东北边磙子地出土与金节同时代的错银“大府铜牛”,1982年3月16日城南史家圩子西沟沿出土春秋期蔡器“铜方壶”两件(94市斤)。据上述重要文物都在今县城南、东南郊出土,推寻其迹,应当与楚都寿春城址或其金币作坊或金库遗址有关。

2、古井分布广、数量多。建国后,随着水利和基本建设工程破土,在城东南郊吴家嘴子、黄家庄子周围,城西南郊西券子、城南郊、东门外等一些地方,先后都曾发现战国晚期或西汉早期陶管井。陶管井在城南、东南郊分布如此之广,数量之多,当与楚都寿春城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有密切关系。

3、城南、东南郊文化层较薄,扰乱层中遗物较早、较纯,楚人活动遗物常有发现。随着近年来考古调查、钻探、试掘,可知城东门外约0.5公里处的白虎塔周围,文化层深3米左右;城南约3公里处门朝西生产队和城东南约4公里的吴家西嘴子、黄家庄子、邢家庄子周围,文化层深1米左右(个别地方达2米左右)。这些地方文化层较薄,除耕土层外,扰乱层中遗物特征较早、较纯,汉以后的遗物很少发现,但楚人使用的瓦当、筒瓦、板瓦等遗物常有发现,具有鲜明的楚物特征。特别是西券子出土的完整素面圆瓦当连筒瓦和素面半瓦当,具有楚国瓦当的风格和文化艺术上的显著特点。其他筒瓦、板瓦的特点,又与湖北纪南城出土的极为相似,其时代当应是战国晚期楚人活动的遗物。

据上可见,城南、东南文化堆积层虽较薄,但遗物特征较早、较纯,楚人活动遗物常有发现,汉以后的遗物又很少见,这种情况说明了寿春城自西汉时,城池从南和东南往北及西北逐渐缩小,移置到今城位置,因而今城内文化堆积层较厚,汉以后各时代的遗物极为丰富。由此可见,楚郢都寿春故城址包括今寿县城南、东南郊,可无疑义。

苍陵故城地理位置

寿县千古谜|苍陵故城就是楚都寿春城吗?

苍陵城早已无存,其具体位置在哪里?《齐书•慕容俨传》云 :“正光中,魏河间王元琛率众救寿春,辟俨佐军主,以战功赏帛五十疋。军次硖口,因解涡阳之围,平苍陵城、荆山戍。”校勘谓“苍陵城在寿春附近,在淮南,不在淮北”。清代杨守敬《水经注疏》:熊会贞谓苍陵“在寿州西南。”光绪《寿州志•舆地志》载“苍陵城在州治西”,条下注“按颍水入淮在今州西北颍上县界,其东南皆州境,淮水北迳苍陵城北 ”,又引《地形志》云“寿春县,故楚有苍陵城”。如上所载,苍陵城至正光中(正光,魏孝明帝年号,公元 520-525年)平废,可知它始末已有七、八百年历史。而郦道元作《水经注》,成书在魏孝文帝太和中,即公元477-499年之间,苍陵城还存在,郦当时作了记实,当应可信。淮水与颍口会后这一段淮水由西南往东北流,才可经苍陵城北,又东北流经寿春故城西,这个寿春县当在苍陵城之东北,地当今寿县城及其附近。反之,苍陵城故址,当应在今县治西南,地当在淮水与颍口会后东北流不远的地方。

1958年寿县文物普查时,县人民政府公布丰庄公社涧洼大队冯小庙所在地为古城址,距今县城西南20公里,丰庄铺北约4.5公里。城址东、西残存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75公里,地势与淮河大堤同高,海拔28米。遗址北边呈现3-5米高的断面,遗物满布,有筒瓦、板瓦、半瓦当、陶管井圈残片等。社员何新亮还收存一件铜爵,见其物,长流,卵圆腹,腹部饰蚕纹和饕餮纹,柱近流。1983年上半年,省文物队在此试掘3个探方,共27平方米。扰乱层下的文化层只有50厘米左右,出土遗物有豆、缽筒瓦、板瓦、牛骨等。另外发现群众用土挖掘出来的陶管井4眼,遗物有圜底陶罐、半瓦当、小体积空心砖等残片,其风格特征与寿县城周围出土的遗物相同。观测陶管井沉洩筑造技法、井圈、纹饰、径、厚与城东门外试掘1眼陶管井和湖北纪南城陶管井中第一种基本相同。据上所见遗物、遗迹,可知这个丰庄公社(即丰庄铺)所辖的冯小庙遗址,其时代的上限可能为战国晚期或西汉前期,与《地形志》所载“故楚有苍陵城”基本一致。其位置正与《水经注》所载的苍陵城方位相合,因此,冯小庙遗址,地当是苍陵故城址。

冯小庙遗址——苍陵故城址,位于淮、颍两大干流纳众水合流经此,地险咽喉关津要道。自古以来,颍水是中原地区通向江淮所必经的水道,考烈王受西北敌人的威胁,沿颍水东徒都寿春,选择苍陵城为防戍门户,势可扼其上,控其下,并又选择寿春邑(今寿县)作为首都,依八公山,傍淮、肥水,其势险固,既是为了战守的目的,又有通向大后方的方便,显然是极为合情合理的。

关于楚都寿春城的后二说

关于楚都寿春城的后二说应是指苍陵城故址。

寿县千古谜|苍陵故城就是楚都寿春城吗?

楚寿春在今寿县治西四十里说,县治西南四十里之丰庄铺说,此二说在《寰宇记》《寿春记》《凤台县志》等史书分别有记载。《寿春记》所说“秦始皇二十三年置”,所指是秦灭楚于寿春置九江郡一事,史书没有更置寿春城的记载,当时也没有必要与可能兴建新城。嘉靖《寿州志》所说“晋修为淮南郡”,则符合《寰宇记》所载“晋修淮南郡,治今寿春”。据此可以看出,两书所说的时代都在考烈王迁都之后,地当是现在的寿县城及其附近,而不是距“城西南四十里之丰庄铺”。建国后,我们曾多次对丰庄铺的地表、遗物、文化堆积层和出土文物等情况进行调查,均无遗物、遗迹可证丰庄铺为当时的寿春城。

冯小庙——苍陵故城址,北临淮水,距今寿县治西南二十公里,丰庄铺北约四点五公里,菱角嘴西南约6公里,淮水与颍口会后东北流约6公里的弯曲处。这与《水经》《水经注》所载“淮水与颍口会,北经苍陵北”,《寿州志》所载“淮水东北行历丰庄铺,在州治西南四十里为寿春县故城,又东北流径菱角嘴”,《凤台县志》所载“距城西南四十里之丰庄铺,值淮水东北曲处”等书记载的地理位置完全相合。这些史书记载,所指的实为一地——即苍陵故城,盖因古今异名,后遂歧而为二,因而《寿州志》、《凤台县志》等书误解了《水经注》,讹为苍陵故城址即是楚寿春故城址。

为了更好地开展楚文化的研究,略尽我生活在寿春之责,抛砖引玉,文中所引资料是否确切,论述是否有当,恳请文博界、史学界有关同志们指教。

编者注:此文初刊名为《楚郢都寿春考——兼谈苍陵故城地理位置》,收录时有删节。

(涂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