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蓬莱阁传说 | 蓬莱阁旁! | 神话故事!首页
  2. 道家文化

《夜航船》考古部姓氏篇二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

《夜航船》考古部姓氏篇二

杜康,字仲宁见魏武《短歌行》注 。

(杜康,《史记》记载他是夏朝的国君。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杜康的儿子黑塔发明了醋。)

《夜航船》考古部姓氏篇二

孟轲,字子舆见《汉书》并《孔丛子》,又字子居见《圣证论》。

(孟子,名轲,字子舆(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庄周字休见《列子》注。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孙叔敖,名饶见《孙叔敖碑》。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楚国期思邑(今河南信阳市淮滨县)人 [5]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历史治水名人。)

《夜航船》考古部姓氏篇二

计然,一名研,一名倪;又姓辛,字子文见《史记》索隐。

(计然(生卒年不详),辛氏,名钘[jiān],字文子 (一说名文子),又称计倪 、计研 ,号计然、渔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 ,著名谋士、经济学家。)

文种,字子禽见《吴越春秋》。

(文种(?—公元前472年),也作文仲,字会、少禽,一作子禽,春秋末期楚之郢(今湖北江陵附近)人,后定居越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恃功高,不听从范蠡功成身退的劝告,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

陈仲子,字子终见甫皇谧《高士传》。

(陈仲也叫陈仲子、 田仲、於陵中子等,是战国时著名的贤士。他是战国时期齐国贵族田氏的后裔,其兄是齐国的卿大夫,封地在盖邑,年收入达万钟之多。杨朱思想核心“贵己”、“尊生”出发,进而广论詹何、子华、它嚣、魏牟、陈仲、史鱿、田骈、慎到等皆属杨朱学派。蒙先生认为,杨朱之学在衍扬流播中又各有所重。如它嚣、魏牟重生轻利,因偏于“纵情性、安恣睢”,成为杨朱之学的末流,属“纵情派”;而陈仲、史鱿承杨朱“自贵”之旨、“轻爵禄而贱有司”,退隐山林,属“忍情派”;齐人田骈、慎到贵“静因之义”,“因性任物”,“变化应求”,以“因循”为本,是对杨朱之学的精到发展。)

《夜航船》考古部姓氏篇二

汉高祖父太公,名见《后汉书》注,又名煜,字执嘉见《帝王世纪》。

(刘邦(前256年 /前247年 -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昭灵后,名含。高祖兄仲,名喜。

(刘媪(ǎo),姓名有争议,生卒年已不可考,大梁人 。是刘太公之妻,汉高祖刘邦的生母。)

曾参,字敬伯。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

申公,名培见《史记》注。

申培公,姓申名培,亦称申公,“公”乃尊称,西汉时鲁(郡治在今山东曲阜一带)人,其生卒年月已难详考,约当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西汉初期儒家学者,经学家,西汉今文《诗》学中“鲁诗学”之开创者。

项伯名缠,字伯见《汉书》注。

(项伯(?~公元前192年),名缠,字伯, 楚国下相(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下相街道)人。春秋时期姬姓项国后代 ,战国末期的楚国将门后裔,项羽的叔父。)

《夜航船》考古部姓氏篇二

叔孙通,名何见《楚汉春秋》。

叔孙通,《楚汉春秋》作“叔孙何” (一说“通”为其字 ),生卒年不详,薛县人(今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官桥镇),初为秦待诏博士,后被秦二世封为博士。见秦将要灭亡,逃回薛城旧地,归附正在盘踞薛城的项梁。项梁败死定陶(今山东定陶,万福河上游)后,通跟随楚怀王。怀王为义帝,迁至长沙,通留下侍项羽。

壶关三老,姓令胡,名茂见荀悦《汉纪》。

令狐茂(生卒年不详):壶关县人。西汉武帝(前140—前87)时,封为壶关三老。

杨王孙,名贵见《西京杂记》。

(杨王孙西汉无神论者。生于武帝之世。家业千金.重养生。临终前立下遗嘱,要求裸葬:布袋盛尸,以身亲土。破除有关死亡的迷信观念,认为死亡是生命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变化。他说:“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汉书·杨王孙传》)。指斥厚葬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使物各失其所,因而不合道情,从形神关系上说明人死神离。失去知觉,厚葬对死者无益。他说:“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同上)他用裸葬抵制当时厚葬之风。他说:“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兢以相高,靡财单(殚)币,腐之地F.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今费财厚葬,留归鬲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同上)。他终于说服了亲友,按照他的遗嘱裸葬。后世不少人以杨王孙为榜样提倡薄葬。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评论杨王孙“布囊盛尸.裸身而葬”时说:“杨能反经合义.足矫奢葬之愆”(《史通》卷一七《杂说中》)。《汉书》卷六七有传。)

《夜航船》考古部姓氏篇二

佽非,亦名荆轲见《续博物志》。

(佽非,汉语词语,拼音是cì fēi,意思是人名,相传为春秋时楚国勇士。)

伏生,名胜,字子贱见西汉碑。

(伏生(伏胜,字子贱),汉人,享年100岁。邹平人(今山东滨州市邹平市韩店镇苏家村)人 ,曾为秦博士。

秦时焚书,于壁中藏《尚书》。汉初,仅存二十八篇,以教齐鲁之间。文帝时求能治《尚书》者,以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乃使晁错往受之。今文《尚书》学者,皆出其门。世传的今文《尚书》皆出于他。)

《夜航船》考古部姓氏篇二

《夜航船》考古部姓氏共三篇,

此姓氏第二篇,历史名人姓氏。

后续姓氏篇更加精彩,敬请期待。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会持续更新。

知识在于积累,让我们共同进步。